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小说林》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
《中外小说林》是清末穗港小说期刊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清末上海之外创刊的小说期刊的最高成就,也是清末穗港著、译小说作品的集大成者,其文学意义和学术价值,绝不亚于《新小说》等"晚清四大小说杂志"。通过结合晚清文学背景,... 《中外小说林》是清末穗港小说期刊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清末上海之外创刊的小说期刊的最高成就,也是清末穗港著、译小说作品的集大成者,其文学意义和学术价值,绝不亚于《新小说》等"晚清四大小说杂志"。通过结合晚清文学背景,系统考察《中外小说林》的创刊始末、小说观念、创作实绩及该刊所体现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晚清广州、香港地区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外小说林 黄世仲 黄伯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林社及其刊物广告、告白研究
2
作者 张铭 徐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小说林社是一家以出版翻译小说。闻名的晚清出版机构,创办人曾朴在经营生意失败之后转而投身于出版事业,于1904年开设小说林社。此后,小说林社得到了很快发展。1907年初小说林宏文馆有限合资会社成立,随后《小说林》杂志正式问世。... 小说林社是一家以出版翻译小说。闻名的晚清出版机构,创办人曾朴在经营生意失败之后转而投身于出版事业,于1904年开设小说林社。此后,小说林社得到了很快发展。1907年初小说林宏文馆有限合资会社成立,随后《小说林》杂志正式问世。一年之后,小说林社因为经营问题而被转让,《小说林》杂志也停办。小说林社在其存在的三年多的时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小说 小说林 广告 刊物 出版机构 经营问题 1904年 出版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林里东张西望(七)
3
作者 汪地山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小说林 大街上 丰镇 陈汉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林里东张西望(九)
4
作者 汪地山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小说林 杨少衡 下回分解 徐坤 官场 乔叶 丈夫 李忠 作家 主人公 二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林里东张西望(六)
5
作者 汪地山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小说林 父亲 须一瓜 美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林里东张西望(五)
6
作者 汪地山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小说林 作家 老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林里东张西望(四)
7
作者 汪地山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小说林 男人 格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小说文学性——徐念慈小说作家群研究
8
作者 刘鹏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6,共7页
光绪三十年(1904)始,随着小说林社的创立和后来小说专刊《小说林》的创办,以徐念慈为核心的小说作家群逐渐形成。该小说作家群探讨小说的文学本质,对梁启超的小说功用主张进行纠正。此外他们总结小说的创作手法,讨论中国小说创作现状、... 光绪三十年(1904)始,随着小说林社的创立和后来小说专刊《小说林》的创办,以徐念慈为核心的小说作家群逐渐形成。该小说作家群探讨小说的文学本质,对梁启超的小说功用主张进行纠正。此外他们总结小说的创作手法,讨论中国小说创作现状、发展趋势、改良方式等问题。他们的小说创作追求文学性与趣味性。该小说作家群使得偏离文学发展轨道的小说向其文学本质回归。后随着徐念慈去世、《小说林》停刊和小说林社倒闭,该小说作家群解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念慈 作家群 小说林 小说林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并未真正解决好的问题——也谈近代小说理论关于小说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书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小说与社会的关系,是近代小说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这方面著述颇多,而观点不外乎两种,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片面夸大小说的社会作用,完全颠倒小说与社会关系的观点,二是以黄人、徐念慈为代表的,认为小说既反映社会又反作用于... 小说与社会的关系,是近代小说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这方面著述颇多,而观点不外乎两种,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片面夸大小说的社会作用,完全颠倒小说与社会关系的观点,二是以黄人、徐念慈为代表的,认为小说既反映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观点。那么,在近代后者是否彻底纠正了前者的偏颇,从而使正确的观点完全占了上风?学术界历来倾向于肯定的回答。如,刘柏青在《晚清的小说理论》一文中说;1908年以前“梁的观点一直成为统治的观点。到1908年《小说林》问世,东海觉我、黄摩西等人才对梁的观点作了有力修正。”(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小说卷)裴效维在《近代小说理论的勃兴与价值》一文中认为:“从理论角度看,梁启超等人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然而,梁启超等人在理论上的缺陷,也很快得到了其他理论家的纠正”,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见《中国近代文学百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对此,我以为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提出质疑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社会关系 近代小说 中国近代文学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正解 小说林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广角》2006年索引
10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出版广角 AC 编辑 龚明德 小说林 学术期刊 荐书 王培元 女性杂志 图书出版 王谦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