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卜 张向展 +3 位作者 郑炜君 陈林 吴迪 柴守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8-925,共8页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其余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出现,其比率为77.04%。成熟花粉粒经1%I2-KI染色后显示异常的花粉粒比率高达94.8%,其中包括圆败、典败和染败类型,但以染败型为主。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5%。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结果彼此相符,据此认为,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产生是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F型小麦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BS366和FA-101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苑少华 李艳梅 +8 位作者 白建芳 段文静 谭照国 刘子涵 王娜 赵昌平 张风廷 陈兆波 张立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1-1447,共7页
为探究BS型二系杂交小麦及F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遗传率,以BS型不育系BS366和F型不育系FA-101以及16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分析了14个杂交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与杂... 为探究BS型二系杂交小麦及F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遗传率,以BS型不育系BS366和F型不育系FA-101以及16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分析了14个杂交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BS366和FA-101组合产量的主要因素的顺序不一致;BS366/济麦12、BS366/凤麦24、BS366/07品151-80和FA-101/川麦21等4个组合的单株粒重超对照优势大于12%,且株高低于对照,绵阳35和凤麦24可作为优良父本使用;杂种优势超对照值与其父本GCA值、组合SCA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与GCA的相关性要大于与SCA的相关性,但父本GCA值与组合SCA值几乎无相关性;BS366和FA-101两个不育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不同,而且具有相同父本的两组不育系组合的杂种优势趋势、规律以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大多存在差异,因此利用BS和FA两种不育系选育杂交种的策略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邵景侠 张改生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66-1072,共7页
以 5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ms( bicor) - 82 2 2、ms( bicor) - 83( 37) 65、ms( bicor) -偃师 9号、ms( bicor) - 80 ( 6)及 ms( bicor) - 90 - 1 1 0为基本材料 ,与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 )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进行测交 ,获... 以 5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ms( bicor) - 82 2 2、ms( bicor) - 83( 37) 65、ms( bicor) -偃师 9号、ms( bicor) - 80 ( 6)及 ms( bicor) - 90 - 1 1 0为基本材料 ,与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 )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进行测交 ,获得 2 1 1个组合 ,考察其 F1育性 ,结果表明 :( 1 ) 5个同质异核不育系 ,除二角型非 1 B/1 R不育系 ms( bicor) - 90 - 1 1 0与二角型 1 B/1 R不育系 ms( bicor) - 83( 37) 65、ms( bicor) -偃师 9号之间平均恢复度差异显著外 ,4个 1 B/1 R不育系之间平均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 2 )对同一不育系而言 ,与不同恢复系测交 ,其恢复度呈现连续变异 ;( 3)同型非 1 B/1 R不育系较 1 B/1 R不育系恢复度普遍高 ;( 4 )对同一恢复系而言 ,各不育系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角型细胞质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 育性 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涛 张作仕 +1 位作者 曾秀英 李竹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①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49S-87、C49S89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等优良农艺性状,由于具有...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①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49S-87、C49S89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等优良农艺性状,由于具有育性转换能力,与一般核不育小麦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性转换 小麦雄性不育 花粉育性 两系杂交小麦 成都地区 恢复基因 结实率 育性恢复 高分子量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异质易恢复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籽粒品质研究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利仙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9-62,共4页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易变山羊草 ( 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 ( 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 (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 )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 ,研究这 4种不育系对...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易变山羊草 ( 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 ( 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 (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 )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 ,研究这 4种不育系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它们所配制的杂种小麦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等性状上均高于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相同核型杂种小麦 ,尤其粘、易型某些组合在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两性状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 ,利用这 4种不育系很有希望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种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易恢复小麦雄性不育 杂种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迦小麦1BS染色体片段对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影响
