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脑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淑睿 李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观察小脑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TBS)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3月至12月,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卒中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 目的观察小脑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TBS)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3月至12月,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卒中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并行悬吊运动训练,包括躯干控制训练、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双下肢交替训练。观察组在悬吊运动训练前,采用小脑iTBS模式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每丛3个脉冲,丛内频率50 Hz,丛间频率5 Hz,刺激2 s,间歇8 s,共600个脉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并比较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康复训练,依从性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4周后,两组FMA-LE、BBS、MB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10.053,P<0.001),观察组MEP潜伏期显著下降(t=5.326,P<0.001),且FMA-LE、BBS、MEP潜伏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029,P<0.01)。结论小脑iTBS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悬吊运动训练 小脑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对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渴求、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王海红 袁辰馨 +4 位作者 甘鸿 江海峰 赵燕 杜江 张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科戒断期酒精依赖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接受酒精依赖患者的常规住院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接受左侧DLPFC的iTBS真刺激,对照组接受相同参数的伪刺激。干预疗程为2周,共10次刺激。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分别测量患者干预前后的渴求、焦虑、抑郁状况。使用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工具CogState软件包行为学任务中的检出任务(detection task,DET)、识别任务(identification task,IDN)、双卡学习任务(two back task,TWOB)、Groton迷宫学习任务(the Groton maze learning task,GML)和国际购物清单任务(international shopping list task,ISL)分别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加工速度、注意力/警觉、工作记忆、空间问题解决/错误监管能力、言语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F=126.713,P<0.001,偏η^(2)=0.765)和交互效应(F=7.080,P=0.011,偏η^(2)=0.154)具有统计学意义,TWOB得分的时间效应(F=9.114,P=0.004,偏η^(2)=0.189)、组别效应(F=5.557,P=0.024,偏η^(2)=0.125)和交互效应(F=4.977,P=0.032,偏η^(2)=0.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DI(F=45.273,P<0.001,偏η^(2)=0.578)、BAI(F=31.432,P<0.001,偏η^(2)=0.473)、GML(F=8.993,P=0.005,偏η^(2)=0.209)、ISL(F=26.657,P<0.001,偏η^(2)=0.439)得分只有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DET、IDN得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真刺激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伪刺激组(F=8.805,P=0.005,偏η^(2)=0.184)、TWOB得分高于伪刺激组(F=11.293,P=0.002,偏η^(2)=0.225)。结论·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iTBS,可以提高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快速脉冲刺激 酒精依赖 渴求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联合下颌抗阻力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3
作者 韩雪 刘换 +6 位作者 娄晓乐 宋佳苧 张子昂 耿宗晓 王姗 张永卿 徐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25-3630,共6页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而吞咽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摄取营养、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和下颌抗阻力训练(CTAR)已被证明在改善吞咽障碍方面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将iTBS联合C...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而吞咽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摄取营养、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和下颌抗阻力训练(CTAR)已被证明在改善吞咽障碍方面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将iTBS联合CTAR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较少,其康复疗效有待进一步取证。目的观察iTBS联合CTAR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23年3月—2024年7月,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CTAR组(n=30)和联合组(n=30)。常规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CTAR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CTAR,联合组在CTAR组的基础上接受大脑皮质iTBS刺激,5次/周,共4周。治疗前后选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功能性经口摄食表分级量表(FOIS)进行评估,表面肌电(sEMG)测量患者舌骨上肌群的吞咽时程及最大波峰值,并且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纳入常规组30例、CTAR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FOIS评分、sEMG的最大波峰值较组内治疗前升高,吞咽时程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4周后,CTAR组、联合组患者的SSA评分低于常规组,FOIS评分、sEMG的最大波峰值高于常规组,吞咽时程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SSA评分低于CTAR组,FOIS评分、sEMG的最大波峰值高于CTAR组,吞咽时程短于CTAR组(P<0.05);且CTAR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7),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CTAR组(P<0.017)。结论iTBS联合CTAR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强化吞咽肌群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康复 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脉冲刺激 下颌抗阻力训练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