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肠炎耶尔森菌天然抑菌剂的快速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默 胡长鹰 +2 位作者 王志伟 吴希阳 魏华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3,223,共3页
在96孔板中培养后利用酶标仪测定了天然酚类物质香兰素、异丁香酚、丁香酚、麝香草酚、愈创木酚存在下小肠肠炎耶尔森菌的光密度(OD)值,并绘制了相应的OD-t生长曲线,该测定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准确的优点。受试菌生长曲线表明:一定... 在96孔板中培养后利用酶标仪测定了天然酚类物质香兰素、异丁香酚、丁香酚、麝香草酚、愈创木酚存在下小肠肠炎耶尔森菌的光密度(OD)值,并绘制了相应的OD-t生长曲线,该测定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准确的优点。受试菌生长曲线表明:一定浓度的天然酚类物质对受试菌种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大小顺序为:异丁香酚>麝香草酚>丁香酚>香兰素>愈创木酚,对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60、1180、1280、1380、204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菌 天然酚类物质 抗茵活性 生长曲线 快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区腹泻患者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特征分析
2
作者 刘雨薇 王海瑞 +6 位作者 张彦春 李首飞 王洛桐 王苗 闫爱霞 李颖 张茂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16,共8页
目的对北京市某区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病原特征分析,为Ye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北京市某区腹泻患者信息和粪便标... 目的对北京市某区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病原特征分析,为Ye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北京市某区腹泻患者信息和粪便标本。对粪便标本进行基于荧光PCR初筛下的增菌培养;对分离株完成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检测。通过荧光PCR以及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它遗传特征分析。结果1439例腹泻患者共分离到Ye菌株11株,检出率为0.76%(11/1439)。加上既往1例阳性患者,12例Ye阳性患者年龄介于6~41岁;患者粪便性状构成比为水样便66.67%(8/12)、稀便33.33%(4/12);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的频率分别为41.67%(5/12)、41.67%(5/12)、8.33%(1/12)。12株Ye对TET、AMP和NAL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6/12)、33.33%(4/12)和25.00%(3/12),1株Ye菌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为ETP+MEM+TET+CIP+NAL+AMP。5种Ye毒力基因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2株Ye为ystA+/ystB-型(ystA+/ystB-/ail+/yadA+/virF+),10株Ye为ystA-/ystB+型(ystA-/ystB+/ail-/yadA-/virF-)。基于基因组序列的VFDB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12株YE共预测出106个毒力基因和12种毒力基因谱,所有菌株均普遍携带11个关键毒力基因,包括黏附、入侵、蛋白酶及鞭毛运动相关基因。仅在2株ystA+/ystB-Ye预测到含有与TTSS分泌系统、ABC转运蛋白功能紧密关联的遗传元件。结论腹泻病例粪便分离培养ystA-/ystB+型Ye存在漏检的可能,粪便增菌液荧光PCR筛查对ystA-/ystB+型Ye分离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腹泻病例分离Ye呈现遗传特征多样性,且含有多种类型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腹泻 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irp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3
作者 方娅琼 冯以勒 +8 位作者 马玉婷 冯春辉 赵猛 陆文凯 许文豪 李生强 马凯茹 冈林环树 张红见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4-18,共5页
Irp2基因参与编码合成铁载体-耶尔森杆菌素(Ybt),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重要标志基因。为了探索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irp2基因的功能、免疫原性及强毒力岛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irp2基因序列... Irp2基因参与编码合成铁载体-耶尔森杆菌素(Ybt),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重要标志基因。为了探索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irp2基因的功能、免疫原性及强毒力岛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ir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ZDN6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413 bp的irp2基因片段,并进行了测序分析;随后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入TOP10感受态细胞,通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验证;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a(+)-irp2导入BL21(DE)3菌株中,通过IPTG促使融合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ET28a(+)-irp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irp2基因,该融合蛋白的大小约为15 kDa。研究结果可为后期高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筛选、鉴定以及强毒力岛的致病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irp2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爱蓉 李毅 +4 位作者 楼辉煌 谢中必 章乐怡 胡玉琴 吴跃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71株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4.4%(67/71)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占比最高(29.6%,21/71)。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5.8%以上。共获得了16种126个毒力基因,其中2株菌株携带pYV质粒和染色体相关毒力基因。分离株以ST3型最常见(31.6%,12/38),cgMLST分析显示除具有相同ST型的菌株外,菌株无明显基因型簇形成。结论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存在致病性菌株,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需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以预防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雪 孙婷婷 +2 位作者 魏彤竹 王晓丹 刁文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的关联性,了解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流行趋势,为辽宁省YE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20-2023年辽宁省60株YE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 目的通过研究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的关联性,了解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流行趋势,为辽宁省YE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20-2023年辽宁省60株YE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MLST分子分型研究。结果60株YE分离株可分为4个血清型、2个生物型、8个毒力基因型和29种ST型。2023年40株YE分离株分为8组PFGE优势带型A-G,A组为2023年沈阳市地区流行分子型。PFGE的分辨力(DI)为0.954,MLST分辨力(DI)为0.948。ST3、ST252位于树状图核心位置向四周发散。PFGE较MLST方法分辨力稍高。结论2020-2023年辽宁省YE分离株流行致病血清型是O∶3,毒力基因型和ST型均呈现多样化状态。沈阳市YE污染较严重。应重点加强对于生物1A型菌株的研究工作。