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小说话本志疑 被引量:1
1
作者 傅承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The texts of novel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ere in fact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ere adaptations by later scholars and not the original. Thus, these tex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in the So... The texts of novel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ere in fact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ere adaptations by later scholars and not the original. Thus, these tex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in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 in term of oral discourse and folk literature. Therefore, it is not proper for us to study the oral discourse and the texts of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texts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小说话本 说话艺术 文学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民俗信仰论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坤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因果报应观念;万物有灵观念等。这些观念或者是普通甚至庸俗的,但真实自然地展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民众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小说话本 民俗信仰 善恶有报 因果报应 万物有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市民道德修辞的话语类型及其语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玲 肖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共6页
话本小说借助道德修辞教育民众,其道德修辞呈现为三种话语类型:基于道德标准的人物和事件议论句;用于道德指导的格言俗语引用式祈使句;富于道德内涵的故事陈述句。文化来源的复杂性,导致这三种话语类型语义的一致或冲突。
关键词 话本小说 道德修辞 话语类型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与情爱 被引量:6
4
作者 纪德君 洪哲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9,共7页
以明末拟话本小说为例,分析了少女私奔、妇女失节、女子守贞持节三种现象所蕴涵的贞节与情爱的矛盾冲突及作品的价值取向,指出作品对情爱的肯定明显带有理想化色彩,这与明末激进的时代思潮的濡染息息相关,它形象地昭示了情重于节的... 以明末拟话本小说为例,分析了少女私奔、妇女失节、女子守贞持节三种现象所蕴涵的贞节与情爱的矛盾冲突及作品的价值取向,指出作品对情爱的肯定明显带有理想化色彩,这与明末激进的时代思潮的濡染息息相关,它形象地昭示了情重于节的观念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话本小说 贞节 情爱 明朝末年 价值取向 理想化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学视阈下拟话本小说善恶报应叙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宗红 蒲日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95,共5页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盛行,拟话本小说亦受浸染。从实学角度审视话本小说中的诸多善恶报应故事,亦可发现其中的实学精神。一方面是善恶观念的变化及善恶报应的温情化体现出来的性一元论的"实性观";另一方面是对"实德"...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盛行,拟话本小说亦受浸染。从实学角度审视话本小说中的诸多善恶报应故事,亦可发现其中的实学精神。一方面是善恶观念的变化及善恶报应的温情化体现出来的性一元论的"实性观";另一方面是对"实德"、"实修"的看重,尤其倡导实行与实功,倡导有益于世。话本小说家热衷于将鬼神、附体、梦境、入冥等神秘现象与善恶报应相结合,是"发愤"的自救使然,也是经世、救世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话本小说 善恶报应 救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与禅宗下火文 被引量:7
6
作者 项裕荣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4,共6页
下火文是火葬仪式上僧人为抚慰亡灵、宣扬佛法而诵读的一种韵文,它被完整地保存在宋元时期的多篇话本小说中。事实上,禅宗语录中的下火文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新兴的体裁,它逐渐得到僧人们的重视,文学表现也日益丰富。宋元时期的民众喜欢... 下火文是火葬仪式上僧人为抚慰亡灵、宣扬佛法而诵读的一种韵文,它被完整地保存在宋元时期的多篇话本小说中。事实上,禅宗语录中的下火文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新兴的体裁,它逐渐得到僧人们的重视,文学表现也日益丰富。宋元时期的民众喜欢将这种文体当成"戏拟"的对象,以宗教体裁反映世俗内容颇具嘲讽效果。下火文的普及与其说唱特性,使得它进入"说话"这种口头文艺更为便捷。而随着禅宗衰歇等原因,明末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下火文彻底消失了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禅宗 下火文 说经 语录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时空构架的“江南”特征及其叙事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桂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南宋以后,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话本小说在江南得以迅速兴起,并在明代走向全面成熟。生活在江南的话本小说家基本依据江南的地理特点、地质构造以及节日风俗等人文地理状况来构架小说时空;即使写到江北时空,也往往参照江南"版... 南宋以后,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话本小说在江南得以迅速兴起,并在明代走向全面成熟。生活在江南的话本小说家基本依据江南的地理特点、地质构造以及节日风俗等人文地理状况来构架小说时空;即使写到江北时空,也往往参照江南"版本"进行。以"游赏"为主题的江南节日,为话本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带有地方人文色彩的叙事时间刻度。同时,江南水乡又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别致的叙事空间。其中,作为故事的多发地带和情缘的多生场所,"桥"、"船"、"岸"成为故事得以展开的基本场景。总之,话本小说的时空构架带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征,这些江南化的时空有力地促进了这类小说的叙事运动,并确立了其"江南文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话本小说 时空 地域特征 叙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7
