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期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的理论限度
1
作者 涂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7-190,共4页
新时期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明显表现出艰难与尴尬,这是因为理论性的追求和文学创作实践性召唤两者的相互牵引对小说创作理论的建构内容、如何建构、建构怎样等方面预设了内在的矛盾冲突,也正是这些矛盾冲突,制约着小说... 新时期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明显表现出艰难与尴尬,这是因为理论性的追求和文学创作实践性召唤两者的相互牵引对小说创作理论的建构内容、如何建构、建构怎样等方面预设了内在的矛盾冲突,也正是这些矛盾冲突,制约着小说创作理论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由此我们必须在文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的基点上寻求创作理论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展小说创作理论的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小说创作理论 理论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小说创作论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理论 李渔 白话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美学品格 艺术虚构 《文学评论》 背离生活 喜剧效果 创作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概述
3
作者 古一民 《江汉论坛》 1984年第5期61-62,共2页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3月13—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六十多名研究工作者和教学人员参加了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家认为,我国古代小说理论遗产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3月13—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六十多名研究工作者和教学人员参加了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家认为,我国古代小说理论遗产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形式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专论、序跋、评点,还有散见于诗、文、笔记以及小说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间接表述的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 讨论会 主要问题 我国古代 小说作者 金圣叹 小说创作理论 汉书·艺文志 李卓吾 水浒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记忆与反思中守望文学——论流亡时期诗人郭沫若的自传写作与理论思考
4
作者 蔡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除写作大量历史学、古文字学著述外,其文学创作及著述也相当丰富,其中自传的写作是最主要的方面。郭沫若自传的最大特点是在落笔时就力图从个人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脉搏跳动。除自传外,小说创作和文学理...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除写作大量历史学、古文字学著述外,其文学创作及著述也相当丰富,其中自传的写作是最主要的方面。郭沫若自传的最大特点是在落笔时就力图从个人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脉搏跳动。除自传外,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著述亦值得关注。由1935年到1936年多篇历史小说结集的《豕蹄》成为他该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而伴随着《豕蹄》的创作,郭沫若也形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关于"典型"的理论。郭沫若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脱却了从日本无产阶级运动中去机械搬运理论主张的方式,贯注着个人深入独到的思考,成为他后来形成系统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和关于悲剧的美学理论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传记文学 历史小说 小说创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小说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5
作者 林辰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5期135-142,共8页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一百四十余年间,文人自创小说虽有长足发展,但此后的研究者却少有问津,遂使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出现了一段空白。成此局面,原因虽多,但资料匮乏,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本着中央关于整理古籍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一百四十余年间,文人自创小说虽有长足发展,但此后的研究者却少有问津,遂使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出现了一段空白。成此局面,原因虽多,但资料匮乏,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本着中央关于整理古籍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的有关同志,对大连图书馆所藏明末清初小说进行了校点、研究,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一套《明末清初小说选刊》,铺石筑路,以供登攀。为开疆拓土,填补空白,促进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本刊特辟“明末清初小说研究”专栏。本期所载两篇文章便为此开端。其中刁云展、张发颖二同志的评介文章,仅是其所撰《明末清初小说简论》之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自创 小说创作理论 历史地位 发展史 红楼梦 文学史 小说 长足发展 小说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呐喊》《彷徨》的小说散文的模糊性
6
作者 范培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7-81,共5页
鲁迅自称:“我是散文式的人。”①但他的小说写得极好。《呐喊》《徬徨》是他的杰作,也是公认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不过,我每读《呐喊》、《徬徨》总会强烈地感到:它们中间有很多篇章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我常常是把它们... 鲁迅自称:“我是散文式的人。”①但他的小说写得极好。《呐喊》《徬徨》是他的杰作,也是公认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不过,我每读《呐喊》、《徬徨》总会强烈地感到:它们中间有很多篇章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我常常是把它们当作散文来读的。事实上,如果细细探究,这两本小说集倘要用“正宗”的小说观念来衡量,合“小说”之名者恐怕极少,大多数既是小说,又是散文,是介乎小说散文之间的杂交品种,套用当今评论界的一句行话,是小说散文的模糊。也许因为是一个形式问题,所以未被以往的研究界所重视,而在我看来,《呐喊》《徬徨》的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恰恰就表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深入考察鲁迅作品的战斗精神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说写 小说 散文式 行话 写作教学 鲁迅作品 各类文体 文体教学 小说创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论中的朴素的艺术辩证思想
7
作者 李培坤 《人文杂志》 1987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小说创作理论的艺术辩证法,是毛宗岗《三国演义》评论的一个突出成就。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斗争,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 小说创作理论的艺术辩证法,是毛宗岗《三国演义》评论的一个突出成就。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斗争,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因而战争也就充满了辩证法,比日常生活更加鲜明地显示着辩证法规律的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宗岗 《三国演义》评论 艺术辩证法 曹操 总评 对立面转化 关公 小说创作理论 读前 小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