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场耦合效应对小麦储藏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棕鑫 崔素芬 +2 位作者 李思洁 曹静怡 鲁玉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多场耦合理论是近年来粮食储藏领域的热点,研究多场耦合效应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为粮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生物场和物理场为耦合基础进行研究,以含有不同虫口密度米象(Sitophilus oryzae)的小麦作为生物场,通过粮堆... 多场耦合理论是近年来粮食储藏领域的热点,研究多场耦合效应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为粮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生物场和物理场为耦合基础进行研究,以含有不同虫口密度米象(Sitophilus oryzae)的小麦作为生物场,通过粮堆的温度分布云图,运用响应面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了在不同环境(储藏温度15℃/相对湿度75%、25℃/70%、35℃/65%)中小麦的储藏品质变化,构建了小麦粮堆品质变化的多场耦合模型,分析了影响模型拟合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小麦品质模型的适用性范围,研究发现干面筋含量、降落值模型在耦合效应下具有较强的拟合度(R^(2)>0.9),而脂肪酸值模型在15℃时拟合效果并不理想,丙二醛含量模型的拟合效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小麦储藏过程中,米象等生物场与其它场强的耦合效应对小麦储藏品质有显著影响,此时粮堆上层小麦的品质相比下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合理选择参数调整场强大小有利于小麦储藏品质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小麦储藏 脂肪酸值 丙二醛含量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安全水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树峰 唐芳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对储粮安全水分、真菌生长临界水分、储粮水分迁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常规条件下,储粮安全水分(MC)与真菌生长临界水分(mc)和储粮中水分迁移最大增量值(Δmc)有关,当MC+Δmc≤mc时,储粮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并由此可得出储... 对储粮安全水分、真菌生长临界水分、储粮水分迁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常规条件下,储粮安全水分(MC)与真菌生长临界水分(mc)和储粮中水分迁移最大增量值(Δmc)有关,当MC+Δmc≤mc时,储粮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并由此可得出储粮安全水分临界值MC=mc-Δmc。通过这个理论计算公式,以我国北方小麦储藏为例,进行了我国北方小麦储藏安全水分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真菌生长临界水分为14.0%,水分迁移最大增量值为1.0%,我国北方小麦储藏安全水分临界值在1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安全水分 真菌生长临界水分 水分迁移最大增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程树峰 唐芳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小麦在储藏期间,危害真菌生长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3%、14.2%、15.7%、16.4%四个水分的小麦样品,除13.3%水分储藏90d未检出有危害真菌生长外,14.2%水分储藏80d时...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小麦在储藏期间,危害真菌生长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3%、14.2%、15.7%、16.4%四个水分的小麦样品,除13.3%水分储藏90d未检出有危害真菌生长外,14.2%水分储藏80d时,可检出有真菌生长迹象,但生长很慢。15.7%和16.4%两个水分,储藏20d时,检出有真菌生长,这些真菌初期生长速度较快,当达到一定的值时,生长逐步减缓,整个生长呈动态变化过程,即:孢子-菌丝-孢子;经初步鉴定表明:在本试验中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白曲霉和青霉。整个试验期间样品的水分变化幅度为0.3%~0.9%,温度变化幅度为0.3~1.1℃,其变化大小与危害真菌生长有明显的关系;本方法与感染粒法比较,两者研究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危害真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树峰 唐芳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在粮食中生长,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菌丝及真菌分解物,它们可直接引起小麦中粉尘的变化。采用比浊法研究了13.3%、14.2%、15.7%、16.4%、18.2%水分的小麦在15、20、25、30℃下储藏90 d,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的关系。... 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在粮食中生长,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菌丝及真菌分解物,它们可直接引起小麦中粉尘的变化。采用比浊法研究了13.3%、14.2%、15.7%、16.4%、18.2%水分的小麦在15、20、25、30℃下储藏90 d,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3.3%和14.2%的小麦储藏90 d,未发现有真菌的生长,浊度值变化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小于0.250 A);15.7%、16.4%和18.2%水分的样品储藏中有部分检出有真菌的生长,初期浊度值在0.260~0.308 A,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被感染样品的真菌生长和浊度值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储粮过程中通过对小麦粉尘变化的检测,可对储粮真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 粉尘变化 真菌生长 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危害进程预测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畅 丁伟 +1 位作者 唐芳 程树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26,共6页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变化情况,周期为120 d。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温度储藏,随着温度增加,真菌生长速度加快,30℃时达到最高,35℃时生长速度降低。在6个试验温度中,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评价,最佳储藏温度为20℃;16.9%水分的小麦,由于出现一些青霉生长,即使低温储藏,这个水分仍存在着较大风险;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首次提出了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最初生长关系曲线,小麦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真菌危害进程所需的时间。