8
作者 纪德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宋元话本小说时空设置的显著特点 ,是突出叙事时空的当代性和地域性 ,注重对市井节日民俗的描写和渲染 ;其故事发生的特定空间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时间背景多为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这种时空设置的叙事... 宋元话本小说时空设置的显著特点 ,是突出叙事时空的当代性和地域性 ,注重对市井节日民俗的描写和渲染 ;其故事发生的特定空间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时间背景多为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这种时空设置的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在于 ,它既可以为故事情节的生发、开展等创设有利的条件 ,以加强叙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强化话本小说的现场接受效果 ,同时又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 ,使话本小说富有市井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小说 时空设置 叙事功能 文化 民俗 时代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与双环:宋元话本小说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夏明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7-190,共4页
宋元话本小说的空间结构具有"葫芦格"的外部结构与"双环"式的圆形内部结构,"葫芦格"结构包含构成隐喻关系的"头回"与"正话","双环"圆形结构包含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及其&qu... 宋元话本小说的空间结构具有"葫芦格"的外部结构与"双环"式的圆形内部结构,"葫芦格"结构包含构成隐喻关系的"头回"与"正话","双环"圆形结构包含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及其"圆满"与"非圆满"两种形态,它们共同缔造了话本小说的结构模式与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小说 葫芦格 双环 空间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与禅宗预言偈——从《水浒传》中的预言偈说起 被引量:5
10
作者 项裕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1,共6页
宋元时代的话本小说中存有数量不少的禅宗预言偈,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贯穿小说叙事的神秘纽带。这种预言偈在《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及《宋高僧传》等僧人传记中均有纪录。禅宗在宋元时代的盛行,使得预言偈以种种途径影响并进... 宋元时代的话本小说中存有数量不少的禅宗预言偈,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贯穿小说叙事的神秘纽带。这种预言偈在《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及《宋高僧传》等僧人传记中均有纪录。禅宗在宋元时代的盛行,使得预言偈以种种途径影响并进入到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之中,"说参请"是二者之间的媒介之一,而禅宗预言偈与古代小说的结缘,肇端于唐宋文言小说,唐代的敦煌变文以及南宋文言小说集《夷坚志》等书中皆有轨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 禅宗 预言偈 水浒传 说参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词曲与明代话本小说的文体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海涛 赵义山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162,共5页
韵散相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结构方式。寄生词曲羼入话本小说后,于话本叙述体例、结构模式、语体风格等都产生明显影响。寄生词曲与明代话本小说文体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明前期话本受商业传播与读者接受等要素影响较少,因此寄生词曲... 韵散相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结构方式。寄生词曲羼入话本小说后,于话本叙述体例、结构模式、语体风格等都产生明显影响。寄生词曲与明代话本小说文体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明前期话本受商业传播与读者接受等要素影响较少,因此寄生词曲的运用亦大致与宋元话本相似;中期话本入话体制逐渐趋于规范化,寄生词曲的议论功能不断强化;晚期话本中寄生词曲于小说体式的影响呈现出二极化的状态。话本小说中寄生词曲的流变从侧面映证了话本小说从早期的说唱文学之一种发展为成熟文体形态的文人化案头文学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词曲 明代 话本小说 文体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庆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4,共7页
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宋元话本文体形态的口头文学属性、民间性和明前期拟话本体小说文体形态案头化、文人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发展和初步独立过程;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过程中创作主旨的案头化以及《清平山堂... 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宋元话本文体形态的口头文学属性、民间性和明前期拟话本体小说文体形态案头化、文人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发展和初步独立过程;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过程中创作主旨的案头化以及《清平山堂话本》的丛集形式对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和定型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山堂话本 话本小说 文体形态 初步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结构体制演进之考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莲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入话、头回并非如传统所认为的那样 ,是话本小说结构的重要特征 ,具有入话、头回体例完整的早期话本小说并不多。冯梦龙始有意识强化入话、头回和正话之间的联系 ,奠定了话本小说的结构体制 ,但入话、头回的使用并不固定。凌初踵武其... 入话、头回并非如传统所认为的那样 ,是话本小说结构的重要特征 ,具有入话、头回体例完整的早期话本小说并不多。冯梦龙始有意识强化入话、头回和正话之间的联系 ,奠定了话本小说的结构体制 ,但入话、头回的使用并不固定。凌初踵武其后 ,并重入话和头回 ,对头回的重视更甚于入话。《型世言》重入话、压缩头回 ,其故事性减弱 ,论理性增强 ,构思完整 ,主题明确 ,促进了话本小说文人化的进程。