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小河口矽卡岩型铜矿床矿物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熊潇 朱赖民 +5 位作者 张国伟 杨文强 郑俊 姜航 刘凯 郭延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97-2614,共18页
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因过去发现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对区内铜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小河口铜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玢岩与泥盆系桐峪寺组地层接触处的矽卡岩带内... 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因过去发现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对区内铜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小河口铜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玢岩与泥盆系桐峪寺组地层接触处的矽卡岩带内。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阶段:Ⅰ干矽卡岩阶段、Ⅱ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Ⅲ石英-硫化物阶段和Ⅳ碳酸盐-石英阶段。本文在对该矿床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和辉石)和金属矿物(磁铁矿和硫化物)详细的岩(矿)相学观察基础上,针对这些矿物进行系统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来示踪矽卡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讨论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过程。研究表明,小河口铜矿床为典型的接触交代成因钙质矽卡岩型矿床。干矽卡岩矿化阶段从早到晚依次形成钙铝榴石(Adr24-31Gr68-74)、钙铝榴石组分-钙铁榴石组分交替系列(Adr26-68Gr31-72)和透辉石(Di73-91Hd8-24)-纯钙铁榴石(Adr68-100Gr0-30)。伴随着岩浆结晶分异,初始岩浆-热液流体与灰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首先形成无环带钙铝榴石(Grt-a)矽卡岩,此时成岩环境为低氧逸度、酸性还原环境,不利于矽卡岩铁、铜矿化的形成;成矿流体不断从岩浆中出溶并发生多次沸腾,引起残留热液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周期性变化,成矿热液由酸性逐渐向弱碱性演化,进而导致Fe3+和Al3+活度的变化,在振荡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形成了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组分交替生长的宽环带石榴子石(Grt-c)矽卡岩;随着岩浆演化和流体作用的扩大,成矿体系处于较稳定的碱性和高氧逸度环境,Fe和Al的过饱和程度此消彼长,形成了透辉石-密集振荡环带钙铁榴石(Grt-b和Grt-d)矽卡岩。成矿流体演化进入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后,富含挥发分的热液活动起主导作用,沸腾作用将H+和CO2分离进入气相,导致流体体系碱性和氧逸度程度进一步升高,进而形成磁铁矿和镜铁矿大量沉淀富集。石英-硫化物阶段,随着温度和氧逸度骤减导致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发生沉淀,并以石英-硫化物脉的形式充填于构造裂隙或矽卡岩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口矽卡岩型铜矿床 石榴子石 辉石 金属矿物 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矿带南缘矽卡岩型铜矿床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梁华英 魏启荣 +2 位作者 许继峰 胡光黔 Charllote Alle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92-1698,共7页
西藏冈底斯矿带发育大量斑岩铜钼矿床及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斑岩铜矿带及多金属矿带。过去的工作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矿床同位素年龄多小于30Ma,形成于碰撞期后伸展环境。本文测定了冈底斯矿带南缘克鲁-冲木达矽卡岩型铜(金、钼)矿集区... 西藏冈底斯矿带发育大量斑岩铜钼矿床及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斑岩铜矿带及多金属矿带。过去的工作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矿床同位素年龄多小于30Ma,形成于碰撞期后伸展环境。本文测定了冈底斯矿带南缘克鲁-冲木达矽卡岩型铜(金、钼)矿集区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金)矿化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锆石Ce4+/Ce3+比值。矿化岩体锆石U-Pb年龄:92.1±0.6Ma,MSWD=1.0,锆石Ce4+/Ce3+比值在90~562之间,平均值为287。锆石Ce4+/Ce3+比值和玉龙矿带含矿岩体锆石的比值基本一致,显示矽卡岩矿化岩体岩浆氧逸度较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在65~45Ma之间,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化岩体锆石U-Pb年龄表明冈底斯带不但发育碰撞期后大规模成矿作用,也发育与洋壳俯冲构造岩浆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为冈底斯矿带洋壳俯冲有关矿床的寻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矽卡岩铜矿 洋壳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石榴子石特征 被引量:38
3
作者 高雪 邓军 +5 位作者 孟健寅 闫寒 李建新 杨春海 孙诺 魏超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95-2708,共14页
