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泛素化修饰基因-1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胜胜 章根训 +6 位作者 王杨洋 马坚 任红旺 赵桂治 李亚娣 石冰 黄永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小泛素化修饰基因-1(SUMO-1)rs6709162、rs7599810和rs758043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NSOC患者208例、患者父亲189例、患者母亲176例、完整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父母)172个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小泛素化修饰基因-1(SUMO-1)rs6709162、rs7599810和rs758043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NSOC患者208例、患者父亲189例、患者母亲176例、完整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父母)172个进行研究,并收集正常新生儿284例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SUMO-1基因多态位点rs6709162、rs7599810和rs7580433基因型,并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SUMO-1基因rs7599810位点的TT基因型频率在唇裂、腭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TDT分析结果:rs7599810位点的T等位基因在唇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0);rs6709162位点的C等位基因在腭裂和唇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0,P=0.01);rs7580433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唇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5)。FBAT分析结果:rs7599810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结论 SUMO-1基因多态性与NSOC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小泛素化修饰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F130通过促进PARP1的泛素化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
作者 陈果 刘命珩 +5 位作者 王瀞 苏家宝 韦敏 孙海建 朱雪雪 陆清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30(ring finger protein 130,RNF130)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4组(n=6):假手术(Sham)组、模型(MI/RI)组、心肌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30(ring finger protein 130,RNF130)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4组(n=6):假手术(Sham)组、模型(MI/R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空载体质粒(MI/RI+Vecto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RNF130过表达(MI/RI+RNF130OE)组。心肌缺血-再灌注24 h后,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采用IHC、DHE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组学分析RNF130调控的下游蛋白,通过免疫沉淀(IP)实验检测蛋白互作。结果与给予Vector空载体质粒的模型组小鼠相比,小鼠心肌细胞RNF130过表达后,心脏功能显著改善,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数值增加,同时心肌梗死区域显著缩小,NOX-2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也观察到明显的下降(P<0.05)。DHE和TUNEL染色表明,RNF130过表达后,相比于MI/RI+Vector组的小鼠,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蛋白质组学分析与IP实验发现蛋白PARP1与RNF130有明显的蛋白互作。同时发现其与RNF130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反。结论RNF130可能通过调控PARP1泛素化途径减轻MI/RI损伤,为靶向干预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泛素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PAR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1-MCP对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3
作者 于宛婷 张鑫楠 +2 位作者 孙晓楠 王文辉 贾晓辉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1-MCP对常温货架期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为探究1-MCP调控梨果皮油腻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Yuluxiang’)为试材,采用1.0μL·L^(-1)的1-MCP熏蒸24 h,以未经... 【目的】通过分析1-MCP对常温货架期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为探究1-MCP调控梨果皮油腻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Yuluxiang’)为试材,采用1.0μL·L^(-1)的1-MCP熏蒸24 h,以未经处理的果实为对照,于20℃货架21 d,持续观察果实外观变化,每隔7 d取一次梨果皮冻样并用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RT-q PCR技术验证显著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货架前14 d,1-MCP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同时果面亮度L值较对照更低;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相比于货架0 d和14 d,两组梨果在货架第7天上调和下调表达的显著差异基因数均最多,且此时期果实外观差异最明显;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货架第7天,共95个显著差异基因富集到脂质代谢通路,这些基因参与脂肪酸的延伸、合成和降解等脂质次级代谢途径;RT-q PCR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显著抑制货架7 d、14 d的Py LACS9、Py KCS20和Py CER1基因的上调表达,抑制货架第7天的Py PL-DALPHA4和Py FAD2基因的上调表达,通过上述验证了1-MCP对玉露香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作用;Py LACS9与果面亮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因此推测Py LACS9可能是导致常温贮藏下玉露香梨果皮油腻化的关键基因。【结论】1-MCP处理能够维持常温货架期玉露香梨果实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较低的L值,1-MCP可能通过调控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果皮油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露香梨 油腻 1-甲基环丙烯 转录组 蜡质合成代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蓝舌病病毒对视黄酸诱导基因I信号传导的调控
4
作者 鲁丹枫 张振兴 +2 位作者 李占鸿 朱沛 李卓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48,共12页
