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身体”在“革命+恋爱”小说模式中的审美功能 |
李蓉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
|
一个引人瞩目而又争议的小说模式──茅盾创作个性之一 |
唐纪如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2
|
|
3
|
读者的身份认同:小说模式的辩证法——论王蒙的读者理论 |
李家军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4
|
试论鲁迅小说模式的革新与创造 |
张足先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5
|
在小说模式的变形中所显现的孤寂之心——《鸭的喜剧》真义探寻 |
刘建
|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6
|
民俗视角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类型及模式 |
周东华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西方长篇小说的三大结构模式概说 |
刘建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3
|
|
8
|
颠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的元小说——论加斯的元小说创作 |
牟晓鸣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传统叙事资源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遇合——论白天光小说叙事模式 |
林喦
宋扬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0
|
试论老舍小说的叙事模式 |
李来根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1
|
关于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的通信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8 |
9
|
|
12
|
古典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化: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电影的类型美学 |
孟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认同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小说新面相——评《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
贺昌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模式·模仿·剽窃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8 |
0 |
|
15
|
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近代小说的新变 |
郭延礼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0 |
0 |
|
16
|
章回体的衰变与困扰——《红楼梦》叙事体制上的变革与折衷 |
李庆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17
|
一部怎样的文本——新世纪20年《故事新编》文体研究述论 |
赵学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情节淡化”论是否基于一种狹隘的情节 |
钱诚一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9
|
重返大家气象:秋雨散文的超越 |
马元龙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6
|
|
20
|
革命文学的先声:论蒋光慈的文学翻译 |
熊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