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铁壳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穗发芽抗性鉴定
1
作者 周国雁 程莎 +5 位作者 隆文杰 刘圆圆 胡海瑞 孙梓菁 蔡青 陈丹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4,73,共12页
小麦穗发芽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和利用功能分子标记,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或避免小麦穗发芽的危害。以298份早期鉴定为高抗穗发芽的临沧铁壳麦及高感的云麦53为亲本的高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和籽粒发... 小麦穗发芽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和利用功能分子标记,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或避免小麦穗发芽的危害。以298份早期鉴定为高抗穗发芽的临沧铁壳麦及高感的云麦53为亲本的高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和籽粒发芽两种方法鉴定和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利用分子标记对主要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KK3-A、TaSdr-2B、Tamyb10-D1、TaMFT-A2、GS34-7B、TaMFT-A1、TaDFR-3B、Tamyb10-B1、TaSdr-2A、Tamyb10-A1)进行检测,并结合其表型分析不同抗性基因的效应。结果表明,298份材料的整穗发芽率(SGR)均值为86.79%,变化范围为0.13%~100.00%;发芽指数均值为56.85%,变化范围为0.43%~100.00%;其中有7份材料的整穗发芽率和32份籽粒发芽率值达到了高抗水平;有7份材料的整穗发芽率和27份籽粒发芽率值达到了抗水平;2份材料的整穗相对发芽指数和14份籽粒相对发芽指数较云麦53达到抗水平;以相对发芽指数为分级标准时,2份材料的整穗相对发芽指数和14份籽粒相对发芽指数较云麦53达到高抗等级,可以作为抗穗发芽种质资源利用。在10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中,TaDFR-3Bb分布频率最高,达到68.71%,其余基因依次为TaMFT-A1b(63.85%)、TaMFT-A2b(61.96%)、Tamyb10-B1b(57.50%)、Tamyb10-B1a(43.33%)、TaMFT-A2a(38.65%)、TaMFT-A1a(37.09%)、TaDFR-3Ba(32.52%)、GS34-7B(0)。结合表型分析发现,TaMFT-A2、TaMFT-A1、TaDFR-3Ba、Tamyb10-B1与表型不相关;TaMKK3-A、TaSdr-2B、Tamyb10-D1、TaSdr-2A、Tamyb10-A1与表型显著相关。GS34-7B无条带说明材料中不含该抗性基因。因此,TaMKK3-A、TaSdr-2B、Tamyb10-D1、TaSdr-2A、Tamyb10-A1的分子标记可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穗发芽抗性 整穗发芽 籽粒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