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圣叹在小说人物论上的杰出建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春生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34-41,共8页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①,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他认识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和魅力所在;提出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但应反映同类人的共性,更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还要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性;作...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①,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他认识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和魅力所在;提出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但应反映同类人的共性,更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还要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性;作者要想创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必须处处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尊重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客观逻辑,并掌握反衬、严冷和纤琐描写等各种艺术技巧。金圣叹的小说人物论相当丰富和深刻,不仅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居于最突出的地位②,而且与西方古代乃至近代著名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人物论相比也毫无逊色,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 小说人物论 共性 个性 丰富性创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城市与乡村边缘游走:肖江虹小说人物的存在境遇 被引量:3
2
作者 颜军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肖江虹善于通过民俗叙事展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追问。在他的《百鸟朝凤》《喊魂》《蛊镇》《悬棺》《傩面》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中,肖江虹描绘出了一幅幅质朴而神秘的民俗画面,画面中流淌着的是传统的伦理和人情。不过,民俗生... 肖江虹善于通过民俗叙事展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追问。在他的《百鸟朝凤》《喊魂》《蛊镇》《悬棺》《傩面》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中,肖江虹描绘出了一幅幅质朴而神秘的民俗画面,画面中流淌着的是传统的伦理和人情。不过,民俗生活的呈现并不是肖江虹小说的目的,虽然这是他已有创作的明显特色。从肖江虹的作品来看,民俗书写只是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问现代性进程中人的命运。现代性的进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表现是城市生活的扩张,与之对应的是乡村生活的萎缩和失落。现代城市的崛起和传统乡村的瓦解处于同一个相互纠缠的进程中,肖江虹显然看到了这一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的尴尬之处。如果说古老的乡村代表着农耕文明时代的价值存在,那么新兴的城市则是工业文明价值高扬的舞台,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破旧的楼房不断坍塌,鸡鸣狗吠的村落不断消失,在泥土上生长的一切作物和关系都被拆除。这是当下中国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触目惊心的改变。依托于民俗,肖江虹的小说在城市/乡村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中捕捉到的正是这一生存图景,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物命运的困窘与错位。一、走不进的城市通观肖江虹十年来的创作,对城市的拒绝是其小说的一贯立场。把肖江虹的小说与城市联系起来的是这样一种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肖江虹的笔下,城市是一个魔鬼般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他饱含同情地书写出的种种人物的痛苦遭遇。那些朴实本分的农村人,随着他们踏上进城打工列车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就开始扭曲,城市的巨嘴吞噬他们身体的同时也吞噬了他们的灵魂。站在城市的十字街头,这些人无所适从,像迷途的羔羊,陷入了孤独痛苦的病态命运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 小说人物 乡村生活 江虹 民俗叙事 境遇 《百鸟朝凤》 民俗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人物比我高”——由萧红与鲁迅对待小说人物的异同谈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瑞英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0-49,共10页
在与聂绀弩的一次对话中,萧红曾谈及自己与鲁迅是如何对待各自小说中的人物的:鲁迅以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我开始也悲悯我的人物,他们都是自然奴隶,一切主子的奴隶。但写来写去,我的感觉变了。
关键词 小说人物 鲁迅 萧红 异同 知识分子 聂绀弩 悲悯 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说人物分类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光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1,共7页
小说人物分类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框架,一是人物本身具有的性质,二是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在这两个大的分类体系之中,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角度,使得人物分类学始终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系统地梳理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之后认为,小说中的人... 小说人物分类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框架,一是人物本身具有的性质,二是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在这两个大的分类体系之中,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角度,使得人物分类学始终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系统地梳理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之后认为,小说中的人物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分类框架,如何给人物分类取决于分类者的目的。现代小说中的人物,与现代人和现代小说叙述方式的求变、求独立的的追求一样。然而它既追求类型化,又拒绝类型化,从而使人物分类学注定只能是一个永远不能完成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类型 分类框架 人物性质 人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巧慧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隐喻以喻体对本体新旧认知方式的破与立为标志,隐喻义的产生是一个自我矛盾、自我毁灭的过程。哈代小说中动物隐喻的实现揭示了19世纪末人物精神上的矛盾和冲突。进化论贯穿哈代的动物世界和人物世界,它一方面解构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否... 隐喻以喻体对本体新旧认知方式的破与立为标志,隐喻义的产生是一个自我矛盾、自我毁灭的过程。哈代小说中动物隐喻的实现揭示了19世纪末人物精神上的矛盾和冲突。进化论贯穿哈代的动物世界和人物世界,它一方面解构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否定了人的神圣,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和本能的影响力,突出了生存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小说人物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人物的分布表示及其应用研究
