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春娜 齐志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背景角膜化学烧伤,特别是碱烧伤对眼组织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炎、抑制免疫反应、角膜移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针对角膜碱烧伤微环境下的组织修复研究也十分必要。目的观察角膜修复剂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对兔角膜碱... 背景角膜化学烧伤,特别是碱烧伤对眼组织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炎、抑制免疫反应、角膜移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针对角膜碱烧伤微环境下的组织修复研究也十分必要。目的观察角膜修复剂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浸有0.5mol/LNaOH溶液的滤纸贴附于角膜中央的方法制备兔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共24只兔24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眼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组、空白凝胶基质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阳性对照组4个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凝胶空白基质和重组牛bFGF眼用凝胶点眼,每日4次。连续2周。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5、7、10、14d于裂隙灯下观察各组眼的角膜溃疡和炎症反应,参照Ando等的评分标准对角膜炎症进行评分,进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记录眼角膜溃疡面积的大小,并参照Trousdale评分标准对角膜溃疡进行评分。于造模后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摘除实验眼眼球,对角膜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后兔眼角膜混浊、水肿、灰白,造模成功率为100%。不同药物点眼后7d,裂隙灯下检查发现生理盐水对照组角膜呈瓷白色混浊,可见前房积脓;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组角膜溃疡愈合;空白凝胶基质组角膜上皮完整,但眼内结构窥不清;而bFGF阳性对照组角膜溃疡愈合,但可见新生血管。点眼后3、5、7、10、14d,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组及bFGF阳性对照组眼前节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组眼前节炎症评分虽然稍低于bFGF阳性对照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凝胶基质组相比,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组各时间点兔眼炎症评分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组点眼后,角膜溃疡评分均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角膜溃疡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FGF阳性对照组比较,角膜溃疡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凝胶基质组比较,角膜溃疡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可减轻家龟角膜碱焙伤的眼前节炎症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其疗效优于b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 角膜碱烧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效果观察——评《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艳霞 李小磊 +1 位作者 左建霞 李亚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本书立足现代医学视角,对眼部常见疾病类型进行了介绍。白内障是一种危害眼部健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手术、药物2种治疗方法为主,白内障术是眼科...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本书立足现代医学视角,对眼部常见疾病类型进行了介绍。白内障是一种危害眼部健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手术、药物2种治疗方法为主,白内障术是眼科常见手术,干眼症是白内障术后常见不适症,患者可表现为眼睛干涩发红、畏光畏风、视物疲劳等,虽大多可逐渐缓解,但是自主缓解周期较长,且对患者的日常用眼造成严重影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成为临床上备受欢迎的治疗方案。本书评主要根据《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提及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读,结合实际临床经验,浅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方法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滴 部病变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白内障术 术后干 不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疗效分析——评《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
3
作者 冯艳霞 李小磊 +1 位作者 左建霞 李亚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干眼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在LASIK手术后更易发生。其症状包括眼部干涩、疼痛、视力模糊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寻求一种有...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干眼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在LASIK手术后更易发生。其症状包括眼部干涩、疼痛、视力模糊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寻求一种有效治疗干眼症的方法成为了眼科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这种药物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和活性物质,能够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还能够增强眼部泪液的分泌,从而改善干眼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病变 角膜上皮细胞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命质量 LASIK手术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干眼——评《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
4
作者 冯艳霞 李小磊 +1 位作者 左建霞 李亚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眼科临床上,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流手术,属于一种眼底激光治疗方式,对于降低视网膜的耗氧。