【目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泛素化修饰链上第48位赖氨酸(Lysine,Lys)残基连接的多泛素链能够调控RIG-I蛋白的稳定性,以防止RIG-I信号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过度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蓝舌病病毒(Blueto... 【目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泛素化修饰链上第48位赖氨酸(Lysine,Lys)残基连接的多泛素链能够调控RIG-I蛋白的稳定性,以防止RIG-I信号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过度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否也通过影响RIG-I的泛素化修饰调控其信号传导而利于自身增殖。【方法】以BTV感染永生化绵羊肺动脉血管内皮(Sheep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um,SPAE)细胞,分别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抑制剂PR-619处理细胞,通过RTqPCR分别检测环指蛋白125(Ring finger protein 125,RNF125)、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4,USP4)、RIG-I、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转录水平以及BTV基因组拷贝数;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以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检测IRF3核转移水平。【结果】BTV感染上调RNF125、RIG-I、IRF3和IFN-α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转录水平上调1.20~8.68倍,表达水平上调0.06~3.94倍;USP4的转录水平轻微上调,但表达水平下调。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显著抑制BTV诱导的RIG-I降解,并导致IRF3细胞核转移率在感染后24 h(24 hour post-infection,24 hpi)和48 hpi较未处理对应组别分别上升9.67和8.66个百分点,IFN-α表达水平在48 hpi上调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2.18倍,BTV基因组拷贝数在24和48 hpi分别降低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74%和85%。DUB抑制剂PR-619处理明显促进RIG-I降解,IRF3细胞核转移率在24和48 hpi较未处理对应组别分别下降8.00和16.67个百分点,IFN-α表达水平在24 hpi下调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56.50%,BTV基因组拷贝数在24和48 hpi分别增加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1.93和1.49倍。【结论】BTV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调控宿主RIG-I信号传导而利于自身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视黄酸诱导基因I 泛素修饰 蛋白酶体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不同细胞间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对Pdx-1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岳 余小舫 +2 位作者 鲍世韵 林宝行 王春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6-79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小鼠不同细胞类型之间Pdx-1基因转录起始区的表观遗传修饰差异,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对Pdx-1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胚胎干细胞(mES)、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和小鼠β细胞株NIT-... 目的:通过比较小鼠不同细胞类型之间Pdx-1基因转录起始区的表观遗传修饰差异,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对Pdx-1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胚胎干细胞(mES)、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和小鼠β细胞株NIT-1细胞Pdx-1和MLH1基因转录起始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的状况。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上述3种细胞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以mES细胞为对照,NIT-1细胞的Pdx-1基因转录起始区呈低DNA甲基化和高H3K4m3修饰(P<0.05),NIH3T3细胞的Pdx-1基因的转录起始区的DNA甲基化、H3乙酰化、H3K4m3和H3K9m3修饰水平明显增高(P<0.05);(2)Pdx-1基因仅在NIT-1细胞表达,其表达与DNA甲基化存在等级负相关(r=-0.802,P<0.01),与H3K4m3修饰存在直线相关(r=0.997,P<0.01),与H3K9m3修饰存在等级负相关(r=-0.879,P<0.01);(3)管家基因MLH1的表达与所检测的表观遗传修饰无相关性。结论:DNA甲基化、H3K9m3与H3K4m3修饰能相互协调,共同调控Pdx-1基因的表达,对胚胎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DNA甲基 组蛋白修饰 基因 Pd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中MTA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对MTA1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付海京 王锐 +6 位作者 陈一天 张群 孙茜 黄小银 管晓翔 王靖华 陈龙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 :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1,MTA1)已知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且与胃癌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可以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功能,本研究拟确定MTA1是否可以被泛素化途径所调控。方法: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胃癌细胞... 目的 :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1,MTA1)已知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且与胃癌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可以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功能,本研究拟确定MTA1是否可以被泛素化途径所调控。方法: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胃癌细胞后,以IP/WB实验检测MTA1的表达水平,并将带Myc标签的MTA1质粒以及带HA标签的泛素(HA-Ub)质粒转入该细胞,检测Myc-MTA1的表达。结果: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胃癌细胞MKN-45、SGC-7901后,MTA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泛素分子可以与MTA1直接结合,并且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泛素化程度明显增加;将HEK293细胞以si MTA1处理封闭MTA1的表达后,将Myc-MTA1质粒以及HA-Ub质粒转入该细胞,发现当后者存在时Myc-MTA1可被强烈泛素化。结论:在胃癌细胞中MTA1是可被泛素化途径修饰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转移相关基因1 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的泛素化和SUMO化修饰 被引量:4
7
作者 符代炎 戴爱国 +2 位作者 陈云荣 朱黎明 胡瑞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8-795,共8页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异二聚体的转录因子,由氧敏感的α亚基和在细胞内稳定表达的β亚基组成,在细胞低氧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能调节100多种涉及低氧应激下细胞适应和存活的靶基因.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异二聚体的转录因子,由氧敏感的α亚基和在细胞内稳定表达的β亚基组成,在细胞低氧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能调节100多种涉及低氧应激下细胞适应和存活的靶基因.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性多肽,广泛存在真核生物中.SUMO是泛素样蛋白家族成员,分子量约为12 kD的小蛋白,从拟南芥到人类普遍存在.泛素和SUMO可共价结合许多靶底物蛋白,对其进行翻译后修饰,该过程分别称为泛素化与SUMO化.近来研究显示,HIF-1α的翻译后修饰如泛素化、SUMO化可调节其的稳定性,从而改变HIF-1α的转录激活活性.