6
作者 贾玉祥 王璐 +3 位作者 刘鹏程 王钤 张岳 昝红英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99,共8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小说人物进行建模,是小说文本理解和小说文本挖掘的基础性工作。该文构建了大规模的小说语料库,抽取人物及其依存特征,提出基于skip-gram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小说人物进行建模,是小说文本理解和小说文本挖掘的基础性工作。该文构建了大规模的小说语料库,抽取人物及其依存特征,提出基于skip-gram的人物向量训练方法,以人物为目标,以依存特征为上下文,基于训练出的人物向量,探索了小说人物相似度计算、小说人物聚类分析及小说人物画像等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小说人物的分布表示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分布表示 人物向量 人物聚类 人物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人物美学特征的考察
7
作者 刘俐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艺术结晶,它不仅贮存和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经济特征,以及人类丰富的心理生活,而且也是特定时代的文学思潮、美学追求的集中表现。从这一思考出发,笔者考察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以期探索新时期...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艺术结晶,它不仅贮存和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经济特征,以及人类丰富的心理生活,而且也是特定时代的文学思潮、美学追求的集中表现。从这一思考出发,笔者考察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以期探索新时期小说人物各种美学特征之间所构成的互相交织及互相矛盾的规律,探索特定的文学思潮对小说人物美学特征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小说人物 新时期小说 历史感 作家 特定时代 小说创作 文学思潮 历史发展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人物形态的考察
8
作者 刘俐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3-88,共6页
凝聚着作家们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和多样表现方法的新时期小说人物,以其各具特色、生气灌注为当代文坛增添色彩和光泽,也为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小说人物进行形态的考察就是这一课题的重要方面。从形态入手对小说人物进行考... 凝聚着作家们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和多样表现方法的新时期小说人物,以其各具特色、生气灌注为当代文坛增添色彩和光泽,也为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小说人物进行形态的考察就是这一课题的重要方面。从形态入手对小说人物进行考察,而对的是审美客体——艺术世界,它的意义首先在于,可以避免面对小说人物创造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就一惊一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惊呼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小说流派;或者为了概括的方便,随意扯起一面旗帜,认为某类小说采用什么创作方法,从而始终将自己的理论视点集中在小说本体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新时期小说 形态 人物创造 小说创作 人物形象 审美理想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作家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炜小说人物审丑意识的变化
9
作者 阎怀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65-70,共6页
在张炜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恶魔性因素实质是人固有的审丑意识,是人创造性与破坏性共生的本能力量。人物的审丑意识在其早期作品中萌芽,在成熟期长篇小说中凸显,在巨著《你在高原》中成为主流,人丧失审美能力,美被彻底颠覆。物权利益的追... 在张炜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恶魔性因素实质是人固有的审丑意识,是人创造性与破坏性共生的本能力量。人物的审丑意识在其早期作品中萌芽,在成熟期长篇小说中凸显,在巨著《你在高原》中成为主流,人丧失审美能力,美被彻底颠覆。物权利益的追逐中人物的审丑本能膨胀泛滥,最终导致了大地民间的坍塌。张炜小说在美与丑的力量冲突中,通过对人物审丑意识的揭露和批判,剖析现实中社会和人性的丑,呼吁精神自由和纯粹审美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小说人物 审美 审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莉小说人物的性格美
10
作者 曾颂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8-88,共1页
池莉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许多优秀品质,闪烁着迷人的道德光辉,深蕴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意味。其成名作《烦恼人生》中的印加厚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池莉小说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 池莉 小说人物 性格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人物的“不具名”现象探幽
11
作者 郭玉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49,共3页
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和不朽之作的《呐喊》与《彷徨》,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呈现着“不具名”现象。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十余个人物中,竞无一具名;鲁迅最重要的小说《阿Q正传》的十多个人物中,... 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和不朽之作的《呐喊》与《彷徨》,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呈现着“不具名”现象。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十余个人物中,竞无一具名;鲁迅最重要的小说《阿Q正传》的十多个人物中,仅一个小配角“王胡”算是有姓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鲁迅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白话小说 《彷徨》 《呐喊》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范小青新世纪长篇小说人物形象浅析
12
作者 韩松刚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且不管这样的时代的存在是否合理。古语云,时势造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形象 “小人物 范小青 长篇 《狂人日记》 价值颠覆 现代白话文 时势造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话语的在场——论张天翼的小人物题材小说
13
