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内和固有层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以洋 于庆生 +5 位作者 潘晋方 帅剑锋 张皖东 张琦 刘举达 张千一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黄煎剂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黄煎剂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给予腹部正中切开后缝合,不行胃切除,不给予肠内营养和芪黄煎剂;模型组大鼠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芪黄煎剂组大鼠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和芪黄煎剂,疗程1周。疗程结束后,分离出大鼠小肠黏膜IELs和LPLs,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IELs和LPLs的αβT细胞抗原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αβT cell antigen receptor-cluster ofdifferentiation 3positive,αβTCR-CD3+)T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positive,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positive,CD8+)T淋巴细胞。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ELs中αβTCR-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煎剂组IEL 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或P<0.01)。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PLs中αβTCR-CD3+、CD4+、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煎剂组αβTCR-CD3+、CD4+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结论芪黄煎剂能促进大鼠胃切除术后上皮内和固有层中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增殖,有利于胃切除手术应激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调节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 黏膜免疫屏障 上皮内淋巴细胞 固有层淋巴细胞 芪黄煎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肠黏膜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闫金坤 陈耀星 王子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67-1271,共5页
为了研究雌激素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18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E2组,双侧卵巢摘除,苯甲酸雌二醇100μg/kg.d连续用药7 d,然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 为了研究雌激素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18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E2组,双侧卵巢摘除,苯甲酸雌二醇100μg/kg.d连续用药7 d,然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绒毛萎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明显降低,IEL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OVX+E2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OVX组,但是部分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卵巢摘除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有严重影响,补充适量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黏膜屏障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在黏膜上皮中的运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倩 张小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在黏膜上皮中运动的过程。方法: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猪、山羊、马和兔小肠、气管和子宫等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结果:黏膜IEL大都分布在上皮的基部,少量靠近黏膜上皮的游离面。IEL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约80%IEL为静止...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在黏膜上皮中运动的过程。方法: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猪、山羊、马和兔小肠、气管和子宫等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结果:黏膜IEL大都分布在上皮的基部,少量靠近黏膜上皮的游离面。IEL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约80%IEL为静止状态下的形态;细胞和细胞核呈圆形,细胞与周围的上皮细胞有明显的空隙。约20%IEL为运动状态下的形态,细胞呈不规则形。小肠IEL的数量远比子宫和气管的多;小肠中回肠IEL和固有膜淋巴细胞的数量又比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多。小肠IEL呈运动状态下形态的IEL远多于子宫和气管。其中回肠中大部分IEL呈运动状态下的形态。结论:黏膜IEL来自于固有膜,通过黏膜上皮向腔内方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上皮内淋巴细胞 运动状态 组织学观察 小肠IEL 上皮细胞 十二指肠 固有膜 形态 子宫 气管 游离面 细胞 不规则 回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闫理东 张文举 +3 位作者 聂存喜 蒋粒薪 马贵军 孙新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91,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益生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益生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肉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小肠黏膜形态,中、后期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后期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与Ⅰ组相比,Ⅲ组黄羽肉鸡前、中、后期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31.90%、25.17%、49.41%(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9.42%、11.31%、10.83%(P<0.01),V/C极显著提高45.65%、41.19%、67.84%(P<0.01);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28.72%、28.38%、27.61%(P<0.01),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下降6.65%(P<0.05)、6.18%(P<0.01)、7.37%(P<0.01),V/C极显著提高37.84%、36.69%、37.82%(P<0.01);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76.64%、40.36%、67.20%(P<0.01),隐窝深度显著降低4.09%、6.07%、6.02%(P<0.05),V/C极显著提高83.79%、49.27%、78.26%(P<0.01)。②中、后期Ⅳ组黄羽肉鸡CD4+/CD8+显著提高42.86%、34.95%(P<0.05)。③随着发酵棉粕添加量的增多,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乳酸菌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差异越来越明显,除Ⅱ组十二指肠和空肠段外,其余各组的各肠段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逐渐减少,且差异越来越明显,除Ⅱ组十二指肠段外,其余各组各肠段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综上所述,6%发酵棉粕组在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V/C,降低其隐窝深度方面都优于3%、9%发酵棉粕组,而9%发酵棉粕组在提高CD4+/CD8+、肠道乳酸菌数量和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方面优于3%、6%发酵棉粕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小肠黏膜形态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双峰驼小肠内的分布特征
5
作者 李淑娴 郭明刚 王雯慧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试验采用HE常规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小肠各段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位置、密度和形态,并对其进行计数,来探索双峰驼肠黏膜免疫机制.结果表明: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小肠各段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 试验采用HE常规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小肠各段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位置、密度和形态,并对其进行计数,来探索双峰驼肠黏膜免疫机制.结果表明: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小肠各段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每5 000μm2大小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平均数量分别为5.40、17.36和33.64个.上皮内淋巴细胞多数位于上皮吸收细胞的基底部,少数分布在上皮细胞核区和核上方,且后者多出现在空肠后段到回肠后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形态单一,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与周围上皮吸收细胞的界限非常清晰,有一明显的"空晕".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说明了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归巢可能与小肠各段的抗原因素差异以及上皮吸收细胞基底侧的E-钙粘连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与在其他动物上的研究结果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小肠 上皮内淋巴细胞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肠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比较观察
