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酶复合物对饲喂小麦型饲粮蛋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慧丽 郭志有 +1 位作者 郭瑞萍 赵满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探究菌酶复合物在小麦型蛋鸡饲粮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选用360只京红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为玉米-豆粕型饲粮组(对照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组(小麦组,使用10%小麦替换10%玉米)、玉米-小麦-豆粕型+菌酶复合物组(菌酶... 为探究菌酶复合物在小麦型蛋鸡饲粮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选用360只京红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为玉米-豆粕型饲粮组(对照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组(小麦组,使用10%小麦替换10%玉米)、玉米-小麦-豆粕型+菌酶复合物组(菌酶复合物组,在小麦组基础上添加0.02%的菌酶复合物)。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平均蛋重、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组蛋鸡死淘率增加9.0%,破残次蛋率增加2.9%(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组处理蛋鸡料蛋比降低3.4%,死淘率降低9.8%,破残次蛋率降低1.0%(P>0.05)。小麦组处理未影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组处理蛋鸡干物质和钙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3.9%和5.8%(P>0.05),粗蛋白质和磷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8.4%和11.1%(P<0.05)。小麦组处理并未影响到十二指肠与空肠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处理淀粉酶活性增加15.5%(十二指肠)和24.8%(空肠),脂肪酶酶活性增加22.6%(十二指肠)和23.3%(空肠),蛋白酶活性增加9.3%(十二指肠)和8.8%(空肠)(P<0.05)。小麦组处理并未影响到盲肠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乳酸杆菌(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处理盲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别降低15.5%和13.4%,乳酸杆菌增加12.7%(P<0.05)。综上,使用10%小麦替换10%玉米,并未对蛋鸡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菌酶复合物添加能提高小麦型饲粮蛋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复合物 小麦蛋鸡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率 消化酶活性 盲肠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小麦型饲粮4种单酶复配效应的体外法评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薛梅 史雪萍 +2 位作者 张廷荣 司倩倩 王述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7-375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 U/g...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 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 U/g)和植酸酶(500、1000、1500、2000、2500和3000 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 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000 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000 U/g,植酸酶为1500、2000和2500 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 U/g 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01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94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500 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 U/g和2010 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 U/g和1940 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5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型饲粮 酶制剂 体外消化试验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在肉鸡小麦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冬群 丁雪梅 +4 位作者 白世平 罗玉衡 王建萍 曾秋凤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1-2385,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350kJ/kg能量水平的饲粮;NSP复合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NSP复合酶1(300g/t)、NSP复合酶2(300 g/t)、NSP复合酶3(500 g/t)的饲粮,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 ~42 d)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各组在试验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略低(P>0.05),料重比均增加(P>0.05),而添加NSP复合酶后有所改善.2)各组第21和42天的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降低(P>0.05),盲肠相对重量提高(P>0.05).各组第21和42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各肠段相对长度(第21天十二指肠相对长度除外)均提高(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降低(P>0.05).3)试验第21天,与P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NC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各肠段肌层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42天,与PC组相比,其余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添加NSP复合酶后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4)各组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的腹脂率有所下降(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3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有所提高(P>0.05).5)各组第7、21、42天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第7、42天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第7、21、42天双歧杆菌数量有所降低(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42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有所提高(P>0.05).6)以PC组利润为100%,与之相比,NSP复合酶1组提高的利润幅度最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麦型饲粮中降低一定能量水平后添加NSP复合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试验中NSP复合酶1的应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型饲粮 非淀粉多糖复合酶 肉鸡 生长性能 消化道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型饲粮中添加酸性木聚糖酶对肉鸡消化道食糜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志毅 梁伟凡 +1 位作者 李阳源 冯定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67-5679,共13页