猪是辽宁省地区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PFGE和MLST对YE分离株分型均是可行的,ST分型与PFGE分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生物型 基因型 分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破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细胞膜并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畅 田露 +1 位作者 卢家兴 龚国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阐明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最小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阐明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最小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被膜浓度(MBEC),随后检测了细胞膜电位以及细胞内ATP和pH值的变化,最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和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了麝香草酚引起的细胞膜损伤及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MIC为0.156 25 mg/mL,MBIC仅为1/16 MIC,改变了细胞形态并导致胞内ATP降低、膜去极化和pH下降.旨在探索麝香草酚抑制Y.enterocolitica及其生物被膜的机理,从而为麝香草酚能否作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小肠肠炎耶尔森 生物被膜 细胞膜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集约化奶牛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候梦哲 李雪娇 +3 位作者 郝斌 黎双 邢潇月 李莲瑞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嗜冷菌,能够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下生存,是一类食源性病原体,能够感染人及多种动物。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情况,在2022年期间采集阿克苏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奶牛粪便...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嗜冷菌,能够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下生存,是一类食源性病原体,能够感染人及多种动物。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情况,在2022年期间采集阿克苏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奶牛粪便、原料乳、饲草、采乳设备、环境样品,共计240份。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2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个县市均分离出该菌,且分离率相近,均约为9%。本试验能为阿克苏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防治、杀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污染 调查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9年江苏省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傅明慧 王艳 +7 位作者 朱小娟 周璐 刘静娴 徐娅雯 杨华富 崔仑标 徐勤 吴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4-1030,1041,共8页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分离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以及猪、狗、牛、羊、家禽、苍蝇和食品中分离得到的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生物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在全基...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分离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以及猪、狗、牛、羊、家禽、苍蝇和食品中分离得到的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生物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包括致病性菌株27株(24.5%),非致病性菌株83株(75.5%)。各种来源的菌株中,非致病性菌株占比均较高,其中93.8%的病人来源菌株(15/16)为非致病性菌株。致病性菌株的生物血清型主要为3/O∶3型(26/27,96.3%);非致病性菌株鉴定出了6种不同的生物血清型(不包含未知血清型),主要为1A/O∶8型(23/83,27.7%)和1A/O∶5型(14/83,16.9%)。110株菌对1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达到80%以上。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致病性菌株均为ST135型,而非致病性菌株型别较为多样和分散。HierCC聚类分析将所有菌株聚类为3簇,致病性菌株单独成簇,病人来源菌株在各簇中均有分布。结论腹泻病人来源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以非致病性菌株为主。相较于致病性菌株,非致病性菌株表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表观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应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警惕其感染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生物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分型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肖玉春 王鑫 +1 位作者 邱海燕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O∶9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型分布,掌握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文献报道方法对1986-2008年从我国不同地区的腹泻病人、家禽家畜、鼠类、食品、环境等各类宿主中分...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O∶9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型分布,掌握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文献报道方法对1986-2008年从我国不同地区的腹泻病人、家禽家畜、鼠类、食品、环境等各类宿主中分离到的427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生物分型。结果 427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中213株属于生物2型(49.9%),全部为O∶9血清型;208株属于生物3型(48.7%),其中191株为O∶3血清型,17株为O∶9血清型;6株属于生物4型(1.4%),全部为O∶3血清型。没有发现生物1A型、1B型与5型的致病性菌株。结论我国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生物3型为主、O∶9血清型致病性菌株以生物2型为主,没有生物1B型菌株,与国外致病性菌株的生物血清型分布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小肠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生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动物宿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肖玉春 梁俊容 +6 位作者 古文鹏 邱海燕 王树坤 罗隆泽 王化彬 景怀琦 王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不同动物宿主中分布状况。方法采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家畜家禽以及啮齿动物等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3 386份标本中...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不同动物宿主中分布状况。方法采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家畜家禽以及啮齿动物等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3 386份标本中分离出134株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分离率为3.96%;其中致病性菌株(ystA+ail+virF+yadA+ystB-)30株(22.39%),均为O∶3/3型。非致病性菌104株(ystA-ail-virF-yadA-ystB+或者ystB-)(77.61%)。结论结果表明,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O:3/3型为主,猪的分离率最高为6.28%;依次为旱獭、鼠,分别为4.05%、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宿主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007-2010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孟磊 穆玉娇 +2 位作者 党李成 康凯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监测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带菌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分布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007-2010年河南省监测点的标本进行初步鉴定,鉴定后菌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最后鉴定,... 