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时间序列小波相干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曲国庆 苏晓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3-466,共4页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时频分析特点,将小波变换与相干分析相结合构成小波相干分析,获取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研究相干性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探测Fourier相干无法探测的特征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山东GPS地壳运动网络数据,分析2个基准站不同...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时频分析特点,将小波变换与相干分析相结合构成小波相干分析,获取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研究相干性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探测Fourier相干无法探测的特征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山东GPS地壳运动网络数据,分析2个基准站不同方向上各频率成分的共变规律。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分析说明,小波相干是分析两列信号相互依赖关系,尤其是探测相干瞬时变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小波相干 Fourier相干 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交叉小波相干分析和自适应CYCBD的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岗 秦礼目 +1 位作者 吕琨 李恒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7-28,共12页
最大二阶循环平稳指标盲解卷积(maximum second-order cyclostationarity blind deconvolution,CYCBD)能从强背景噪声信号中恢复周期脉冲,是轴承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故障特征频率是CYCBD的关键参数,由于滚动轴承存在制造误差、滚子滑... 最大二阶循环平稳指标盲解卷积(maximum second-order cyclostationarity blind deconvolution,CYCBD)能从强背景噪声信号中恢复周期脉冲,是轴承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故障特征频率是CYCBD的关键参数,由于滚动轴承存在制造误差、滚子滑移等现象,导致真实的故障特征频率与理论值存在偏差,降低了CYCBD的有效性。同时,故障轴承测试信号中含有大量噪声和谐波干扰,也降低了CYCBD的故障特征提取能力。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交叉小波相干分析和自适应CYCBD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正常轴承、故障轴承测试信号的交叉小波相干分析获取轴承故障共振频带。其次,基于3种归一化的周期检测指标提出一种新的周期检测技术以获取真实的轴承故障特征频率。最后,基于轴承故障共振频带信号和真实轴承故障特征频率进行CYCBD滤波,并针对滤波信号进行Teager能量算子解调分析得到能量频谱,从而进行轴承故障诊断。仿真信号和高速列车牵引电机轴承试验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轴承故障特征,且优于传统的CYCBD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二阶循环平稳指标盲解卷积方法(CYCBD) 连续交叉小波相干分析 轴承故障周期检测技术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轴承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理论的跨坐式单轨车辆振动源研究
3
作者 冯大年 丁长权 +1 位作者 张建全 丁军君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3期19-27,共9页
轨道不平顺是跨坐式单轨车辆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开展跨坐式单轨车辆振动源研究对于车辆和轨道梁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构架加速度时域信号和不平顺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以连... 轨道不平顺是跨坐式单轨车辆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开展跨坐式单轨车辆振动源研究对于车辆和轨道梁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构架加速度时域信号和不平顺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以连续小波变换系数为指标进行时频分析,确定车辆振动和不平顺信号能量主要集中的频段;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方法对多工况下的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小波相关性研究,以平均小波相干值评价轨道梁不平顺对车辆横向和垂向振动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导向面表面不平顺在0.5Hz、2Hz和14Hz处存在横向平均小波相干峰值,分别为0.93、0.71和0.66,垂向平均小波相干值在0.3附近波动;稳定面表面不平顺在6Hz处存在横向平均小波相干峰值(0.44),垂向平均小波相干值在0.3附近波动;走行面不平顺在6Hz处存在横向平均小波相干峰值0.53,垂向平均小波相干值稳定在0.98;轨道梁整体变形产生的不平顺在14Hz处存在横向平均小波相干峰值0.41,在2Hz处存在垂向平均小波相干峰值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坐式单轨 轨道不平顺 动力学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谱在舰船地震波场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响 颜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舰船地震波信号是一个非平稳过程,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传统谱分析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小波变换因其在时-频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而成为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有力工具。