6
作者 杨学军 方梅 +3 位作者 左愈臻 李栋 赵兴绪 贾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57-59,共3页
探索牦牛肠道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特点与分布规律。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小肠上皮內淋巴细胞数量在小肠以十二指肠分布最多... 探索牦牛肠道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特点与分布规律。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小肠上皮內淋巴细胞数量在小肠以十二指肠分布最多,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大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以结肠最丰富,盲肠相对较少,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整个牦牛肠道上皮內淋巴细胞的分布形成两个高分布区,即十二指肠和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显示,上皮內淋巴细胞胞质少,胞核较大。提示牦牛肠道黏膜分布着丰富的上皮內淋巴细胞,其中以十二指肠和结肠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肠道黏膜 上皮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姜晓 伍参荣 +6 位作者 田雪飞 贺双藤 李杰 李珊 蔡锐 陈伶俐 高立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化与模型组给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5d处死乳鼠,取乳鼠小肠粪便检测HRV,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5d乳鼠肠粪便中HRV清除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肠道中的HRV,明显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人类轮状病毒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乳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静 张彦明 周宏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49,共4页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采用柠檬酸胰酶法分离纯化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的细胞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培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在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嵘 张琪 +2 位作者 何亚鹏 童德文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0,共4页
为鉴定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蛋白在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SIEC)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将构建的含有TGEV N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N采用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SIEC,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和蛋白水... 为鉴定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蛋白在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SIEC)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将构建的含有TGEV N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N采用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SIEC,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N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蛋白对I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N蛋白在SIEC中成功表达,并使细胞的S期延长。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TGEV N蛋白功能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讨TGEV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N蛋白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付菊 陈耀星 +2 位作者 王子旭 刘云芳 谢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小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恩亮 陈耀星 +5 位作者 王子旭 王文利 刘晓牧 徐西彬 巢国正 吴乃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9-1114,共6页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犊牛 黏膜免疫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左愈臻 高世杰 +2 位作者 邵建华 方梅 贾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76-1781,共6页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小肠结构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黏膜免疫佐剂对鸡小肠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小飞 杨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0,共6页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时Peyer’s斑上皮内淋巴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整个免疫期内佐剂Ⅱ组和佐剂Ⅰ组IFN-γ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表达量较低。本研究表明2种复合黏膜免疫佐剂都能明显增加黏膜局部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小肠局部黏膜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黏膜免疫佐剂 CD3^+T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增生性肠炎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新仁 《猪业科学》 2013年第7期90-92,共3页
基于动物科学学院接收的送检病猪。经PCR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瘟、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均为阴性。通过比较增生性肠炎阳性猪与阴性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猪增生性肠炎肠... 基于动物科学学院接收的送检病猪。经PCR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瘟、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均为阴性。通过比较增生性肠炎阳性猪与阴性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猪增生性肠炎肠道的病理变化。研究发现,增生性肠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内的淋巴细胞数量都低于阴性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增生性肠炎 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细胞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糖巨肽对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及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雷 陈庆森 +4 位作者 李伟 阎亚丽 赵培 庞广昌 胡志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4-240,共7页
目的:由于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功能和独特营养特性,研究CGMP对小鼠腹腔免疫细胞以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可为其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6只健康昆明雌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利... 目的:由于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功能和独特营养特性,研究CGMP对小鼠腹腔免疫细胞以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可为其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6只健康昆明雌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利用流式细胞仪、HE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分别检测分析了灌胃不同剂量的CGM P(30μg/d和120μg/d)对实验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活性以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lal lymphocytes,IEL)和固有层IgA+浆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CGMP改善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结果:CGMP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灌胃时间越长,作用效果越明显;其中灌胃CGMP的剂量为120μg/d的作用效果优于30μg/d剂量组。且与对照组相比,灌胃CGMP组小鼠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和固有层IgA+浆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CGMP可以增强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诱导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增强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有望开发为抑制肠道炎症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糖巨肽 黏膜屏障 吞噬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IgA+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学军 方梅 +3 位作者 左愈臻 李栋 赵兴绪 贾宁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第11期67-69,共3页
