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身体”在“革命+恋爱”小说模式中的审美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101,共6页
"革命+恋爱"这一小说模式深刻地反映了政治与审美的合谋关系,而装载着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身体充当着它们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qu... "革命+恋爱"这一小说模式深刻地反映了政治与审美的合谋关系,而装载着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身体充当着它们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只是徒具获得民众情感认同的条件和形式,却并未透过个人的身体表达特殊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恋爱” 小说模式 身体 审美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引人瞩目而又争议的小说模式──茅盾创作个性之一 被引量:2
2
作者 唐纪如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关键词 茅盾 创作个性 小说模式 文学作品 《子夜》 托尔斯泰 巴尔扎克 社会性 中长篇小说 民族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的身份认同:小说模式的辩证法——论王蒙的读者理论
3
作者 李家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3-75,96,共4页
王蒙以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理论家的独有感受,对读者的阅读趣味、阅读行为、接受的能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见解和论述,构成了王蒙小说理论的重要维度,王蒙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着眼,注重探讨读者在大众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和因此造成的读... 王蒙以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理论家的独有感受,对读者的阅读趣味、阅读行为、接受的能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见解和论述,构成了王蒙小说理论的重要维度,王蒙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着眼,注重探讨读者在大众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和因此造成的读者面的变化,并将其置入文学活动论的整体关系中进行考察,使得读者的多层内涵得到充分揭示,从而表现出王蒙读者理论的独有韵味。王蒙对读者和作者关系的阐述、读者和文本“隔与不隔”关系的观点与读者和小说文本模式的看法,堪称王蒙读者理论的精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小说模式 身份认同 王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模式的革新与创造
4
作者 张足先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67,共5页
小说模式是作家用来传达艺象的一种媒介载体。这种媒介载体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异与更新,但相对于社会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更迭和变化来说,它的演化却是极为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对稳定的一面... 小说模式是作家用来传达艺象的一种媒介载体。这种媒介载体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异与更新,但相对于社会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更迭和变化来说,它的演化却是极为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又可能发生突发性的变化。我国传统小说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起,到明清章回小说,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正体现了这种相对稳定而又缓慢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模式 小说 鲁迅 小说艺术 中国传统小说 明清章回小说 作家 志怪小说 审美情趣 魏晋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模式的变形中所显现的孤寂之心——《鸭的喜剧》真义探寻
5
作者 刘建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6-51,共6页
《呐喊》中的《鸭的喜剧》,如同丑小鸭,被评论界一言以蔽之为“写生命的伤亡”(因为写了鸭吃科斗子),是“爱的抒情”(因为主人公是“无所不爱”的爱罗先珂),“实在不能说是小说,倒是一篇优美的随笔”(因为违反了小说模式),云云。凡此种... 《呐喊》中的《鸭的喜剧》,如同丑小鸭,被评论界一言以蔽之为“写生命的伤亡”(因为写了鸭吃科斗子),是“爱的抒情”(因为主人公是“无所不爱”的爱罗先珂),“实在不能说是小说,倒是一篇优美的随笔”(因为违反了小说模式),云云。凡此种种,虽然有助于从表层概括作品,但并不等于道出了作品的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模式 现代小说 文学艺术作品 《呐喊》 悲喜剧 沙漠 真义 鲁迅 “我” 随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视角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类型及模式
6
作者 周东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小说模式化类型化对于强调个性与创新的文学来说是个矛盾,但是它在通俗小说中的存在和盛行有其理由,这和民俗类型性特征有关,也和世俗文化生活中的接受习惯及情趣有关。
关键词 民俗类型 通俗小说模式 市井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长篇小说的三大结构模式概说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91-96,共6页
自从长篇小说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以来,时至今日已成为西方文坛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以其浩瀚的篇幅、错综复杂事件的描写、众多人物的刻画和较为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为世人所瞩目。其间经过初创时期的过渡、19世纪中后期的繁荣和20... 自从长篇小说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以来,时至今日已成为西方文坛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以其浩瀚的篇幅、错综复杂事件的描写、众多人物的刻画和较为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为世人所瞩目。其间经过初创时期的过渡、19世纪中后期的繁荣和20世纪以来的变异,长篇小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以不同的面貌和成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这一文学样式在结构上的演化及变迁过程,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笔者认为,西方的长篇小说在其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追踪探讨这三种基本结构模式的构成原因及影响,将会对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流浪汉小说 小说结构模式 文学样式 叙事作品 作家 现代小说 艺术结构 堂吉诃德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的元小说——论加斯的元小说创作
8
作者 牟晓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共3页
