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徐卫华 计玉芳 +1 位作者 陆赵阳 徐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况分为ACI组95例和非ACI组85例。比较2组SMI分级、CTA、血清sdLDL-C水平,ROC曲线分析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因素。结果ACI组血脂异常、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ACI组(P<0.01)。ACI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非ACI组[(1.62±0.25)mmol/L vs(1.35±0.19)mmol/L,P<0.01],ACI组和非ACI组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MI分级和CTA及血清sdLDL-C三者联合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7~0.9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分级、CTA、sdLDL-C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ACI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微血流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程小兵 罗娟娟 +6 位作者 陈燕 韩卫星 单其俊 杨玉雯 潘文博 钟万生 陈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84-2689,共6页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异常组122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又分为颈动脉增厚组30例及颈动脉斑块组92例,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sdLDL-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异常组sdLDL-C、sdLDL-C/LDL-C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sdLDL-C/LDL-C、sdLDL-C是颈动脉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95%CI:1.021~1.213,P<0.001)、糖尿病(95%CI:1.009~1.0394,P<0.001)、sdLDL-C/LDL-C(95%CI:1.012~1.449,P<0.001)、sdLDL-C(95%CI:0.876~0.934,P<0.001)、Hcy(95%CI:0.439~0.81,P<0.001)。结论sdLDL-C/LDL-C、sdLDL-C、Hcy具有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增厚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sdLDL-C/L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晓冬 王绿娅 +1 位作者 刘舒 杜兰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14-717,共4页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的影响。方法:以5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治疗组,20例正常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病人每日口服1.2g血脂康,共服6周。服药前后常规测定血脂。2%~16%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分离...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的影响。方法:以5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治疗组,20例正常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病人每日口服1.2g血脂康,共服6周。服药前后常规测定血脂。2%~16%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分离出sLDL,扫描仪半定量分析sLDL的含量,并计算sLDL中的胆固醇(sLDL-C)含量。结果:治疗组服用血脂康后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调脂治疗前sLDL占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相对值及s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调脂治疗6周后,治疗组sLDL占LDL的相对值及sLDL-C的实际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44±12vs39±10、1.65±0.31vs1.03±0.21,均为P<0.05。结论:血脂康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降低sLDL及sLDL-C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木那瓦尔·克热木 迪拉热·阿迪 +2 位作者 魏娴 艾比班木·艾则孜 马依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83-587,共5页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亚型,是一种运输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鉴于sdLDL较其他血脂成分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其被列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兴危险因素,已成为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研发...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亚型,是一种运输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鉴于sdLDL较其他血脂成分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其被列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兴危险因素,已成为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研发新靶点。本文就sd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进行系统综述,展望sdLDL作为降脂治疗靶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疾病 药物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与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马丽娜 曹振华 杨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53-29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以及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56例作为糖尿病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VD将其分为心血管...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以及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56例作为糖尿病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VD将其分为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并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sdLDL-C以及CXCL12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分析sdLDL-C、CXCL12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sdLDL-C、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疾病组的病程、BMI、LDL-C以及血清sdLDL-C、CXCL12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CXCL12均为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sdLDL-C、CXCL12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检测。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sdLDL-C以及CXCL12水平升高是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并发CV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圆圆 王平 +4 位作者 石明芳 杨名珍 钟宗烨 刘邦忠 刘光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824,共7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12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收集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三者之间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并将年龄、体...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12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收集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三者之间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并将年龄、体重作为控制变量再次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 总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股骨粗隆间、全髋骨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按年龄分组后,<70岁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髋部骨密度无明显相关;≥70岁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髋部所有部位均呈不同程度正相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髋部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消失;<70岁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之间仍无明显相关;≥70岁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股骨粗隆间、全髋骨密度之间仍存在正相关。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示,≥70岁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碱性磷酸酶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70岁人群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对于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一个潜在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密度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脂谱特点及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利民 高鑫 +2 位作者 林寰东 高键 吴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颗粒直径的特点,分析LDL颗粒直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非糖尿病个体进行体重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谱的比较,以多元...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颗粒直径的特点,分析LDL颗粒直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非糖尿病个体进行体重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谱的比较,以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LDL颗粒直径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诊断糖尿病组血脂异常者171例,发生率为71.3%,新诊断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LDL颗粒直径减小,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DL颗粒直径与体重指数,HDL-c正相关,与舒张压,空腹血糖负相关(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其血脂异常的特点为高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LDL颗粒直径缩小,以小而密表型为主,LDL颗粒直径的缩小与舒张压、空腹血糖和HDL-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LDL颗粒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正常青年角膜弓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析
