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建强 刁兴旺 +3 位作者 李恒 杨霞 王蓓蓓 刘庆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2-588,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 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_(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26
2
作者 齐永志 李海燕 +1 位作者 苏媛 甄文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166株小麦纹枯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072±0.022)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加菌落角变的方法获得了5株抗噻呋酰胺突变体,其抗药性水平介于5.5~18.9倍之间;药剂驯化未能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突变体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与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菌丝干重、菌核形成数量和菌核干重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除突变体HD7-7 U对石新828的致病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他突变体对石新828和良星99的致病力均明显减弱;5株突变体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井冈霉素、咯菌腈、三唑酮、丙环唑和多菌灵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噻呋酰胺 敏感性 抗药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1 位作者 沈素文 陈怀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致病力 接种方法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党威 李恒 何冬梅 朱艳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_(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_(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甲基立枯磷 敏感性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海燕 丁晓菲 +2 位作者 杜文珍 李伟 陈怀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6,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31~0.87、0.05~1.21和0.20~1.09μg/mL,26年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5~1.16、0.43~0.90和0.09~1.33μg/mL,4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井冈霉素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敏感性 敏感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建强 杨岚 +5 位作者 平忠良 陈静 夏彦飞 刘圣明 郑伟 林晓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3-568,共6页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μg/m L;98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25±0.012)μg/m 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μg/m L之间,后者是前者的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敏感性基线 交互抗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李慧凯 杨霞 朱艳阁 刘庆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70,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6 3 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烯唑醇不敏感的亚群体,而对氟环唑则不存在。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087 7±0.048 0)mg·L^(-1)和(0.063 6±0.023 6)mg·L^(-1)分别作为病菌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氟环唑的平均EC50是烯唑醇的1.38倍,表明病菌对烯唑醇更为敏感。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与烯唑醇的敏感性与其他9种杀菌剂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氟环唑 烯唑醇 敏感性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建强 张勇 +5 位作者 杨岚 平忠良 李佳婷 夏彦飞 郑伟 林晓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7,共6页
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噻呋酰胺的EC_(50)值分布于0.009~0.405μg·mL^(-1),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 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噻呋酰胺的EC_(50)值分布于0.009~0.405μg·mL^(-1),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对噻呋酰胺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正态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的平均EC_(50)值(0.043±0.019μg·mL^(-1))作为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即EC_(50)值)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8~34.89,而不同地市的菌株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噻呋酰胺EC_(50)平均值为0.035~0.155μg·mL^(-1),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41倍,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噻呋酰胺对病菌的毒力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毒力间无明显相关性。综上所述,河南省大部分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噻呋酰胺较为敏感,可将其作为综合防控的备选药剂;生产中可将噻呋酰胺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4种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噻呋酰胺 敏感性基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颖 李黎 +2 位作者 许玉彬 王少伟 王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5,共4页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酶均能够裂解小麦纹枯病菌细胞壁得到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其中崩溃酶的裂解效果最好,每克菌丝得到的原生质体数可达到2.6×108个。该酶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4℃,最适的酶解时间是3h,最适的pH值是6.0。获得的原生质体可以完成再生,并且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原生质体 再生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稳定性及对小麦纹枯病菌致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彰明 陈群 +1 位作者 韩春香 陈厚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2-702,809,共2页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对纹枯菌的侵染有抑制作用,其中GC4菌株对纹枯病的抑制率达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 稳定性 小麦纹枯病菌 致病作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菌核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3 位作者 郎剑锋 霍云凤 石红利 石明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6-78,共3页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 h...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 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光照 温度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对九种麦田除草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颖 徐建强 +2 位作者 孟秀利 张凯 杨改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9-1293,共5页
为了明确麦田除草剂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小麦纹枯病菌对九种麦田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对小麦纹枯病菌毒力较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的毒力(EC50)分别为56.0、83.5和142mg·L-1... 为了明确麦田除草剂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小麦纹枯病菌对九种麦田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对小麦纹枯病菌毒力较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的毒力(EC50)分别为56.0、83.5和142mg·L-1,病菌在含药培养基上易出现轮纹状菌落;二硝基苯胺类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对纹枯病菌毒力较弱,在1 000mg·L-1时抑制率尚达不到50%,前者易使菌落发生扇形突变,且菌丝稀疏,后者对菌落形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除草剂 非靶标生物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兆林 郭菊 +3 位作者 张丽娜 陈夕军 童蕴慧 徐敬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9-573,共5页
