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中东部地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研究
1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14,共10页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川县研究了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除2020年G4和2021年G3在泾川点未能达到最佳收获期外,其余品种在“两年两点”试验中均能达到青贮玉米收获标准,且所有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2.74%~41.74%,满足青贮要求。其中鲜草产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2020年平均鲜草产量(77.01 t·hm^(-2))显著高于2021年(49.57 t·hm^(-2));临洮点的平均鲜草产量(73.75 t·hm^(-2))显著高于泾川点(52.85 t·hm^(-2));品种G8的平均鲜草产量(74.51 t·hm^(-2))最高。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同一年份临洮点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泾川点,同一试验点间2020年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2021年。三因素交互作用下2020年和2021年临洮点G8的鲜草产量均最高(109.36 t·hm^(-2)和63.79 t·hm^(-2)),泾川点G6的鲜草产量均最高(80.73 t·hm^(-2)和59.75 t·hm^(-2))。GGE双标图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及试验点区分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大京九26’、‘豫青贮23’、‘京科青贮932’和‘蒙青贮1812’品种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作为复种品种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泾川点因青贮玉米品种年际间产量较稳定,可作理想鉴定试点进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小黑麦茬后 产量稳定性 区域适应性 甘肃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新品种小黑妮的选育
2
作者 郭岩 范君龙 +5 位作者 刘冰 胡建斌 程潇然 李翔 毛文文 程志强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206,共4页
小黑妮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KT139为母本、KT12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薄皮甜瓜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春季塑料大棚种植全生育期86d,果实发育期27d。植株长势旺,果实棒状,表面光滑,果皮墨绿色,果肉绿色,瓜瓤橘色,平均单果质量0.... 小黑妮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KT139为母本、KT12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薄皮甜瓜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春季塑料大棚种植全生育期86d,果实发育期27d。植株长势旺,果实棒状,表面光滑,果皮墨绿色,果肉绿色,瓜瓤橘色,平均单果质量0.65kg,果肉厚度约2.5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8%左右、边部12.6%左右。果肉酥脆爽口,香味浓郁,种子饱满,种皮奶白色。平均667m^(2)产量3700kg,商品率约95%。该品种耐低温弱光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适宜在黄淮生态区的河南省早春设施栽培。2021年7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新品种 小黑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小黑桫椤组织培养的影响
3
作者 安祥 何琴琴 +3 位作者 杨卫诚 杨姣 车冰洁 陈航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00-104,共5页
为建立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组织培养繁殖体系,优化其繁殖过程,通过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配子体增殖、分化及孢子体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子体增殖,在1/2 MS+KT 0.3 mg/L... 为建立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组织培养繁殖体系,优化其繁殖过程,通过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配子体增殖、分化及孢子体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子体增殖,在1/2 MS+KT 0.3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中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14.84倍,增殖后鲜重为1.51 g,直径为2.43 cm;配子体分化,在1/2 MS+KT 0.7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中分化率最高,分化率为85.93%;孢子体生根,在1/2 MS+I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中生根率最高,生根率达77.78%,平均生根数为1.42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叶体 配子体 孢子体 小黑桫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小黑杨林分密度与生长量关系研究
4
作者 毕宇 张强 +3 位作者 王福森 赵鹏舟 李勇 赵晓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地区林分密度对小黑杨生长的影响,对造林密度分别为3 m×5 m、4 m×5 m、5 m×5 m和6 m×5 m的41年生小黑杨试验林进行树高和胸径测定,分析小黑杨林分密度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小黑杨...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地区林分密度对小黑杨生长的影响,对造林密度分别为3 m×5 m、4 m×5 m、5 m×5 m和6 m×5 m的41年生小黑杨试验林进行树高和胸径测定,分析小黑杨林分密度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小黑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影响显著,树木生长空间越大,单株材积生长量越大。密度为4 m×5 m小黑杨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较高;不同密度的小黑杨林分生长规律相似,密度3 m×5 m、4 m×5 m、5 m×5m、6 m×5 m的林分成熟龄分别为26年、25年、24年和23年,41年生小黑杨已近枯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龙江西部 林分密度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适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龙芸豆30的选育
5
作者 孟宪欣 王强 +1 位作者 尹振功 郭怡璠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龙芸豆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7号为母本、龙22-0579为父本杂交配组,经过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成果鉴定(国品鉴 2022004),适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种植。该品... 龙芸豆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7号为母本、龙22-0579为父本杂交配组,经过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成果鉴定(国品鉴 2022004),适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种植。该品种高产、优质、广适,可作为生产上的小黑芸豆替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广适 小黑芸豆 龙芸豆30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小黑杨人工林非结构性碳和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彦飞 牛鉴祺 王树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3,共12页
