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继保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62-66,共5页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众说不一。这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对小说起源的探讨 ,需要建立一个学术规范和逻辑起点 ,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起源易于达成共识。“史传”与“小说”的关系是小说研究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经过...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众说不一。这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对小说起源的探讨 ,需要建立一个学术规范和逻辑起点 ,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起源易于达成共识。“史传”与“小说”的关系是小说研究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经过考证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起源 史传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统散而小说兴”与“史诗衰而小说兴”——冯梦龙与巴赫金小说起源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开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8,共7页
历史、史诗与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文类,其内积淀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精神,冯梦龙与巴赫金在小说起源问题上的见解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他们都认定小说起源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奠基时代;小说的兴起与上古历史叙事或史诗叙事的权威性... 历史、史诗与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文类,其内积淀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精神,冯梦龙与巴赫金在小说起源问题上的见解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他们都认定小说起源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奠基时代;小说的兴起与上古历史叙事或史诗叙事的权威性失落有内在关联;历史与史诗叙事是崇高的、官方的、绝对的、过去的,小说则是低俗的、民间的、面向当下现实的文类;历史与史诗需要一种权威的、统一的思想作为其内核,小说则不仅是最需要思想、而且是需要多种思想背景的文类,多种思想并存几乎是小说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冯梦龙和巴赫金都通过有意盲视中西文论史上的权威成见,获得了各自对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史诗的过人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巴赫金 史统与史诗 小说起源 民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官说”质疑兼论“小说起源于《左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继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94,共6页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品的小说”这一点上来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起源于《左传》,因为《左传》是最早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叙事作品,它所创立的叙事规范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应该有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起源 稗官说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再思考
4
作者 冯汝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0-94,共5页
小说史研究于古小说起源有史传说与神话说等 ,有关稗官的考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研究者对小说起源的认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已有考证的剖析 ,试从先秦两汉文化背景的视角透视古小说的起源。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小说 小说起源 稗官 考证 文化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起源的理论认定
5
作者 刘明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59-65,共7页
本文从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入手,对小说起源这一历史命题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认为神话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哲学是神话思维的本质内涵;神话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文学是神话思维解释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神话作为小说的历... 本文从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入手,对小说起源这一历史命题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认为神话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哲学是神话思维的本质内涵;神话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文学是神话思维解释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神话作为小说的历史起源则决定于神话是故事以及故事所赖以实现的文体结构和文体形式。同时还分析了神话的艺术特质与文学艺术的历史联系,提出了在文学艺术门类,“神话尽管是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共同母胎,但唯一又是小说的最早形态”这一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思维 小说起源 小说理论 小说观念 小说文体 原生态 文体结构 艺术样式 神话故事 文体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源流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5-71,共7页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创作鸿丰。