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给药时间间隔对吗啡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影响
1
作者 熊剑 油珅 +2 位作者 长孙东亭 李晓丹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为比较不同给药时间间隔下,同等剂量的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差异,为后续抗吗啡依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时间间隔的吗啡诱导CPP模型,(1)吗啡组(24 h):连续4 d皮下注射,上午注射吗啡(5 mg·kg^(−1)),下... 为比较不同给药时间间隔下,同等剂量的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差异,为后续抗吗啡依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时间间隔的吗啡诱导CPP模型,(1)吗啡组(24 h):连续4 d皮下注射,上午注射吗啡(5 mg·kg^(−1)),下午注射生理盐水,吗啡给药间隔24 h,建立CPP模型;(2)吗啡组(48 h):连续8 d皮下注射,1、3、5、7 d注射吗啡(5 mg·kg^(−1)),2、4、6、8 d注射生理盐水,吗啡给药间隔48 h,建立CPP模型。测定造模前后小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造模后CPP得分及CPP模型维持时间。结果表明,吗啡给药时间间隔24 h和48 h均能显著增加小鼠在伴药箱内的停留时间,造模后CPP得分明显增加,吗啡组(24 h)小鼠CPP模型能持续5 d,而吗啡组(48 h)小鼠CPP模型能持续15 d。短期内给药时间间隔不影响CPP模型的形成,与吗啡组(24 h)进行长期对比,给药时间间隔为48 h时,CPP模型维持时间更长、不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时间间隔 吗啡 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 维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啶醇对氯胺酮所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2
作者 丁晓维 史兰芃 +5 位作者 蒋道猛 徐小艳 周涵 戚灿 熊振天 马涛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受试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0.33 mg.kg-1氟哌啶醇组(KH1组)和氯胺酮+1.0 mg.kg-1氟哌啶醇组(KH2组)。各组小鼠...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受试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0.33 mg.kg-1氟哌啶醇组(KH1组)和氯胺酮+1.0 mg.kg-1氟哌啶醇组(KH2组)。各组小鼠分别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分析受试小鼠用药前后在白箱停留的时间。结果 NS组、K组、KH1组和KH2组白箱停留时间基础值分别为(157.38±68.75)(,197.78±90.16)(,190.11±127.47)(,244.00±127.88)s,戒断24 h后分别为(316.25±263.52)(,337.44±152.92)(,324.44±172.61)(,317.56±165.85)s;与基础值相比,K、KH1组戒断24 h后有精神依赖作用(P<0.05),KH2组戒断24 h后无明显的精神依赖作用(P>0.05)。结论氟哌啶醇可干扰氯胺酮所致小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提示其可能有减弱氯胺酮精神依赖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氯胺酮 位置偏爱 条件性 精神依赖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2 位作者 李万亥 谈治雄 由振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84,共2页
阿片类物质的长期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药物的耐受及依赖问题。文献报道很多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或解除阿片类物质的戒断综合征,但关于药物精神依赖性报道很少。而临床上,阿片类物质滥用的脱毒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要使病人戒毒成功,解... 阿片类物质的长期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药物的耐受及依赖问题。文献报道很多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或解除阿片类物质的戒断综合征,但关于药物精神依赖性报道很少。而临床上,阿片类物质滥用的脱毒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要使病人戒毒成功,解决其精神依赖性显得更为重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 评价 条件性位置偏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小鼠吗啡的精神依赖以及cAM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彩云 莫志贤 邵红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成分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依赖及其中枢cAMP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ipSin 10、30、6 0mg·kg-1对小鼠吗啡...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成分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依赖及其中枢cAMP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ipSin 10、30、6 0mg·kg-1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脑中cAMP含量。结果 Sin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小鼠在吗啡伴药箱的时间 ,对吗啡慢性作用引起的小鼠脑内cAMP含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Sin能减弱小鼠对吗啡的精神依赖 ,降低中枢cAMP水平 ,且其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青藤碱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CAMP 精神 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5
作者 张磊 顾晶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讨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可卡因配对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组(CPP)和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组(NSC),利用CPP实验检测可卡因是否可诱导小鼠产生C... 目的:探讨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可卡因配对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组(CPP)和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组(NSC),利用CPP实验检测可卡因是否可诱导小鼠产生CPP,利用立体定位技术注射AAV-GFP病毒于小鼠海马CA1区并做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利用Western Blot及GST-pull down方式检测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采用Rac1抑制剂NSC23766阻断信号通路探讨其对小鼠可卡因诱导的CPP的影响。结果:可卡因可以诱导小鼠形成CPP,并导致Rac1 GTPase活性增强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ofilin磷酸化活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神经可塑性变化。结论:Rac1信号通路通过影响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结构可塑性,从而参与调控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条件性位置偏爱 RAC1 神经可塑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鼠低浓度甲苯吸入的成瘾性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伟 左佳佳 +2 位作者 任振华 徐金勇 李光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2-674,共3页
目的幼鼠慢性吸入低浓度甲苯对自主活动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探讨低浓度甲苯的慢性神经毒性和成瘾性。方法昆明小鼠从出生第1天起分成328.6mg/m3甲苯吸入组、空白对照组和丁香酚吸入对照组,至7周时各组随机挑选10只,进行自... 目的幼鼠慢性吸入低浓度甲苯对自主活动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探讨低浓度甲苯的慢性神经毒性和成瘾性。方法昆明小鼠从出生第1天起分成328.6mg/m3甲苯吸入组、空白对照组和丁香酚吸入对照组,至7周时各组随机挑选10只,进行自主活动数及CPP测试。结果①甲苯组的自主活动次数(73.0±26.5)与空白对照组(109.1±35.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PP试验中甲苯组小鼠在明箱内停留时间[(449.7±89.6)s]与空白对照组[(213.1±69.0)s]和丁香酚组[(181.2±71.2)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幼鼠低浓度甲苯吸入能导致幼鼠神经兴奋性降低及其在成年时产生明显成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自主活动 条件性位置偏爱 成瘾性 小鼠幼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