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纹枯病拮抗菌HB-10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程亮亮 叶磊 +2 位作者 王文凯 唐建林 檀根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47,共13页
为开发对小麦纹枯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有防治效果的HB-10菌株。并对菌株HB-10进行鉴定、发酵优化及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10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7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分析... 为开发对小麦纹枯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有防治效果的HB-10菌株。并对菌株HB-10进行鉴定、发酵优化及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10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7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分析得出,菌株HB-10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HB-10对烟草赤星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中菌株HB-10对小麦纹枯病相对防效为69.42%。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显示HB-10菌株最适在葡萄糖10 g/L、酵母粉20 g/L、KCl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转速215 r/min、温度37℃、接种量为4%、初始p H 7.3、培养时间84 h。经优化后菌株HB-10在24 h的OD_(600)平均值为5.92,比优化前提高了181.8%,对病原菌抑制率也有一定的提升。研究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HB-10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生防 发酵优化 铜绿假单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2 位作者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30-234,共5页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毒力 增效作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1 位作者 沈素文 陈怀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致病力 接种方法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建强 刁兴旺 +3 位作者 李恒 杨霞 王蓓蓓 刘庆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2-588,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 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_(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26
5
作者 齐永志 李海燕 +1 位作者 苏媛 甄文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166株小麦纹枯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072±0.022)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加菌落角变的方法获得了5株抗噻呋酰胺突变体,其抗药性水平介于5.5~18.9倍之间;药剂驯化未能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突变体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与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菌丝干重、菌核形成数量和菌核干重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除突变体HD7-7 U对石新828的致病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他突变体对石新828和良星99的致病力均明显减弱;5株突变体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井冈霉素、咯菌腈、三唑酮、丙环唑和多菌灵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噻呋酰胺 敏感性 抗药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党威 李恒 何冬梅 朱艳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_(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_(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井冈霉素 甲基立枯磷 敏感性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海燕 丁晓菲 +2 位作者 杜文珍 李伟 陈怀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6,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31~0.87、0.05~1.21和0.20~1.09μg/mL,26年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5~1.16、0.43~0.90和0.09~1.33μg/mL,4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井冈霉素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井冈霉素 敏感性 敏感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嵌入法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厚德 王彰明 倪桂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2,共2页
分别于小麦苗期和成株期 ,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小麦纹枯病菌接种方法的效果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嵌入法 接种 小麦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玲 陈怀谷 +3 位作者 刘磊 张爱香 王裕中 史建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拮抗作用 筛选 生物活性 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建强 杨岚 +5 位作者 平忠良 陈静 夏彦飞 刘圣明 郑伟 林晓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3-568,共6页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μg/m L;98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25±0.012)μg/m 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μg/m L之间,后者是前者的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敏感性基线 交互抗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秆覆盖对麦田细菌种群数量及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启光 陈怀谷 +3 位作者 杨爱国 张银贵 林玲 于汉寿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杆覆盖麦田和未秸杆覆盖麦田的细菌数量变化,并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结果表明,秸杆覆盖麦田总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比未秸秆覆盖麦田有明显的提高;稻秸杆覆盖有增加麦田总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效应...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杆覆盖麦田和未秸杆覆盖麦田的细菌数量变化,并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结果表明,秸杆覆盖麦田总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比未秸秆覆盖麦田有明显的提高;稻秸杆覆盖有增加麦田总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效应,前期高于后期;秸杆覆盖田块和未秸杆覆盖田块小麦根际拮抗菌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90%以上的荧光假单胞菌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拮抗能力;秸杆覆盖田小麦纹枯病发生比未秸杆覆盖田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覆盖 荧光假单胞 小麦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龄与温度对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素文 王裕中 +1 位作者 史建荣 陈怀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37,共3页
用露白的小麦种子直接播于不同菌龄的小麦纹枯病菌PDA平板上,测定纹枯病菌致病力。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菌龄为5~8天的致病力最强,3天的次之,15天的致病力最弱。温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侵染温度为18℃~20... 用露白的小麦种子直接播于不同菌龄的小麦纹枯病菌PDA平板上,测定纹枯病菌致病力。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菌龄为5~8天的致病力最强,3天的次之,15天的致病力最弱。温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侵染温度为18℃~20℃,且不同的温度下,病变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温度 致病力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三唑醇·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菌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学宏 肖建华 +1 位作者 张文华 高仁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分别用三唑醇原粉、戊唑醇原粉和2%三.戊种衣剂(1.2%三唑醇+0.8%戊唑醇,质量分数)处理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后,采用皂化处理样品法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内的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升高,麦角甾醇的... 分别用三唑醇原粉、戊唑醇原粉和2%三.