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略论鲁迅开启的知识分子还乡小说传统 |
姚国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
|
纳博科夫早期俄语长篇小说与俄罗斯诗意小说传统 |
邱静娟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0 |
|
3
|
小说传统的边缘处回响——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日三秋》 |
毕文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4
|
爱国启蒙·商业娱乐·多样杂糅--中国武侠小说传统的复活和近现代性 |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5
|
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在现代转型时突出的创新性 |
栾梅健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俄罗斯小说:经典与传统 |
凌建侯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说书人”叙述者的个性化——中国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一条线索 |
申洁玲
刘兰平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3 |
10
|
|
8
|
论红色经典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的借鉴 |
张蓉
刘格娟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9
|
“传神写照”与“笔外神情”——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的一个相关阐释 |
张方
|
《理论月刊》
|
2002 |
1
|
|
10
|
当代小说的传统延伸 |
董之林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2
|
|
11
|
试论传统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知识维度——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 |
胡春梅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2
|
中国小说、美国评论家——有关结构、传统和讽刺小说的联想 |
夏志清
刘绍铭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13
|
论中国传统小说的演进特征 |
王定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14
|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统市民小说与“鸳鸯蝴蝶派” |
帕瑞·林克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1985 |
0 |
|
15
|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统市民小说与“鸳鸯蝴蝶派” |
帕瑞·林克
阚岳南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1983 |
0 |
|
16
|
“异质化合,乃孳新种”:传统小说批评的近代转型 |
程华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传统小说思维与才子佳人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 |
王颖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8
|
从底层的士到现代知识分子——论传统小说家的身分变化及其小说史意义 |
汤克勤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
邱兴跃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因果报应:中国传统小说的一种内结构模式 |
谢伟民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