本试验旨在对比研究酸性和中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小麦型饲粮中的降黏效果。饲养试验检测2种木聚糖酶(酸性和中性木聚糖酶)对胃肠液的耐受性;pH 3.5条件下测试2种木聚糖酶的相对活性;选用木聚糖纯品和谷物检测2种木聚糖酶的降黏效... 本试验旨在对比研究酸性和中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小麦型饲粮中的降黏效果。饲养试验检测2种木聚糖酶(酸性和中性木聚糖酶)对胃肠液的耐受性;pH 3.5条件下测试2种木聚糖酶的相对活性;选用木聚糖纯品和谷物检测2种木聚糖酶的降黏效果;选取512只1日龄的817白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对照组饲喂小麦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小麦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 U/g中性木聚糖酶、2和4 U/g酸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相比中性木聚糖酶,酸性木聚糖酶对肉鸡胃肠液有更好的耐受性。2)在pH 3.5条件下,酸性木聚糖酶的相对活性比中性木聚糖酶高64.1%。3)对于高黏(黑麦)阿拉伯木聚糖,相比中性木聚糖酶,酸性木聚糖酶的降黏效果提升了42.9%。4)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其中4 U/g酸性木聚糖酶对生长性能的提高效果优于4 U/g中性木聚糖酶。5)对于饲喂小麦型饲粮的肉鸡,4 U/g酸性木聚糖酶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2 U/g酸性木聚糖酶组、4 U/g中性木聚糖酶组和对照组提高了3.5%(P<0.05)、7.4%(P<0.05)和7.9%(P<0.05)。6)与4 U/g中性木聚糖酶组和对照组相比,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4 U/g酸性木聚糖酶显著降低了肉鸡肌胃、空肠和回肠食糜黏度(P<0.05)。7)与对照组相比,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4 U/g酸性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由此可见,酸性木聚糖酶在pH 3.5条件下有更高的活性,更能耐受动物胃肠液,具有更好的降低黏度效果;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4 U/g酸性木聚糖酶能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食糜黏度和消化酶活性,其效果优于同剂量的中性木聚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木聚糖酶 肉鸡 小麦型饲粮 黏度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禽用小麦型饲粮专用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宏 周树春 +2 位作者 谢月华 章世元 何浩 《家禽科学》 2018年第10期47-49,共3页
选用1日龄樱桃谷鸭进行对比饲养试验,以探讨小麦型肉鸭饲粮中添加不同品牌禽用小麦型饲粮专用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参试肉鸭900只,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国... 选用1日龄樱桃谷鸭进行对比饲养试验,以探讨小麦型肉鸭饲粮中添加不同品牌禽用小麦型饲粮专用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参试肉鸭900只,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国外知名厂家生产的A产品,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国内知名厂家生产的B产品,酶制剂的添加按照各厂家的推荐用量执行。正式试验期30d。结果表明,添加小麦型饲粮专用酶制剂后肉鸭的日增重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品牌酶制剂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经济效益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用小麦型饲粮专用酶 肉鸭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季节小麦-豆粕型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林花 代兴红 +3 位作者 李龙兴 杨学东 张雪姣 粟绍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2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高温季节未添加NSP酶的小麦-豆粕型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021年7月至10月在长顺县汇农种养殖基地选取92日龄平均初始体重为(45±2)kg的育肥猪4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 试验旨在研究高温季节未添加NSP酶的小麦-豆粕型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021年7月至10月在长顺县汇农种养殖基地选取92日龄平均初始体重为(45±2)kg的育肥猪4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组饲喂小麦-豆粕型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为育肥四阶段饲养结束。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育肥期料重比(F/G)无显著变化(P>0.05),但育肥二阶段、育肥三阶段及育肥期的头均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高温季节小麦-豆粕型饲粮对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育肥期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育肥猪头均饲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季节 小麦-豆粕 育肥猪 生长性能 料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内源消化酶活性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传凤 薛梅 +2 位作者 张廷荣 史雪萍 王述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81-4894,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000 U/kg)对肉鸡消化器官内源消化酶活性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雏,随机...