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新探明的铜矿床之一,目前探明铜金属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与由侵入岩和大理岩直接接触形成的典型矽卡岩矿床不同,红牛铜矿床是隐伏岩体远程矽卡岩化的产物,其矽卡岩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 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新探明的铜矿床之一,目前探明铜金属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与由侵入岩和大理岩直接接触形成的典型矽卡岩矿床不同,红牛铜矿床是隐伏岩体远程矽卡岩化的产物,其矽卡岩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通常相间排列,且距离岩体较远,大理岩中可见粗粒石榴子石和硅灰石,矽卡岩中常见大理岩捕掳体。根据矽卡岩矿物组合可将该矿床矽卡岩类型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或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符山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阳起石-绿帘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和绿帘石矽卡岩,其中以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硅灰石矽卡岩为主。石榴子石是最重要的矽卡岩矿物,分布广泛、颜色变化大,且石榴子石矽卡岩中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化最好。本文通过对0ZK10、3ZK11和7ZK16钻孔岩芯的地质编录,查明石榴子石在红牛铜矿床的空间分布和矿化特征,采集该矿区新鲜的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和角岩磨制成光薄片,开展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工作,观察石榴子石的颜色、粒度、结构、光性等岩相学特征,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红牛铜矿床石榴子石集中产出于矽卡岩中,少量产出于矽卡岩化大理岩和角岩中,具有明显的两期。早期石榴子石分布广泛,多呈褐色-红褐色,非均质性,异常干涉色,粒径一般在0.2~4mm之间,半自形-自形中细粒结构,韵律环带发育。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18%~37.69%、CaO为33.34%~36.35%、Al2O3为3.64%~13.69%、FeO为11.90%~24.18%、MgO为0.00%~0.08%,FeO和Al2O3含量变化呈负相关,SiO2和CaO含量变化整体呈正相关。石榴子石端员组分总体以钙铁榴石(36.88%~82.36%)为主,其次为钙铝榴石(16.59%~60.75%),还有少量的镁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37-82Gro17-61Spe+Pyr+Alm0.33-3.71)。晚期石榴子石呈浅褐色-浅红色,多发育于矽卡岩化角岩和大理岩中,少量发育于矽卡岩中,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均质性,全消光,常具有溶蚀结构。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06%~36.27%、CaO为33.07%~33.77%、Al2O3为0.04%~1.05%、FeO为27.38%~28.18%、MgO为0.00%~0.04%,属于钙铁榴石(94.42%~98.46%)。早期石榴子石韵律环带发育,其主量元素含量变化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由核部向边缘,SiO2和CaO基本保持不变,FeO含量增加,Al2O3含量减少,钙铁榴石含量增加,钙铝榴石含量减少,反映在石榴子石形成早期,成岩环境为低氧逸度、酸性还原环境;形成过程中氧逸度增加,成矿溶液由酸性向弱碱性演化。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等金属硫化物多呈他形充填于石榴子石颗粒之间,或在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形成细脉,或沿石榴子石生长环带面交代,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矽卡岩早期、早于铜矿化,并为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钙铁-钙铝榴石 物理化学条件 红牛矽卡岩铜矿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云华 李真 +3 位作者 莫宣学 黄玉 李云涛 韩一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8-1382,共15页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岩矿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受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控制。节理系统中矿体为脉带状,矿石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团斑状构造,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的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巢状、串珠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蚀变以钙铝榴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具有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岩脉有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多重控制,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研究成果为区域找矿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破碎带蚀变岩 铜矿 卡特巴阿苏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矿沟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军 武广 +1 位作者 钟伟 朱明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31-2641,共11页
对黑龙江省三矿沟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内花岗闪长岩中石英斑晶、硫化物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 对黑龙江省三矿沟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内花岗闪长岩中石英斑晶、硫化物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花岗闪长岩石英斑晶中的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值为432℃,盐度在30.92 wt%~63.91wt%NaCl eqv.之间,平均为52.96 wt%NaCl eqv,代表了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硫化物阶段形成的黄铜矿磁铁矿矿石中流体温度主要介于323~424℃之间,盐度介于8.95 wt%~62.51 wt%NaCl eqv.之间;硫化物阶段形成的黄铜矿矿石中流体温度主要介于333~441℃之间,盐度介于8.28 wt%~65.32 wt%NaCl eqv.之间;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温度主要介于124~140℃之间,盐度介于1.65 wt%~4.34 wt%NaCl eqv.之间。