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晓 伍参荣 +6 位作者 田雪飞 贺双藤 李杰 李珊 蔡锐 陈伶俐 高立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化与模型组给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5d处死乳鼠,取乳鼠小肠粪便检测HRV,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5d乳鼠肠粪便中HRV清除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肠道中的HRV,明显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人类轮状病毒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乳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静 张彦明 周宏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49,共4页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采用柠檬酸胰酶法分离纯化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的细胞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培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在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嵘 张琪 +2 位作者 何亚鹏 童德文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0,共4页
为鉴定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蛋白在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SIEC)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将构建的含有TGEV N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N采用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SIEC,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和蛋白水... 为鉴定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蛋白在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SIEC)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将构建的含有TGEV N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N采用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SIEC,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N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蛋白对I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N蛋白在SIEC中成功表达,并使细胞的S期延长。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TGEV N蛋白功能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讨TGEV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N蛋白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增生性肠炎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新仁 《猪业科学》 2013年第7期90-92,共3页
基于动物科学学院接收的送检病猪。经PCR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瘟、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均为阴性。通过比较增生性肠炎阳性猪与阴性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猪增生性肠炎肠... 基于动物科学学院接收的送检病猪。经PCR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瘟、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均为阴性。通过比较增生性肠炎阳性猪与阴性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猪增生性肠炎肠道的病理变化。研究发现,增生性肠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内的淋巴细胞数量都低于阴性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增生性肠炎 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细胞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