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6 位作者 赵红 丁明亮 崔永祯 顾坚 田玉仙 刘琨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1-1675,共5页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小花的平均异交结实率为86.13%,开颖小花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80.88%,开颖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 4),说明开颖率是决定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率为90.23%,其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5.39%,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其原因与不育系的平均柱头外露率较低有关;但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能力强于开颖小花,因此选育高柱头外露率小麦不育系有助于提高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开颖率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6 位作者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1624,共7页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为确定K78S的安全制种范围,2001--2004年在云南不同海拔的5个生态区对K78S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78S在上述5个生态区均可安全制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套袋不育度均达98%以上,不育期18~43d,较C49S-87至少长18d,育性稳定。初步研究表明,K78S的不育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分别比C49S-87高2.1qC和长0.93h,因此K78S的安全制种区域比C49S-87更广,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绍祥 顾坚 +4 位作者 刘琨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倪中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975,共5页
K78S是以重庆温光敏小麦核不育系C49S-87转育的新不育系。为研究其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利用组合K78S/1069和C49S-87/1069的杂种F。构建了2个DH群体即DH-1和DH2群体,并对群体内各DH株系的育性进行了2个播期(2007年10月15日和10月25日... K78S是以重庆温光敏小麦核不育系C49S-87转育的新不育系。为研究其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利用组合K78S/1069和C49S-87/1069的杂种F。构建了2个DH群体即DH-1和DH2群体,并对群体内各DH株系的育性进行了2个播期(2007年10月15日和10月25日)的重复鉴定。结果表明,DH-1和DH-2群体在2个播期间套袋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和0.6828^*,育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曲线拐点法和卡方测验分析,DH1的结实率在2个播期均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表明K78S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DH2在第1播期也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但第2播期由于不育系C49S-87(套袋结实率达到17.1%)及其DH群体的不育性部分恢复,表现为1:15的分离比,表明C49S-87的不育性仍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此外,DH-1、DH-2的套袋结实率分别在0~99.1%和0~98.8%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只是频数不同,因此不排除有微效多基因参与不育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玉仙 李宏生 +8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赵红 杨兆春 李绍祥 刘琨 耿智德 杨和仙 刘翠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9,共6页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 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研究
5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3 位作者 杨忠慧 刘琨 赵红 杨木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92-2496,共5页
【目的】旨在明确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变化规律,为杂交小麦高产制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个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为研究材料,第1朵小花开颖进行套袋并连续21 d饱和授粉,通过调查研究杂交结实率探讨4个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差异。【... 【目的】旨在明确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变化规律,为杂交小麦高产制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个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为研究材料,第1朵小花开颖进行套袋并连续21 d饱和授粉,通过调查研究杂交结实率探讨4个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差异。【结果】4个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柱头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K456S>K64S>K78S>K43S,K64S和K456S柱头活力开颖后第5天达到峰值,而K78S和K43S开颖后第3天达到峰值。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都可达15 d,但高柱头活力(结实率>80%)的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K78S(9 d)>K64S(7 d)>K456S(5 d)>K43S(3 d)。K64S柱头活力在大田环境下显著高于温室,最高杂交结实率提高17.58%,平均杂交结实率提高13.83%;2种环境下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差异,均为17 d,但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大田环境下比温室长2 d,为9 d。【结论】4个不育系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达到最高杂交结实率的授粉时间不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不育系其柱头活力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开花期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有利于提高不育系最高杂交结实率(柱头活力)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进而提高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雄性核不 杂交小麦 柱头活力 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温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系法杂交小麦杂种优势群分析
6
作者 丁明亮 李宏生 +6 位作者 杨忠慧 刘琨 尹健 唐雄 唐耀 杨木军 李绍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为分析云南温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系法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群,利用15K SNP小麦育种芯片对K43S、K47S、K63S、K64S、K66S和K78S共6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及不同来源的302份恢复系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群。结果表明,6份不育系和302份恢复系... 为分析云南温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系法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群,利用15K SNP小麦育种芯片对K43S、K47S、K63S、K64S、K66S和K78S共6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及不同来源的302份恢复系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群。结果表明,6份不育系和302份恢复系被划分为10个类群。在已知19个强优势组合中,3个不育系与所有类群都可以产生强优势组合,但以恢复系含近缘种质(6/19)或地理远缘恢复系(10/19)产生强优势组合的概率更高,这两种类群将是今后构建小麦杂交优势群的重点。聚在同一类群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之间杂交能产生超标优势的组合数(6/19)远少于不同类群间的超标优势的组合数(13/19)。SNP芯片能有效用于小麦杂种优势群划分;基于SNP标记的遗传相似度可指导强优势组合测配和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不一定能产生杂种优势,但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其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必定有足够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杂种优势群 温光敏核不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7