铁铜矿石均形成于高温、高盐度阶段,以岩浆热液为主,在成矿晚期,由于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了少量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以富Na、K、Ca、Cl^-和CO_3^(2-)的高盐度流体为特征,主体属于 NaCl-H_2O-CO_2-H_2S-CH_4体系。成矿流体在300~400℃区间内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和少量金属氧化物沉淀,沸腾作用对三矿沟铁铜矿床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矽卡岩 铜矿 流体包裹体 FE-CU study province 高盐度流体 金属硫化物 流体温度 NaCl 石英斑晶 花岗闪长岩 多相包裹体 沸腾作用 成矿流体 子矿物 碳酸盐 拉曼光谱分析 铜矿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宫忽洞矽卡岩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丹 陈军强 +5 位作者 王佳营 文思博 肖志斌 汤超 刘行 俞礽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7-1384,共18页
宫忽洞是内蒙古中部的一例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带内,赋存于矿区东南部花岗斑岩与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组结晶灰岩形成的矽卡岩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闪... 宫忽洞是内蒙古中部的一例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带内,赋存于矿区东南部花岗斑岩与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组结晶灰岩形成的矽卡岩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辉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石、透辉石、方解石、萤石等,矽卡岩类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9.6±1.7)Ma,推断宫忽洞铜矿床是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斑岩高Si、贫Al;亏损Ba、Sr、P、Ti等元素;10000Ga/Al值变化于2.32~3.49;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V"字形;Fe OT/Mg O值介于9.86~12.27;其成因类型为A1亚类的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3件热液方解石δ13CV-PDB值介于-10.6‰^-8.6‰,对应的δ18OV-SMOW值为4.6‰~15‰,宫忽洞铜矿床成矿期的CO2可能由花岗斑岩与灰岩地层的相互作用形成。4件不同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2‰~10‰,表明成矿所需的硫可能来自于岩浆硫与海相硫酸盐的混合;4件不同硫化物的206Pb/204Pb=17.706~17.828,207Pb/204Pb=15.506~15.564;208Pb/204Pb=37.841~37.969,表明后造山阶段拉张环境形成的A型花岗斑岩体可能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地球化学 矽卡岩铜矿 宫忽洞 达茂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与矽卡岩型锌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成因关系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健 黄文婷 +4 位作者 陈喜连 伍静 任龙 梁华英 陈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6-1199,共14页
广西大厂矿田主要由锡多金属矿床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组成,前者产于远离龙箱盖岩体的泥盆系中,而后者产于龙箱盖岩体内外接触带。过去多认为两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都与龙箱盖岩体有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 广西大厂矿田主要由锡多金属矿床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组成,前者产于远离龙箱盖岩体的泥盆系中,而后者产于龙箱盖岩体内外接触带。过去多认为两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都与龙箱盖岩体有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探讨这两类元素组合不同的矿床是否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发育含CO_(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石盐子晶包裹体,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表明锡多金属矿化流体比矽卡岩型锌铜矿化流体含有更多CO_(2)。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于270~410℃,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5℃。远离岩体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化温度高于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型铜锌矿床矿化温度,这与同一岩浆成矿系统热液矿床的成矿温度一般从岩体往外逐渐降低不同。100号锡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4)Pb介于38.790~39.048之间、^(207)Pb/^(204)Pb介于15.677~15.752之间和^(206)Pb/^(204)Pb介于18.569~18.691之间。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8.731~39.112、15.668~15.762和18.411~18.607。两类矿化铅同位素组成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上位于不同的区域,表明两类矿化成矿物质源区不同。两类不同矿床成矿流体CO_(2)含量、He及B同位素组成也不同,其矿化流体来源有一定的差异。此外,龙箱盖岩体黑云母富锡,表明岩浆中的Sn主要为Sn^(4+)置换黑云母中的Ti^(4+),不利于Sn在残余岩浆中富集成矿。上述差异表明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不是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和龙箱盖岩体有关,锡多金属矿床可能和深部未出露岩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矿田 锡多金属矿 矽卡岩铜矿 流体包裹体 原位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金、银、碲、铋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成矿条件的制约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颖霄 谢桂青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5-676,共22页