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000 U/kg)对肉鸡消化器官内源消化酶活性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雏,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Ⅰ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Ⅱ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在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0、1500、2000、2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和42日龄时,试验Ⅲ组肉鸡腺胃和肌胃胃蛋白酶活性略低于对照组Ⅰ(P>0.05),其他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1)。2)42日龄时试验Ⅲ组肉鸡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1和42日龄时其他试验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5或P<0.01);21日龄时试验Ⅰ~Ⅴ组和42日龄时试验Ⅲ组肉鸡胰腺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42日龄时试验Ⅲ组肉鸡十二指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试验Ⅳ组肉鸡十二指肠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时试验Ⅱ~Ⅴ组和42日龄时试验Ⅲ~Ⅳ组肉鸡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上述指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5或P<0.01)。4)21日龄时试验Ⅲ组肉鸡空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肉鸡空肠脂肪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略低于对照组Ⅰ(P>0.05),42日龄时试验Ⅲ~Ⅳ组肉鸡空肠淀粉酶活性、试验Ⅱ~Ⅲ组肉鸡空肠脂肪酶活性以及试验Ⅲ组肉鸡空肠糜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上述指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5或P<0.01)。5)21日龄时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以及42日龄时试验Ⅲ组肉鸡回肠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均略低于对照组Ⅰ(P>0.05),其他各试验组(21日龄时试验Ⅳ组除外)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1)。6)与对照组Ⅱ比较,试验Ⅱ~Ⅴ组肉鸡腺胃、肌胃、胰腺和小肠各段内源消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7)21日龄时试验Ⅲ~Ⅴ组和42日龄时试验Ⅳ~Ⅴ组肉鸡饲粮总能、粗脂肪、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与对照组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5或P<0.01),21和42日龄时试验Ⅲ~Ⅴ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5或P<0.01);21日龄时试验Ⅳ~Ⅴ组肉鸡钙表观利用率和试验Ⅴ组肉鸡钙真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或P<0.01),42日龄时试验Ⅳ~Ⅴ组肉鸡钙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1);42日龄时试验Ⅲ~Ⅴ组肉鸡磷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1),21和42日龄时试验Ⅱ~Ⅴ组肉鸡磷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5或P<0.01)。综上所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2000~2500 mg/kg外源复合酶制剂可使消化器官内源消化酶活性提高至与玉米-豆粕型饲粮接近,添加2000~3000 mg/kg外源复合酶制剂可使肉鸡对小麦-豆粕型饲粮养分利用率提高至接近或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豆粕 肉鸡 复合酶制剂 消化酶活性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传凤 刘迎春 +2 位作者 刘晓龙 薛梅 王述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8-32,共5页
为研究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β-葡聚糖酶150 U/g、植酸酶2500 U/kg)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1~5... 为研究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β-葡聚糖酶150 U/g、植酸酶2500 U/kg)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1~5组分别饲喂添加1000、1500、2000、2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的小麦-杂粕型饲粮,6组为不加酶对照组,饲喂小麦-杂粕型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复合酶制剂添加量1500~3000 mg/kg可使1~21 d、22~42 d肉鸡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或0.01),1~21 d中3组分别高出1、2、6组10.09%、8.38%、13.19%;4组分别高出1、2、6组12.72%、11.98%、15.90%。2、5组分别高出6组4.43%、9.43%。22~42 d中2、3、4组极显著高于1、6组(P<0.01),2、3、4组分别高出1、6组7.32%、11.86%、9.68%、14.32、10.39%、14.84%;5组显著高出6组7.70%(P<0.05)。2000~3000 mg/kg添加量可使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以2000 mg/kg和2500 mg/kg组效果最好(P<0.05或0.01)。1~21 d料重比,3、4、5组显著低于1、2、6组(P<0.05),3组分别低于1、2、6组5.65%、4.88%、8.59%;4组分别低于1、2、6组4.84%、4.07%、7.81%;5组分别低于1、2、6组4.84%、4.07%、7.81%。22~42 d料重比,2~5组显著低于1、6组(P<0.05),3、4组显著低于2、5组(P<0.05),2组分别低于1、6组6.30%和11.23%;3组分别低于1、6组9.26%和14.04%;4组分别低于1、6组8.15%、12.98%;5组分别低于1、6组5.56%、10.53%。3组分别低于2、5组3.16%、3.92%;4组分别低于2、5组1.98%和2.75%。回归分析显示,1~21 d肉鸡获得最大日增重的复合酶添加量为2400 mg/kg,22~42 d肉鸡获得最大日增重的复合酶添加量为2100 mg/kg。(2)添加20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呈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1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21、42 d肉鸡血清葡萄糖和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21 d葡萄糖含量2~5组分别高出6组6.14%、13.42%、12.61%、8.89%。42 d中,2~5组分别高出6组2.37%、3.51%、2.46%、3.07%。21 d中血清磷含量3组高出6组10.84%;42 d中3组高出6组11.11%。