这种变化的产生与作者个性、创作观念、创作目的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结构体制 演进过程 入话体制 头回体制 《型世言》 文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了其文体的表现力,使小说更好地适应着社会实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诗词因为小说的表现需要而突破了其功能与题材的限制,使诗词的取材视野深入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吸收了世俗文化的营养,而变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话本小说 诗词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的神异书写及道德救世——兼论话本小说民间信仰书写之由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宗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话本小说中有关死亡的叙事甚多,这些故事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死亡方式和避免死亡的方法。在诸多的死亡叙事中,往往伴随着鬼魂、地狱、神仙、成仙等民间信仰,神异性是其主要特征。无论是因作恶导致的各种超自然力量的复仇与惩罚,还是因行善... 话本小说中有关死亡的叙事甚多,这些故事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死亡方式和避免死亡的方法。在诸多的死亡叙事中,往往伴随着鬼魂、地狱、神仙、成仙等民间信仰,神异性是其主要特征。无论是因作恶导致的各种超自然力量的复仇与惩罚,还是因行善获得上帝嘉奖而成神,或因自身努力修行成仙,或隐或显的伦理道德具有巨大力量。小说家力图借助民众喜闻乐见的死亡叙事,参以各种民间信仰赋予其神异性,令民众在精神愉悦的同时思考生命与道德的关系,从而达到医国救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死亡 神异性 道德 救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时间的一致与转化:话本小说与戏曲的互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218,共6页
受史传文学叙事模式的影响,以及在叙事源流、文化语境、审美趣味等方面的渗透,导致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时间的共通,基本呈现为直线顺叙式的叙述方式,即以故事实际发生的自然顺序为主,并能与时间倒错的其他叙事手段实现自由转换,从而获得... 受史传文学叙事模式的影响,以及在叙事源流、文化语境、审美趣味等方面的渗透,导致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时间的共通,基本呈现为直线顺叙式的叙述方式,即以故事实际发生的自然顺序为主,并能与时间倒错的其他叙事手段实现自由转换,从而获得叙事形式的美感。在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的双向互动中,小说家、戏曲家需克服因媒介制约而在叙事时间方面产生的差异性,通过叙述主体、书面文字与舞台表演、间接转述与直接再现等方面实现话本小说叙事时间与戏曲舞台表演时间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戏曲 叙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话本小说之叙述特性:叙述代理和角色跳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委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话本小说与当今活态的"说话(说书)"艺术具有共同的渊源。叙述者存在的基本状态:叙述代理和角色跳跃,很好地解释了话本小说叙述的独特性,以及文本通过叙述所呈现出来的文体特征。正因为话本小说叙述者时刻处于叙述代理和解角... 话本小说与当今活态的"说话(说书)"艺术具有共同的渊源。叙述者存在的基本状态:叙述代理和角色跳跃,很好地解释了话本小说叙述的独特性,以及文本通过叙述所呈现出来的文体特征。正因为话本小说叙述者时刻处于叙述代理和解角色跳跃状态,才维持了话本小说叙述合理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叙述 叙述代理 角色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拟话本小说编辑出版的“现代”萌芽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薇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9-61,共3页
明朝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模仿宋元话本小说体制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小说深受新兴市民阶层欢迎,涌现了冯梦龙、凌濛初等一批改编、辑录此类小说的编辑学者。明代拟话本小说编辑思想鲜明,选题明确... 明朝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模仿宋元话本小说体制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小说深受新兴市民阶层欢迎,涌现了冯梦龙、凌濛初等一批改编、辑录此类小说的编辑学者。明代拟话本小说编辑思想鲜明,选题明确,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和市场意识,宣传方式和发行渠道多样,呈现了"现代"出版萌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编辑思想 读者意识 市场意识 图书宣传 图书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话本小说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春环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中融入大量词作,不仅是继承前代诗文融合传统的结果,而且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这些曲子词在话本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及语言风格大抵可用一个"俗"字概括,这与作为通俗文学的朱元话本小说具有...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中融入大量词作,不仅是继承前代诗文融合传统的结果,而且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这些曲子词在话本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及语言风格大抵可用一个"俗"字概括,这与作为通俗文学的朱元话本小说具有一致的审美倾向。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经宋元话本小说定型后,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话本小说 词文结合 创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02-106,共5页
话本小说,是小说的一个分支,之所以能在我国文学史上彪炳千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准确而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俗文学之一的话本小说,在建立自身艺术美学体系时,除了深深地植... 话本小说,是小说的一个分支,之所以能在我国文学史上彪炳千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准确而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俗文学之一的话本小说,在建立自身艺术美学体系时,除了深深地植根于市民社会的广袤土壤、与人民大众呼吸与共之外,还在不断地探求新的艺术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富有鲜明个性和无穷艺术魅力的美学传统。它具体表现为:小说的体制全、故事奇、结构巧、人物新、语言俗(通俗)。这些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美学特征 艺术体制 话本小说 故事情节 正话 语言 艺人 事奇 “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