由于储粮真菌生长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试验数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 水分 温度 真菌危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过程中温度对劣变起始位点及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伟龙 李翠香 +1 位作者 王玉利 胡元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对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生理劣变的起始位点及与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设定不同储藏温度对小麦进行正常储藏和人工陈化,研究小麦储藏变质过程中生理酶活动状态。同时,显微观察小麦胚结构变化,确定劣变起始位点。结果表明... 对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生理劣变的起始位点及与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设定不同储藏温度对小麦进行正常储藏和人工陈化,研究小麦储藏变质过程中生理酶活动状态。同时,显微观察小麦胚结构变化,确定劣变起始位点。结果表明,小麦的生理劣变最早发生于胚部组织的根冠部位,继而向胚根发展,最后到胚芽。在不同储藏温度下,小麦在劣变过程中其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降低,最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脱氢酶和淀粉酶在储藏初期活性升高,随后则逐渐降低。在几个设定的储藏温度中,温度越高,生理酶活性变化越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 酶活性 染色切片 生理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储藏品质预测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蒋华伟 郭陶 杨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951-8956,共6页
在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小麦的储藏品质时,由于其易陷入局部极值且收敛速度慢,导致预测误差较大且稳定性较差,由此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算法优化... 在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小麦的储藏品质时,由于其易陷入局部极值且收敛速度慢,导致预测误差较大且稳定性较差,由此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算法优化的BPNN预测模型。采用非线性函数动态调整粒子群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优化BPNN中的权值参数,进而构建IPSO-BPNN预测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将其与BPNN模型、PSO-BPN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PSO-BPNN模型预测的均方误差显著降低,有助于提高小麦储藏品质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品质 多指标分析 粒子群算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IPSO-BPNN)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感官技术在储藏小麦品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邓淼磊 陈斯 +1 位作者 李磊 高振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储藏小麦品质随着自身呼吸代谢及害虫、微生物、过高温湿度等因素影响会逐渐发生质变,同时反映在外观、气味等感官属性的变化上,尽管人体感官能够对小麦品质作出快速评价,但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传感技术及模式识... 储藏小麦品质随着自身呼吸代谢及害虫、微生物、过高温湿度等因素影响会逐渐发生质变,同时反映在外观、气味等感官属性的变化上,尽管人体感官能够对小麦品质作出快速评价,但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传感技术及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成熟,以机器视觉系统、电子鼻、电子舌、TPA和声学系统等为代表的智能感官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储藏小麦的品质评价领域,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综述了不同智能感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小麦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最后对智能感官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小麦 品质评价 智能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储藏小麦电导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莉 王若兰 +2 位作者 王志山 张丽丽 曹志帅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97,共3页
定期测定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的电导率值,同时用扫描仪采集小麦的表面图像并提取其图像特征,研究储藏过程中小麦的颜色特征参数与电导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值、G值、B值、I值、电导率均与储藏时间均呈极显著性相关。与电导率相关性最... 定期测定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的电导率值,同时用扫描仪采集小麦的表面图像并提取其图像特征,研究储藏过程中小麦的颜色特征参数与电导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值、G值、B值、I值、电导率均与储藏时间均呈极显著性相关。与电导率相关性最显著的是I值,其中,瑞星1号小麦的电导率与I值的数学模型:y=1.3E-16x^(8.4613)(电导率值为y,I值为x,下同),R^2=0.869;郑麦8998小麦的电导率与I值的模型:y=1.7E-18x^(9.2785),R^2=0.913;两种小麦的电导率与I值的模型:y=1.0E-8x^(4.5932),R^2=0.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小麦 图像处理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对储藏期间小麦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方 陈伟 +2 位作者 仲光绪 刘方超 韩瑜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91,98,共8页