目的监测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带菌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分布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007-2010年河南省监测点的标本进行初步鉴定,鉴定后菌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最后鉴定,对部分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进行ail、ystA、ystB、yadA、verF、rfbC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河南省2007-2010年共监测各类标本8 561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株273株,检出率为3.19%;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分型中O∶5血清型占比最高(31.63%),其次为O∶8(17.35%),O∶3型占比也较高(11.22%),O∶9则未发现。猪的血清型分布最广,共涉及9个血清型,人的血清型主要为O∶3,O∶8,O∶10。毒力基因测定在病人、猪、牛、犬中检出致病菌株。结论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有存在。人群中流行的血清型与全国流行情况一致。河南省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猪、牛、犬,其在人类感染该病中可能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监测 动物宿主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011-2013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穆玉姣 张白帆 +3 位作者 李孟磊 赵嘉咏 景怀琦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5-838,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宿主分布、血清学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11—2013年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各类家禽家畜粪便、苍蝇以及生熟肉制品涂抹标本,共6 057份,采用冷增菌方法进行目的菌分离。对不同宿主样本中分离到的小肠...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宿主分布、血清学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11—2013年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各类家禽家畜粪便、苍蝇以及生熟肉制品涂抹标本,共6 057份,采用冷增菌方法进行目的菌分离。对不同宿主样本中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6 057份样本中共分离出28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4.75%。所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血清型是O∶8和O∶5,生物分型以1A为主。O∶3血清型多具有致病性,其中以猪分离株最多。结论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有存在,猪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致病性菌株的主要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宿主 血清学分型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3年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翔 刘阳波 +6 位作者 郭邦成 闫立群 沈梅 魏琼 梁俊容 王鑫 郝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3,271,共5页
目的了解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特征。方法按照《全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监测方案》对宁夏2008-2013年采集的各类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将分离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目的了解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特征。方法按照《全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监测方案》对宁夏2008-2013年采集的各类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将分离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采集各类样本9 643份,检出17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总检出率1.79%;各年度和各样本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型O∶3和O∶9均携带ail和ystA基因,全部从猪和腹泻病人样本中检出;血清型O∶5、O∶8和未分型菌株均没有携带ail和ystA基因,在猪、牛、羊、鸡和狗样本中都有检出。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宁夏分布较为广泛,猪是主要宿主,流行的致病性血清型以O∶3为主,O∶9为辅,且在我区的分布没有时间、地域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毒力基因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安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型分布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大维 张凤 +4 位作者 陈智超 常宏伟 张丽梅 陈蓓蕾 段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9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18年度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腹泻患者、家禽家畜、苍蝇和冷冻冷藏食品检出的情况,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在该地区分布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血清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 目的通过对2018年度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腹泻患者、家禽家畜、苍蝇和冷冻冷藏食品检出的情况,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在该地区分布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血清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2018年共采集各类样本617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8株,检出率为6.16%,10类样本中有8类检出该菌,猪的粪便检出率最高为25%;其次为阳性病例对照样本,检出率为11.76%(38/617);鸡粪的检出率(5/60)和狗粪的检出率(1/12)均为8.33%。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的血清学均为O:3型且基因分布均为 ail+、ystA+、yadA+、virF+、ystB-,只有猪粪检出。首次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患者家冰箱内壁和饲养家猪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分子分型显示腹泻患者之间菌株和宿主动物猪的菌株的相似度均为100%。结论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特点为:猪为该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带菌者,感染率最高且均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它家畜、苍蝇以及冷藏食品也普遍存。更值得注意是首次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患者家冰箱内壁和饲养家猪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提示家庭环境和家畜为其感染高危因素值得高度重视,也为小肠耶尔森菌患者防控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腹泻患者 病例对照 基因检测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晋川 刘金芳 +8 位作者 许静静 郭惠 丁韧 周艳秋 王鑫 肖玉春 邱海燕 崔志刚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本地区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化、药敏试验,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同时对致病性血清型(O∶3和O∶9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2014...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本地区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化、药敏试验,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同时对致病性血清型(O∶3和O∶9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2014份标本中共检出32株(分布17个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59%。致病菌株占18.75%,携带ystB基因的占21.87%。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3个生物型别,其中1A型占78.12%,3型18.75%,2型为3.12%。本地区分离的3株O∶3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同。