了解不同林龄阶段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和氮(N)磷(P)钾(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从而为小黑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幼龄和中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间伐强度... 了解不同林龄阶段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和氮(N)磷(P)钾(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从而为小黑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幼龄和中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间伐强度为25%(以株数计)的抚育间伐样地,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对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NSC含量和NPK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龄小黑杨人工林具有各自不同的NSC含量和NPK生态化学计量分布特征。中龄林树叶、树枝和树根NSC含量较幼龄林分别降低31.76%、21.19%、38.98%(P<0.05)。中龄林树叶N含量较幼龄林增加11.85%(P<0.05)。中龄林树枝、树干和树根P含量分别较幼龄林分别降低17.57%、35.85%、60.11%(P<0.05),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K含量分别较幼龄林分别降低21.05%、34.67%、22.99%、46.22%(P<0.05)。抚育间伐显著影响小黑杨幼龄林树干和树根的NSC含量、中龄林树枝和树根的NSC含量(P<0.05)。抚育后幼龄林树干NSC含量增加29.35%,树根NSC含量降低40.37%;中龄林树枝和树根NSC含量分别增加12.81%、33.51%。抚育间伐显著影响小黑杨幼龄林各器官N含量、树枝K含量、树干P含量和中龄林树叶、树根K含量(P<0.05)。抚育后小黑杨幼龄林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N含量分别增加5.77%、15.68%、53.71%、10.85%,树枝K含量增加36.90%,树干P含量降低19.63%;小黑杨中龄林树叶和树根K含量分别增加20.86%、31.69%。树叶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K含量间显著正相关(P<0.05);树枝NSC含量与N含量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干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根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林分未进行抚育时,小黑杨幼龄林和中龄林NSC和N、P、K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格局差异明显;幼龄林碳资源更多地分配给根系,促使其生长延伸,中龄林更多地投入到树木地上部分生长与竞争。抚育间伐会改变小黑杨NSC和N、P、K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格局,抚育后,2种林龄小黑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碳资源比例均发生改变。对小黑杨中龄林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木碳汇的同时也改善了P限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抚育间伐 林龄 非结构性碳 N∶P∶K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PsnNAC007高耐旱性小黑杨种质创制及其特性分析
7
作者 武晓倩 何旭 +1 位作者 高境烩 李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是东北地区速生、耐寒、材性优良的树种。为了创制适种范围广、耐旱性状明显改良的林木新种质,利用小黑杨为材料,以干旱胁迫关键响应因子PsnNAC007转录因子为对象,创制了小黑杨过表达OE-PsnNAC007...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是东北地区速生、耐寒、材性优良的树种。为了创制适种范围广、耐旱性状明显改良的林木新种质,利用小黑杨为材料,以干旱胁迫关键响应因子PsnNAC007转录因子为对象,创制了小黑杨过表达OE-PsnNAC007转基因植株。对OE-PsnNAC007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指标、干旱胁迫适应能力、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导水率指标、细胞形态和木材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黑杨相比,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而干旱胁迫成活率提高了26.15%。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植株茎干的导水率损失显著减少。解剖学分析发现,PsnNAC007的过量表达导致植株茎干产生更多、更小的导管细胞,这种细胞特性有利于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维持水分连续高效的运输。木材组分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茎干木质素沉积明显增强,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单糖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干旱胁迫 转录因子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黑青杨和小黑杨在山地栽培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孙红英 刘云良 +2 位作者 董春利 山海涛 刘锋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栽植在四平市铁东区山地不同坡位的21年生小黑杨和欧黑青杨进行材积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杨对水分的需要更重于对土壤养分的需要,其人工林抚育浇水重于施肥;品种杨通常适宜在平地和山坡下腹地栽培,而对于速生的欧黑青杨适于在... 对栽植在四平市铁东区山地不同坡位的21年生小黑杨和欧黑青杨进行材积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杨对水分的需要更重于对土壤养分的需要,其人工林抚育浇水重于施肥;品种杨通常适宜在平地和山坡下腹地栽培,而对于速生的欧黑青杨适于在平地和山坡中腹、下腹部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青杨 平阶台地 山坡地 生长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葵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华飞雄 《农技服务》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新场乡农民有传统种植小黑葵的习惯,小黑葵是新场乡的优质优势特色产业,也是新场乡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新场小黑葵籽香醇可口,齿颊留香,油色泽纯正,油光晶亮,气味芳香,是优良的榨油作物和休闲食品,经济效益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具... 新场乡农民有传统种植小黑葵的习惯,小黑葵是新场乡的优质优势特色产业,也是新场乡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新场小黑葵籽香醇可口,齿颊留香,油色泽纯正,油光晶亮,气味芳香,是优良的榨油作物和休闲食品,经济效益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良好的栽培和推广前景。但由于小黑葵种植过程中未注重其品种提纯复壮及质量提升选育留种,导致小黑葵品质逐渐退化,产量降低。为新场乡小黑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品种及土壤选择、种子处理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等方面总结小黑葵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高产 栽培技术 新场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小黑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异小黑螨科)