作者 秦志列 梁玉龙 +6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宏博 张风廷 娄鸿耀 李翰霖 赵昌平 张胜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结实率差异分布于-10%~20%之间,与相同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51.52%的结实率差异在-30%~0%之间,表明同一改良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差异小于非改良父本。BS366与14份父本、BS1086与7份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高于对照,其中父本14YH261、14YH551、SD036与2份母本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可用恢复力的父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对不同母本的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一代主茎穗的平均结实率极显著大于分蘖穗。因此,建议对不同母本分别开展强恢复力的恢复系筛选,并以中选强恢复系为亲本进行定向改良,有效增加杂种一代结实率达对照水平的组合数量,为获得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性恢复 杂交种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温敏核雄性不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英健 吴然然 +7 位作者 陈景斌 林云 王茜 贾琪源 王宇 谢彦杰 陈新 袁星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共9页
温敏核雄性不育(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TGMS)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植物遗传资源。TGMS在两系杂交中直接决定杂交作物的产量和种子纯度,可以简化杂交制种程序并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为我国粮食... 温敏核雄性不育(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TGMS)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植物遗传资源。TGMS在两系杂交中直接决定杂交作物的产量和种子纯度,可以简化杂交制种程序并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为我国粮食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水稻和拟南芥中报道的TGMS材料较多,其他作物如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也陆续发现TGMS种质资源。基于水稻和拟南芥TGMS资源及其控制基因,调控温敏核雄性不育以及育性转换的分子机制也陆续被揭示,主要涉及RNA代谢、转录因子调控、花粉壁合成、受体激酶信号转导等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在拟南芥、水稻及其他主要农作物中报道的TGMS基因及其调控育性的遗传分子机制,并对TGMS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TGMS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拓宽遗传资源利用和促进耐高温作物培育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调控机制 性转换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建奎 董静 +4 位作者 宗学凤 余国东 李伯群 戴秀梅 阮仁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8,共8页
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 cm左右、幼穗长5 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 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 cm左右、幼穗长5 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发育正常;叶枕距-2-1 cm、幼穗长8 cm左右、孕穗前4-5d到孕穗当天的时段处于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叶枕距5 cm左右、穗长9 cm左右、孕穗后到抽穗前的时段处于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能发育到单核靠边期,但此后就发育停滞,细胞质和核物质逐渐解体,不能被苏木精或碘液染色,出现败育;发生败育的高峰在小孢子单核晚期,败育花粉的主要类型是圆败型。而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常规对照品系相同,能形成正常可育的三核花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雄性不育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顾坚 杨木军 +7 位作者 田玉仙 李绍祥 周金生 刘琨 杨和仙 李政芳 石星程 杨寿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不育期比C49S 87长 15d以上 ,抗病性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进 ,在云南海拔 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气候 温光敏核不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Ae.crassa)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在中国不同光温条件地点的雄性育性变异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何蓓如 孟荣华 +6 位作者 宋喜悦 胡银刚 马翎建 奚亚军 徐浩 刘曙东 杨存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16,共7页
5个普通小麦品系的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 7个核代换系在中国昆明、元谋、杨陵、互助、依安 5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而下降 ,6X种... 5个普通小麦品系的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 7个核代换系在中国昆明、元谋、杨陵、互助、依安 5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而下降 ,6X种细胞质核代换系在日长≥ 1 4.2 8h开始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4X种细胞质核代换系在日长≥ 1 5.38h开始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该细胞质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在日长因子主控下 ,对温度变化也表现一定敏感性。粗厚山羊草细胞质背景下不同核基因型对光、温条件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核质互作效应是这种敏感性的遗传方式 ;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存在差异 ,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高于 4X种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厚山羊草 细胞质 普通小麦 代换 中国 光温条件 雄性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及其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建奎 刘刚 +2 位作者 冯丽 何立人 余国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温度 (T2 )、平均日照长度 (D2 )的关系 ,并按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了结实率 P(% )与上述多因子的最佳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及其同质性分析表明 ,C4 9S在三个试验点的育性均受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Tmin1 和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温度 T2 控制 ,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出 Tm in1 <8.0℃是结实率 P<4的必要条件 ,Tmin1 >12 .0℃是结实率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C49S 小麦 温光敏细胞 雄性不育 性转换 性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坚 杨木军 +3 位作者 田玉仙 刘琨 杨和仙 周金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32,共3页