提出了小波谱、小波相干系数用于舰船地震波信号的处理方... 舰船地震波信号是一个非平稳过程,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传统谱分析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小波变换因其在时-频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而成为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有力工具。提出了小波谱、小波相干系数用于舰船地震波信号的处理方法。由于Morlet小波所具有的优势,选用Morlet小波作为母小波进行小波分析,得到舰船地震波信号的时频特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体现出小波谱良好的时频定位能力,表明小波谱适于信号特征的提取,并优于传统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地震 小波变换 小波 小波相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地声信号相干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响 李荣 颜冰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6,共5页
低频声波与海底交互耦合使海底成为有效的地声传播路径,利用船舶地声信号可以实现目标的探测定位。传统傅氏变换因时间序列平稳性假定的局限性已不适合于非平稳地声信号的分析,小波变换将时间序列扩展至时频空间,使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 低频声波与海底交互耦合使海底成为有效的地声传播路径,利用船舶地声信号可以实现目标的探测定位。传统傅氏变换因时间序列平稳性假定的局限性已不适合于非平稳地声信号的分析,小波变换将时间序列扩展至时频空间,使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局域性和逼近性。借鉴傅氏变换的形式,定义小波谱和小波相干系数并对船舶地声信号进行分析,在时频域直观地展现了信号间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水声信号和地声信号在2.5-50Hz频带内是相干的,是同一声源发出的不同路径传播的相干信号,相应的SCR(信号耦合比)值随频率增加先减少后略微增加,同时体现出小波谱和小波相干系数是一种有效的分析信号相干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地声信号 信号耦合比 小波 小波相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市南部地区降水入渗滞时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都书航 孙旭 +1 位作者 束龙仓 周欣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浅层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过程受包气带特性、气象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浅层地下水水位的响应会存在时间上的滞后现象。为研究降水入渗滞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以廊坊市南部各县(市、区)为研究区,运用小波相干分析方法计算降水入渗滞... 浅层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过程受包气带特性、气象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浅层地下水水位的响应会存在时间上的滞后现象。为研究降水入渗滞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以廊坊市南部各县(市、区)为研究区,运用小波相干分析方法计算降水入渗滞时,使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方法计算比较降水入渗滞时对地下水水位与降水的相关性影响,并结合斯皮尔曼与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降水入渗滞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现象明显,平均降水入渗滞时为91.5 d;考虑滞时影响后,地下水水位与降水相关性系数由0.262明显增加至0.379,且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在排除混杂变量影响后,三类因素中与滞时相关性最高的是包气带特性,对滞时影响最为显著的单一因素为包气带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相干分析 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降水入渗滞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与大气环流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舒祺 赵文吉 +3 位作者 杨阳 金囝囡 郑冬阳 王欣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6,共10页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探讨极端降水对大气环流的响应规律,对区域洪涝灾害防护以及科学管理极为重要。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435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的日降水数据,以连续小波变换为基础,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探讨极端降水对大气环流的响应规律,对区域洪涝灾害防护以及科学管理极为重要。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435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的日降水数据,以连续小波变换为基础,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近40年来极端降水指数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的振荡周期特征及其之间在时频域中的共同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指数均存在多尺度周期性震荡,这些指标的周期性震荡趋向于高时频尺度,这意味着从1980年到2018年,极端降水各个指标“增加-减少”变化更加频繁;大气环流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均出现显著周期;大气环流指数与极端降水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上,不同时域中存在明显差异,但是EASM与PDO在高能量谱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影响较弱,IOD在低能量谱区对极端降水指数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大气环流 连续小波变换 交叉小波变换 小波相干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相关分析框架的大气腐蚀数据挖掘