本文主要就HIF-1α泛素化及SUMO化修饰等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 翻译后修饰 泛素 SU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对K562细胞SHP-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建民 李燕 +6 位作者 杨琳 刘小军 温树鹏 王福旭 张敬宇 张学军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本研究探讨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K562细胞中抑癌基因SHP-1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5... 本研究探讨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K562细胞中抑癌基因SHP-1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5,1,2μmol/L)5-aza-CdR作用K562细胞1,3,5天时对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5-aza-CdR作用1,3,5天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实时定量PCR(F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SH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TAT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K562细胞中存在SHP-1基因的甲基化,5-aza-CdR作用使K562细胞中SHP-1mRNA和蛋白重新表达,而p-JAK2蛋白表达随之呈下降趋势;5-aza-CdR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5-aza-CdR可使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用药1,3,5天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3%,24.2%,37.7%。2μmol/L的5-aza-CdR处理24小时后,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5-aza-CdR作用1,3,5天时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0.7%,23.4%,19.3%。结论:特异性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使K562细胞中沉默的SHP-1基因重新表达,并可能通过JAK/STAT路径活化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抑制剂 5-氮杂脱氧胞苷 K562细胞 SHP-1基因 白血病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清媛 李殿俊 +3 位作者 王志华 张春艳 曹雪涛 叶胜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目的 :研究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小鼠B7 1基因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研究EL 4/B7 1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 :转B7 1基因诱导了CD80的高表... 目的 :研究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小鼠B7 1基因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研究EL 4/B7 1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 :转B7 1基因诱导了CD80的高表达 ,EL 4/B7 1细胞在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 ,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EL 4/B7 1细胞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 ,射线灭活的EL 4/B7 1瘤苗作用减弱 .结论 :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 基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及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清媛 李殿俊 +1 位作者 王志华 张春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研究GM CSF及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有效性。方法 :我们将小鼠GM CSF及CD80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进而研究了EL 4/GM CSF及EL 4/B7 1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 目的 :研究GM CSF及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有效性。方法 :我们将小鼠GM CSF及CD80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进而研究了EL 4/GM CSF及EL 4/B7 1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 :转B7 1基因的肿瘤细胞诱发了CD80的高表达。转基因的肿瘤细胞在同源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 ,免疫原性增强。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 ,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 ,而在肿瘤生长的晚期未能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作用。射线灭活的EL 4/GM CSF瘤苗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 ,而射线灭活的EL 4/B7 1瘤苗作用减弱。将EL 4/GM CSF和EL 4/B7 1瘤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结论 :GM CSF及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 B7-1基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爱民 和朝平 +3 位作者 杨晓明 李培建 陈惠鹏 贺福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0-502,共3页
为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 1(MM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建立CCl4 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模型完成后予不同剂量hALR治疗 ,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 ... 为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 1(MM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建立CCl4 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模型完成后予不同剂量hALR治疗 ,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MMP3 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两种模型中hALR治疗组大鼠肝组织MMP3 的基因表达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高剂量hALR组大鼠肝组织基质分解素 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提示hALR可增强肝纤维化大鼠MM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基质分解素-1 基因表达 肝纤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修饰诱导人胆管癌细胞中RASSF1A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石 陈勇军 +2 位作者 徐立宁 唐启彬 邹声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μmol/L的5-Aza-CdR对QBC-939细胞进行化学干预24 h,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RASSF1A...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μmol/L的5-Aza-CdR对QBC-939细胞进行化学干预24 h,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改变,RT-PCR观察RASSF1A基因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ASSF1A蛋白的表达。