10
作者 胡成业 梁来荣 《华东昆虫学报》 1995年第1期11-12,共2页
本文记述异小黑螨属XenocaligonellidusDcLeon1959一新种:斯氏异小黑螨Xenocaligonellidussmileyi,sp.nov。
关键词 蜱螨亚纲 小黑螨科 小黑螨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江泽慧 范少辉 +3 位作者 冯慧想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20,共6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分配规律 密度 林龄 小黑 华北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基因Bet-A转化小黑杨的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杨传平 刘桂丰 +1 位作者 梁宏伟 张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38,共5页
本研究建立了小黑杨 (Populussimonii×P .nigra)组培再生体系 ,确定小黑杨芽分化最适宜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然后进行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以小黑杨无菌苗叶片为转化受体材料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介导法将外... 本研究建立了小黑杨 (Populussimonii×P .nigra)组培再生体系 ,确定小黑杨芽分化最适宜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然后进行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以小黑杨无菌苗叶片为转化受体材料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介导法将外源基因Bet A(编码胆碱脱氢酶 ,催化胆碱生成甘氨酸甜菜碱 )导入小黑杨(P .simonii×P .nigra)。对获得的 11株转化苗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和斑点杂交检测 ,其中 7株获得了 1 7Kb特异性扩增条带和杂交斑点 ,表现为阳性。从斑点杂交检测的转化苗中选取 3株杂交斑点明亮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甜菜碱 Bet-A基因 遗传转化 小黑 耐盐基因 盐碱地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etA基因小黑杨的耐盐性分析及优良转基因株系的选择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桂丰 杨传平 +2 位作者 蔡智军 程贵兰 詹立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3-36,共4页
在前期获得13个小黑杨转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株系的基础上,选择9个生长正常的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对照,用0、100、140、170、200mmol·L-15种浓度的NaCl处理盆栽苗木,分2、7、12、17、22d取处理材料叶片,测定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外... 在前期获得13个小黑杨转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株系的基础上,选择9个生长正常的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对照,用0、100、140、170、200mmol·L-15种浓度的NaCl处理盆栽苗木,分2、7、12、17、22d取处理材料叶片,测定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外源基因的最终合成产物———甜菜碱含量。盐处理60d后,测定苗木高度及转基因株系的盐害指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与对照间的甜菜碱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9个转基因株系的甜菜碱平均含量超过对照的27.1%;转基因株系的平均盐害指数较对照低15.8%;转基因株系的平均高度超过对照44.1%。综合转基因株系的生长速度,兼顾其耐盐性,初步选择转基因株系T4、T6、T5、T1作为生长速度快耐盐性高的优良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转基因株系 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 甜菜碱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少辉 冯慧想 +3 位作者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费本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要早3年左右出现;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10年左右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接近第16年时相交;黑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第0-3年为幼林期,第4-14年为速生期,第15-16年为近熟期,第17-26年为成熟期;轮伐期在16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华北沙地 人工林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变异及生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志新 赵曦阳 +6 位作者 杨成君 汪广宇 王福森 张连飞 张连才 刘桂丰 姜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2,共6页
以6个地点栽培的11个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及1个对照株系为材料,对2年生株系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在不同地点间、不同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株系×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 以6个地点栽培的11个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及1个对照株系为材料,对2年生株系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在不同地点间、不同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株系×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地点12个小黑杨转基因株系2年生树高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28~235cm,地径变化范围为13~24mm;不同地点参试株系树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9.84%~33.38%和24.21%~49.16%;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97~0.952,表明相同地点不同株系树高和地径差异较大,但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有利于株系选择。采用Tai模型对各株系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其中XL11株系为不稳定株系,其他11个为稳定性较强的株系。