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流动效应立卧位诊断胃小病变的应用
1
作者 韦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3,共1页
关键词 胃双对比造影 小病变 卧位 诊断 胃部病变 涂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小病变3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云嵩 杨晨露 +3 位作者 陈建 陈田子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小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单一手术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56例;...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小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单一手术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为(56.25±10.53)岁;左肺193例,右肺202例。采用患者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取4 cm单孔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手术器械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统计分析左、右两侧肺段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术中中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95例患者中除7例中转为肺叶切除、3例中转开胸、1例由后基底段中转为基底段切除外,其余均顺利完成目标肺段切除。左肺、右肺两侧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病变直径、淋巴结采样个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插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310例,良性病变8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左肺6例、右肺5例),其中血胸2例、延迟性漏气6例、心律失常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9~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0.06±2.8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术后远期并发症,心肺功能均无异常,本组恶性病变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安全、可行,可以达到精准、微创的病变部位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肺部小病变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小病变超声鉴别诊断及病理基础
3
作者 孙业玲 李红 +1 位作者 魏波 孙其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6-256,F003,共2页
探讨肝脏小病变超声回声特性的组织病理学基础。超声引导下对 30例共 4 1个肝脏不同回声小病变行穿刺病理组织学活检 ,分析与灰阶声像图对应的组织学改变。 4 1个结节中包含各种良、恶性病变。低回声病灶组织结构较致密 ,高回声病灶共... 探讨肝脏小病变超声回声特性的组织病理学基础。超声引导下对 30例共 4 1个肝脏不同回声小病变行穿刺病理组织学活检 ,分析与灰阶声像图对应的组织学改变。 4 1个结节中包含各种良、恶性病变。低回声病灶组织结构较致密 ,高回声病灶共同组织学特点是含有非液化坏死区 (混合回声 ) ,见于血窦或窦间隙扩张 ,纤维组织、脂肪空泡 ,透明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小病变 超声 鉴别诊断 病理基础 组织学活检 声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病变简易CT头皮定位
4
作者 杜春富 舒丽娟 +4 位作者 吴建兵 曹毅 赵鹤翔 罗丽 张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38-1539,共2页
临床上颅内小病变术前定位很重要,尤其是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时。在不使用立体定向仪或神经导航系统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普通CT或螺旋CT,通过改进既往定位方法[1-2],为基层医院CT定位颅内小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临床上颅内小病变术前定位很重要,尤其是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时。在不使用立体定向仪或神经导航系统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普通CT或螺旋CT,通过改进既往定位方法[1-2],为基层医院CT定位颅内小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5例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5~70岁,平均36.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螺旋CT 头皮定位 颅内小病变 神经导航系统 立体定向仪 术前定位 普通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