为研究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对小麦储藏品质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实验以豫麦57号小麦为样品,测定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后于湿度75%,温度30℃下储藏35 d的小麦含水量、脂肪酸值、脂肪酶活、面筋持水率、黏度指标及微生物菌落总数,... 为研究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对小麦储藏品质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实验以豫麦57号小麦为样品,测定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后于湿度75%,温度30℃下储藏35 d的小麦含水量、脂肪酸值、脂肪酶活、面筋持水率、黏度指标及微生物菌落总数,以此评价小麦品质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储藏期间经纳他霉素(每千克小麦最佳量0.015 g)协同微波(800 W,70 s)处理的小麦,含水量、脂肪酸值和脂肪酶活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面筋持水率降低缓慢;黏度指标增加;微生物菌落数显著降低;储藏35 d后,与对照相比,小麦含水量降低6.8%,脂肪酸含量降低103.5 mg KOH/100 g,面筋持水率提高32.4%,抑制真菌总数、曲霉及青霉总数分别为251 976、1 602.6、6 114倍。各个抑菌处理的小麦储藏品质与真菌、曲霉、青霉菌落总数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的小麦抑菌效果及品质优于其他处理方式,为粮食储藏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微波 储藏小麦 品质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受蛀食性害虫侵害后其粉质特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光有 张玉荣 +2 位作者 周显青 张鸿一 刘四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5,共5页
为探讨玉米象、米象和谷蠹3种蛀食性害虫不同感染程度对小麦出粉率和粉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选用河南产储藏2 a的商用小麦为材料,按不同虫种分组,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检测不同感染时间小麦的出粉率和制粉后面团的稳定时间和粉质指... 为探讨玉米象、米象和谷蠹3种蛀食性害虫不同感染程度对小麦出粉率和粉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选用河南产储藏2 a的商用小麦为材料,按不同虫种分组,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检测不同感染时间小麦的出粉率和制粉后面团的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并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米象和谷蠹侵害后样品出粉率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随虫口密度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出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样品的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害虫控制 小麦储藏 出粉率 面团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处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韦志彦 王金水 +2 位作者 曹志洋 张之玉 李兴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1,共7页
分析了短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对小麦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 h的高温(≥35℃)和高湿度(RH 80%)处理,与常温保存和30℃、RH 60%处理比较,增加了小麦籽粒的电导率、谷氨酸(G lu)及总氨基酸的含量,但降低了水溶性糖、醇... 分析了短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对小麦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 h的高温(≥35℃)和高湿度(RH 80%)处理,与常温保存和30℃、RH 60%处理比较,增加了小麦籽粒的电导率、谷氨酸(G lu)及总氨基酸的含量,但降低了水溶性糖、醇溶性糖及醇溶性蛋白的含量,导致小麦籽粒干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储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赖氨酸(Lys)及精氨酸(Arg)的含量增加,对应的球蛋白和清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异亮氨酸(Ile)含量减少,对应的醇溶蛋白减少。谷氨酸和脯氨酸(Pro)含量增加,相应的麦谷蛋白含量也增加。高分子质量蛋白质的巯基被氧化形成二硫键,增大了麦谷蛋白质与醇溶蛋白质之间的比率。小麦品种对高温高湿储藏条件的反应受原产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 蛋白质 氨基酸 巯基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流化床间歇干燥小麦仓储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恩海 刘寅 +3 位作者 范中阳 王喜芳 李帅 方保江 《粮油食品科技》 2016年第3期101-103,110,共4页
以豫麦9023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热泵流化床干燥试验装置与热风薄层干燥的对比试验,研究了50℃干燥温度工况下热泵流化床与热风薄层对豫麦连续式干燥的仓储效果。基于热泵流化床间歇干燥机理,结合连续式干燥方式对豫麦品... 以豫麦9023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热泵流化床干燥试验装置与热风薄层干燥的对比试验,研究了50℃干燥温度工况下热泵流化床与热风薄层对豫麦连续式干燥的仓储效果。基于热泵流化床间歇干燥机理,结合连续式干燥方式对豫麦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间歇式干燥试验方案。试验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的豫麦干燥过程,热泵流化床干燥速率大于热风薄层干燥,含水率降幅较大;与连续式干燥相比,间歇数η值越大,系统能量利用及热效率越高,干燥后的豫麦品质较好,得出了以η=2/3的间歇干燥方式仓储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粮仓储粮干燥设备的设计及储粮工艺改进等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提高谷物、种子等颗粒状物料的仓储效果和延长其储藏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流化床 间歇干燥 小麦储藏 干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小麦上场后的保管措施
14
作者 程学军 《黑龙江粮油科技》 2000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小麦储藏 小麦上场 保管措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A-LSTM的储麦长期品质预测
15
作者 吴兰 王恒 姚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7,共10页
为了解决非时序预测模型无法预测储麦品质时序劣变趋势,以及现有数据驱动的时序预测模型在长期储麦品质预测中因样本不足导致长期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长期储麦品质预测模... 为了解决非时序预测模型无法预测储麦品质时序劣变趋势,以及现有数据驱动的时序预测模型在长期储麦品质预测中因样本不足导致长期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长期储麦品质预测模型。首先,提出了一种统计均匀分布方法,利用小麦稳定劣化的生理知识对原始数据进行增强扩容。其次,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对LSTM模型进行优化,克服局部极值点,提高收敛速度。最后,引入t分布函数对SSA位置更新过程进行扰动避免局部最优。结果表明,储麦品质参数中的吸水率、咀嚼度、脂肪酸值和峰值黏度与储藏时间的Spearman相关性较为显著,相关系数均高于0.9,ISSA-LSTM模型预测精度相比于BP、LSTM、SSA-LSTM预测模型分别提高了11.83%、16.98%、26.50%,有助于提高小麦品质预测及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储藏小麦品质 预测模型 长短时记忆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统计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