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40
1
作者 倪智勇 李诺 +2 位作者 管申进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58-2068,共11页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可呈共轭状),应形成于剪切环境;晚阶段石英—碳酸盐细脉具梳状构造,充填于张性或张扭性裂隙。即,流体成矿作用发生在赋矿断裂由挤压或压扭转向伸展或张扭性的过程中。早阶段只发育 CO_2-H_2O 型流体包裹体;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有纯 CO_2型、CO_2-H_2O 型、H_2O-NaCl 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指示流体沸腾作用强烈;而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400~500℃、290~470℃、220~260℃;估计的早、中阶段流体的最低捕获压力分别为138~331MPa和78~237MPa,对应于成矿深度分别为13.8km~11.0km和7.8km~8.0km。因此,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深成、低盐度、富 CO_2的特征,与中-深成造山型矿床一致。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可利用 CMF 模式进行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钼矿床 CMF模式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32
2
作者 祁进平 赖勇 +1 位作者 任康绪 唐国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43-2550,共8页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作者将所有^(87)Sr/^(86)比值返算为130Ma 时的初始值,即 I_(Sr-130)比值。文峪花岗岩的8件 I_(Sr-130)=0.7077~0.7084, 平均0.7082;太华群的12件 l_(Sr-130)=0.7073~0.8090,平均0.7557;中-新元古界地层的15件 I_(Sr-130)=0.7119~0.8373,平均0.7623;赋存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22件 I_(Sr-130)值变化于0.7334~0.7519,平均0.7440:赋存于文峪花岗岩中的矿脉流体包裹体7件 I_(Sr-130)=0.7135~0.71 85,平均0.7162。由此可见,赋存于太华群的金矿床 I_(Sr-130)值远高于文峪岩体,而落入太华群和中-新元古界地层的 I_(Sr-130)值范围,表明成矿流体不可能源于文峪花岗岩岩浆分异,而源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的变质脱水;赋存于文峪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 I_(Sr-130)值低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也低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但显著高于文峪岩体,应是高 I_(Sr-130)的成矿流体与低 I_(Sr-130)值的文峪花岗岩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可较好阐释小秦岭金矿田的成因,即,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由中-新元古界地层及下伏太华群组成的陆壳板片沿小河断裂向北 A 型俯冲到小秦岭金矿田之下,俯冲板片经变质脱水作用为小秦岭金矿田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太华群中的矿脉与文峪岩体中的矿脉具有明显不同的 I_(Sr-130)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小秦岭金矿田 太华群 文峪花岗岩 中-新元古界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2000m深孔钻探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石友 杨宽才 +1 位作者 蔡记华 孔二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本文以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项目ZK8302为背景,从钻孔结构、钻探设备(钻机、泥浆泵、钻具组合及钻头等)优选、深孔钻进规程参数、冲洗液和新技术新机具等方面对钻探技术进行了介绍。该钻孔积极探索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技术,同时采用绳... 本文以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项目ZK8302为背景,从钻孔结构、钻探设备(钻机、泥浆泵、钻具组合及钻头等)优选、深孔钻进规程参数、冲洗液和新技术新机具等方面对钻探技术进行了介绍。该钻孔积极探索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技术,同时采用绳索取心钻杆液压钳、塔上塔下视频监控和多个起钻接头等新技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探效率。该钻孔实现了河南省小口径岩心钻探金矿勘查孔深2000 m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田 深部钻探 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 视频监控 液压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的伸展构造背景:构造岩的 ^(40)Ar- ^(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义天 叶会寿 +4 位作者 刘俊辰 郝建瑞 张向卫 郝蛟龙 叶安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9-2430,共12页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的成矿事件,发育钼、铅、铀、铌等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的南北边缘。目前,对于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研究尚属薄弱,还没有直接对有关的构造变形开展过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小秦岭金矿田东端边缘的构造带进行构造观察和测量,并采用40 Ar-39 Ar年代学方法厘定变形时限,揭示三叠纪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和规律提供构造证据。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发生于晚三叠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21~216Ma)是在碰撞向后碰撞转折阶段的重力滑脱构造环境中,发育火成碳酸岩型钼铅、铀铌铅多金属矿床;晚期(214~203Ma)是在后碰撞阶段由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拆沉作用等深部过程导致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石英脉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小秦岭中生代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事件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中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成矿事件 伸展构造背景 构造岩 40 Ar-39 Ar年代学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Q240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韩舫 白和 +3 位作者 王和平 文月贵 张欢欢 韩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对小秦岭金矿田Q240号矿脉进行构造与矿化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脉体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构造带早期以左行脆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发育北西走向石英脉,其构造线理倾伏向南西,石英脉中矿化特征以黄铁矿为主,呈条带状分布;而后期... 