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组碳酸盐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内。根据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将成矿过程划分为进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 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组碳酸盐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内。根据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将成矿过程划分为进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金和铜的主要成矿阶段。鸡笼山金铜矿床中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EPMA)表明,金、银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碲银矿、硫银铋矿等形式产出,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铜矿和黄铁矿;同时发现鸡笼山金铜矿床中发育大量碲-铋矿物(如辉碲铋矿、针硫铋铅矿等)。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鸡笼山金铜矿床中金银元素在高温热液中主要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随着温度降低和流体进一步的演化,金银元素转变为以硫络合物、碲铋化物熔体等形式运移。在石英-硫化物阶段,由于硫化作用与流体的沸腾作用,流体中硫逸度降低,碲逸度升高;当流体处于黄铁矿-磁黄铁矿氧逸度范围、酸碱性呈中性-弱碱性、碲逸度(logf_(Te2))为-10.7^-8.4、硫逸度(logf_(S_2))为-11.4^-10.6时,金、银、铜元素近于同时沉淀,碲、铋和砷元素对金和银元素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笼山 矽卡岩铜矿 金(银)赋存状态 碲-铋矿物组合 成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钼铜矿床中石榴子石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梁丰 王艳军 +5 位作者 赵严 李凯旋 任志 毛金伟 陈涛亮 冷成彪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241,共23页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分析。根据矿物镜下特征,将矿区石榴子石分为早期(Grt Ⅰ)和晚期(Grt Ⅱ)两个世代。Grt Ⅰ为浅黄色−黄白色、无环带石榴子石,Grt Ⅱ为褐色−红褐色、具有明显环带的石榴子石。两期石榴子石的SiO_(2)(34.41%~38.45%)、CaO(32.7%~35.25%)、Al_(2)O_(3)(6.64%~12.57%)和FeO(12.03%~22.63%)含量指示,二者均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34-64Gro34-58)。Grt Ⅰ和Grt Ⅱ均呈轻稀土和重稀土亏损、中稀土富集的“驼峰型”配分模式。相比于Grt Ⅰ,Grt Ⅱ具有更低的U含量和变化范围更大的Eu异常,分别指示晚期矽卡岩矿化流体氧逸度较高和pH变化较大。Grt Ⅱ中显著的环带结构及变化较大的主量成分指示晚期石榴子石化经历了更为强烈的水岩反应,与pH值变化较大的特征一致。因此,铜厂沟两期石榴子石记录了矽卡岩体系由相对封闭到开放、逐渐氧化的过程。此外,Grt Ⅰ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获得的年龄为(85.4±5.6)Ma(MSWD=0.91),直接限定铜厂沟矽卡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铜厂沟矽卡岩作用与矿区内斑岩体侵位及钼矿化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铜厂沟Mo−Cu矿床记录了完整的斑岩−矽卡岩矿化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出铜厂沟及区域上同时代的Cu−Mo−W等多金属矿床是晚白垩世碰撞后斑岩热液体系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斑岩铜矿 LA−ICP−MS U−Pb年代学 碰撞后斑岩 石榴子石 铜厂沟 氧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瞿泓滢 裴荣富 +3 位作者 梅燕雄 王浩琳 李进文 王永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1-390,共20页
铜的消费量及用途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特征以及典型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并将铜矿床按照岩浆熔离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层状(控)型和海相火山气液型5种类型进行介... 铜的消费量及用途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特征以及典型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并将铜矿床按照岩浆熔离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层状(控)型和海相火山气液型5种类型进行介绍。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主要为智利的楚基卡马塔特大型铜矿床、埃斯康迪达超大型铜矿床,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贝格超大型铜金矿床,中非巨型铜矿带上的赞比亚铜矿带、刚果(金)沙巴铜矿带和赞比亚西北省铜铀矿区,阿富汗的艾纳克超大型铜矿床,波兰的卢宾超大型铜矿床。根据上述主要铜矿床的特征总结出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具有统一性、专属性、偏在性和异常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特大铜矿 岩浆熔离 斑岩 矽卡岩 层状(控) 海相火山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海田 韩发 葛朝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5-41,共17页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铜矿资源数据,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铜矿资源基本状况和不同类型铜矿床特征。运用铜矿床品位—吨位模型,来反映不同矿床类型规模与品位之间相互关系及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我国铜矿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铜矿资源数据,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铜矿资源基本状况和不同类型铜矿床特征。