加斯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加斯的元小说创作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在作品创作中,他所关注的是小说的虚构身份以及虚构的创作过程。从元小说创作的虚构本质出发,剖析加斯元小说作品,从元... 加斯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加斯的元小说创作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在作品创作中,他所关注的是小说的虚构身份以及虚构的创作过程。从元小说创作的虚构本质出发,剖析加斯元小说作品,从元小说的叙述形式、文本结构及创作技巧等方面,可以探究加斯是如何以其独特的创作方法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斯 小说 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模式 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叙事资源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遇合——论白天光小说叙事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喦 宋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白天光小说扑面而来的古典小说气息已被诸多研究者所关注,然尚待我们穿过感性认识与泛泛而谈,展开扎实的文本细读与深入的理论研究。无论是自觉地摹写中国古典小说,还是无意识地契合、关联传统叙事资源,白天光小说创作与传统叙事资源的... 白天光小说扑面而来的古典小说气息已被诸多研究者所关注,然尚待我们穿过感性认识与泛泛而谈,展开扎实的文本细读与深入的理论研究。无论是自觉地摹写中国古典小说,还是无意识地契合、关联传统叙事资源,白天光小说创作与传统叙事资源的关系是研究者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也是传统叙事资源在当代东北地域文学中的一次颇有意味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叙事 白天光 中国古典小说 东北地域文化 遇合 文本细读 东北地域文学 小说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老舍小说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来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对老舍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老舍受中国古典小说及民间说唱的影响很深。老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取了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营养,并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老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和他特有的艺术气质,他创作所处的时... 本文对老舍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老舍受中国古典小说及民间说唱的影响很深。老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取了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营养,并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老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和他特有的艺术气质,他创作所处的时代分不开。这使得他有可能对中国现代小说第一个十年创作的叙事模式,进行一场更高历史层次上的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小说创作 小说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的通信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3期39-50,共12页
本文是由我近期陆续写与友人的四篇书简组成。前三篇中,我分别谈了读徐兴业的《金瓯缺》,张承志的《金牧场》和张炜的《古船》的一点体会,最后一篇企图探讨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的原型问题,因为是通信,意到笔随,有些问题尚未思考成熟,也有... 本文是由我近期陆续写与友人的四篇书简组成。前三篇中,我分别谈了读徐兴业的《金瓯缺》,张承志的《金牧场》和张炜的《古船》的一点体会,最后一篇企图探讨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的原型问题,因为是通信,意到笔随,有些问题尚未思考成熟,也有些问题没能透彻鲜明,只好待来日仔细酌斟后再从容作文。现在所谈的,仅是一些思想的半成品,就教于朋友和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结构模式 张承志 长篇小说 通俗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 古船 思维形态 中国文化 现代主义 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化: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电影的类型美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0-25,共6页
明清之际,小说文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结构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西方小说技法与理念传入中国。之后,在二者的双重合力下,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开启了漫长的现代转型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小说从1902年起开始呈现对传统小说叙事... 明清之际,小说文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结构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西方小说技法与理念传入中国。之后,在二者的双重合力下,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开启了漫长的现代转型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小说从1902年起开始呈现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大幅度背离,辛亥革命后略有停滞倒退趋向,但也没有完全回到传统模式;‘五四’前后突飞猛进,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基础,此后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问题了。”^([1])在与之大致相近的时间段,法国人将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带入中国。自此,早期中国电影与中国现代小说宛若并蒂双生花,同根共荣,相生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中国现代小说 小说文体 小说叙事模式 早期中国电影 相生相成 类型美学 新兴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小说新面相——评《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13
作者 贺昌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69,共2页
近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探讨。其中,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范式。前者... 近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探讨。其中,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范式。前者偏重形式研究,重点关注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后者侧重文化研究,重点探讨近代小说蕴含的多种“现代”可能。这两种研究范式,对于推进近代小说研究的深化,理解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起到了巨大的引领推动作用。然而,何为现代,如何转型,依旧是学界可以而且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小说 陈平原 小说新论 被压抑的现代性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 王德威 小说叙事模式 认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模仿·剽窃