结果经5-Aza-CdR化学干预后,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由甲基化状态转变为非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干预组细胞中分别出现RASSF1A基因的DNA条带(280 bp)和蛋白质条带(40 kD),而对照组中没有相应条带出现。结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够诱导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并通过该机制诱导RASSF1A基因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2-脱氧胞苷 基因 RASSF1A 胆管癌 DNA甲基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在贲门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洪亮 郭炜 +3 位作者 郭艳丽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和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6%(62/125)vs 4.0%(5/125),P<0.01],Ⅲ期和Ⅳ期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58.8%vs 38.6%,P<0.05),但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与GCA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GCA组织中Apaf-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39.2%vs 96.0%,P<0.01),且与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相关。GCA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74.4%vs 11.2%,P<0.01),且与Apaf-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GCA组织中Apaf-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Apaf-1和EZH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GCA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凋亡蛋白酶活因子-1基因(Apaf-1) DNA甲基 EZH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裸基因肌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介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亚夏 邓鸿业 +5 位作者 娄雅欣 欧阳能太 唐岩 李枫 丁静 钟南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电脉冲裸基因肌肉注射法 ,观察注射截短型IGF1后 2 ,3 ,4及 8周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2周组小鼠肺间质充血水肿。 3周组肺泡隔明显增厚 ,大量肺...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电脉冲裸基因肌肉注射法 ,观察注射截短型IGF1后 2 ,3 ,4及 8周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2周组小鼠肺间质充血水肿。 3周组肺泡隔明显增厚 ,大量肺泡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4周组肺间质大量胶原沉积 ,肺纤维化样改变。 8周组肺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 ,肺泡结构渐趋恢复。结论 IGF 1可直接导致肺纤维化发生。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 基因 肌肉注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小鼠 肺纤维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L-10基因干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2 位作者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0,rIL-10)基因干预的影响,探讨rIL-10基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纤维化模型组。C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生理盐水,每次0.5 ml,共8周;纤维化模型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猪血清,每次0.5 ml,共8周。至造模第5周开始模型组随机分为纤维化组(M组),rIL-10基因干预组(I组)及空质粒对照组(P组)。C组和M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林格氏液作为试剂对照,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rIL-10质粒pcDNA3-rIL-10,P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于第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S-P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MMP13及TIMP1表达的情况。结果:天狼猩红染色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多(P<0.01);与M组和P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I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的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明显增强(P<0.01),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表达上调而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组和P组比较,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rIL-10基因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 大鼠白介素10 基因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碘代杀结核菌素对HT-29细胞DLC-1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灵敏 王亚旭 +2 位作者 谢凯 曾令海 李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5-碘代杀结核菌素(5-iodotubercidin,ITU)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株增殖凋亡及DL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0.5、1、2、4、6、8、10μmol/L)ITU作用于HT-29细胞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活性... 目的探讨5-碘代杀结核菌素(5-iodotubercidin,ITU)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株增殖凋亡及DL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0.5、1、2、4、6、8、10μmol/L)ITU作用于HT-29细胞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活性;ITU(0、2、4、6μmol/L)作用于HT-29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ITU(0、2、4、6μmol/L)作用于HT-29细胞48 h,亚硫酸氢盐克隆测序法(BSP)检测DLC-1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情况;同上的处理细胞的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LC-1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1ITU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活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细胞活力的作用越强(P<0.05),以6μmol/L组对HT-29细胞影响最大,IC50=(5.92±0.62)μmol/L。2分别以0、2、4、6μmol/L ITU作用于HT-29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9.56±2.21)%、(22.18±3.16)%、(34.23±3.16)%、(40.50±3.16)%,表明随着ITU浓度增加,对HT-2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越强。3经0、2、4、6μmol/L ITU处理后DLC-1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91.67%、75.00%、61.67%、43.33%,表明ITU可以引起DL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降低。