运用铜矿床品位—吨位模型,来反映不同矿床类型规模与品位之间相互关系及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我国铜矿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铜矿资源 斑岩铜矿 矽卡岩铜矿 普查找矿 分布 斑岩铜矿 火山活动 地质背景 铜镍硫化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山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02-502,共1页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期后流体活动关系密切,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成矿流体演化和矿质沉淀的机制是进一步探讨矿化富集规律及指导找矿的重要依据(Wang et al.,2004,2006;Hou et al.,2011)。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矿物中成矿流体的...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期后流体活动关系密切,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成矿流体演化和矿质沉淀的机制是进一步探讨矿化富集规律及指导找矿的重要依据(Wang et al.,2004,2006;Hou et al.,2011)。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矿物中成矿流体的直接样本,矿床不同蚀变带内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所含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特征 矽卡岩 斑岩体 成矿流体 斑岩铜矿 流体活动 矿化富集 铜山口 包裹体 矿石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野马泉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9
13
作者 宋忠宝 贾群子 +6 位作者 张占玉 何书跃 陈向阳 全守村 栗亚芝 张雨莲 张晓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09-217,共9页
前人认为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属矽卡岩型,笔者首次在野马泉矿区发现在矿体的顶部有喷流岩——紫红色碧玉岩出现,证明在野马泉矿区曾发生过海底喷流成矿作用。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该区早期为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矽卡岩成矿作用,也就是说... 前人认为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属矽卡岩型,笔者首次在野马泉矿区发现在矿体的顶部有喷流岩——紫红色碧玉岩出现,证明在野马泉矿区曾发生过海底喷流成矿作用。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该区早期为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矽卡岩成矿作用,也就是说野马泉铁铜矿床的成因应为喷流沉积+矽卡岩型。对于在该区找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矽卡岩 成因 铜矿 野马泉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在黑龙江省三矿沟铁铜矿床含金、银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海涛 尹京武 +2 位作者 杨林 邵兴坤 刘春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通过对三矿沟铁铜矿床野外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矿脉间的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的观察,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三矿沟铁铜矿床的含金、银矿物。将矿床的成矿期次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和表生氧化期3个成矿期... 通过对三矿沟铁铜矿床野外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矿脉间的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的观察,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三矿沟铁铜矿床的含金、银矿物。将矿床的成矿期次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和表生氧化期3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从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变化,探讨了含金、银矿物的特征。碲银矿的发现在前人研究资料中未见有报道。碲银矿是铅锌硫化物阶段中的低温热液产物,分布于石英脉中,银部分被铁和铜替代,从颗粒的核部到边缘,铁铜含量呈上升趋势,银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银金矿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环境,呈不规则粒状赋存于黄铜矿、黄铁矿颗粒间的石英脉中。银金矿在化学组成中金银含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银金矿颗粒由核部向边缘,银的含量呈上升趋势,金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矿沟铁铜矿 矽卡岩 电子探针 碲银矿 银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瞿泓滢 裴荣富 +1 位作者 王永磊 李进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6,共9页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以及碳、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矿床的成矿机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凤凰山铜矿床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V-L型、V-L+S型、V-L富气相型...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以及碳、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矿床的成矿机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凤凰山铜矿床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V-L型、V-L+S型、V-L富气相型和V型。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别集中于3个区,其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和盐度区间代表成矿流体演化的3个不同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度、高盐度向低温度、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阶段基本对应,降温、流体沸腾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可能在成矿晚期混有少量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稳定同位素 矽卡岩铜矿 凤凰山 铜陵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小多宝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令安 孙景贵 +1 位作者 古阿雷 赵克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417,共7页
