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柳俊秀 陈桃英 +4 位作者 梁灵之 田晓玲 沈和定 胡乐琴 何培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81-184,188,共5页
应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对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LJX02株系)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了检测。首先建立微小亚历山大藻培养技术,利用对数期藻细胞接种,可使藻细胞处于快速生长,并在7d内藻细胞密度最高达到30000ml-1。从培养株系中提取的藻毒素,经... 应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对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LJX02株系)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了检测。首先建立微小亚历山大藻培养技术,利用对数期藻细胞接种,可使藻细胞处于快速生长,并在7d内藻细胞密度最高达到30000ml-1。从培养株系中提取的藻毒素,经液相质谱分析主要为GTX1/4和GTX2/3,其含量分别为12.23μg/ml和9.742μg/ml,12L藻体培养液中可获得18.35μgGTX1/4和14.61μgGTX2/3毒素量。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建立了藻毒素剂量-小鼠死亡时间曲线,其曲线方程为Y=74.017X-1.5896,将死亡时间t变为时间倒数1/t,GTX毒性MU取对数为logMU,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3.7009X-0.0858(R2=0.9824),求得了昆明小鼠一个鼠单位所代表的GTX1/4和GTX2/3毒素剂量分别为0.026μg和0.02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培养 小鼠生物检测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毒素生物检测法与荧光光度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典元 夏依依 丁占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0-1452,1455,共4页
为了比较生物检测法和荧光光度法检测河豚毒素(TTX)的性能,使用昆明系小鼠与荧光光度法同时检测10份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中河豚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荧光光度法与生物检测法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小鼠死亡时间的倒数与TTX... 为了比较生物检测法和荧光光度法检测河豚毒素(TTX)的性能,使用昆明系小鼠与荧光光度法同时检测10份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中河豚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荧光光度法与生物检测法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小鼠死亡时间的倒数与TTX的注射量间的线性方程为y=0.006 97x+0.003 68,r=0.995,精密度为7.4%~10.9%,回收率为90.5%。荧光光度法中TTX的浓度与荧光强度间的线性方程为y=318.09x+8.60,r=0.999,精密度为3.1%~6.6%,回收率为98.7%。荧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且速度快,灵敏度高,在河豚毒素的定量检测及预防河豚毒素中毒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 河豚毒素 荧光分光光度法 小鼠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金传荫 刘永定 +1 位作者 宋立荣 朱家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野生河Tun 人工养殖河Tun 暗纹东方Tun 小鼠生物检测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鲀的毒性及其与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建兴 朱金勇 许玉德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 3种河的毒性及其蛋白质组分的种属差异性 .结果表明 ,河的毒性强弱与其种属有密切关系 ,不同种河的毒性差异很大 ;同种河的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组织也有较大差异 .
关键词 河鲀 毒素 毒性 相关性 小鼠生物检测 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Tetrodotoxin亲和吸附微珠的制备及其提取性能
5
作者 陈树桥 赵清良 唐梓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5,共4页
将横纹东方豚卵巢与醋酸乙醇溶液混合匀浆,经离心,加热,沉淀,脱脂等处理,制得粗提液,活性炭吸附粗提液得到粗毒液;以壳聚糖为载体合成亲和微珠分别来分离纯化粗提液和粗毒液,用传统的小鼠生物法检测TTX毒素量.潮湿活性炭对TTX的吸附量约... 将横纹东方豚卵巢与醋酸乙醇溶液混合匀浆,经离心,加热,沉淀,脱脂等处理,制得粗提液,活性炭吸附粗提液得到粗毒液;以壳聚糖为载体合成亲和微珠分别来分离纯化粗提液和粗毒液,用传统的小鼠生物法检测TTX毒素量.潮湿活性炭对TTX的吸附量约为2μg/g,潮湿亲和微珠吸附量约为10μg/g;亲和微珠吸附提取粗毒液,回收率达51%,直接吸附粗提液,回收率达到80%,同时蛋白也得到有效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壳聚糖微珠 亲和吸附 小鼠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毒素(TTX)产生菌株CZ-312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秀芹 池珍 +1 位作者 郑莺 毛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87,共4页
从野生河豚鱼卵巢中分离产TTX的细菌,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选择出毒性相对较强的CZ-312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沙雷氏属(Serra-tiasp)。条件试验表明,CZ-312菌株最适pH为7.0,最适NaCl浓度为... 从野生河豚鱼卵巢中分离产TTX的细菌,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选择出毒性相对较强的CZ-312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沙雷氏属(Serra-tiasp)。条件试验表明,CZ-312菌株最适pH为7.0,最适NaCl浓度为2%,最适生长温度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小鼠生物检测 沙雷氏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