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人物比我高”——由萧红与鲁迅对待小说人物的异同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瑞英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0-49,共10页
在与聂绀弩的一次对话中,萧红曾谈及自己与鲁迅是如何对待各自小说中的人物的:鲁迅以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我开始也悲悯我的人物,他们都是自然奴隶,一切主子的奴隶。但写来写去,我的感觉变了。
关键词 小说人物 鲁迅 萧红 异同 知识分子 聂绀弩 悲悯 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城市与乡村边缘游走:肖江虹小说人物的存在境遇 被引量:3
2
作者 颜军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肖江虹善于通过民俗叙事展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追问。在他的《百鸟朝凤》《喊魂》《蛊镇》《悬棺》《傩面》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中,肖江虹描绘出了一幅幅质朴而神秘的民俗画面,画面中流淌着的是传统的伦理和人情。不过,民俗生... 肖江虹善于通过民俗叙事展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追问。在他的《百鸟朝凤》《喊魂》《蛊镇》《悬棺》《傩面》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中,肖江虹描绘出了一幅幅质朴而神秘的民俗画面,画面中流淌着的是传统的伦理和人情。不过,民俗生活的呈现并不是肖江虹小说的目的,虽然这是他已有创作的明显特色。从肖江虹的作品来看,民俗书写只是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问现代性进程中人的命运。现代性的进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表现是城市生活的扩张,与之对应的是乡村生活的萎缩和失落。现代城市的崛起和传统乡村的瓦解处于同一个相互纠缠的进程中,肖江虹显然看到了这一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的尴尬之处。如果说古老的乡村代表着农耕文明时代的价值存在,那么新兴的城市则是工业文明价值高扬的舞台,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破旧的楼房不断坍塌,鸡鸣狗吠的村落不断消失,在泥土上生长的一切作物和关系都被拆除。这是当下中国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触目惊心的改变。依托于民俗,肖江虹的小说在城市/乡村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中捕捉到的正是这一生存图景,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物命运的困窘与错位。一、走不进的城市通观肖江虹十年来的创作,对城市的拒绝是其小说的一贯立场。把肖江虹的小说与城市联系起来的是这样一种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肖江虹的笔下,城市是一个魔鬼般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他饱含同情地书写出的种种人物的痛苦遭遇。那些朴实本分的农村人,随着他们踏上进城打工列车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就开始扭曲,城市的巨嘴吞噬他们身体的同时也吞噬了他们的灵魂。站在城市的十字街头,这些人无所适从,像迷途的羔羊,陷入了孤独痛苦的病态命运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 小说人物 乡村生活 江虹 民俗叙事 境遇 《百鸟朝凤》 民俗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遥小说人物概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维荣 李春梅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2-27,共6页
路遥在其有限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个系列:城乡交叉地带有文化的农村青年系列、女性形象系列:中老丰农民系列和党政干部系列。其中,有不少形象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当然,也有偏颇和缺憾。
关键词 路遥 小说人物 概观 女性形象 典型 人物形象 作品 农民 城乡 农村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人物出场艺术(上) 被引量:1
4
作者 黎筝 《写作》 2006年第8期17-19,共3页
小说是虚构性叙事作品。创作一部小说就是营造一个虚构的故事世界。为此,小说家们千方百计地挖掘小说的叙事因素,调动小说的叙事能力。小说的情节非常重要,小说的环境也必不可少。然而,真正能够引领读者走进故事的是小说人物。阅读... 小说是虚构性叙事作品。创作一部小说就是营造一个虚构的故事世界。为此,小说家们千方百计地挖掘小说的叙事因素,调动小说的叙事能力。小说的情节非常重要,小说的环境也必不可少。然而,真正能够引领读者走进故事的是小说人物。阅读小说,读者常常将丰富的情感投注于人物,或悲或喜,与之共鸣;有时甚至设想自己就是其中一员,使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与故事融为一体;以假想人物活动、揣摩人物心理的方式来解读故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物把读者带入了小说世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对小说家的创作而言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艺术 人物形象塑造 叙事作品 叙事因素 叙事能力 人物心理 虚构性 小说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莉小说人物的性格美
5
作者 曾颂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8-88,共1页
池莉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许多优秀品质,闪烁着迷人的道德光辉,深蕴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意味。其成名作《烦恼人生》中的印加厚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池莉小说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 池莉 小说人物 性格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人物的“不具名”现象探幽
6
作者 郭玉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49,共3页
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和不朽之作的《呐喊》与《彷徨》,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呈现着“不具名”现象。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十余个人物中,竞无一具名;鲁迅最重要的小说《阿Q正传》的十多个人物中,... 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和不朽之作的《呐喊》与《彷徨》,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呈现着“不具名”现象。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十余个人物中,竞无一具名;鲁迅最重要的小说《阿Q正传》的十多个人物中,仅一个小配角“王胡”算是有姓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鲁迅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白话小说 《彷徨》 《呐喊》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范小青新世纪长篇小说人物形象浅析