作者 陈晓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1930年,由于历史语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遭遇冷落的局面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张天翼的小人物题材小说通过对新语境中国民性改造主题的观照与书写,以及在"向上爬"小人物形象身上实现的社会和文化批判,宣示了2... 1930年,由于历史语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遭遇冷落的局面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张天翼的小人物题材小说通过对新语境中国民性改造主题的观照与书写,以及在"向上爬"小人物形象身上实现的社会和文化批判,宣示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在场,这既是一种独立的姿态,又是一种给予民间大众话语的善意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话语 在场 张天翼 人物题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人物性格的文学智能分析: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育锋 吴胜涛 +2 位作者 朱廷劭 刘洪飞 焦冬冬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8-136,共9页
以往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主要是对人物性格的定性分析,易受研究者个人主观经验影响;而相比于描述繁杂的性格而言,更加稳定系统的人格能够更好地描述并传达小说人物心理。该文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文学智能分析方法,通过中文心理分析系统对《... 以往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主要是对人物性格的定性分析,易受研究者个人主观经验影响;而相比于描述繁杂的性格而言,更加稳定系统的人格能够更好地描述并传达小说人物心理。该文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文学智能分析方法,通过中文心理分析系统对《平凡的世界》人物对话进行处理,得到人物的大五人格预测分数;进而,考察文艺学文献、小说剧情对预测分数的验证情况,以确定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年轻的孙少平和田晓霞开放性相对较强,而年长的孙少安和田润叶外向性较强;此外,孙少平和田润叶尽责性较强,孙少安和田晓霞宜人性较好,孙少安和孙少平情绪性较高。上述预测结果得到文献、剧情的支持,这说明文学智能分析小说人物人格是有效的,它为小说人物心理分析开辟出一条客观、体系化且智能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人格 中文心理分析系统 平凡的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人物小说创作风格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晓军 周一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妮亚》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文学中人物小说的典范。该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手法,实现了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以《我的安东妮亚》为例,结合谬尔有关人物小...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妮亚》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文学中人物小说的典范。该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手法,实现了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以《我的安东妮亚》为例,结合谬尔有关人物小说的理论,从情节与人物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薇拉.凯瑟作品的人物小说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关系,来解读凯瑟独特的人物并置对照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小说 情节 人物不变性 并置对照 结构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态与性格 自身与替身──贝娄小说的人物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洪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贝娄 替身 性格 赫索格 人物符号 洪堡 自觉意识 小说人物 人与动物 精神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对其小说人物的精神俯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29,共7页
张爱玲有一颗“冷酷”的心——这是很多人在读完她的小说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事实.在“不得不”的背景中,有惊诧、无奈、不可思议和敬佩等丰富的涵义,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来源便在于:她是个女人,她的小说是一个女人写出来的小说,而她... 张爱玲有一颗“冷酷”的心——这是很多人在读完她的小说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事实.在“不得不”的背景中,有惊诧、无奈、不可思议和敬佩等丰富的涵义,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来源便在于:她是个女人,她的小说是一个女人写出来的小说,而她又几乎摒弃了“女人式小说”的全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人物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倾城之恋》 《十八春》 《霸王别姬》 精神分析学 弗吉尼亚·伍尔夫 男人和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阅读分析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凤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Z期21-22,44,共3页
小说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和感染读者。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时,应聚焦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多元阅读,读懂小说人物形象,并使之丰满;学生掌握了阅读这一类文体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顺应文体阅读思维,深度... 小说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和感染读者。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时,应聚焦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多元阅读,读懂小说人物形象,并使之丰满;学生掌握了阅读这一类文体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顺应文体阅读思维,深度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形象 阅读分析 小说教学 阅读教学 多元阅读 阅读思维 阅读能力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平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期34-37,共4页
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刘平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的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拉丁语有所谓“命名即规定”的说法。因此,小说家们对笔下人物的名称,尤其是主人公的名称大抵要费一番脑子才能确定下... 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刘平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的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拉丁语有所谓“命名即规定”的说法。因此,小说家们对笔下人物的名称,尤其是主人公的名称大抵要费一番脑子才能确定下来。例如,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人物 人物命名 国民性弱点 生理特征 阿Q 命名问题 专有名词 人物性格 小说 限定摹状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人物“狂人”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冉祥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小说人物 心理学分析 鲁迅 现代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方法 白话小说 人的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