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翠民 田媛 +5 位作者 张瑞卿 何方 韩伟锋 张运红 潘晓莹 杨永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9,共9页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氮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均以DI处理最高,其次为SI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SPAD值分别提高3.3%~105.4%、5.6%~109.6%和1.0%~19.4%;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提高6.9%~21.1%、4.6%~39.2%和9.2%~50.6%;花生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出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8.8%~35.5%、2.8%~16.2%、1.7%~5.6%和4.1%~30.1%。不同灌溉方式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DI>SI>TI,与TI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7.9%、19.8%和17.9%,SI处理分别提高10.1%、15.1%和10.1%。综上所述,在设置研究条件下,滴灌为小麦-花生周年最佳增产增效灌溉方式,其次为喷灌,两者均可以实现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小麦-花生轮作体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对小麦-花生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运红 黄绍敏 +5 位作者 和爱玲 杨占平 杜君 刘高远 郭斗斗 薛广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2-1350,共9页
为明确增值磷肥(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施用效果,采用2年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DAP)添加不同增效剂(腐殖酸HA、氨基酸aa和海藻寡糖AOS)对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 为明确增值磷肥(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施用效果,采用2年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DAP)添加不同增效剂(腐殖酸HA、氨基酸aa和海藻寡糖AOS)对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显著增加(8.22%~16.57%),DAP+aa和DAP+AOS处理的小麦磷累积量显著增加(14.12%和10.59%),但DAP+AOS处理的花生平均产量和磷累积量均显著下降(14.82%和10.59%)。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磷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24.26%~48.88%),磷素累积利用率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DAP+AOS处理的花生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率均显著下降(42.45%和4.91%)。2年小麦-花生轮作后,不施磷土壤中的磷素累积亏缺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99g·pot^-1和1.59mg·kg^-1;DAP处理分别为3.05g·pot^-1和3.06mg·kg^-1,DAP+aa和DAP+AOS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较DAP处理下降14.34%和11.82%,但土壤磷盈余量无显著变化。施磷后平均每1g·pot^-1的磷盈余可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0.3287mg·kg^-1。本试验条件下,两种作物对DAP添加增效剂后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和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均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但DAP+AOS处理的花生产量、磷累积量、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铵 增效剂 小麦-花生轮作 产量 磷肥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