14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1期95-95,共1页
王斌在《“模式”的模仿》(《文艺报》1987年12月12日)一文中指出: 当代小说中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住和忧虑,即小说模式的袭用或曰“剽窃”。如今小说界有两种叙事模式最为叫响和时髦,我们不妨称其为“马原模式”和“莫言模式... 王斌在《“模式”的模仿》(《文艺报》1987年12月12日)一文中指出: 当代小说中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住和忧虑,即小说模式的袭用或曰“剽窃”。如今小说界有两种叙事模式最为叫响和时髦,我们不妨称其为“马原模式”和“莫言模式”。这两位不甘与他人“合流”的被批评界誉为标新立异的作家,在他们出现频率极高的小说中,以一种迥异于别人的叙述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叙事模式 小说模式 模式 模仿 剽窃 叙述语言 出现频率 标新立异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近代小说的新变
15
作者 郭延礼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6期31-36,共6页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文学的输入,中国近代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如叙事模式的变化、长篇章回体的突破、新型短篇小说的出现,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进展。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小说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近代小说 短篇小说 小说 小说叙事模式 心理描写 艺术形式 现代型 翻译文学 章回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回体的衰变与困扰——《红楼梦》叙事体制上的变革与折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庆信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7-105,共9页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无疑对传统最富有变革精神,其叙事形态、叙事文本也更近于现代意义的小说。但就小说形式而言,《红楼梦》对传统仍是变革中有折衷,并未脱掉传统小说模式的外衣(尽管这外衣穿起来已不太合身),跨进现代形态小...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无疑对传统最富有变革精神,其叙事形态、叙事文本也更近于现代意义的小说。但就小说形式而言,《红楼梦》对传统仍是变革中有折衷,并未脱掉传统小说模式的外衣(尽管这外衣穿起来已不太合身),跨进现代形态小说的门槛。《红楼梦》对中国传统小说模式的变革与折衷,不只表现在叙述方式上,也表现在叙事体制上。《红楼梦》是一部章回小说,然而,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典型的章回小说相比,其章回体制既不完全合榫,也不规范统一,还留下种种勉强凑泊的痕迹或破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 叙事形态 叙事文本 水浒传 小说模式 变革精神 中国古典小说 小说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怎样的文本——新世纪20年《故事新编》文体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学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3,共11页
鲁迅所有的创作中很少有像《故事新编》这样一部因其文体属性而备受质疑和争议的作品,学界对它的文体属性一直争议不断。茅盾曾认为:"在形式上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给我们树立了可贵的楷式。"①钱理群指出"《故事新编... 鲁迅所有的创作中很少有像《故事新编》这样一部因其文体属性而备受质疑和争议的作品,学界对它的文体属性一直争议不断。茅盾曾认为:"在形式上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给我们树立了可贵的楷式。"①钱理群指出"《故事新编》是鲁迅在小说艺术上的新探索,是他突破《呐喊》、《彷徨》小说模式的自觉尝试"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呐喊》 《彷徨》 文体属性 新世纪 小说模式 钱理群 研究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节淡化”论是否基于一种狹隘的情节
18
作者 钱诚一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4-67,共4页
一些评论家把新时期某些探索小说迥异于传统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归结为“情节淡化”。虽然他们对此有不尽相同的理论描述,但隐匿于不同描述背后的,显然是一个相同的基点:这类小说不再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挤压在精心结撰的性格化因果事件中... 一些评论家把新时期某些探索小说迥异于传统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归结为“情节淡化”。虽然他们对此有不尽相同的理论描述,但隐匿于不同描述背后的,显然是一个相同的基点:这类小说不再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挤压在精心结撰的性格化因果事件中加以表现,而是直截了当地楔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使情绪起落、心坦流变乃至种种潜意识骚动,摆脱事件因果展开的束缠直接呈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淡化 情节模式 传统小说 评论家 小说模式 外部事件 小说情节 内心活动 事件过程 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大家气象:秋雨散文的超越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元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重返大家气象:秋雨散文的超越马元龙随着《收获》专栏上的陆续著文直到今天《文化苦旅》的结集出版,评论界终于打破了审慎的沉默,对横空出世的秋雨散文作出了应有的反应。著文的各家都普遍感受到了秋雨散文的不同凡响,然而如何对这... 重返大家气象:秋雨散文的超越马元龙随着《收获》专栏上的陆续著文直到今天《文化苦旅》的结集出版,评论界终于打破了审慎的沉默,对横空出世的秋雨散文作出了应有的反应。著文的各家都普遍感受到了秋雨散文的不同凡响,然而如何对这种“不同凡响”作系统而深刻的分析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中国散文 文化情结 中国知识分子 散文创作 小说叙事模式 文化人格 “五四”先驱 中国文化 话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学的先声:论蒋光慈的文学翻译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学作品,但学界至今无人对之加以研究。蒋光慈翻译了俄苏诗歌、小说、文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论文,同时详细介绍了新俄的文学创作。其翻译在选材方面比较符合自身的文学创作理想和广... 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学作品,但学界至今无人对之加以研究。蒋光慈翻译了俄苏诗歌、小说、文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论文,同时详细介绍了新俄的文学创作。其翻译在选材方面比较符合自身的文学创作理想和广大民众的文学审美需要,客观上传播了新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他本人乃至现代文学叙事方式的创新和创作方向的转变。今天对蒋光慈翻译的评价既要参考鲁迅等老一辈学者的意见,但也应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去发现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光慈 俄苏文学翻译 小说叙事模式 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