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五聚蛋白3在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晓雪 李婉 +6 位作者 曹婉昕 许芳 杨红 迟湘胤 杜冠华 夏明钰 王金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1289,共9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和侵袭性最高的4级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肿瘤的30%。由于GB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治疗GBM的特定靶点。目前替莫唑胺(TMZ)是治疗GBM唯一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存在药物响应率低和极易...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和侵袭性最高的4级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肿瘤的30%。由于GB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治疗GBM的特定靶点。目前替莫唑胺(TMZ)是治疗GBM唯一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存在药物响应率低和极易耐药等问题。因此,开发新的靶点及新型GBM治疗药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正五聚蛋白3(PTX3)作为五聚体蛋白质超家族成员,已被证实对多种肿瘤具有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TX3在GBM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X3可以促进GBM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GBM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能力,促进GBM恶性进展。鉴于PTX3在GBM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PTX3的结构,生理作用,表达调控,在GBM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TX3潜在治疗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胶质细胞 作用机制 药物靶点 表达调控 五聚体蛋白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斯柔 张谦 +2 位作者 赵国建 张梦杰 黄志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卒中发生时第一时间监测到损伤部位并做出免疫应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极化为促炎性M1型和抗炎性M2型。前者通过分泌促炎介质加重神经损伤,而后者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髓鞘的修复及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对抗急性期损伤和促进慢性期康复中改善神经功能障碍。这提示M2型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精准调控M1/M2型的活化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脑保护的治疗价值。该文重点以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以及各类药物或针灸疗法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的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2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神经元再生 药物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双向作用相关调节分子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娟 苏刚 +3 位作者 张振昶 吴琼慧 陈玮 王满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2-1547,共6页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常驻免疫细胞,在大脑免疫监视和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被各种病理因素激活,形成M1或M2表型,从而介导神经炎症或神经保护效应;同时,当神经元所处的微环境稳态被打破时,也会释放“信号”分子,通...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常驻免疫细胞,在大脑免疫监视和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被各种病理因素激活,形成M1或M2表型,从而介导神经炎症或神经保护效应;同时,当神经元所处的微环境稳态被打破时,也会释放“信号”分子,通过配体-受体结合方式,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因此,调节小胶质细胞-神经元联系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双向作用相关信号分子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免疫机制,为靶向治疗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相关CNS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神经 双向作用 调节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子珊 张业昊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星形胶质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拥有丰厚资源的天然药物,近年来针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天然药物研究逐年增多,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及思路。因此,该文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对神... 星形胶质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拥有丰厚资源的天然药物,近年来针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天然药物研究逐年增多,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及思路。因此,该文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对神经修复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天然药物对该过程的调控从而促进修复的作用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修复 天然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复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在利福平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曹世国 黄梦雪 +4 位作者 屈柳芳 李杨 洪江龙 陈刚 张卫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6-1551,共6页
目的探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肝细胞MANF特异性敲除(hepatocyte-specific MANF knockout,HKO... 目的探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肝细胞MANF特异性敲除(hepatocyte-specific MANF knockout,HKO)小鼠模型,观察MANF基因缺失对RFP诱导的小鼠胆汁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体外观察MANF敲减后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RFP处理的WT小鼠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4,MRP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然而,与RFP处理的WT小鼠相比,HKO小鼠中BSEP、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MRP2/3/4和有机溶质转运蛋白α(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α,OSTα)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外细胞MANF敲减会削弱RFP诱导的Nrf2的表达以及核内移。结论MANF可能通过调节Nrf2的表达调控BAT的适应性表达,在RFP诱导的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药物性肝损伤 适应性反应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敲除 胆汁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增生药物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季平 周韵秋 魏锐利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寻找抑制视网膜、玻璃体内细胞增生的有效药物;明确抗增生药物秋水仙碱、道诺霉素和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胶质(retinal glia,RG)细胞的作用。方法用 MTT法测定秋水仙碱(0.5~16... 目的寻找抑制视网膜、玻璃体内细胞增生的有效药物;明确抗增生药物秋水仙碱、道诺霉素和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胶质(retinal glia,RG)细胞的作用。方法用 MTT法测定秋水仙碱(0.5~16.0μg/ml)、道诺霉素(0.1~3.2μg/ml)和5-Fu(0.5~16.0μg/ml)对体外培养人RG细胞的作用。结果秋水仙碱(1.0~16.0μg/ml)、道诺霉素(0.2~3.20μg/ml)和 5-Fu(1.0~16.0μg/ml)3组药物对培养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均差别显著(P<0.01),ID_(50)分别为3.11μg/ml,0.79μg/ml和5.23μg/ml。结论秋水仙碱、道诺霉素和5-Fu对RG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的“双相作用”
7