8
作者 那中丽 付冬梅 +1 位作者 孟金桃 裴梓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7期119-124,共6页
目的针对大气腐蚀中腐蚀数据复杂多变且不易于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的相关分析框架,挖掘腐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功率谱确定腐蚀数据的周期波动特征,然后应用小波相干谱分析腐蚀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强度、超... 目的针对大气腐蚀中腐蚀数据复杂多变且不易于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的相关分析框架,挖掘腐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功率谱确定腐蚀数据的周期波动特征,然后应用小波相干谱分析腐蚀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强度、超前滞后及正反相关系,最后利用平均小波相干和显著相干百分比筛选出与腐蚀相关程度较高的环境因素。然后以青岛碳钢腐蚀数据为具体对象,挖掘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和污染物对碳钢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在腐蚀初期,碳钢的腐蚀具有很强的日波动特征,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导致其波动的主要环境因素;腐蚀在降雨时刻呈现间歇性波动特征,且降雨超前于腐蚀;污染物浓度较低使得其对碳钢的腐蚀影响较弱。结论基于小波的相关分析框架有效展现了复杂腐蚀数据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大气腐蚀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环境因素 小波变换 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源流区洪水极值事件联合概率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司涵 何英 +1 位作者 徐慧敏 卢潇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以叶尔羌河流域源区为例,选取塔什库尔干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和库鲁克栏杆站的洪水资料,基于Copula函数对洪峰流量和1、3、7 d洪水总量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小波相干分析进一步探讨气候因子变化与洪水极值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两... 以叶尔羌河流域源区为例,选取塔什库尔干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和库鲁克栏杆站的洪水资料,基于Copula函数对洪峰流量和1、3、7 d洪水总量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小波相干分析进一步探讨气候因子变化与洪水极值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变量的同现重现期>单变量重现期>两变量的联合重现期,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随着洪峰流量和洪量的增大而变长,相应洪水极值事件发生概率降低;夏季日平均气温和洪峰流量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高相干性,夏季日平均气温先于洪峰流量0.13~0.31周期变化;基于Copula函数建立1957—2010年夏季日平均气温与洪峰之间的二维统计模型,单变量重现期越长,所对应两变量的联合重现期与同现重现期之间相差越大;随着夏季日平均气温的升高,不同重现期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均增大。研究成果可对该地区的洪水风险管理和水资源适应性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极值 气候因子 重现期 COPULA函数 小波相干 频率分析 叶尔羌河源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大汶河流域济南段水体面积变化分析及生态流量评价
10
作者 徐珊 李环 +3 位作者 陈新 单彪 李萌 谭秀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9,73,共9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大汶河生态健康影响日益显著,为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的稳定性,开展生态流量评价至关重要。以大汶河流域济南段为研究范围,采用多源遥感资料提取水体面积信息,由水体面积与实测流量构建拟合方程,推求基本生态流量对应...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大汶河生态健康影响日益显著,为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的稳定性,开展生态流量评价至关重要。以大汶河流域济南段为研究范围,采用多源遥感资料提取水体面积信息,由水体面积与实测流量构建拟合方程,推求基本生态流量对应的生态水体面积,开展基于遥感数据的生态流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985-2021年大汶河流域济南段水体面积41.84 km^(2),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季节性水体占32%,永久性水体占68%。6种水体指数中EWI、NDWI适用于大汶河流域济南段,精度达到90%。由线性拟合方程推求,陈北、马小庄流域生态水体面积分别为13.98 km^(2)、18.49 km^(2)。1985-2021生态流量保障率分别为65%、42%。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2004年前后生态流量保障率变化明显,分别由43%、7%提高到83%、73%,至2020年均达到100%。交叉小波与小波相干谱分析表明,水体面积与气候因素中降水、平均湿度呈正相关,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平均温度的相干性不显著,降水与平均湿度是影响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因素中,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受耕地、草地面积影响,呈负相关。由不同水体面积比例,确定流域内雪野水库生态水体面积10.82 km^(2),生态水位228.97 m,生态库容1.02亿m^(3)。