关键词 部病变 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 部并发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科临床 底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4 位作者 邓金印 吴军丽 李欣 陈晓娟 朱海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80眼)术后常规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试验组39例(78眼)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眼液滴眼,并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为1.50±0.43和1.03±0.61,对照组为2.02±0.44和1.60±0.57,试验组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为P<0.05)。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3.01±1.36)d,对照组为(4.08±1.59)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54,P<0.05)。2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等效球镜度数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Epi-LASIK术后短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加快角膜上皮愈合,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 角膜上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术后角膜损伤修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牛广增 范玉香 +2 位作者 陈海婷 王志学 赵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不应用。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4个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35±0.90)mm、(9.88±0.48)s;术后1d分别为(11.59±1.04)mm、(1.76±0.20)s,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5.82±0.89)mm、(8.76±0.40)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59±0.10)mm、(10.06±0.45)s;术后1d、术后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0.35±0.89)mm、(6.18±0.45)s;对照组分别为(17.24±0.77)mm、(4.71±0.23)s;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3.293,均为P<0.01)。治疗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588.00±173.53)μm、(60.00±0.00)mm;术后1d分别为(254.00±53.29)μm、(0.59±0.04)mm,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为(208.00±32.58)μm、(15.59±1.81)mm,术后3个月为(588.00±65.18)μm、(41.18±3.44)mm,均低于术前水平(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134.00±68.50)μm、(60.00±0.0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有利于角膜表面损伤的修复,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但对于角膜神经的损伤修复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角膜知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宏斌 乔佳佳 贺雪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导治疗30 d内严重出血事件(以WHO出血评分进行评估,0级、1级、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3级、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作为观察终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25例APL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早期严重出血的患者23例,其中3级出血13例,4级出血10例;非严重出血共102例,其中0级30例,1级出血24例,2级出血48例。严重出血组的血清早幼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D-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PLT、FIB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严重出血组治疗前、治疗后7、14和30 d的血清Ficolin-3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证实,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485、-0.397、-0.304、-0.18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和14 d血清Ficolin-3水平对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初诊APL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有关,且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在预测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时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治疗 血清纤维蛋白3水平 早期严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术后角膜修复及干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洋 李莹 +2 位作者 王忠海 罗岩 金玉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6-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及客观体征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160眼)矫正视力≥1.0、拟行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眼)。术后观察后常规给予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5g.L-1左氧氟沙...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及客观体征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160眼)矫正视力≥1.0、拟行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眼)。术后观察后常规给予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5g.L-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共10d;试验组加用200g.L-1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加用1.5g.L-1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均每晚1次涂眼,持续3个月。观察并比较术后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患者主观症状(视疲劳、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干涩感)、客观体征(术后裸眼视力、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的变化。结果除对照组眼干涩感及视疲劳外,两组其余各项主观症状治疗效果均较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用药前与用药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试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1.18±0.87)分、(1.11±1.04)分、(1.03±1.01)分、(0.95±0.98)分及(0.78±0.73)分,对照组分别为(1.23±1.08)分、(1.17±0.76)分、(1.10±0.98)分、(1.03±0.99)分及(0.92±0.59)分;泪膜破裂时间试验组分别为(7.78±1.87)s、(8.18±2.17)s、(8.29±3.21)s、(8.31±2.78)s及(8.39±1.41)s,对照组分别为(7.84±1.39)s、(8.01±2.98)s、(8.16±2.67)s、(8.17±1.46)s、(8.21±0.38)s;泪液分泌试验试验组分别为(12.25±3.67)mm、(12.20±3.11)mm、(11.41±3.59)mm、(11.56±1.64)mm及(10.07±4.16)mm,对照组分别为(11.97±3.90)mm、(12.08±4.39)mm、(11.14±3.21)mm、(11.91±2.42)mm及(10.85±2.67)mm。