作者 邓钰华 黄浩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共4页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同组成神经组织,胶质细胞不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主要对神经元起支持、隔离和营养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稳态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不仅发现有的胶质细胞可以调节突触的信号传递、参与神经元再生,...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同组成神经组织,胶质细胞不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主要对神经元起支持、隔离和营养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稳态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不仅发现有的胶质细胞可以调节突触的信号传递、参与神经元再生,还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不同表型在神经系统中表现出“神经保护”和“神经毒害”的“双相作用”。本文综述了针对这两种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准确理解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的复杂角色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 双相作用 神经免疫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间的乳酸转运降低药物相关暗示诱导的心理渴求
8
作者 周程凯 张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47,共1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其最核心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戒断后长期存在的心理渴求以及由此导致的复吸行为。药物成瘾戒断后,药物相关暗示诱导的心理渴求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潜伏心理渴求,其产生的神经机制以及...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其最核心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戒断后长期存在的心理渴求以及由此导致的复吸行为。药物成瘾戒断后,药物相关暗示诱导的心理渴求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潜伏心理渴求,其产生的神经机制以及如何预防或阻断其产生一直是药物成瘾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央杏仁核(centralamygdala,CeA)在药物潜伏心理渴求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渴求 药物成瘾 星形胶质细胞 中央杏仁核 药物相关 暗示诱导 神经 复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姜丰 李婧 +3 位作者 刘文洁 张高峰 袁阳 时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在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对照组、脂多糖组、瑞马唑仑+脂多糖组(瑞马唑仑组)、...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在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对照组、脂多糖组、瑞马唑仑+脂多糖组(瑞马唑仑组)、瑞马唑仑+脂多糖+Neoseptin-3组(激动剂组)、瑞马唑仑+脂多糖+二甲基亚砜组(激动剂对照组)。对照组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脂多糖组加入浓度为1μg/ml的脂多糖孵育24h,瑞马唑仑组经100μg/ml瑞马唑仑预处理20min,激动剂组和激动剂对照组分别给予TLR4激动剂Neoseptin-350μmol(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和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孵育1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水平,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和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脂多糖组比较,瑞马唑仑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瑞马唑仑组比较,激动剂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水平、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激动剂对照组上清液TNF-α、IL-1β水平、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与瑞马唑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多糖组i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4.757±0.986)%vs(1.561±0.08)%,P<0.05]。瑞马唑仑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脂多糖组[(3.767±0.364)%vs(14.757±0.986)%,P<0.05]。激动剂组iNOS表达高于瑞马唑仑组[(6.827±0.642)%vs(3.767±0.364)%,P<0.05]。激动剂对照组与瑞马唑仑组iNOS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马唑仑抑制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与下调TLR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苯二氮卓类药物 脂多糖类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璎 邹蔓姝 +1 位作者 韩远山 王宇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其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但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攻击作用已成为神经疾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异常活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其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但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攻击作用已成为神经疾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异常活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GeenMedical、CNKI等进行文献检索,对MG活化相关通路及关键靶标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神经元损伤 抑郁症 炎症 作用机制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选择性增强照射对于HSV-tk基因转染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11
作者 鞠佃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转人的胸苷激酶基因表达并激活抗病毒药物,从而治疗恶性肿瘤在近年来被看作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有力手段之一.这类抗病毒药物能通过破坏DNA分子结构的完整性而作用于病毒或增殖的细胞,提示人们它们能否作为放疗增敏... 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转人的胸苷激酶基因表达并激活抗病毒药物,从而治疗恶性肿瘤在近年来被看作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有力手段之一.这类抗病毒药物能通过破坏DNA分子结构的完整性而作用于病毒或增殖的细胞,提示人们它们能否作为放疗增敏剂使用。本文采用喹啶类似物BVdUrd作为治疗药物,以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作为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神经胶质细胞 杀伤作用 HSV-TK基因 转染 治疗 照射 恶性肿瘤细胞 类似物 胸苷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夏春 彭敏峰 +2 位作者 高丽华 楼正青 柳秀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慢病毒空载体组(Con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空载体组(APP/PS1组)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感染组(PP2A组),各组小鼠经侧脑室注射慢病毒4周后,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水平,通过Golgi染色观察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变化,电镜检测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的厚度,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感染慢病毒后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水平,增加树突棘密度、有突触功能的蘑菇状树突棘比例和PSD厚度,缩短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结论: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Aβ聚集的病理改变,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星形胶质细胞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参与抑郁症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燕 彭梦薇 +5 位作者 张文娴 杨铁柱 吴耀松 刘俊 任闪闪 陈玉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经典的观点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在大脑信息处理中没有直接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功能障碍可能与各种神经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有关,近年来也逐渐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 经典的观点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在大脑信息处理中没有直接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功能障碍可能与各种神经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有关,近年来也逐渐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参与抑郁症脑氧化防御、突触可塑性、脑能量代谢、神经炎症、谷氨酸循环等过程障碍的重要证据,这些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障碍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还对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观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 相互作用 抑郁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对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耳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雅颖 戴春富 +1 位作者 余洪猛 王正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耳毒性药物损伤豚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的保护作用。