研究成果可为大汶河流域生态流量评价、监管与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指数 生态水体面积 生态流量 交叉小波变换 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站第23周电离层TEC与太阳及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伟民 徐振中 +2 位作者 张韧 王博 杨升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7,共8页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测站1997-2007年电离层TEC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以及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该站电离层TEC的周期变化特征以及与太阳和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武汉站TEC变化的长期趋势主要随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变化;...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测站1997-2007年电离层TEC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以及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该站电离层TEC的周期变化特征以及与太阳和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武汉站TEC变化的长期趋势主要随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变化;在局部时域上分别存在128~256 d,256~512 d和512d~1024 d的周期尺度,且与同时期的太阳黑子数和地磁Dst指数的周期特征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数在512~1024 d周期尺度上超前TEC变化约1/6个周期;在准半年的周期尺度上武汉站TEC与地磁Dst指数几乎呈反相位变化,但TEC对Dst指数的这种响应仅在太阳活动高年存在,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TEC 连续小波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成像的多人同步交互记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欢 杜莎 +1 位作者 朱绘霖 申荷永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年第4期237-244,共8页
多人同步交互记录的范式正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兴起,它可以同时测量两个或多个个体的大脑活动,从而揭示大脑间在社会互动情境下神经活动的耦合。近红外光谱成像因其无侵性、易操作、实境性等特点,在多人同步交互记录研究中有独特的优... 多人同步交互记录的范式正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兴起,它可以同时测量两个或多个个体的大脑活动,从而揭示大脑间在社会互动情境下神经活动的耦合。近红外光谱成像因其无侵性、易操作、实境性等特点,在多人同步交互记录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包括合作、竞争、模仿、交谈等多个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小波分析是对此类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近红外光谱成像的脑间神经反馈研究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成像 多人同步交互记录 小波相干 脑间神经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化站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13
作者 刘健 娄运生 +1 位作者 尹庆奖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224-227,237,共5页
以1958—2017年怀化站日降水大于50mm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小波分析、M-K检验、线性趋势分析,探究了暴雨气候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了暴雨与西太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日存在以20年为主的周期、最... 以1958—2017年怀化站日降水大于50mm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小波分析、M-K检验、线性趋势分析,探究了暴雨气候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了暴雨与西太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日存在以20年为主的周期、最大暴雨量存在以22~23年为主的周期。暴雨日、最大暴雨量分别在2014年、1988年存在突变,最大暴雨量呈增加趋势。暴雨可发生于2月中旬—11月下旬(除3月上旬、11月中旬外),4月下旬—7月中旬为暴雨集中发生时域。年暴雨日数、年平均暴雨量、年最大暴雨量、年暴雨总量、年暴雨总量占总降水百分比均呈增加趋势。年暴雨日数的振荡幅度最大,年平均暴雨量振荡幅度最小。西太副高标准化典型相关变量byr与暴雨日数呈滞后负相关关系,西太副高标准化典型相关变量bfb与暴雨总量占总降水百分比呈滞后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西太副高 交叉小波小波相干 怀化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三河源区1971—2017年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菁 张珂 +7 位作者 王晟 肖潺 陶然 鞠艳 李巧玲 李致家 阳辉 刘湘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4,共7页