血清钙、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1500~2500 mg/kg复合酶制剂促进生产性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杂粕 肉鸡 复合酶制剂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薛梅 史雪萍 +2 位作者 徐玉 姜建阳 王述柏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12-17,31,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一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8.5×10^5、纤维素酶7.5×10^5、β-葡聚糖酶5万和植酸酶2000U/kg)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84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 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一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8.5×10^5、纤维素酶7.5×10^5、β-葡聚糖酶5万和植酸酶2000U/kg)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84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对照组I饲喂玉米一豆粕型饲粮,对照组Ⅱ饲喂小麦一豆粕型饲粮,试验I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和试验V组在小麦一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1000、1500、2000、2500和3000mg/kg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果表明:1—21和22~42d,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1~21d,复合酶制剂的添加水平达1500~2500mg/kg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质量(P〈0.05),2000~3000mg/kg添加量可显著降低肉鸡料重比(P〈0.05);22~42d,1000~3000mg/kg添加量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质量(P〈0.05),1500和2000mg/kg组效果最显著(P〈0.05),添加水平达1500~3000mg/kg可显著降低肉鸡料重比(P〈0.05)。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血清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对肉鸡血清钙、总胆固醇、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提高血清磷含量,21d时2000—3000mg/kg的添加量效果显著(P〈0.05),42d时2000和2500mg/kg添加量效果显著(P〈0.05),均以2500mg/kg添加量血清磷水平最高;可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21和42d时,均以2000~3000mg/kg的添加量效果显著(P〈0.05或0.01),以2500mg/kg添加量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可提高血清三酰甘油水平,21d时2500mg/kg添加量效果显著(P〈0.05);可提高血糖含量,2l和42日龄时均以20t30~3000mg/kg的添加量效果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豆粕 肉鸡 复合酶制剂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肠道食糜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秋凡 赵国先 +6 位作者 李茜 冯志华 刘观忠 张东远 杨博文 赵前程 常丹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38-714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复合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蛋鸡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选取53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复合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蛋鸡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选取53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00、400和600 mg/kg的纤维素复合酶。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8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00、400、600 mg/kg组蛋鸡的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72%、3.28%、5.39%(P<0.05);400和600 mg/kg组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及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400和600 mg/kg组鸡蛋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600 mg/kg组蛋鸡的能量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和600 mg/kg组蛋鸡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 mg/kg组蛋鸡的能量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200和400 mg/kg组(P<0.05),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0和600 mg/kg组蛋鸡十二指肠食糜黏度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蛋鸡回肠食糜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400 mg/kg组比对照组降低15.79%。5)200、400、600 mg/kg组的利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01%、19.74%、16.64%,其中400 mg/kg组蛋鸡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好。6)通过建立料蛋比(y)与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y=11.072×10^(-7)x^(2)-0.001x+2.331,计算出获得最小料蛋比时的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为451.59 mg/kg。结合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蛋鸡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纤维素复合酶的适宜添加量为4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麦-豆粕 蛋鸡 纤维素复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友平 班明政 +2 位作者 韩仁波 李冬光 施晓丽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4-7,共4页
为了探讨小麦和菜籽粕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并降低磷添加水平以减少环境污染,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柳州麻花鸡15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木聚糖酶组、低磷植酸酶组、低磷复合酶组,各组雏鸡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小麦-... 为了探讨小麦和菜籽粕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并降低磷添加水平以减少环境污染,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柳州麻花鸡15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木聚糖酶组、低磷植酸酶组、低磷复合酶组,各组雏鸡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小麦-杂粕型饲粮)、基础饲粮+木聚糖酶1000 U/kg、75%有效磷基础饲粮+植酸酶900 U/kg、75%有效磷基础饲粮+植酸酶900 U/kg+木聚糖酶1000 U/kg。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15只鸡,试验期21 d。测定每组鸡的采食量和体重,计算每组鸡的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重比。