用药后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均降低、泪膜破裂时间均有所增加,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泪液分泌试验用药后与用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干涩感用药2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各时间段观察均有更好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用药后1个月及以后对术后6项症状的综合缓解程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用药均未见角膜新生血管及Haze发生,未见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缓解LASIK术后眼表不适症状,有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稳定泪膜的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更昔洛韦眼用 角膜上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复发性角膜糜烂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牛晓光 王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观察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角膜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复发性角膜糜烂患者15例15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例8眼,行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 目的观察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角膜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复发性角膜糜烂患者15例15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例8眼,行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7例7眼,单纯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疾病复发率及角膜瘢痕形成等情况。结果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57±0.79)d,对照组为(2.37±0.74)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随访期间试验组有1眼(12.5%)复发,对照组有5眼(71.4%)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复发患者再次行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裂隙灯下可见的角膜瘢痕。结论裂隙灯下进行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够有效地减少疾病复发,不会产生角膜瘢痕,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穿刺 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角膜糜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的几点改进
10
作者 王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9-72,共4页
对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提出了几点改进,以满足本科生实验的要求。实验主要比较和分析了两种封胶方法(原胶布封胶与改进的琼脂糖封胶)和两种染色方法(原考马斯亮蓝染色法与改进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凝胶分离血清... 对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提出了几点改进,以满足本科生实验的要求。实验主要比较和分析了两种封胶方法(原胶布封胶与改进的琼脂糖封胶)和两种染色方法(原考马斯亮蓝染色法与改进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凝胶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的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是一种灵敏、快速、简便、安全、分辨率高的实验方法。结论:改进的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实验非常适合本科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电泳 聚丙烯酰胺 血清蛋白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绵羊的血清蛋白
11
作者 郭秀礼 《动物医学进展》 1985年第9期40-40,15+39,共3页
以前曾用几种不同的介质和条件研究绵羊韵血清蛋白,所使用的Tiselins仪器费时,操作复杂,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快速而简单的技术。目前有些电泳技术使用现成市售的琼脂糖凝胶,一小时之内便可完成分析。但把这种技术用于测定绵羊血清蛋... 以前曾用几种不同的介质和条件研究绵羊韵血清蛋白,所使用的Tiselins仪器费时,操作复杂,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快速而简单的技术。目前有些电泳技术使用现成市售的琼脂糖凝胶,一小时之内便可完成分析。但把这种技术用于测定绵羊血清蛋白尚无先例。本文介绍了以琼脂糖为介质的市售电泳凝胶膜测定不同年龄绵羊血清蛋白质值,给出了每个血清蛋白组分的Rf值(相对泳动率),相对含量及绝对含量(g/L)的平均值和标准误差(S.D.)。用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量,并由相对量换算成绝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羔羊 蛋白 蛋白组分 琼脂糖 色谱试剂 周龄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骨肿瘤黑熊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建丽 杨春文 +1 位作者 金志民 刘铸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为了黑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分离正常黑熊、患骨肿瘤黑熊个体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从正常黑熊个体血清蛋白中共分离出17条谱带,从患骨肿瘤黑熊个体血清蛋白中共分离出19条谱带;正常黑熊个体和患骨肿瘤... 为了黑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分离正常黑熊、患骨肿瘤黑熊个体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从正常黑熊个体血清蛋白中共分离出17条谱带,从患骨肿瘤黑熊个体血清蛋白中共分离出19条谱带;正常黑熊个体和患骨肿瘤黑熊个体的血清蛋白在电泳迁移率为0.21、0.23、0.27、0.29、0.35、0.37、0.43、0.44、0.47、0.54、0.56、0.60、0.62、0.64、0.67位置处的谱带分布一致;正常黑熊个体血清蛋白在电泳迁移率为0.38、0.48位置处有谱带分布,患骨肿瘤黑熊个体血清蛋白在这两处缺失,在电泳迁移率为0.22、0.25、0.26、0.33位置处的谱带为患骨肿瘤个体所特有;正常黑熊个体和患骨肿瘤黑熊个体部分相同谱带血清蛋白的活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熊 骨肿瘤 血清蛋白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鲶鱼血清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13
作者 金建丽 杨春文 +1 位作者 张晶 安文和 《中国林副特产》 2006年第6期30-32,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牡丹江鲶鱼血清蛋白及心、肝、肾、肌肉、脑、胃6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鲶鱼血清蛋白共分离出21条带;鲶鱼6种组织的SOD同工酶共分离出25条带,其中心脏为9条带,肝...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牡丹江鲶鱼血清蛋白及心、肝、肾、肌肉、脑、胃6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鲶鱼血清蛋白共分离出21条带;鲶鱼6种组织的SOD同工酶共分离出25条带,其中心脏为9条带,肝脏为11条带,肾脏为8条带,肌肉组织为14条带,脑组织为10条带,胃组织为13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 血清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竞争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梅初 张美珍 +1 位作者 孙梅贞 陈识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8-103,共6页