为了解小麦纹枯病菌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理化性质,先用丙酮法提取PG粗蛋白,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Phenyl-Sepharose 6Fast Flow疏水柱和Sephadex G-75凝胶柱纯化,得到一种具有较高活性... 为了解小麦纹枯病菌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理化性质,先用丙酮法提取PG粗蛋白,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Phenyl-Sepharose 6Fast Flow疏水柱和Sephadex G-75凝胶柱纯化,得到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PG纯蛋白。该蛋白分子量为41.78kD;等电点为5.34;含有糖基,含糖量为9.10%;含有α氨基酸,但不含芳香族氨基酸;不含脂基。这种蛋白在pH 4~12范围内均具有活性,pH为6时活性最大;对热不稳定,100℃下水浴20min,活性完全丧失;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敏感,酶处理后其活性只有对照的15.7%和10.2%;对紫外线和氯仿亦敏感,处理后活性仅为对照的18.6%和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土壤中小麦纹枯病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娜娜 李鹏昌 于金凤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根据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AG-D融合群ITS区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WKF-8/WKR-8,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建立并优化基于 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法的 real -time PCR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检测范围在1.0... 根据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AG-D融合群ITS区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WKF-8/WKR-8,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建立并优化基于 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法的 real -time PCR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检测范围在1.0×10-3~10 ng/μ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5,扩增效率为99.7%,灵敏度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SYBR GreenⅠ荧光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对小麦纹枯病菌体外抑菌活性的QSAR研究与分子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迪 赵培 +4 位作者 赵志强 荣金闯 吴平 鲁军 冯长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目的:建立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PSU)对小麦纹枯病菌杀菌活性(T_c)和电性距离矢量(E_v)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探讨影响T_c的结构因素.方法:基于拓扑方法计算了15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的电性距离矢量.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 目的:建立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PSU)对小麦纹枯病菌杀菌活性(T_c)和电性距离矢量(E_v)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探讨影响T_c的结构因素.方法:基于拓扑方法计算了15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的电性距离矢量.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的T_c与E_v的多个QSAR模型.结果:其中最佳三元数学模型的判定系数(R^2)及逐一剔除法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51和0.738.经统计指标诊断,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结论:根据进入此模型的E_(62),E_(59)和E_(27)可知,影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对小麦纹枯病菌杀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二维结构特征—NH—,≥S≤,—OH,—CH_g<(g=0,1)和>C<等结构碎片.由结构修饰提出3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T%)均超出96.5%,有待以后生物实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 小麦纹枯病菌 活性 电性距离矢量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文峰 王刚 +1 位作者 刘凤英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20-7522,共3页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小麦纹枯病菌,经过细胞核染色后发现,其中包括48个双核菌株,占84.21%,9个多核菌株,占15.79%。分别测定了57株小麦纹枯病菌对2个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9023的致病性,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差异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纹枯病菌在2种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发现,纹枯病菌株之间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麦区的小麦纹枯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其次是立枯丝核菌。不同来源的小麦纹枯病菌存在显著致病性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细胞核染色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岚 徐建强 +3 位作者 何姗 殷国煜 郑伟 夏彦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2-758,共7页
为监测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唑酮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169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值在0.82~12.62μg/mL之间,敏感性差异达到15.39倍,平均EC50值为(3.33±... 为监测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唑酮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169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值在0.82~12.62μg/mL之间,敏感性差异达到15.39倍,平均EC50值为(3.33±1.91)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169株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部分供试菌株的EC50值已超出敏感性基线范围;39.6%的菌株(67株)集中位于敏感性频率分布图主峰范围内,呈近似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78±0.44)μg/mL;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与聚类分析均表明,不同地区菌株对三唑酮敏感性差异不明显,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来源的地理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河南省各地市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倍数和频率不同,可以据此指导各地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三唑酮 敏感性 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链霉菌SCY505的筛选与鉴定
18
作者 陈建光 杨丽荣 +1 位作者 薛保国 文才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81,共5页
从河南省许昌地区的小麦田土样中分离到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稳定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SCY505。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序列分析,对菌株SCY50... 从河南省许昌地区的小麦田土样中分离到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稳定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SCY505。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序列分析,对菌株SCY505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测定了该菌株的拮抗谱。结果表明,SCY505的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直生或呈螺旋状,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16S rDNA序列长度1521bp(GU045548),与淡紫灰链霉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7%,ISR序列长度372bp(GU358067),与淡紫灰链霉菌亚种(U93347)的ISR序列同源性为82.9%,初步认为SCY505是淡紫灰链霉菌的一个亚种,暂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许昌亚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sub sp.xuchangensis)。该菌株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 分类鉴定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区 小麦纹枯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对氟酰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立妹 张军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4-1288,共5页
为了解新型杀菌剂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90个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s)菌株对氟酰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氟酰胺敏感性不同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茵腈、氟环唑、烯唑醇环唑、甲基立... 为了解新型杀菌剂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90个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s)菌株对氟酰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氟酰胺敏感性不同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茵腈、氟环唑、烯唑醇环唑、甲基立枯磷、氟酰胺、井冈霉素A、多茵灵、氯啶菌酯和申嗪霉素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菌株间对氟酰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小,EC50值在0.2113~0.6690μg·mL^-1之间,平均为O.4063±0.1005μg·mL^-1;氟酰胺对R.cerealis的抑菌效果优于多菌灵、氯啶菌酯和申嗪霉素,与井冈霉素相近;其抑菌效果明显低于三唑类杀菌剂和咯菌腈、甲基立枯磷。EC50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对氟酰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氟酰胺 敏感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2 位作者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30-234,共5页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毒力 增效作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