7
作者 韩松刚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且不管这样的时代的存在是否合理。古语云,时势造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形象 “小人物 范小青 长篇 《狂人日记》 价值颠覆 现代白话文 时势造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人物出场艺术(下)
8
作者 黎筝 《写作》 2006年第9期28-30,共3页
所谓宏观分类,是指把人物放置在小说文本的大环境里,着意于探究人物与小说的各种联系,从人物出场的功能入手进行分类。这是将人物还原到小说中去的分类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把小说人物的出场划分为五个大类。
关键词 小说人物 艺术 分类方法 小说文本 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对其小说人物的精神俯视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29,共7页
张爱玲有一颗“冷酷”的心——这是很多人在读完她的小说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事实.在“不得不”的背景中,有惊诧、无奈、不可思议和敬佩等丰富的涵义,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来源便在于:她是个女人,她的小说是一个女人写出来的小说,而她... 张爱玲有一颗“冷酷”的心——这是很多人在读完她的小说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事实.在“不得不”的背景中,有惊诧、无奈、不可思议和敬佩等丰富的涵义,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来源便在于:她是个女人,她的小说是一个女人写出来的小说,而她又几乎摒弃了“女人式小说”的全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人物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倾城之恋》 《十八春》 《霸王别姬》 精神分析学 弗吉尼亚·伍尔夫 男人和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与疼痛——论李佩甫小说人物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东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4期77-78,共2页
李佩甫在其十数年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有特色的群体形象。他的人物是成系列的,具有延续性和互补性。从李治国到冯家昌,在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变化过程中,反映了近年来人们乡土观念的变迁,人与土地的扭结与疏离;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生活态度... 李佩甫在其十数年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有特色的群体形象。他的人物是成系列的,具有延续性和互补性。从李治国到冯家昌,在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变化过程中,反映了近年来人们乡土观念的变迁,人与土地的扭结与疏离;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生存方式的影响,也表现了欲望对人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小说人物 乡村生活 性格特征 李治国 前定 叛逆者 在乡下 地之子 生下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平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期34-37,共4页
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刘平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的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拉丁语有所谓“命名即规定”的说法。因此,小说家们对笔下人物的名称,尤其是主人公的名称大抵要费一番脑子才能确定下... 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刘平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的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拉丁语有所谓“命名即规定”的说法。因此,小说家们对笔下人物的名称,尤其是主人公的名称大抵要费一番脑子才能确定下来。例如,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人物 人物命名 国民性弱点 生理特征 阿Q 命名问题 专有名词 人物性格 小说 限定摹状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人物“狂人”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冉祥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小说人物 心理学分析 鲁迅 现代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方法 白话小说 人的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柯小说人物的无名现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鸿 《艺术广角》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西部作家红柯近年来以黑马姿态闯入文坛,其文本中所流溢的雄浑刚健的意境、卓绝瑰丽的想象和奔突不息的生命意志,一扫文坛的萎靡之风,一次次践行着向文学本体回归的努力。看过红柯小说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突出印象:简洁。“通过简洁... 西部作家红柯近年来以黑马姿态闯入文坛,其文本中所流溢的雄浑刚健的意境、卓绝瑰丽的想象和奔突不息的生命意志,一扫文坛的萎靡之风,一次次践行着向文学本体回归的努力。看过红柯小说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突出印象:简洁。“通过简洁回归到最自然状态,回归到最原生的状态,回归到最原始状态”。而人物的无名就是这种简洁的一个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柯 文坛 小说人物 回归 瑰丽 文学本体 雄浑 刚健 简洁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盛锡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60-62,共3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阅读,应重点放在正确分析,理解这三要素,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小说人物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肖像描写分析人物。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阅读,应重点放在正确分析,理解这三要素,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小说人物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肖像描写分析人物。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可见他外表的严肃、威严。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点明了作者对人物的本质认识,表明作者的态度和对人物的评价。