根据各株系的稳定性参数和树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效应值,预测了各株系的适生地区,其中XL9、XL1、XL14等3个株系在6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大、稳定性强,是6个试验点推广的首选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基因 小黑 多点试验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药抗油脂氧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品华 杨光红 +3 位作者 田雪莲 张鸭关 李付绍 汪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采用Schaal烘箱法,通过测定过氧化值(POV),并且以Pb值为评价的标准[Pb=POV(试样)/POV(空白)],分别评价了小黑药根粉(A)、小黑药根粉乙醇浸提物(B)、小黑药根粉石油醚浸提物(C)对猪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通过对比POV值及Pb值随时间的... 采用Schaal烘箱法,通过测定过氧化值(POV),并且以Pb值为评价的标准[Pb=POV(试样)/POV(空白)],分别评价了小黑药根粉(A)、小黑药根粉乙醇浸提物(B)、小黑药根粉石油醚浸提物(C)对猪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通过对比POV值及Pb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各种物质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油脂的POV;猪油的效果更明显;B的抑制效果优于C,说明小黑药的抗氧化有效成分更易溶解于乙醇。此外,采用扩散法和牛津杯法评价了B和C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C、B都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而C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油脂 过氧化值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小黑杨转化蜘蛛杀虫毒素基因(英文)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同 王志英 +2 位作者 刘宽余 景天忠 张传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3-598,共6页
近年来,危害小黑杨Populussimonii×P.nigra的害虫发生严重,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小黑杨的抗虫能力,避免使用杀虫剂带来的污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澳大利亚漏斗蛛Atraxrobustus的毒蛋白基因和苏云金芽孢杆菌CryⅠA(b)基因... 近年来,危害小黑杨Populussimonii×P.nigra的害虫发生严重,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小黑杨的抗虫能力,避免使用杀虫剂带来的污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澳大利亚漏斗蛛Atraxrobustus的毒蛋白基因和苏云金芽孢杆菌CryⅠA(b)基因C末端的融合基因BGT转化入小黑杨。PCR和Southern印记分析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BGT杀虫基因已经整合在小黑杨基因组上。活性实验表明,取食转基因杨树6天和9天后,舞毒蛾Lymantriadispar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37.0%和92.6%。方差分析表明取食转基因和对照杨树的舞毒蛾幼虫体重差异显著。这些结果显示转基因杨树上的舞毒蛾的发育速率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基因转化 杀虫毒蛋白基因 害虫防治 舞毒蛾 蜘蛛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杨胸径和树高的生长动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鹏 崔丽红 +3 位作者 秦召文 王卫军 谷建才 王桂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以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张北县、沽源县无性繁殖苗造林的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3种方式繁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数据,利用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和加权平均法,比较分析小黑杨胸径和树高生长,结果表... 以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张北县、沽源县无性繁殖苗造林的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3种方式繁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数据,利用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和加权平均法,比较分析小黑杨胸径和树高生长,结果表明:1)3种不同方式繁殖的苗木胸径生长曲线均呈"S"状,有较高的相关性;2)利用Richards生长曲线推测出的胸径值表现为断根小黑杨>埋桩小黑杨>插条小黑杨;树高推测值表现为埋桩小黑杨≈插条小黑杨>断根小黑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 无性繁殖 造林 小黑 胸径 树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晓云 张淑霞 +3 位作者 张清霞 王殿纯 高晓蓉 尹同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51-153,共3页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方法试验,研究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4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3),2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均明显高于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肥料的处...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方法试验,研究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4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3),2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均明显高于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1,2);在氮肥施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基施用量大的处理(处理2),两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也明显高于基施用量少的处理(处理1)。品种间的小黑点发生差异还表明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小黑点病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捕食效应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文彩 章金明 +3 位作者 吕要斌 贝亚维 郭世俭 韩宝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16-22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力a和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0.7435,0.6571,0.5490,0.5796和47.85,9.93,2.66,4.21头。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6P-0.3430。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在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混合种群中,对草间小黑蛛进行选择性观察,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偏嗜小菜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间小黑 小菜蛾 菜青虫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