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出于稗官说”、“出于诸子、五经说”、“出于神话传说说”。 “出于稗言说”是班固提出的。它是我国小说起源的最早的一种说法。但班固所谓之“小说”,据其...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创作鸿丰。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出于稗官说”、“出于诸子、五经说”、“出于神话传说说”。 “出于稗言说”是班固提出的。它是我国小说起源的最早的一种说法。但班固所谓之“小说”,据其历史渊源,是指一些琐屑的言论和无关紧要的道理,其内涵是和我们现今所说的小说不同的。不过班固对于小说起源的观点,却一直为历代史家所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略》 志怪小说 史传散文 源流 浪漫主义小说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鲁迅 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主题与文化心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方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61-66,共6页
一在中国小说中,主题及其表现大致是个什么路数?形成这种路数的原因又在哪里?小说的演化史大概能向我们提示一些认识的线索。由源到流,由酝酿化生到材质栩然,由微茫到显特,由无成规到有一定成规,中国小说的演化可粗略划为几个段落:一、... 一在中国小说中,主题及其表现大致是个什么路数?形成这种路数的原因又在哪里?小说的演化史大概能向我们提示一些认识的线索。由源到流,由酝酿化生到材质栩然,由微茫到显特,由无成规到有一定成规,中国小说的演化可粗略划为几个段落:一、起源,二、发展,三、成熟,四、蜕变,五、重生。这样的划分只是出于对一个时期小说精神气象的总体感觉,并尽量考虑到前景与背景的关系,求圆通而不够精微是难免的。因为在小说的陈新吐纳中尽管参差相异见之于形态,但在主题表现上又常有相似的趋向和色彩。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恐怕永远也不能说得一清二白。同时,鲁迅的一家之言又颇有代表性:“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心理 中国小说 小说起源 主题表现 小说精神 鲁迅小说 伦理化 小说 文化心理结构 艺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希腊罗马小说发展简述
8
作者 周骏章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5-70,86,共7页
欧洲的小说起源于古代希腊;不过,希腊文学如同全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一样,以人民口头创作为起点;在书面文学中,开始时也以诗歌称盛,真正的散文小说的出现晚到了公元后一、二世纪。其实,公元前146年希腊已被罗马征服,公元后一、二... 欧洲的小说起源于古代希腊;不过,希腊文学如同全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一样,以人民口头创作为起点;在书面文学中,开始时也以诗歌称盛,真正的散文小说的出现晚到了公元后一、二世纪。其实,公元前146年希腊已被罗马征服,公元后一、二世纪已至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时期。只是这些初期的小说家仍以希腊文著述,所以通称为希腊晚期文学。在散文小说诞生之前,小说的几种要素在早期的文艺创作中已有滥觞。荷马史诗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特別是《奥德修纪》中有激情,有海上的冒险奇遇,有奴隶主家庭生活的反映。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人民口头创作 文学 小说起源 散文 人物形象 现实生活 故事情节 家庭生活 喜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伊尹说》等七种依托考论
9
作者 孙振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47-154,共8页
《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伊尹说》等七种,班固或注云依托,或虽不注云依托而事实上确为依托。研究者多以辨伪学的视角将相关依托视为伪造,原因则解为借古人以重己说或市名。这些依托情况复杂,不当以后世辨伪学的伪造视之;以借... 《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伊尹说》等七种,班固或注云依托,或虽不注云依托而事实上确为依托。研究者多以辨伪学的视角将相关依托视为伪造,原因则解为借古人以重己说或市名。这些依托情况复杂,不当以后世辨伪学的伪造视之;以借古人以重己说、市名等解释其原因,应持以辩证的态度。将《汉志·艺文志》小说家之依托纳入辨伪学的视野进行考察,也应慎之又慎;班固在辨伪学史上的地位及所称依托的辨伪学研究价值,尚需重新界定。讨论《伊尹说》等的依托,有助于了解早期民间社会知识生产的情形、小说家的兴起或其早期发展,及丰富对代言体的认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 依托 伪造 市名 知识生产 小说起源 代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俗文学的历史地位
10
作者 陈宝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4,共8页
1.文学有雅俗之分是文字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小说之分雅俗起于隋唐盛于宋。宋以后,通俗小说实际上已成为小说的主要形式。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通俗文学一直处于仆从的、在野的地位。中国的俗文学与雅文学是互补的,俗文学桢雅文学... 1.文学有雅俗之分是文字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小说之分雅俗起于隋唐盛于宋。宋以后,通俗小说实际上已成为小说的主要形式。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通俗文学一直处于仆从的、在野的地位。中国的俗文学与雅文学是互补的,俗文学桢雅文学以提高,雅文学赖俗文学以发展。这种交互作用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2.从“五四”始,小说根本改变了它的仆从地位成为文坛的盟主——文学的主要形式了。但小说又发生了新的分化:现代小说适应了历史的潮流;通俗小说顺应了历史的惯性。由于传统和偏见,通俗文学的地位被抹去了,通俗文学被禁锢了。但历史总还要按照它的惯性走下去,新时期通俗文学的涌流就是证明。3.新时期的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在处理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关系上出现了两种偏颇:“我是上帝”与“读者是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通俗小说 中国文学 新时期 小说起源 雅文学 严肃文学 主要形式 现代小说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