戊种衣剂(1.2%三唑醇+0.8%戊唑醇,质量分数)处理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后,采用皂化处理样品法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内的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升高,麦角甾醇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药剂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时,7d后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0.4%、63.8%、63.8%。药剂处理浓度相同时,菌丝麦角甾醇的含量高低顺序为:三唑醇处理>三.戊种衣剂处理>戊唑醇处理。说明药剂处理菌丝后其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其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 戊唑醇 小麦 纹枯病 麦角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姚丽瑾 王琦 +1 位作者 付学池 梅汝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从河南、北京等地采集小麦植株,分离得到202株内生芽孢杆菌,平板拮抗测定获得27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拮抗效果明显的菌株。温室盆栽测定了27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的生防效果,其中菌株M-1、W-2和W-3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4%、59.4%和56.6%。对3... 从河南、北京等地采集小麦植株,分离得到202株内生芽孢杆菌,平板拮抗测定获得27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拮抗效果明显的菌株。温室盆栽测定了27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的生防效果,其中菌株M-1、W-2和W-3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4%、59.4%和56.6%。对3株生防菌株进行了分类学鉴定,M-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W-2为地衣芽孢杆菌,W-3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内生细 芽孢杆 拮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颖 李黎 +2 位作者 许玉彬 王少伟 王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5,共4页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酶均能够裂解小麦纹枯病菌细胞壁得到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其中崩溃酶的裂解效果最好,每克菌丝得到的原生质体数可达到2.6×108个。该酶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4℃,最适的酶解时间是3h,最适的pH值是6.0。获得的原生质体可以完成再生,并且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原生质体 再生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生防益菌菌株对小麦的促生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大旗 刘灼均 +5 位作者 胡义文 李华荣 肖建国 陈宇 吴帮承 颜思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4-69,共6页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清水 ( C K) 作空白对照。结果表明, 小麦液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122> C B1> W141 > W26 > W445> T0> C K; 小麦土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26> W122> W445> W141> C K> 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防益 促生性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李慧凯 杨霞 朱艳阁 刘庆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70,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6 3 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烯唑醇不敏感的亚群体,而对氟环唑则不存在。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087 7±0.048 0)mg·L^(-1)和(0.063 6±0.023 6)mg·L^(-1)分别作为病菌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氟环唑的平均EC50是烯唑醇的1.38倍,表明病菌对烯唑醇更为敏感。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与烯唑醇的敏感性与其他9种杀菌剂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氟环唑 烯唑醇 敏感性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建强 张勇 +5 位作者 杨岚 平忠良 李佳婷 夏彦飞 郑伟 林晓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7,共6页
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噻呋酰胺的EC_(50)值分布于0.009~0.405μg·mL^(-1),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 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噻呋酰胺的EC_(50)值分布于0.009~0.405μg·mL^(-1),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对噻呋酰胺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正态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的平均EC_(50)值(0.043±0.019μg·mL^(-1))作为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即EC_(50)值)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8~34.89,而不同地市的菌株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噻呋酰胺EC_(50)平均值为0.035~0.155μg·mL^(-1),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41倍,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噻呋酰胺对病菌的毒力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毒力间无明显相关性。综上所述,河南省大部分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噻呋酰胺较为敏感,可将其作为综合防控的备选药剂;生产中可将噻呋酰胺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4种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噻呋酰胺 敏感性基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银杏杀菌剂绿帝和银泰抑制小麦纹枯病菌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龙 孟昭礼 +3 位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袁忠林 曲宝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绿帝(邻烯丙基苯酚)和银泰(4-丁酰基苯酚)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剂的EC_(50)分别为4.63和5.62 μg/ml;不同酸碱度介质条件下两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无明...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绿帝(邻烯丙基苯酚)和银泰(4-丁酰基苯酚)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剂的EC_(50)分别为4.63和5.62 μg/ml;不同酸碱度介质条件下两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显微观察表明,在含有绿帝或银泰的PDA培养基上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过程中分支间距显著缩短。电导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供试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壁麦角甾醇含量没有影响。绿帝或银泰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应该进一步靶向药剂对病菌细胞呼吸作用和对病菌细胞壁胞外水解酶的影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拟银杏杀 绿帝 银泰 作用机制 室内生长速率法 抑制作用 细胞膜通透性 麦角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小区试验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金生 张学君 +1 位作者 钱显明 李洪连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从小麦根系获得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另外6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菌株B_3(Bacillus sp.)。在NA平板上,不同方法测得B_3对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抑制率为73.3~99.5%。PDA培养基中加入12.5%B_3无细胞培养滤液时,纹枯病... 从小麦根系获得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另外6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菌株B_3(Bacillus sp.)。在NA平板上,不同方法测得B_3对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抑制率为73.3~99.5%。PDA培养基中加入12.5%B_3无细胞培养滤液时,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减少80%以上。种子处理后B_3能在小麦根系及地面以下茎杆和叶鞘组织中定殖。B_3培养液在1:10~1:10000浓度下可提高小麦发芽率5.7~21.7%,并增加根和芽的生长,提高根/芽比。在盆钵及小区试验中,B_3粉剂种子处理后小麦出苗快而齐,幼苗生长茁壮。在人工接种病菌的灭菌土和自然土盆钵中,防病效果分别为30.1%和49.4%。小区试验以B_3粉剂拌种拔节期平均防效62%。处理比对照增加有效穗6.6%,千粒重增加0.92克,增加小麦产量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生物防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