8
作者 高新晓 郭佳 +2 位作者 蔺洁 孟忻 汪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精确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亚组分并评估其中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DL,sdLDL)与青年角膜弓(简称青年弓)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例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精确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亚组分并评估其中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DL,sdLDL)与青年角膜弓(简称青年弓)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例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及体检中心的血脂正常的青年弓患者。另外选取12例年龄、性别、吸烟史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Lipoprint LDL System精确检测LDL的亚组分,计算其中的sdLDL占LDL的百分数,即sdLDL比率( sdLDL%)。采用t检验比较青年弓组与对照组的sdLDL%,再以青年弓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 Backward:LR)评估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弓组sdLDL%数值偏高[(13.16±6.29)% vs (19.6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年龄、LDL校正后,sdLDL%增高和青年弓明显相关(P=0.040)。 sdLDL%是青年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9,95%CI:1.01~2.19,P〈0.05)。结论血脂正常青年弓患者的sdLDL%增高,表明其LDL亚组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角膜弓 Lipoprint LDL System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亚型和其他血脂残余风险指标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亚召 孟杰杰 +2 位作者 吴英杰 刘东升 白春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亚型和其他血脂残余风险指标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CVD)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ICCVD患者... 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亚型和其他血脂残余风险指标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CVD)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ICCVD患者76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规范化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频发心绞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情况,分为MACCE组76例和非MACCE组686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MACCE组TC、LDL、LDL3型(LDL-3)、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非高密度脂蛋白(非HDL)、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Ⅰ比值(apoB/apoA-Ⅰ)、脂蛋白a[LP(a)]及非HDL/HDL均高于非MACCE组[(4.89±1.02)mmol/L vs(4.40±1.15)mmol/L,(2.94±0.89)mmol/L vs(2.61±0.99)mmol/L,(240.64±127.03)mg/L vs(176.46±117.09)mg/L,(320.50±183.24)mg/L vs(262.93±219.71)mg/L,(3.87±1.06)mmol/L vs(3.17±1.03)mmol/L,0.94±0.32 vs 0.83±0.45,271.30 mg/L vs 194.70 mg/L,3.36 vs 2.58,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L、LDL-3、sdLDL、非HDL、apoB/apoA-Ⅰ、LP(a)及非HDL/HDL是老年ICCVD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LDL、LDL-3、sdLDL、非LDL、apoB/apoA-Ⅰ、LP(a)及非HDL/HDL均与老年ICCV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心肌缺血 蛋白 LDL 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谱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云 王佑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清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的变化。方法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8例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2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甲减组,18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留...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清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的变化。方法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8例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2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甲减组,18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留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取上清液-80℃冰箱保存,配置密度液,在不同背景密度下超速离心,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高密度脂蛋白3胆固醇(HDL3-C)的水平。同时检测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统计分析其与血清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甲减组和亚甲减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减组和亚甲减组患者sd 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和亚甲减组血清HDL2-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3-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减组与亚甲减组sd LDL-C、HDL2-C、HDL3-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时,sd LDL-C水平与TSH呈正相关性(r=0.287,P=0.026),与T4呈负相关性(r=-0.267,P=0.039);与T3无相关性;HDL2-C与T3、T4呈正相关性(r=0.271、0.270,P=0.036、0.037);HDL3-C与TSH、T3、T4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血脂谱及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产生变化,并与甲状腺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密度蛋白2胆固醇 密度蛋白3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利利 付胜奇 +4 位作者 胡胜洁 禹萌 张洪涛 宋良 刘海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胱抑素C(Cys C)、尿酸/肌酐(UA/Cr)比值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胱抑素C(Cys C)、尿酸/肌酐(UA/Cr)比值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AD患者235例,根据入院7 d内第2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的运动评分项增加≥1分或总分增加≥2分定义END,将患者分为END组56例和非END组179例。记录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sdLDL-C、Lp-PLA2、Cys C、UA/Cr比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sdLDL-C、Lp-PLA2、Cys C、UA/Cr比值预测END的准确性。结果END组患者sdLDL-C、hs-CRP、Lp-PLA2、Cr、Cys C、出院时NIHSS评分、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高于非END组,男性、UA、UA/Cr比值低于非END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OR=1.160,95%CI:1.044~1.290,P=0.006)、sdLDL-C(OR=4.756,95%CI:1.994~11.344,P=0.000)、Cys C(OR=4.555,95%CI:2.191~9.470,P=0.000)、Lp-PLA2(OR=1.025,95%CI:1.013~1.037,P=0.000)是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UA/Cr比值(OR=0.424,95%CI:0.280~0.642,P=0.000)是BAD患者发生END的保护性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CRP、sdLDL-C、Lp-PLA2、Cys C、UA/Cr比值5项指标联合检测END的AUC为0.853(95%CI:0.791~0.91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4.4%。结论临床检测血清hs-CRP、sdLDL-C、Lp-PLA2、Cys C、UA/Cr比值可作为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尿酸 肌酸酐 神经病学表现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分型与TG/HDL-C比值、sdLDL-C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丽娜 石光煜 +4 位作者 郭喆 薛晓蕊 孙晓伟 李崖雪 张雪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4-1000,共7页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分型与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分型与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年龄≥65岁、LDL-C<3.40 mmol/L老年人群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数据。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57例)和斑块组(131例),再根据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结果,进一步将斑块组分为新生血管组(即不稳定斑块组,77例)和无新生血管组(即稳定斑块组,54例)。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SMI分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血清学危险因素。结果 TG/HDL-C比值和HDL-C、sdLDL-C水平在无斑块组、无新生血管组、新生血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组SMI 0级、SMI 1级、SMI 2级患者的斑块厚度、sdLDL-C水平依次升高,在3个SMI分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与斑块厚度、sdLDL-C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758,P<0.01;r=0.676,P<0.05)。将斑块厚度、sdLDL-C、HDL-C、TG/HDL-C比值作为自变量,将斑块SMI分级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厚度和sdLDL-C是斑块SMI分级的危险因素(b=0.779,P<0.001;b=0.436,P<0.05)。结论 HDL-C、TG/HDL-C比值、sdLDL-C与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关。斑块厚度、sdLDL-C水平是影响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斑块 老年人 甘油三酯 密度蛋白 密度蛋白胆固醇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