对小秦岭金矿田Q240号矿脉进行构造与矿化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脉体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构造带早期以左行脆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发育北西走向石英脉,其构造线理倾伏向南西,石英脉中矿化特征以黄铁矿为主,呈条带状分布;而后期右行脆韧性剪切变形则形成北东东走向的黄铁矿石英脉。对3个矿体平面上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矿体被多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主成矿构造应该与北东走向的左行剪切变形相关,并在后期遭受了右行走滑变形改造,以北东东走向的缓倾结构面为容矿空间。结合应力环境和控矿规律以及矿体侧伏特征,依据构造蚀变特征,认为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似等距规律。据此,在Q240矿脉深部圈定出3处成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田 控脉(矿)断裂构造 Q240矿脉 深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熊索菲 丁振举 +4 位作者 姚书振 熊杰 胡新露 何谋春 谭满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9-1261,共13页
河南省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据野外观察,成矿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 河南省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据野外观察,成矿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为CO2-H2O-NaCl±CH4流体体系,并且发生不混溶。从第Ⅰ成矿阶段到Ⅳ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是307~407℃,270~320℃,225~272℃和166~226℃,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盐度w(NaCleq)平均值分别为7.3%,7.1%,9.0% 和6.4%。各阶段成矿压力为120~178 MPa,85~140 MPa,75~130 MPa和60~122 MPa,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杨砦峪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其诱因可能与控矿断裂由压扭转为张扭所导致的构造减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杨砦峪金矿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矿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保花 牛树银 +4 位作者 王杏村 孙爱群 丁培超 李强峰 侯江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55-60,共6页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大湖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大湖矿区F5构造带内的17、19、22号矿体及其蚀变围岩中Au、Ag、Co、Cu、Mn、Mo、Ni和Pb等18种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大湖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大湖矿区F5构造带内的17、19、22号矿体及其蚀变围岩中Au、Ag、Co、Cu、Mn、Mo、Ni和Pb等18种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着重探讨矿体的原生晕特征,并以小秦岭金矿田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为参照,解释矿体的原生晕特征,进而开展成矿预测,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构造叠加晕 地球化学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金矿深部整装勘查启动
8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4期5-5,共1页
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一队承担的“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F5矿脉深部金矿整装勘查(普查)”和“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金矿整装勘查”两项目设计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整装勘查进入实施阶段。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田 河南省 勘查 深部 专家评审 项目设计 地矿局 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印支期成矿事件 被引量:91
9
作者 李诺 孙亚莉 +2 位作者 李晶 薛良伟 李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16,共7页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成矿作用 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金矿找矿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志安 杨俊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61-962,共2页
华北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有山东省莱州-招远地区、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勘查区等3个,共提交金矿资源/储量1007.42 t(333类及以上)(覃志安等,2014),完成3年目标(270 t)的373.12%,5年目标(435 t)的231.59... 华北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有山东省莱州-招远地区、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勘查区等3个,共提交金矿资源/储量1007.42 t(333类及以上)(覃志安等,2014),完成3年目标(270 t)的373.12%,5年目标(435 t)的231.59%,8年目标(700 t)的14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金属矿物 黄铁绢英岩 碎裂岩带 矿体赋存 整装勘查区 小秦岭金矿田 地质调查工作 找矿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钼成矿期次及时代约束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亘 施光海 杨国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63-464,共2页
小秦岭位于东秦岭北部(图1B),被国内外学者共识为造山型金矿田(Kerrich et al.,2000;Mao et al.,2002),前人在小秦岭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定年工作,关于成矿时代仍存在争议;本文研究的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图1C),通过对大湖... 小秦岭位于东秦岭北部(图1B),被国内外学者共识为造山型金矿田(Kerrich et al.,2000;Mao et al.,2002),前人在小秦岭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定年工作,关于成矿时代仍存在争议;本文研究的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图1C),通过对大湖金(钼)矿床F5矿脉和S35矿脉中矿物背散射电子图像的观察以及成矿年龄的界定,划分出成矿期次。尝试解决小秦岭矿田成矿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地区 大湖 秦岭 成矿期次 矿脉 矿体 矿床 矿藏 蚀变岩带 钾长石化 辉钼矿 硫化矿物 矿化阶段 石英脉 小秦岭金矿田 金属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灵宝樊岔金矿床成矿流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展恩鹏 王玭 +4 位作者 齐楠 许晨 郝蛟龙 李宗彥 陈衍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9-478,共20页
