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5
1
作者
江涛
王晓健
+4 位作者
李鸿飞
李德坤
孙锦章
姚进
赵兵
《安徽医学》
2011年第7期942-944,共3页
目的总结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4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结果 4例行血管内栓塞病例,达完全栓塞3例,90%栓塞1例。其中1例儿童患者术后...
目的总结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4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结果 4例行血管内栓塞病例,达完全栓塞3例,90%栓塞1例。其中1例儿童患者术后3 d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1个月后康复。术后长期随访至今,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合适的操作策略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
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可脱性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
2
2
作者
邬幼萍
李光旭
+4 位作者
吴艳
吴熙
钟春连
王玉海
刘其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64-66,共3页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 ararlery aneurysm,PICAA)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的0.5%~3%[1],其位于脑干和岩骨及枕骨构成的狭窄通路区域,占据小脑延髓池和桥小脑池,与后组颅神经...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 ararlery aneurysm,PICAA)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的0.5%~3%[1],其位于脑干和岩骨及枕骨构成的狭窄通路区域,占据小脑延髓池和桥小脑池,与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在所有后循环动脉中具有最复杂多变的路线,其治疗亦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24]。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2.7%~9.3%[5],而关于PICAA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报道少见,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因该类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功能障碍以及后组颅神经麻痹导致的误吸等因素都对患者的康复形成挑战,若观察处置不及时、不准确,易导致患者短期内病死。2016年7月我科收治1例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脑后下动脉瘤解剖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血管重建术训练的可行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青
张东平
+6 位作者
张鹏
张楷
戴锟
刘永春
李金泉
陈罡
王中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8期82-84,11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小脑后下动脉瘤仿真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血管重建技术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在3具(6侧)灌注尸头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源与椎动脉(VA)夹角处缝合一血管残端凸起,并与临床病例进行对比,模拟PICA动脉瘤,并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
目的建立一种小脑后下动脉瘤仿真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血管重建技术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在3具(6侧)灌注尸头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源与椎动脉(VA)夹角处缝合一血管残端凸起,并与临床病例进行对比,模拟PICA动脉瘤,并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训练,记录造模时间、血管重建术时间以及训练者对动脉瘤模型评分。结果 PICA动脉瘤模型制作过程平均2. 10 h,与临床病例比较,PICA起源均位于舌下神经与延髓侧边夹角内,动脉瘤指向与临床病例相似;临床病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靠近VA处,模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与VA交界处;模型中动脉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与临床病例相似。PICA-PICA侧侧吻合、OA-PICA端侧吻合、VA V3段-桥血管-VA V4段血管吻合术中,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平均耗时0. 53、0. 52、0. 97 h。根据6位神经外科医师操作后反馈,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操作均类似临床操作,能够模拟临床真实的手术难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脉瘤模型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PICA动脉瘤及其与周边神经、血管的关系,可用于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及血管重建技术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重建术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5
1
作者
江涛
王晓健
李鸿飞
李德坤
孙锦章
姚进
赵兵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医科大学脑血管病治疗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医科大学介入科
出处
《安徽医学》
2011年第7期942-944,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4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结果 4例行血管内栓塞病例,达完全栓塞3例,90%栓塞1例。其中1例儿童患者术后3 d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1个月后康复。术后长期随访至今,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合适的操作策略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椎
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可脱性弹簧圈
Keywords
Aneurysm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Endovascular treatment
Detachable coil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
2
2
作者
邬幼萍
李光旭
吴艳
吴熙
钟春连
王玉海
刘其芹
机构
解放军第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64-66,共3页
文摘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 ararlery aneurysm,PICAA)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的0.5%~3%[1],其位于脑干和岩骨及枕骨构成的狭窄通路区域,占据小脑延髓池和桥小脑池,与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在所有后循环动脉中具有最复杂多变的路线,其治疗亦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24]。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2.7%~9.3%[5],而关于PICAA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报道少见,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因该类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功能障碍以及后组颅神经麻痹导致的误吸等因素都对患者的康复形成挑战,若观察处置不及时、不准确,易导致患者短期内病死。2016年7月我科收治1例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护理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脑后下动脉瘤解剖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血管重建术训练的可行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青
张东平
张鹏
张楷
戴锟
刘永春
李金泉
陈罡
王中
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8期82-84,11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010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1912)
文摘
目的建立一种小脑后下动脉瘤仿真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血管重建技术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在3具(6侧)灌注尸头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源与椎动脉(VA)夹角处缝合一血管残端凸起,并与临床病例进行对比,模拟PICA动脉瘤,并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训练,记录造模时间、血管重建术时间以及训练者对动脉瘤模型评分。结果 PICA动脉瘤模型制作过程平均2. 10 h,与临床病例比较,PICA起源均位于舌下神经与延髓侧边夹角内,动脉瘤指向与临床病例相似;临床病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靠近VA处,模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与VA交界处;模型中动脉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与临床病例相似。PICA-PICA侧侧吻合、OA-PICA端侧吻合、VA V3段-桥血管-VA V4段血管吻合术中,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平均耗时0. 53、0. 52、0. 97 h。根据6位神经外科医师操作后反馈,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操作均类似临床操作,能够模拟临床真实的手术难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脉瘤模型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PICA动脉瘤及其与周边神经、血管的关系,可用于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及血管重建技术训练。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重建术
解剖结构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江涛
王晓健
李鸿飞
李德坤
孙锦章
姚进
赵兵
《安徽医学》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一例的护理
邬幼萍
李光旭
吴艳
吴熙
钟春连
王玉海
刘其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脑后下动脉瘤解剖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血管重建术训练的可行性
孙青
张东平
张鹏
张楷
戴锟
刘永春
李金泉
陈罡
王中
《山东医药》
CAS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