4在HT-29细胞中可检测到少量DL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相同条件经0、2、4、6μmol/L ITU处理细胞后检测显示DLC-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并随浓度增长,mRNA及蛋白表达随之增加。结论 ITU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促进HT-29细胞凋亡,而这种抑制增殖作用可能和ITU降低DL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而诱导DLC-1基因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碘代杀结核菌素 甲基 结直肠肿瘤 基因 DL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钧 宋烈昌 +2 位作者 金行中 郭丹 林敬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s)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mRNA表达的影响 ,阐明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处理后 ,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s)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mRNA表达的影响 ,阐明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处理后 ,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计数 5× 5mm高倍视野内炎症细胞数目 ;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MCP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地塞米松减少了肺组织炎症细胞的聚集 ,延缓了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并抑制了MCP 1mRNA的表达 ,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趋势。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分子机制与抑制肺M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肺纤维 单核细胞趋蛋白-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窝蛋白1泛素化在不同疾病中的角色与意义
18
作者 胡凤丽 王鹏飞 谷国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83-1690,共8页
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是小窝的主要成分,可参与细胞膜内吞、脂质运输及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小窝蛋白1泛素化修饰既能影响自身水平,又能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造成相互作用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而在不同疾病中扮... 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是小窝的主要成分,可参与细胞膜内吞、脂质运输及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小窝蛋白1泛素化修饰既能影响自身水平,又能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造成相互作用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而在不同疾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Cav-1含12个赖氨酸残基,其中N端结构域6个赖氨酸残基(5/26/30/39/47/57)对于Cav-1的泛素化修饰必不可少。在不同疾病状态下,Cav-1的泛素化类型及位点各异,而且泛素化修饰后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溶酶体途径降解。本文通过综述Cav-1泛素化在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乳腺生殖等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发现Cav-1泛素化主要涉及肿瘤、炎症和代谢性疾病等病理过程。通过综述Cav-1泛素化修饰在不同疾病模型及细胞中扮演的角色,希望能加深理解Cav-1泛素化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意义,为未来可能相关干预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泛素修饰 小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泛素化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关系
19
作者 刘延 李湘竑 杨定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1,SENP-1)基因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肝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1,SENP-1)基因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肝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方法对肝癌细胞株MHCC97L(低侵袭性)、MHCC97H和HCCLM3(高侵袭性)、SMMC-7721和HepG2(无明显侵袭性)SEN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人永生化肝细胞株HL-7702为对照,分析SENP-1的表达与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ENP-1 mRNA(F=5.658;P=0.042)和蛋白(F=88.909,P=0.000)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随着肝癌细胞株侵袭潜能的增高而增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5种肝癌细胞株SENP-1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人永生化肝细胞株;免疫荧光法观察发现,SENP-1蛋白在肝癌细胞株内主要为胞质表达,部分胞核表达。结论:SENP-1基因在肝癌细胞株中的高表达可能具有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1基因 肝细胞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腺癌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郭艳丽 周珍 +3 位作者 郭炜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贲门腺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和磁县肿瘤医院胸外科于2006-2014年收治)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贲门腺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1.8%(58/112),癌旁非肿瘤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为17.6%(20/112),癌组织中DACT-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频率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580±0.143,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0.654±0.110,P<0.01);在DACT-1基因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488±0.097,明显低于该基因未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0.675±0.120),且该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量相关(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与肿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有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贲门腺癌中基因Cp 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是DACT-1基因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DACT-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有望为贲门腺癌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 甲基 贲门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