樊岔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娘娘山岩体西南侧,受观音堂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超群变质岩。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脉体穿插关系,成矿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 樊岔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娘娘山岩体西南侧,受观音堂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超群变质岩。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脉体穿插关系,成矿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黄铁矿为标志,以中阶段矿化最为重要。热液石英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为C型,次为PC型及少量的W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峰值为340~360℃,盐度w(NaCleq)峰值为14.0%~16.0%。与早阶段相比,中阶段PC型、C型包裹体数量减少,W型、S型包裹体数量增多,均一温度峰值为320~340℃,盐度w(NaCleq)峰值为12.0%~14.0%。晚阶段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80~200℃,盐度w(NaCleq)峰值为2.0%~4.0%。激光拉曼探针显示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富含CO2和CH4,中阶段包裹体中仅富含CO2,而晚阶段包裹体中不含CO2或CH4。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樊岔金矿床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温、中低盐度、富含CO2和CH4的变质热液逐渐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沸腾作用和混合作用是其主要演化机制。根据沸腾包裹体计算得出早阶段和中阶段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分别介于108~295MPa和97~261MPa之间,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10.8km和9.7km。矿石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太华超群围岩而非燕山期岩浆。综合上述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樊岔金矿床应是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华北与扬子大陆碰撞造山过程挤压向伸展转变体制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樊岔金矿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大湖金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钕铅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3
13
作者 倪智勇 李诺 +1 位作者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23-2832,共10页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前人较好研究了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但对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本文对16件矿石硫化物及5件赋矿围岩样品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分析,金属硫化物I_(Sr)=0.70470~0...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前人较好研究了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但对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本文对16件矿石硫化物及5件赋矿围岩样品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分析,金属硫化物I_(Sr)=0.70470~0.71312,平均0.70854;(^(143)Nd/^(144)Nd)_i=0.51143-0.51215,平均0.51162;(^(206)Pb/^(204)Pb)_i=17.033~17.285,(^(207)Pb/^(204)Pb)_i=15.358~15.438,(^(208)Pb/^(204)Pb)_i=37.307-37.582,平均值分别是17.162,15.405,37.440。5件太华超群样品I_(Sr)=0.70947~0.73201,平均0.72294;(^(143)Nd/^(144)Nd)_i=0.51076~0.51133,平均0.51107;(^(206)Pb/^(204)Pb)_i=17.127~18.392,(^(207)Pb/^(204)Pb)_i=15.416~15.604,(^(208)Pb/^(204)Pb)_i=37.498~37.814,平均值分别是17.547,15.470,37.616。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具壳幔混合特征,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亏损的残余洋壳,并通过成矿过程的水岩相互作用与太华超群混合;据此认为,在218Ma年左右,秦岭地区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没有结束,而仍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b-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A型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矿找矿理论在西北地区整装勘查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寒冰 王立社 +3 位作者 李智明 杨合群 杜亚龙 詹小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31-932,共2页
就矿找矿(making ore search nearby),是从上个世纪解放初期,地质界奉行朴素但行之有效的找矿途径和重要方法。朱训(1982)指出就矿找矿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条指导方针、一种重要找矿方法,讲的是勘查工作中布局的问题,并且指出其理论依据... 就矿找矿(making ore search nearby),是从上个世纪解放初期,地质界奉行朴素但行之有效的找矿途径和重要方法。朱训(1982)指出就矿找矿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条指导方针、一种重要找矿方法,讲的是勘查工作中布局的问题,并且指出其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实践路线以及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成功实践。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同行们近几年辛勤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装勘查区 就矿找矿 矿产勘查 矿藏 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金刚石钻头钻进效率的两项新途径
15
作者 田敏 杨建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钻进效率 金刚石钻头 小秦岭金矿田 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可钻性 含金石英脉 物质成份 微斜长石 钻进工艺 绳索取芯 设计深度 钻探施工 辅助时间 生产实践 技术方法 快速钻进 变质岩 研磨性 太华群 太古界 伟晶岩 小口径 起下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