方法单剂量联合应用卡那霉素(kanamycin,KM)和利尿酸(ethacryn... 目的评价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耳毒性药物损伤豚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的保护作用。方法单剂量联合应用卡那霉素(kanamycin,KM)和利尿酸(ethacrynic acid,EA)致聋豚鼠,用药后21 d经微渗透压泵左耳鼓阶内连续灌注GDNF 26d,光镜下观察Corti器和SGN形态学变化,定量分析正常听力、用药后21 d、GDNF、GDNF组对侧耳和用药后47 d各组SGN细胞密度和细胞直径。结果系统性联合应用KM和EA可以导致耳蜗毛细胞严重和彻底的丢失,继发SGN进行性变性。GDNF组SGN形态与正常听力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细胞密度小于正常听力组,与用药后21 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于GDNF组对侧耳和用药后47 d组;细胞直径比正常听力组小,但较其他组大。结论耳蜗内长期灌注GDNF对豚鼠耳毒性药物损伤后残余的SGN有保护作用,避免细胞进一步丢失,对损伤细胞可能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 螺旋神经神经 微渗透压泵 耳毒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立 吴世政 张淑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60-3862,共3页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国际多中心研究表明,我国处于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高发区带,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国际多中心研究表明,我国处于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高发区带,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8%。脑梗死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复杂,20世纪70年代国际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Kochanek 等[1]在对大鼠和人脑卒中标本的研究中建立了免疫生物学的概念,表明免疫反应在脑卒中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多数学者认识到卒中后脑局部及全身免疫系统的改变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作用 胶质细胞 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多中心研究 免疫生物学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介导性激素的神经系统作用
16
作者 李怡 娄淑杰 +1 位作者 路长林 何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1,共3页
性激素在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调节突触可塑性 ,参与脑的性别分化、衰老过程和神经损伤修复等。胶质细胞表达性激素受体 ,是性激素的靶细胞。性激素通过对胶质细胞的作用 ,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关键词 胶质细胞 性激素 神经系统 细胞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平龙 赖华清 +2 位作者 张钊 楚世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7-1412,共6页
机体遭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事件后,脑实质出现大量神经元凋亡并发生继发性坏死,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导致神经炎症反应加剧,加重脑损伤。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驻留的专业清... 机体遭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事件后,脑实质出现大量神经元凋亡并发生继发性坏死,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导致神经炎症反应加剧,加重脑损伤。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驻留的专业清除细胞,通过实施胞葬作用能够在凋亡细胞坏死之前将其吞噬清除,从而减少DAMPs的释放和细胞碎片的形成,是缓解神经炎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深入了解IS后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对神经炎症和脑损伤的影响,有助于IS诊疗措施的发展。该文概述了调节IS后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并总结了靶向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以改善卒中预后的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胞葬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凋亡 神经炎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英文)
18
作者 赵珠峰 刘庆莹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本研究将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本研究将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神经元NF-κBp65和谷氨酸的表达。结果表明:(1)TNFα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2)ACM作用1 5 min即可诱导神经元NF-κBp65的核表达,30 min达高峰,180 min恢复至对照水平,(3)ACM作用60 min可使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持续至240 min。提示,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谷氨酸等可溶性物质使神经元快速激活、兴奋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星形胶质细胞 培养液 海马神经 兴奋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慢性作用及停药后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释放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影响
19
作者 高杨 雷林生 吴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57-1259,1262,共4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丙戊酸钠(VPA)慢性作用及停药后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释放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ln)的影响,来探讨丙戊酸钠的抗癫痫机制以及停药反跳机制。方法用含50 mg/L VPA的DMEM培养基将C6细胞培养2周后制成VPA慢性作用模型,采...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丙戊酸钠(VPA)慢性作用及停药后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释放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ln)的影响,来探讨丙戊酸钠的抗癫痫机制以及停药反跳机制。方法用含50 mg/L VPA的DMEM培养基将C6细胞培养2周后制成VPA慢性作用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VPA慢性作用及停药后C6神经胶质瘤细胞Glu和Gln的释放量。结果VPA的慢性作用可促进C6细胞Glu的释放, VPA停药后Glu的释放水平迅速下降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至停药48h又开始明显上升至接近对照组水平;VPA的慢性作用使C6细胞Gln释放减少,停药后Gln释放逐渐增加,逐步向对照组水平恢复。结论VPA慢性作用可促进C6细胞Glu的释放、抑制Gln的释放,停药后Glu释放呈反跳性变化,而停药后Gln释放的变化较平稳,可能与停药反跳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慢性作用 停药后 C6神经胶质细胞 谷氨酸 谷氨酰胺 抗癫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脊髓康对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碎片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苑文超 王磊 +3 位作者 马勇 黄桂成 周龙云 郭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359-336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脊髓康(JSK)对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碎片的影响。方法制备JSK含药血清,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空白血清组、脂多糖(LPS)+空白血清组;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小胶质细胞;分离、鉴定原代神经元,建立损伤...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脊髓康(JSK)对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碎片的影响。方法制备JSK含药血清,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空白血清组、脂多糖(LPS)+空白血清组;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小胶质细胞;分离、鉴定原代神经元,建立损伤神经元模型,并将损伤神经元与转染后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含药血清干预后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碎片的情况。结果 JSK中、高剂量组小胶质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与空白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和脂多糖+空白血清组比较,JSK高剂量组在吞噬百分率方面无差异,而在吞噬指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药复方JSK能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碎片,为神经元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胶质细胞 原代神经 吞噬作用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