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冬梅 张学培 赵云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56,共6页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综合治理,除生产力、均衡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指标值呈增长的趋势外,综合评价值也呈增长的趋势.作者认为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随着小流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理效益.同时证明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对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系统 土地生产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小流域系统环境人口容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建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2,共6页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人口密度大,粮食供应不足,燃料、肥料、饲料“三料”缺乏,水土流失严重,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类型区4条典型小流域治理实践表明:经过4~7a的综合治理,上述矛盾可得到初步...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人口密度大,粮食供应不足,燃料、肥料、饲料“三料”缺乏,水土流失严重,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类型区4条典型小流域治理实践表明:经过4~7a的综合治理,上述矛盾可得到初步解决,小流域系统的环境人口容量一般可达到适度或者宽松状况。并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环境人口容量处于临界状态,提出了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措施。同时对本世纪末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粗沙 小流域系统 环境人口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万山废弃矿区小流域系统沉积物及悬浮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敬怡 谭科艳 +5 位作者 路国慧 殷效彩 郑宇 邵鹏威 王竞 杨永亮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废弃矿山虽已不再开采,但废弃矿坑、旧冶炼场地、埋填的尾矿坝受雨水淋滤仍可通过地表径流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研究废弃矿山水系沉积物及悬浮物中重金属的沿河道分布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万山汞矿区下溪河小流域... 废弃矿山虽已不再开采,但废弃矿坑、旧冶炼场地、埋填的尾矿坝受雨水淋滤仍可通过地表径流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研究废弃矿山水系沉积物及悬浮物中重金属的沿河道分布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万山汞矿区下溪河小流域系统作为研究区域,对沉积物及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进行初步调查,为监测和污染耕地进行修复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沉积物及悬浮物样品中Cr、Ni、Cu、Cd、Pb、As、Hg、Zn、Co含量,查明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以获取矿区污染物向下游迁移、扩散的信息。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g含量范围为0.10~16.0μg/g(干重),平均值为5.79μg/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土壤Hg限值的几十倍;Cd在部分站点超标;Ni、Cu、Co含量平均值均不超标;Hg和Cd的变异系数较大,显示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沉积物中Hg为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研究区沉积物及悬浮物中的Hg浓度与河段的水动力条件有关,最大值出现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缓的站点。由于万山汞矿早已停止开采和冶炼,本研究提出,自然条件下废弃矿区的风化淋滤引起颗粒物输送是造成河流下游Hg和Cd污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系统 沉积物 悬浮物 重金属 万山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以黑牛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戴全厚 喻理飞 +3 位作者 喻定芳 翟胜 刘明义 王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2,共6页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当地生态经济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当地生态经济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措施优化配置及系统优化调控,形成了"山上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坝塘固脚,塘内蓄水养鱼,坝外开田种稻"的生态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模式,二者结合构成了该区流域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 优化模式 东北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系统杂草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杰 陈欣 方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0-443,共4页
以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浙江德清排溪冲小流域为研究范例 ,采用网格化样框取样的调查方法和 GIS技术 ,研究了南方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流域内杂草多样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稻田杂草多样性最... 以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浙江德清排溪冲小流域为研究范例 ,采用网格化样框取样的调查方法和 GIS技术 ,研究了南方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流域内杂草多样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稻田杂草多样性最低 ,坡地次之 ,稻田与坡地的交错带杂草物种最丰富。坡地中开发利用程度高的茶园和竹园杂草多样性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杂草物种多样性 小流域生态系统 丘陵地区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治理效益研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龙川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震洪 段昌群 +2 位作者 徐以宏 张世彪 起联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径流小区集水技术与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 1989年开始治理的龙川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林蓄积量、流域林草覆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定量地探讨了龙川河小流域治理和维护 8a来生态、经济...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径流小区集水技术与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 1989年开始治理的龙川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林蓄积量、流域林草覆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定量地探讨了龙川河小流域治理和维护 8a来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研究表明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十分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小流域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7
作者 刘国彬 许明祥 胡维银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功能 水土保持 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GIS的县级小流域信息系统
8
作者 陈永宝 黄传伟 +2 位作者 潘文聪 张金颂 黄伟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以县为单位普查小流域的数量和质量。收集和整理小流域数据 ,进行元数据标准化。基于“3S”技术建立小流域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 ,应用虚拟GIS建立小流域信息系统 ,实现全县水土流失的三维动态查询。
关键词 虚拟GIS 县级小流域信息系统 数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小流域降雨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田育新 李锡泉 +4 位作者 张灿明 何友军 陶接来 陈业银 王中建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6期29-32,共4页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总体减沙水平做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小流域年际降雨量差异较大;小流域降雨年内时间分布极为不均,集中...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总体减沙水平做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小流域年际降雨量差异较大;小流域降雨年内时间分布极为不均,集中性很大,主要集中在汛期(4~8月),但年内降雨量的月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②小流域迳流年际变化很大,迳流年内分配不均,迳流集中是该小流域迳流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小流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对洪峰的出现和洪峰流量具有明显的延缓和削减作用.③径流(Qi)主要来源于降水(Pi),二者呈明显的一元线型关系:Pi=115.7678+2.7386Qi.④小流域的年输沙模数与年迳流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小流域年内产沙也高度集中,且与降水、迳流关系密切,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由汛期的强降水引起.⑤随着小流域大面积、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建设,1990年至2004年间小流域的输沙模数呈锐减之势,植被恢复与重建起到了显著的减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与重建 水沙变化特征 小流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儿寨小流域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4 位作者 何友军 陶接来 陈业银 王中建 姚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一些;森林不能降低小流域的日平均气温,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季的平均气温0.1~0.5℃;平均地面温度降低了0.9~1.3℃,秋冬季的地面平均温度略微增加0.1~0.5℃;年降水量增加了77~115 mm;年蒸发量降低105~175mm.小流域小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气候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效应 植被恢复与重建 小流域系统 女儿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足迹法分析——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肖莉 蒋莉 +2 位作者 陈治谏 廖晓勇 李豪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7,共6页
以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为例,将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小流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方式,保守地估算了该区居民的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并与其他国家(地区)作比较,分析了该区的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 以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为例,将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小流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方式,保守地估算了该区居民的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并与其他国家(地区)作比较,分析了该区的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五桥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20 7 hm2.人-1,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465 2 hm2.人-1,生态赤字达到-0.555 5 hm2.人-1;生态足迹需求及亏缺主要源于林地和草地类产品的消费;五桥河流域生态足迹赤字已经高于全球水平(-0.4 hm2.人-1),资源利用效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该区发展呈相对不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小流域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五桥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