6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3 位作者 余玲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拓宽K型杂交小麦保持系资源,克服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缺陷。【方法】对来自莫迦小麦的1BS染色体片段进行细胞学鉴定,并研究将莫迦小麦1BS染色体片段导入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后,对其育性、单倍体频率及恢复性的... 【目的】拓宽K型杂交小麦保持系资源,克服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缺陷。【方法】对来自莫迦小麦的1BS染色体片段进行细胞学鉴定,并研究将莫迦小麦1BS染色体片段导入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后,对其育性、单倍体频率及恢复性的影响。【结果】K Tm3314A含有莫迦小麦的1BS染色体,为非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该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稳定的温敏遗传特性,单倍体频率为0,其平均自交结实率(79.4%)较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 D23314A(62.7%)提高16.7%,且有效恢复系(自交结实率大于70%)出现的频率高。【结论】莫迦小麦的1BS染色体片段引入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后,使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稳定的温敏遗传特性,其本身和F1代均不产生单倍体,育性更易恢复,恢复源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迦小麦 1BS染色体 K型小麦雄性不育 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研究
7
作者 李曼 张月学 韩微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Sv型1B/1R型保持系、G型不育恢复系1031品系分别与Sv型不育系杂交后代的研究,结果表明,1BS染色体上带有来自斯卑尔托R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品系,是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这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非1B/1R型保... 通过对Sv型1B/1R型保持系、G型不育恢复系1031品系分别与Sv型不育系杂交后代的研究,结果表明,1BS染色体上带有来自斯卑尔托R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品系,是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这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非1B/1R型保持系,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在北方春麦区的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育性相关基因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中的表达
8
作者 李艳飞 马翎健 +1 位作者 王爱方 靳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6-420,共5页
为了确定小麦中一个编码与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有关的酶的基因(FJ803924)是否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关,采用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了此基因在人工控温下生长的5种小麦(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及其保持系732B、YS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 为了确定小麦中一个编码与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有关的酶的基因(FJ803924)是否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关,采用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了此基因在人工控温下生长的5种小麦(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及其保持系732B、YS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A3017、1B/1R类K型不育系K3314A及其保持系3314B)不同时期幼穗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基因在高、低温处理下在732A和A3017中出现较明显的表达量差异,而在另外几种小麦中表达量变化差异不明显。此基因在不同小麦中的表达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同,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雄性不育 水稻同源基因 人工控温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育性相关基因在几类小麦雄性不育材料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菲 马晓飞 +3 位作者 李艳飞 王爱芳 靳凤 马翎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1-1735,共5页
以1B/1R类K型不育系K3314A及其保持系3314B,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及其保持系732B,YS温敏雄性不育小麦A3017为材料,提取不同温度处理下各时期小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对AY914051和AY660990两个目标基因进行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其... 以1B/1R类K型不育系K3314A及其保持系3314B,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及其保持系732B,YS温敏雄性不育小麦A3017为材料,提取不同温度处理下各时期小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对AY914051和AY660990两个目标基因进行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其在小麦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以分析其与这几种不育系的育性相关关系,探讨这几种不育小麦败育的关键发育时期。结果表明,除AY914051基因在2种保持系3314B和732B中表达量变化不大之外,其它均有明显差异;2个目标基因与这几种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有关,但与育性相关程度不同,不育系两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变化影响程度明显大于保持系。由实验结果推测,1B/1R类K型不育系、非1B/1R类K型不育系和YS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败育关键时期为单核期或单核期至二核期之间;温度差异可能会导致YS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相关基因表达时期错位,错位后的表达差异积累可能最终导致其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小麦 人工控温 败育关键时期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开颖规律研究
10