为了揭示陕甘宁三河源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利用1971—2017年逐日降水、气温数据,辅以气候趋势系数、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分析三河源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极端降水指数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联关系。结果表... 为了揭示陕甘宁三河源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利用1971—2017年逐日降水、气温数据,辅以气候趋势系数、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分析三河源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极端降水指数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7年,陕甘宁三河源地区极端降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显著。研究区内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增减不一,大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增多,弱降水日数减少,强降水日数增多,降水强度增大,降水趋于极端化。极端降水指数与多元ENSO指数(ME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存在3~5 a及9~12 a时间尺度的显著共振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综合ENSO指数(MEI) 气候趋势系数 小波相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郑州市夏季双重城市热岛及其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15
作者 张金萍 晋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6,21,共5页
城市热环境变化影响城市小区域气候,探究影响因子与其作用机制,可有效减缓城市热岛现象。利用郑州市1960~2017年长序列数据,从相对热岛(RHI)和绝对热岛(AHI)两个层面探究驱动因子降雨(R)、蒸发(E)、建成区面积(B_(BUA))、城镇化率(U_(U... 城市热环境变化影响城市小区域气候,探究影响因子与其作用机制,可有效减缓城市热岛现象。利用郑州市1960~2017年长序列数据,从相对热岛(RHI)和绝对热岛(AHI)两个层面探究驱动因子降雨(R)、蒸发(E)、建成区面积(B_(BUA))、城镇化率(U_(UR))的影响关系,利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探究热岛与降雨的雨热关系,采用Copula函数计算影响因子在不同取值条件下与热岛的遭遇概率。结果表明,相对热岛-相对降雨在短中周期、绝对热岛-降雨在短周期上均呈负相关关系,雨热关系不同步,且绝对热岛-降雨的关系最为显著;影响因子B_(BUA)、U_(UR)取值越大,R取值越小,则与RHI、AHI的遭遇概率越大;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评价层面,敏感性强弱不同,E在不同层面的反馈机制也不同,可见选取合适评价分析层面,有利于准确量化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热岛 绝对热岛 影响因子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基流演变规律及与降水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珊珊 董前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3,共4页
气候变化及频繁的人类活动给自然水循环过程带来强烈的扰动,使得径流的演变规律变得复杂,深入分析流域径流组分演变规律及归因辨识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基础。基于长江流域三个代表性水文站点1952~2014年日径流数据及146个气象水文... 气候变化及频繁的人类活动给自然水循环过程带来强烈的扰动,使得径流的演变规律变得复杂,深入分析流域径流组分演变规律及归因辨识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基础。基于长江流域三个代表性水文站点1952~2014年日径流数据及146个气象水文站点,采用L-H数字滤波法进行径流分割,获得基流序列及基流指数(BFI),分析了径流、基流及BFI的年、代、季演变规律,并绘制小波相干功率谱图以探求基流序列与面降水量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径流、基流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BFI从21世纪开始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状态;基流与降水序列在8~18月尺度范围内存在密切相关,上游降水序列先于基流大约0.2个周期变化,中游和下游的降水序列与基流变化保持同步;上游至下游基流与降水之间的显著性程度降低,变化规律逐渐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L-H滤分析 BFI指数 小波相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降水量变化及其与组合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舒祺 么嘉棋 +2 位作者 候文星 阿多 赵文吉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明太湖流域降水量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多尺度效应。【方法】采用Mann Kendall(MK)、Modified Mann Kendall(MMK)趋势检验法以及小波相干分析(Wavelet Coherence,WTC)、多小波相干分析(Multiple Wavelet Coherence,MWC),对太湖... 【目的】探明太湖流域降水量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多尺度效应。【方法】采用Mann Kendall(MK)、Modified Mann Kendall(MMK)趋势检验法以及小波相干分析(Wavelet Coherence,WTC)、多小波相干分析(Multiple Wavelet Coherence,MWC),对太湖流域1960—2020年30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变化及其与单个和组合大气环流因子的多尺度振荡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MMK及MK的趋势值在年尺度降水量及季节尺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相似,但显著性存在差异。年降水量上升趋势最大,而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小。MMK可以检测出MK无法检测出的显著性,尤其是对于春季降水量。②WTC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降水量与大气环流因子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不同时域具有明显差异。③从单要素来看,EASM是太湖流域最具影响力的遥相关;在多要素组合中,Prep-AO-PDO-ENSO-EASM-DMI组合对流域降水量影响最大。