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沿海部分海域麻痹性贝毒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江天久 江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产于大连、深圳、广西北海和福建厦门海域的贝类进行麻痹性贝毒检测,选取部分有毒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小白鼠生物检测法检测结果表明,样品消化腺毒素含量为0—25.3MU/g... 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产于大连、深圳、广西北海和福建厦门海域的贝类进行麻痹性贝毒检测,选取部分有毒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小白鼠生物检测法检测结果表明,样品消化腺毒素含量为0—25.3MU/g,剔除消化腺的其他贝类软组织均没有检测到PSP的存在。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的毒力加权平均值为0—2.6MU/g,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4MU/g。大连海域染毒样品的检出率为50%,在四个海域中最高,福建海域检出率则最低。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和广西北海海域贝类所含PSP成分相似,包含有C毒素(C1/2),GTX毒素(GTX1—4)和STX,而大连海域贝类含有的毒素组分与前两者有较大差异,且随贝类采集的不同时期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施卫 曾淼 +2 位作者 卢大鹏 罗一丹 江天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于2005年3~5月,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从东到西覆盖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的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120个样品。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检测结果表明,... 于2005年3~5月,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从东到西覆盖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的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120个样品。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检测结果表明,其3、4和5月采集的样品均检测出毒性值,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的PSP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PSP的检出率和含量值均较低。在120个检测的样品中,只有13个样品检测出PSP毒性数据,检出率为10.8%;检出PSP范围为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152~198Mu。其中北津港(东平)的托氏毛蚶和神泉港(神泉)的近江牡蛎样品,在1h内小白鼠的致死率都非常高,但毒性并不强。所有检测出的PSP毒性数据值均大大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警戒标准: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80μg STXeq(对KM系小白鼠而言,相当于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约423MU)。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海水水温偏低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2)感染PSP毒性的生物品种不多。在已检测的35个贝类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检测出PSP毒性数据,占被检测总品种数的22.8%。牡蛎的PSP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其它常见品种如文蛤和翡翠贻贝的PSP检出率均较低,华贵栉孔扇贝未检出PSP。(3)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检测出PSP毒性数据的样品的地理分布来看,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几乎包括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其中北津港6个样品中,有2个检测出PSP毒性数据,PSP最高值也出现在北津港(东平)。广东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除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及海陵湾4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外,其它8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均检测出PSP,占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总数的66.7%。在以前未检出的多处海水养殖区也能检出PSP。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素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 贝类 春季 广东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颢琰 唐静亮 +3 位作者 黄备 毛宏跃 王婕妤 魏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481,共7页
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采自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7.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5月份采集的六横的西格... 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采自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7.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5月份采集的六横的西格织纹螺、岱山的毛蚶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测定,结果显示,六横的西格织纹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178Mu/g,毒力值为0.0356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GTX2、GTX3、STX、dcSTX、C2组成;岱山的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3.494Mu/g,毒力值为0.6987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STX、NEO、C1、C2组成。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2.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10月份在南麂列岛采集的棒锥螺的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的测定,结果显示棒锥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705Mu/g,毒力值为0.1409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有GTX1、GTX2、GTX3、NEO、C1、C2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素 赤潮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舟山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颢琰 唐静亮 +3 位作者 王益鸣 黄备 陈逸华 毛宏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为3.7 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为3.7 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1.7 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素 赤潮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 舟山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