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地小行星:特性、防御策略与资源开发展望
- 1
-
-
作者
石羽钧
李林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310,共23页
-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02303AA080006)。
-
文摘
小行星的威胁古而有之,本文通过全面的介绍小行星类型、威胁预警处置等内容进行了相关学科的简单综述。直径超过140m且最小地球轨道交点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的小行星被视为潜在危险小行星,对地球构成较高撞击风险。历史上已有多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记录,揭示了对于小行星撞击风险的认识和防御措施的制定的必要性。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技术处置体系是有效防御的基础。当前,小行星撞击地表引发的灾害效应研究、撞击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及多灾种耦合机理成为了科研热点。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近地小行星的资源开发利用上,特别是小行星上丰富的水资源可能为太阳系探索提供支持。此外针对近地小行星的动力学特性和轨道设计研究方面需进一步实施近距离探测以获得更多详尽的数据,对其动力学演化特征的精确评估是制定有效防御措施的关键。系列高压矿物记录了小行星演化的有关信息,也为反演地球深部的重要物质组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近地小行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开太阳系的奥秘,也有助于保护地球免受潜在的撞击威胁。本文同时指出了系统化防御体系的必要性,不仅要避免小行星对地球造成的直接损害,还需考虑其对公众心理和社会稳定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我们有望在未来更好地理解近地小行星的本质,同时也为地球提供更坚实的保护屏障。
-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分类
成分及光谱学特征
潜在威胁
小行星撞击防御
小行星研究展望
-
Keywor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near-Earth asteroids
compositional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potential threats
defence of the asteroid impact
prospects for the asteroid research
-
分类号
P691
[天文地球—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