结论该地区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及由此引起的腹泻疾病,尤其O∶3型菌株属于我国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克隆系,本地区应当进一步加强该菌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主要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文炯 丁洁 +2 位作者 陈晓蔚 吴咏梅 王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从不同来源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不同血清生物型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血清型来看,分离到的9株血清型O:3菌株有7株的基因型分布为ail+,ystA+,ystB-,virF+...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从不同来源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不同血清生物型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血清型来看,分离到的9株血清型O:3菌株有7株的基因型分布为ail+,ystA+,ystB-,virF+,yadA+。从生物型来看,共分离到致病生物型(3,4)菌株12株,其中9株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virF+,yadA+。结论本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血清型O:3菌均包含毒力基因,毒力基因主要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virF+,yadA+。所有的致病生物型(3,4)菌株,均包含染色体上的毒力基因ail,毒力基因主要分布特征亦为ail+,ystA+,ystB-,virF+,yadA+。ail与致病生物型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毒力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顺义区零售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与病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彦春 杨波 +4 位作者 王苗 冀国强 马红梅 李颖 张茂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目的获得北京市顺义区零售市场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特征。方法采集样本,应用细菌增菌培养并同时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的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于鉴定阳性菌株应用传统PCR及多重荧光PCR方法分析5种毒... 目的获得北京市顺义区零售市场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特征。方法采集样本,应用细菌增菌培养并同时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的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于鉴定阳性菌株应用传统PCR及多重荧光PCR方法分析5种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应用肉汤稀释法获得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分子分型。结果70份样本中19份增菌液foxA基因实时荧光PCR筛查阳性,阳性率为27.14%(19/70)。19份foxA筛查阳性标本培养获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7.74%、84.21%、47.39%和42.11%,其携带毒力基因特征均为ail-/ystA-/ystB+/yadA-/virF-。17株菌完成PFGE检测并被分为15种带型。结论针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可提高食品样本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的检出率。菌株毒力基因的荧光PCR组合检测可快速获得分离菌株的毒力特征。本次研究中分离自本地区零售生猪肉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显著遗传聚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生猪肉 脉冲场凝胶电泳 抗生素敏感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猪和啮齿动物宿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梦 王鹏 +6 位作者 袁辉 刘晓青 徐晓倩 熊长辉 黄星魁 段然 王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不同宿主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以及病原特征,为该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年份的屠宰猪与鼠类标本,对foxA筛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型、生物型、毒力... 目的了解江西省不同宿主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以及病原特征,为该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年份的屠宰猪与鼠类标本,对foxA筛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型、生物型、毒力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从1018份标本中分离到7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阳性率为7.76%(79/1018)。猪的阳性率为20.86%(63/302),均为O∶3血清型;鼠的阳性率为2.24%(16/716),血清型为O∶5、O∶8和未分型,生物型均为1A型。7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致病性菌株均来自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75%(63/79),其中59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4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非致病性菌株均来自鼠,占总分离菌株数的20.25%(16/79),其中12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4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致病性菌株可分为6种带型,以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比80.95%(51/63)。结论在江西省的不同宿主动物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携带者为生猪。应加强江西地区以生猪为宿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生物型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鑫 邱海燕 +11 位作者 肖玉春 许彦梅 金东 崔志刚 郑翰 罗霞 顾玲 汪华 朱凤才 史智扬 景怀琦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杂交方法与序列分析检测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ystB基因的情况。结果98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52株携带...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杂交方法与序列分析检测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ystB基因的情况。结果98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52株携带ystB基因,占53.06%。全部48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不携带该基因。结论ystB基因仅存在于部分生物1A型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而不存在于致病性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动物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邦成 魏琼 +7 位作者 郝琼 闫立群 刘翔 沈梅 张燕飞 田晓伟 王鑫 景怀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不同宿主动物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易感情况及不同来源分离菌遗传进化特征,为该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集的腹泻病例、猪、鼠类、羊和犬标本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不同宿主动物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易感情况及不同来源分离菌遗传进化特征,为该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集的腹泻病例、猪、鼠类、羊和犬标本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O:3和O:9血清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2874份猪标本检出147株菌,检出率5.11%;462份牛标本,检出5株菌,检出率为1.08%;2105份羊标本共检出20株菌;检出率为0.95%;腹泻患者检出2株,鸡检出7株,鼠检出14株,猫未检出,检出率为别为0.79%、0.65%、0.81%和0。猪主要感染致病性O:3血清型为主,生物型为2型;其他宿主动物检出均为非致病性O:5和O:8,生物型为1A。PFGE分为12种带型,K6GN11C30021、K6GN11C30012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58/98)59.18%。结论猪的易感性最高,依然是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人和猪对致病性菌株最为易感,其他宿主动物对非致病性菌株较为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炎耶尔森 易感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