用凝胶色谱法对14个螯合剂(羧氨酸类-TTHA、DTPA、EDTA;取代苯酚类-8ll、8102、7601、7602、7603、7616、7711、7724、7803、7804、8307)与牛血清白蛋白对钍的络合竞争... 用凝胶色谱法对14个螯合剂(羧氨酸类-TTHA、DTPA、EDTA;取代苯酚类-8ll、8102、7601、7602、7603、7616、7711、7724、7803、7804、8307)与牛血清白蛋白对钍的络合竞争能力进行研究,以描述竞争能力的参数F值作为判断指标。结果表明,TTHA、8ll、81023个螯合剂对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7804、EDTA的竞争能力最差。测得的各螯合剂竞争能力强弱次序与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方法可作为体外筛选促排钍药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血清蛋白 排钍效果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SDS电泳银染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孙思全 叶合生 朱泽瑞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法,对41例肺癌患者和41例正常人的血清蛋白(简称SP)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的SP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别.经扫描后统计检查,发现谱带的数目变异以及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法,对41例肺癌患者和41例正常人的血清蛋白(简称SP)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的SP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别.经扫描后统计检查,发现谱带的数目变异以及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t=4.4955)及:t=9.5300).A区和F区以及B区和G区郡具有明显的特征谱带.这些特征谱带有可能用于早期诊断肺癌;因而本实验方法可望成为肺癌普查的筛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蛋白 SDS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李传武 《内陆水产》 1992年第4期10-11,共2页
经饱和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脱盐——DEAE纤维素柱纯化——冷冻干燥离心浓缩,从鱼血清中分离出免疫球蛋白。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和紫外线扫描分析其电泳特性和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盘状 聚丙烯酰胺 葡聚糖 紫外线 纯化 电泳 分离与鉴定 鱼类 主要成分
全文增补中
细胞裂解液对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珊珊 阎春兰 +1 位作者 刘黎明 曾群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裂解液对Bradford法和bicinchoninic acid(BCA)法的影响,以确定适合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细胞全蛋白含量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Bradford法和BCA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样品溶液,样品BSA溶...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裂解液对Bradford法和bicinchoninic acid(BCA)法的影响,以确定适合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细胞全蛋白含量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Bradford法和BCA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样品溶液,样品BSA溶液分别由双蒸水和不同裂解液(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裂解液、三种传统双向凝胶电泳裂解液)配制;然后,采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上述裂解液所提取的细胞全蛋白样品;采用Bradford法定量反复冻融、不同比色杯和不同时期标准曲线下的样品。结果:各细胞裂解液对Bradford法均有显著性影响,使所定量的BSA浓度普遍偏高1.2至2倍,但定量值可随着加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r=0.989~0.996,P〈0.05);各裂解液对BCA法也均有显著性的干扰,多数定量结果超出仪器读数范围;对于同批全蛋白溶液样品,BCA法的定量结果与Bradford法相比可有千倍差异;反复冻融后蛋白浓度变化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有下降趋势,不同比色杯和不同时期标准曲线对Bradford法无显著影响。结论:Bradford法是蛋白质组学中细胞全蛋白定量的较适方法,但需根据具体实验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类/分析 电泳 双向 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清中抗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的纯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云霏 钱幸 +3 位作者 王淑琴 余兴龙 刘晓波 罗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为了获得纯度高、特异性好的抗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采用抗原反向吸附结合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SPA)亲和层析法对猪丹毒丝菌阳性血清进行纯化。结果表明,血清用量对IgG的纯化结果影响不大,而细菌的用量则与IgG的获得量成正比;用猪丹毒丝... 为了获得纯度高、特异性好的抗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采用抗原反向吸附结合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SPA)亲和层析法对猪丹毒丝菌阳性血清进行纯化。结果表明,血清用量对IgG的纯化结果影响不大,而细菌的用量则与IgG的获得量成正比;用猪丹毒丝菌与阳性血清吸附,初步纯化出的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再用SPA亲和层析法特异性的浓缩和纯化IgG,获得的抗体含量为240μg/mL,即从8 mL阳性血清中获得360μg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其纯度接近100%,可用于噬菌体展示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丝毒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 血清 IgG纯化 纯度 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SPA) SDS–聚丙烯酰胺电泳(SDS 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氧化应激标志物AOPPs的体外制备标准化和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燕雯 朱秋毓 +2 位作者 丁峰 顾勇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次氯酸氧化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HSA-AOPPs)的制备标准化、次氯酸的清除以及微量HSA-AOPPs的检测。方法于搅拌条件下在HSA(60mg/mL)内滴加次氯酸至终浓度为60mmol/L即制得H... 目的研究次氯酸氧化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HSA-AOPPs)的制备标准化、次氯酸的清除以及微量HSA-AOPPs的检测。方法于搅拌条件下在HSA(60mg/mL)内滴加次氯酸至终浓度为60mmol/L即制得HSA-AOPPs。透析法或层析法清除次氯酸。碘量法测定次氯酸残留量。微量HSA-AOPPs的测定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SE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定量计算。结果恒定的次氯酸加入量对HSA-AOPPs的产量非常关键。当次氯酸和HSA两者克分子浓度之比为1∶66左右时最为理想。过量次氯酸可导致高分子量AOPPs的破坏,大量蛋白碎片产生。层析法清除次氯酸残留优于透析法。色谱法检测AOPPs的灵敏度比分光光度法要高100倍以上。结论AOPPs的标准化制备关键在于恒定次氯酸对HSA的克分子比值。HP-SEC方法可用于微量AOPP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次氯酸残留量 高级氧化蛋白产物 氧化修饰 高效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