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的主要解剖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明山 汪佑宏 +6 位作者 徐斌 武恒 涂道伍 江泽慧 费本华 刘杏娥 田根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5,74,共4页
为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择了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后生木质部大导管等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玛瑙省藤的纤维和导管的比量最多,分别为24.9... 为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择了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后生木质部大导管等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玛瑙省藤的纤维和导管的比量最多,分别为24.9%、33.3%。玛瑙省藤的维管束尺寸最大,径向尺寸和弦向尺寸分别为754.378、739.835μm;小白藤的最小,其值分别为348.027、319.348μm,各藤材维管束弦向尺寸均小于径向尺寸。玛瑙省藤的导管尺寸同样最大,为380.505μm。红藤的纤维最长,为1 246.802μm;小白藤最短,为734.856μm;小白藤和红藤的纤维长宽比均大于54,腔径比小于0.75,壁腔比小于1,适合作为造纸原料。F检验结果表明,玛瑙省藤两样本之间的维管束、导管尺寸,以及纤维腔径、腔径比、壁腔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藤 小白藤 玛瑙省藤 解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小白藤材色和视觉心理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江馥杉 武恒 王传贵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小白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高温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藤材颜色的影响规律,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藤材的视觉物理量与视觉心理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小... 以小白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高温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藤材颜色的影响规律,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藤材的视觉物理量与视觉心理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小白藤材的明度指数和黄蓝色品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红绿色品指数呈现上升趋势。3个材色参数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热处理过程中,藤材组分中的羰基等发色基团有显著变化。同时,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视觉物理量参数对视觉心理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人们会直观认为明度值越高的物体越轻巧、明快,明度值越低的物体越硬重、深沉。因此,进行小白藤材高温热处理的研究有利于推动藤材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从而创新其利用新形式,提升利用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处理 藤材材色 视觉心理量 小白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藤和小白藤纤维形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季必超 薛夏 +1 位作者 汪佑宏 王鹏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以大白藤和小白藤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种藤材纤维径向变异特性,并研究了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为其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纤维形态在由藤皮到藤芯方向上,大白藤和小白藤的纤维长度均逐渐下降,分别为1885.78μm和1528.94μm。小... 以大白藤和小白藤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种藤材纤维径向变异特性,并研究了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为其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纤维形态在由藤皮到藤芯方向上,大白藤和小白藤的纤维长度均逐渐下降,分别为1885.78μm和1528.94μm。小白藤纤维长宽比>90,壁腔比<1.3,比较适宜作为造纸原料。与小白藤相比,大白藤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干缩性。两者均有着较好的抗弯性能,且大白藤抗压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藤 小白藤 纤维形态 物理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棕榈藤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研究
4
作者 杨意宏 李利超 +2 位作者 孙化雨 赵韩生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
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 faberii)、小白藤(C.b... 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 faberii)、小白藤(C.balansaeanu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棕榈藤的光合能力和选择适宜的栽培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种棕榈藤的光系统Ⅰ(PSⅠ)实际光量子效率Y(Ⅰ)为小白藤>大白藤>黄藤,光系统Ⅱ(PSⅡ)的Y(Ⅱ)为大白藤>黄藤>小白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白藤、黄藤和小白藤;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则是小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大白藤最低;PSⅠ的电子传递效率ETR(Ⅰ)是小白藤>大白藤>黄藤,而PSⅡ的ETR(Ⅱ)值则是小白藤>黄藤>大白藤;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维持在0.78~0.8范围内,且大白藤显著高于黄藤和小白藤(P<0.05)。由此可见,在实验室条件下小白藤的光合效率在这3种藤中最高,其次为黄藤,大白藤最低;且光保护能力为大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小白藤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藤 黄藤、大白藤小白藤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