为了揭示牦牛肠道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牦牛肠黏膜有多... 为了揭示牦牛肠道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牦牛肠黏膜有多量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分布,且分布不均匀。浆细胞在整个肠道以盲肠黏膜最丰富;肥大细胞在十二指肠黏膜分布最多;杯状细胞在直肠黏膜分布最多。超微结构显示,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浆中有丰富的内质网;杯状细胞呈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高电子密度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研究证明,牦牛肠道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显示牦牛肠道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肠道黏膜 上皮内淋巴细胞 电镜 分布特点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在食物致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帆 马鑫 +2 位作者 武涌 陈红兵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2-308,共7页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且大部分食物过敏是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引发的。食物过敏原蛋白经胃肠道消化后形成肽段,其中部分消化肽在通过肠上皮组织屏障进入肠道黏膜系统后,被递呈给相关免疫细胞,从而引发肠道黏膜系统中一系列...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且大部分食物过敏是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引发的。食物过敏原蛋白经胃肠道消化后形成肽段,其中部分消化肽在通过肠上皮组织屏障进入肠道黏膜系统后,被递呈给相关免疫细胞,从而引发肠道黏膜系统中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本文阐述了消化肽进入肠道黏膜后,肠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黏膜免疫致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探讨食物过敏引发胃肠道免疫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肠道黏膜系统 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B淋巴细胞 CD4+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子旭 佘锐萍 +3 位作者 陈越 陈耀星 刘欣 马卫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相互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 1 0 0 0 mg/kg、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 4mg/kg、硒 0 .0 8mg/kg)或常锌常硒 (锌 50 mg/kg、硒 0 .1 5...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相互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 1 0 0 0 mg/kg、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 4mg/kg、硒 0 .0 8mg/kg)或常锌常硒 (锌 50 mg/kg、硒 0 .1 5mg/kg)的日粮 45d后 ,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 ,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 ,绒毛长度下降 ,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盲肠扁桃体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中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细胞出现肿胀 ,有的核消失 ,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小结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组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正常。结论 :日粮中按锌 50 mg/kg、硒 0 .1 5mg/kg的比例添加 ,对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结构是合适的。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 ,破坏其屏障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肉鸡 肠道黏膜 屏障结构 影响因素 上皮内淋巴细胞 盲肠扁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雌性生殖道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光明 杨倩 +3 位作者 王珏 李升和 刘胜兵 李玉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5,共4页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雌性成年猪生殖道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特征。试验选用成年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20头,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母猪的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的黏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成年母猪的生殖道黏膜...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雌性成年猪生殖道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特征。试验选用成年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20头,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母猪的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的黏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成年母猪的生殖道黏膜由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层等构成,输卵管、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黏膜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的游离面含有纤毛和微绒毛,固有膜和上皮间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上皮内移行过程中由胞质伸出许多伪足,淋巴细胞的胞质中主要含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母猪生殖道黏膜内的淋巴细胞在某些部位聚集形成淋巴细胞群,特别是子宫角和子宫颈黏膜中较多,淋巴细胞向子宫腔内移行呈现“腔排”现象。结果显示猪雌性生殖道黏膜中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生殖道黏膜可能是黏膜免疫的诱导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生殖道 超微结构观察 显微 淋巴细胞 二元杂交母猪 电镜技术 大约克夏 透射电镜 结构特征 高尔基体 黏膜免疫 输卵管 子宫角 子宫颈 上皮 成年 组织学 微绒毛 线粒体 细胞 显示 胞质 移行 长白 阴道 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多糖对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桂宁 韦红巧 梁志锋 《食品界》 2017年第7期50-51,共2页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属海产红藻,在我国沿海有大量养殖。紫菜多糖是从紫菜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研究表明,紫菜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氧化、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但其降血脂的机制未见详述。本实验主要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紫菜多...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属海产红藻,在我国沿海有大量养殖。紫菜多糖是从紫菜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研究表明,紫菜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氧化、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但其降血脂的机制未见详述。本实验主要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紫菜多糖对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影响,对紫菜多糖降血脂的机制做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多糖 胆固醇微胶粒 体外实验研究 天然化合物 猪胆汁 植物多糖 粗多糖 脱蛋白 离心管 小肠黏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