【结论】单独的主导遥相关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降水量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具有最高显著功率数百分比(POSP)的大气环流组合可作为解释降水量变化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K趋势检验 小波相干 组合大气环流 多尺度效应 显著功率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陆分异视角的全球暴雨多属性时序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7,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关注陆地暴雨,而对海洋暴雨及暴雨的海陆分异关注较少。基于1979—2016年ERA-Interim降水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从海陆分异视角诊断全球暴雨多属性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9—2016年全球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关注陆地暴雨,而对海洋暴雨及暴雨的海陆分异关注较少。基于1979—2016年ERA-Interim降水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从海陆分异视角诊断全球暴雨多属性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9—2016年全球总体、陆地与海洋的暴雨量及暴雨量贡献率呈增加趋势;全球总体、陆地与海洋的总雨量则呈减少趋势。全球陆地总雨量表现出明显的先增加(1979—2006年)后减少(2007—2016年)的分段变化特征。全球海陆暴雨与总降雨量的对比表明,1979—2016年暴雨量在海洋和陆地均趋于增加,全球较弱强度降雨量趋于减少。(2)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79—2016年全球总体、陆地与海洋的暴雨量分别于2006年、1999年和2008年发生了突变,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全球总体、陆地与海洋的总雨量分别于1998年、2014年和1994年发生了突变,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全球总体、陆地与海洋的暴雨量贡献率分别于2006年、2003年和2007年发生了突变,仅陆地与海洋的突变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全球海陆暴雨量与总雨量的突变年份与ENSO的暖事件年或由冷事件向暖事件转变的年份一致。(3)1979—2016年全球陆地与海洋的暴雨量与总雨量在多时间尺度上不具有一致性变化特征,反而表现出反相位或提前与滞后的位相关系。(4)相比ENSO,全球陆地(海洋)暴雨量在高能量波谱区变化提前(滞后);相比ENSO,全球陆地暴雨量在低能量波谱区变化具有一致性或提前特征,而全球海洋暴雨量相比ENSO变化则主要以提前特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暴雨 海陆分异 暴雨贡献率 时序变化 突变诊断 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畸变进气下压气机动态失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峰 时培杰 +2 位作者 刘东健 马护生 杨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3-1292,共10页
为研究周向畸变进气下压气机动态失速特性,在一大尺寸低转速压气机试验台上进行了均匀进气和180°周向畸变进气下压气机动态失速实验。采用时域观察、频域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时频域的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的空间... 为研究周向畸变进气下压气机动态失速特性,在一大尺寸低转速压气机试验台上进行了均匀进气和180°周向畸变进气下压气机动态失速实验。采用时域观察、频域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时频域的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的空间模态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等方法对动态失速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畸变进气下,压气机旋转失速发生前出现0.225倍转子转动频率的一阶模态扰动,该扰动在相对畸变网不同位置区域周向传播速度不一致。宽带非定常扰动在畸变区尾缘附近最强,在畸变区前缘附近最弱,并存在周向尺度转化现象。转子转动频率扰动周向也出现强度变化,最大值出现在非畸变区中心附近的测点。周向畸变条件下集总系统模型对比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验和模型结果符合较好,旋转失速前非定常扰动周向强度和尺度变化主要受流量系数变化的影响,而一阶模态扰动周向传播速度不均匀现象是畸变进气下压气机系统特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向畸变 动态失速 同步压缩小波变换 空间模态 小波相干 集总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积雪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海气环流因子的时序关联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0,共11页
积雪时空变化作为表征增暖背景下冰冻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日值数据和3个海气环流因子,通过多种统计方法,诊断中国积雪的时空演变特征及... 积雪时空变化作为表征增暖背景下冰冻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日值数据和3个海气环流因子,通过多种统计方法,诊断中国积雪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积雪与海气环流因子的时频相关性。结果表明:(1)1961—2016年中国积雪日数和深度在波动中呈缓慢增加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分段变化特征。中国积雪日数和深度均具有30a和50a的周期振荡特征,其中积雪深度在1969年发生突变。(2)1961—2016年中国气候态积雪日数和深度具有明显的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尤其是东北、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的积雪较多分布。中国积雪多寡具有明显的年代和区域分异特征。(3)在变化趋势上,1961—2016年中国积雪日数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趋于增多;而积雪深度除上述区域外,在华北、西北和江淮东部也趋于增多。在波动特征上,中国积雪日数和深度在华南南部、云南和四川东部波动较大,其它地区波动相对较小。(4)与海气因子时频关联性上,中国积雪与不同海气因子关联性不同,且与同一因子在不同时段的关联性也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时空格局 Mann-Kendall突变检测 交叉小波变换 小波相干 水文气象 全球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