作者 岳洁茹 秦志列 +7 位作者 侯起岭 郝小聪 白秀成 杨吉芳 白建芳 张风廷 赵昌平 孙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4-1261,共8页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产量,而开花习性是衡量不育系异交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开颖率、开颖角度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5个不育系为材料,同时选取3个配合力好、制种性状优良的恢复...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产量,而开花习性是衡量不育系异交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开颖率、开颖角度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5个不育系为材料,同时选取3个配合力好、制种性状优良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分析了不育系在开花过程中开颖率和开颖角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不育系开颖率基本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中部和上部穗位开颖较早,但在盛花期,下部穗位开颖角度较大且开颖主要集中在中部穗位,开颖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为BS278-2、BS185、BS126、BS163、BS136。相关性分析表明,开颖率与开颖小花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开颖性状是影响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开颖性状好的不育系对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 开花习性 开颖 异交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及其转换系花药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友勇 茹振钢 +1 位作者 苏晴 付庆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0-1550,共11页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系的差异蛋白。结果发现,在转换系中,ATP合酶α和β亚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醛脱氢酶亚基、Rubisco亚基等呼吸、光合能量代谢蛋白表达丰富,但在不育系中这些蛋白缺失或下调。在不育系中还分离出山梨醇脱氢酶、组蛋白H2B.2、Harpin诱导子1、延伸因子TU等非小麦正常代谢蛋白。根据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推测ATP合酶α、β亚基蛋白最可能是BNS不育的源头蛋白,它的表达可能受其上游的温度感应子调控。BNS的温度感应子隐性突变后转录启动温度阈值上调,在较低温下,α、β亚基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小,导致ATP合酶数量减少,继而影响ATP合成。ATP数量减少,使小孢子ATP供应短缺,进一步影响到小孢子的发育,使代谢异常,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S小麦雄性不育 花药差异蛋白 双向凝胶电泳 MALDI-TOF—MS ATP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91-1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风梧 李慧敏 +1 位作者 李洪武 周俊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1-62,共2页
5年研究表明,91—1品系属光温敏核型雄性不育/可育系,育性转换明显,便于应用。在衡水(北纬37°44′,东径115°42′),实现育性转换指标为:10月6日前播种,冬前总积温/总日照达到508.9℃/397.5h,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翌年表现不育;1... 5年研究表明,91—1品系属光温敏核型雄性不育/可育系,育性转换明显,便于应用。在衡水(北纬37°44′,东径115°42′),实现育性转换指标为:10月6日前播种,冬前总积温/总日照达到508.9℃/397.5h,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翌年表现不育;10月10日后播种,幼穗分化处于初生期/伸长期,翌年正常可育,实现不育系自身繁种。该品系农艺性状伏,配制组合杂种优势明显,可满足一系两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雄性不育 光温敏 育性转换 幼穗分化 春化阶段 光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丰青 何觉民 +1 位作者 周斌 何仪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80-84,共5页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 育性转换机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立科 侯宁 +2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根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5,共5页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集中于近等基因系与恢复系之间,而9个近等基因系单株之间及其与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背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近等基因系C3只含一个主效恢复基因D2Rf1,该单株的自交和回交群体可望用于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系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15
作者 徐乃瑜 严家骐 王明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①徐乃瑜严家骐王明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1991年我们选育创建的(粗厚山羊草)NPFP等异质系小麦在张家口春播,出现花粉全不育现象。为了探讨此类型小麦雄性不育形成...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①徐乃瑜严家骐王明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1991年我们选育创建的(粗厚山羊草)NPFP等异质系小麦在张家口春播,出现花粉全不育现象。为了探讨此类型小麦雄性不育形成的机理,以及为采用两系法开拓小麦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 异质系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 瓦维洛夫山羊草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 牡山羊草 结实粒数 花粉育性 小花分化期 小穗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酮酸甲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离体花药开裂 被引量:9
16
作者 向群 张立平 +3 位作者 赵昌平 唐忠辉 徐小芹 苑少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8-1035,共8页
植物育性与花药开裂性状相关.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ic acid,MeJA)是一种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体内存在6类基因所编码的酶共同维持茉莉酮酸(JA)代谢途径的畅通,并与植物花药开裂有关.本研究以小麦... 植物育性与花药开裂性状相关.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ic acid,MeJA)是一种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体内存在6类基因所编码的酶共同维持茉莉酮酸(JA)代谢途径的畅通,并与植物花药开裂有关.本研究以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366为材料,于抽穗期—开花期进行穗部离体48 h的MeJA外源处理.分别于0、1、3、6、12、24和48 h时间点收集花药并进行RNA提取.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在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表达基本一致的情况下,BS366的JA代谢途径中参与调控的6种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经MeJA的48 h处理后的离体花药开裂程度明显增大.本研究获得了BS366离体环境下JA代谢途径基因经MeJA诱导后表达水平的概况,并为诱导BS366花药开裂及人工调控育性,达到高效制种及繁种的目的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酮酸代谢途径 茉莉酮酸甲酯 花药开裂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 半定量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50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秋云 何觉民 +1 位作者 罗红兵 黄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1,共3页