二、从行为描写分析入手。如《变色龙》中警官的的一系列动作,由“脱”军大衣到“穿”军大衣,活脱脱地展示出一个虚伪、狡猾的警官形象。三、从语言神态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描写 三要素 本质认识 洛夫 小说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 人物分析 警官 心理描写 正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准切入点,带学生看透小说人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要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4期28-29,共2页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对人物鉴赏技巧的指导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很多学生在这一方面却全凭主观印象,没有掌握有效的人物鉴赏技巧,导致小说阅读能力不高。为此,教师应当找准小说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对人物的鉴赏能力更...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对人物鉴赏技巧的指导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很多学生在这一方面却全凭主观印象,没有掌握有效的人物鉴赏技巧,导致小说阅读能力不高。为此,教师应当找准小说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对人物的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以下将结合实例,从正面描写切入、比较鉴赏切入和尝试道具切入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教学生学会鉴赏小说,希望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语文教学质量 正面描写 高中语文教学 鉴赏技巧 小说阅读 小说人物 鉴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文询小说人物琐谈
16
作者 徐其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3-55,共3页
1.在文学创作领域父传子袭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子(女)承父(母)业”,两代都是作家的并不多。杨沫和老鬼是一例,茹志鹃和王安忆是一例,顾工和顾城是一例,林如稷和林文询也是一例。 八十年代初,林文询在创作上“第二次起步”,并一发而... 1.在文学创作领域父传子袭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子(女)承父(母)业”,两代都是作家的并不多。杨沫和老鬼是一例,茹志鹃和王安忆是一例,顾工和顾城是一例,林如稷和林文询也是一例。 八十年代初,林文询在创作上“第二次起步”,并一发而不可收,新作迭出,佳作时现,《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转载,中央台广播评介。继198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美丽绸》之后,如果不是中途搁浅,他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夜之歌》(拟名)早已问世了。仅就短篇小说而言,林文询在数量上已超过、水平上已接近其家父。诚如青年女诗人傅天琳在林如稷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上赋诗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琐谈 罗曼·罗兰 契诃夫 林如稷 美丽绸 屠格涅夫 短篇小说 作品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挑战——鲁迅小说人物的审美意义
17
作者 李以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3期17-24,共8页
对鲁迅小说的人物以崭新的姿态第一次步入文坛,人们往往习惯地套用“引起普遍热烈的反响”来形容,其实,准确地说,它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这些人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吻合和满足了读者内心期待的愿望,它恰恰同当时读者的期待水平和审美经... 对鲁迅小说的人物以崭新的姿态第一次步入文坛,人们往往习惯地套用“引起普遍热烈的反响”来形容,其实,准确地说,它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这些人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吻合和满足了读者内心期待的愿望,它恰恰同当时读者的期待水平和审美经验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读者在难以全面接受的同时,又深感到无法抗拒的力量打破了自己固有的期待水平和传统的审美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经验 思维方式 审美意义 价值观念 矛盾冲突 文坛 中国传统小说 小说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难的历程”——巴金小说人物组象谈
18
作者 徐若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12-116,111,共6页
巴金是蜚声中外文坛的老作家,他的近六百万字的创作,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熠熠闪光。巴金的建国前创作的二十余部长、中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自五四运动到建国前的中国社会现实。
关键词 小说人物 中国社会现实 现代文学 汪文宣 周如水 熠熠闪光 《寒夜》 曾树生 革命时代 吴仁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解小说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19
作者 高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9期28-29,共2页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描写 人物形象 中年人 心理描写 小说人物 语言描写 内心世界 基本方法 塑造人物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小说人物形象教学
20
作者 牟琴 《青海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2期43-43,共1页
试谈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牟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语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小说,如:《分马》、《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故乡》、... 试谈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牟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语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小说,如:《分马》、《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故乡》、《变色龙》等。教学中如何把握人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形象 孔乙己 小说教学 形象教学 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表现 《故乡》 理解人物形象 闰土 主要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