结果:基础饲粮+木聚糖酶1000 U/kg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体重和日增重(P<0.05);75%有效磷基础饲粮+植酸酶900 U/kg的肉仔鸡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75%有效磷基础饲粮+植酸酶900 U/kg+木聚糖酶1000 U/kg并不能进一步促进肉仔鸡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结论:在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1000 U/kg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植酸酶900 U/kg可替代饲粮中25%有效磷,而不影响肉仔鸡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杂粕 植酸酶 木聚糖酶 肉仔鸡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麦完全取代玉米的饲粮对母猪繁殖力的效应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俊琦 张军辉 +4 位作者 王银钱 罗文学 韩杰 郭彦军 窦炳军 《养猪》 2013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研究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对母猪一个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胎次及妊娠期一致、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经产大长母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即对照组、无酶试1组、低酶试2组、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每个处理... 为研究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对母猪一个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胎次及妊娠期一致、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经产大长母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即对照组、无酶试1组、低酶试2组、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试验结果表明,无酶试1组产活仔数显著提高(P<0.05);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比对照组提高8.3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仔猪断奶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重、断奶窝重、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加酶组母猪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日增重、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用添加复合酶的小麦豆粕型饲粮饲养母猪是可行的,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益,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添加中等水平复合酶经济效益提高620.10元/头,增幅达86.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豆粕 复合酶 母猪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杂粕饲料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青兰 徐家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50,共4页
选用120羽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Ⅰ组饲喂小麦-杂粕基础日粮作为对照,Ⅱ—Ⅳ组分别饲喂添加了0.01%、0.015%和0.02%的纤维素复合酶的基础日粮.试验分为前期(1~14d)和后期(15~42d)2个阶段.结... 选用120羽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Ⅰ组饲喂小麦-杂粕基础日粮作为对照,Ⅱ—Ⅳ组分别饲喂添加了0.01%、0.015%和0.02%的纤维素复合酶的基础日粮.试验分为前期(1~14d)和后期(15~42d)2个阶段.结果表明:在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纤维素复合酶的Ⅱ~Ⅳ试验组都能显著地提高樱桃谷肉鸭的末重、日增重、饲料效率,试验肉鸭末重分别提高了3.04%、4.91%、4.96%(P<0.01),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1%、5.0%、5.1%(P<0.0 1),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5.15%、11.03%、12.87%;提高肉鸭的成活率,1~42日龄肉鸭的成活率均提高了3.47%;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Ⅱ—Ⅳ组分别提高毛利润24.59%、46.22%、52.70%;Ⅱ组分别与Ⅲ组、Ⅳ组间差异显著(P<0.0 5),Ⅲ组与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可有效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纤维素复合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15~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谷肉鸭 小麦-杂粕 复合酶制剂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产与细菌产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凤鸣 陈清华 +1 位作者 王雄 丁增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32-2139,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2种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4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B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20... 本文旨在探讨2种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4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B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200 g/t真菌产木聚糖酶、基础饲粮+200 g/t细菌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A组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甘油三脂、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腺胃和胰腺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4)试验A组、B组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4.81%和11.04%(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分别提高了16.61%和12.70%(P<0.05)。由此可知,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00 g/t真菌或细菌产木聚糖酶,均能改善小肠绒毛发育和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且2种酶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小麦型饲粮 黄羽肉鸡 小肠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