为探讨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 ,在长沙自然气候条件下 ,通过分期播种对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 5 0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ES- 5 0是一个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生态雄性不育系 ,早播不育 ,晚播可育 ;育性转换的临... 为探讨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 ,在长沙自然气候条件下 ,通过分期播种对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 5 0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ES- 5 0是一个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生态雄性不育系 ,早播不育 ,晚播可育 ;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为 13℃ ,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抽穗前 2 1~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性转换 ES0-50生态雄性不育小麦 温敏期 临界温度 育性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芒山羊草与粘果山羊草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喜悦 刘曙东 +6 位作者 朱列层 胡银岗 奚亚军 马翎健 徐洁 李宏斌 何蓓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8-52,共5页
利用单芒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U 型不育系)U401、U402 、U8567、U513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401 、K402、K8567、K513 及其同型保持系A401 、A402 、A8567 、A513 ... 利用单芒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U 型不育系)U401、U402 、U8567、U513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401 、K402、K8567、K513 及其同型保持系A401 、A402 、A8567 、A513 分别与10 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对其F1 及其亲本,不育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恢保关系及单倍体发生频率研究表明:①相比于A 型与K型细胞质,U 型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无显著不良效应;②U 型细胞质杂种较K 型杂种籽粒发芽率高,籽粒饱满,容重增大;③U 型细胞质较K 型细胞质可能有更强的抗白粉病能力;④U 型不育系与K 型不育系恢保关系基本一致,但也有差异,U 型不育系育性恢复较K 型难,且更易受气候因素影响;⑤U 型细胞质诱导单倍体频率较K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芒山羊草 粘果山羊草 小麦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红霞 张改生 +1 位作者 张龙雨 牛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8,74,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方法】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以ms(Kots)-90-110/rk5451//90-110的BC1F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 【目的】进一步探讨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方法】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以ms(Kots)-90-110/rk5451//90-110的BC1F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定位于1B短臂染色体上的18对SSR引物和6B染色体上的47对SSR引物对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初步筛选出Wms273和Wmc406 2对揭示育性恢复基因多态性的引物,用132株BC1F1回交群体对这2对引物进行进一步检测,得出Wmc406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BS上的恢复基因连锁,遗传距离约为7.6 cM。【结论】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是由1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标记Wmc406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遗传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类小麦CMS恢复基因Rfv1快速定向转育体系的研究
20
作者 王青 牛娜 +4 位作者 张改生 张瑜 葛峰辉 马守才 李红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5-970,共6页
为了实现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以携有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恢复系亲本5253、5383为供体,以西农Mp1、西农Mp2(化杀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1号、西杂5号的父本)为... 为了实现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以携有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恢复系亲本5253、5383为供体,以西农Mp1、西农Mp2(化杀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1号、西杂5号的父本)为受体,采用定向回交转育方法,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多重PCR等技术,进行了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与检测,育成既携有Rfv1恢复基因,又具有西农Mp1、西农Mp2核基因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本研究表明:(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不仅能准确地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而且可以鉴定1BL/1RS.1BL/1BSRfv1易位杂合体。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种子的筛选;(2)恢复基因转育后代定株与不育系测交,依据测交恢复度可准确确定恢复基因在回交后代的延续,恢复基因定株定向转育与性状选择结合可大大提高转育后代的实际应用效果;(3)本研究提出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定向转育体系,可有效地实现小麦由化控强优势组合向三系强优势组合的定向转化,即生理型不育途径向遗传型不育途径的定向转化,进而建拓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 Rfv1基因 定向转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