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 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得了保持原不育系生物学特性、株间育性差异更小、完全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显著提高的 3个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不育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建奎 冯丽 +3 位作者 罗丹 余国东 石有明 李伯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 ( GA3)、吲哚乙酸 ( IAA)、萘乙酸 ( 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 ( 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 AVG)、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 (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 )、氯化钙 ( Ca Cl2 )等化学物质对...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 ( GA3)、吲哚乙酸 ( IAA)、萘乙酸 ( 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 ( 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 AVG)、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 (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 )、氯化钙 ( Ca Cl2 )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 C4 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AA、NAA、GA3对早播不育 (重庆 1 0月 30日播种 )和晚播可育 (重庆 1 2月 1 0日播种 )的 C4 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 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 ,而 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 Ca Cl2 对 C4 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 ,C4 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 C4 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 ,以提高制种纯度 ;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 C4 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核不 小麦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6 位作者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26-2728,共3页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 柱头外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海燕 宗学凤 +2 位作者 余国东 石有明 张建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2,共4页
以小麦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050S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期用外源IAA,GA3和ABA处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 以小麦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050S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期用外源IAA,GA3和ABA处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不育植株的不育度,提高可育植株的可育度;用乙烯利(CEPA)和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处理调控乙烯水平可以显著地改变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细胞雄性不育 小麦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粒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DT-94的转育及利用研究简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凤琴 马慧英 +1 位作者 郭庆瑞 安建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7-88,共2页
利用低温短光照胁迫 ,选出了 DT- 94硬粒小麦温光敏核型雄性不育系 ,同时转育出 DT- 32 84、DT- 199-2 0 1等新的温光敏雄性不育系 ,并筛选出 DT- 94 / 0 2 8、DT- 94 /澳 17等强优势组合 ,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利用 硬粒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DT-94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建奎 董静 +2 位作者 余国东 宗学凤 李伯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1-306,共6页
以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特性的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12S和C404S为材料,以其回交转育亲本、育性正常的C412和C404为对照,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日温8℃/... 以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特性的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12S和C404S为材料,以其回交转育亲本、育性正常的C412和C404为对照,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日温8℃/夜温6℃),C412S和C404S在不同光照强度(160μmol/m2.s和300μmol/m.2s)下自交结实率都为0,表现为完全不育。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日温18℃/夜温14℃),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开花期的光照处理,C412S在160μmol/m.2s弱光照下的自交结实率仅为5.4%,表现为高不育,在300μmol/m2.s较强光照下的自交结实率高达65.0%,表现为高度可育;而另一不育系C404S在2种光照强度下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69.9%和73.2%,都达到了高度可育水平。表明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的雄性育性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但不同材料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程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细胞雄性不育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涛 张作仕 +1 位作者 曾秀英 李竹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①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49S-87、C49S89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等优良农艺性状,由于具有...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①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49S-87、C49S89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等优良农艺性状,由于具有育性转换能力,与一般核不育小麦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转换 小麦雄性不育 花粉 杂交小麦 成都地区 恢复基因 结实率 性恢复 高分子量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9,共6页
对小麦83(21)35核背景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V,K)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T型和V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和败育中,液泡膜处于解体状态,细胞质和液泡间的有效分隔被破坏,液泡对细胞质的吞噬... 对小麦83(21)35核背景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V,K)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T型和V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和败育中,液泡膜处于解体状态,细胞质和液泡间的有效分隔被破坏,液泡对细胞质的吞噬作用强烈,线粒体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V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内表面缺乏乌氏体分泌。在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没有观察到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结构方面的异常变化,但见到一种同心圆复合膜状结构以很高的频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异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