小多宝山铜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矿床北西约10 km处,是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铁成矿带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接触部位。对早期硫化物阶段中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中方解石... 小多宝山铜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矿床北西约10 km处,是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铁成矿带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接触部位。对早期硫化物阶段中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中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8-467℃,盐度w(NaCleqv)变化范围为8.8%-21.2%,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34℃、盐度为39.3%-50.1%;晚期硫化物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163℃,盐度为1.22%-5.99%。结果显示,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含CO2的Na Cl-H2O热液的特征,主成矿阶段北西向片理化活动,导致流体减压而强烈“沸腾”,使得金属硫化物卸载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小多宝山铜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西措勤县日阿与斑(玢)岩有关的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40
17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2,共6页
藏西地区措勤县日阿铜矿产于拉萨地块内,是一个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矿体中金云母测得的40Ar/39Ar成矿年龄为(87.69±0.64)Ma,MSWD=0.42,与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_PbSHRIMP年龄(90.1Ma)一致。同时,矿区内的辉... 藏西地区措勤县日阿铜矿产于拉萨地块内,是一个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矿体中金云母测得的40Ar/39Ar成矿年龄为(87.69±0.64)Ma,MSWD=0.42,与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_PbSHRIMP年龄(90.1Ma)一致。同时,矿区内的辉绿玢岩脉,与二长花岗斑岩具有相近的年龄(87.2Ma)及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含铜的双峰式岩石组合,代表了中—晚白垩世拉萨地块内的伸展构造环境下的铜成矿事件。文章指出,造成该矿区铜矿化的双峰式岩系(二长花岗斑岩—辉绿玢岩组合)是由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在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该矿床的发现表明,西藏高原除了与板块缝合带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包括玉龙、冈底斯、班公湖—怒江3条斑岩铜矿带)外,拉萨地块内部还有一期与双峰式岩系有关的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铜矿 地质特征 金云母^40Ar/^39Ar年龄 成矿构造环境 藏西措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可克萨拉铁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书领 李永军 +3 位作者 吴乐 王祚鹏 汪振宇 张郁玲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1-90,共10页
可克萨拉铁铜矿床是西天山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产于呼斯特中酸性侵入岩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近年来,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年龄集中于晚泥盆世,而矿石中辉钼矿的成矿年龄为早二叠... 可克萨拉铁铜矿床是西天山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产于呼斯特中酸性侵入岩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近年来,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年龄集中于晚泥盆世,而矿石中辉钼矿的成矿年龄为早二叠世,成矿成岩年龄相差很大。为确定成矿时代,笔者采集矿区地表探槽中的辉钼矿样品,获得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90±10)Ma,加权平均年龄为(287.8±0.9)Ma,时代为早二叠世。辉钼矿成矿年龄和围岩花岗岩类成岩年龄的显著差异,表明存在着2期岩浆或岩浆热液活动事件。可克萨拉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可能与早期(晚泥盆世)中酸性岩浆侵入于灰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有关;晚期(早二叠世)铜钼矿形成与沿断裂发育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并叠加于早期矽卡岩型矿床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测年 矽卡岩铜矿 可克萨拉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达若洛陇矽卡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超 唐菊兴 +4 位作者 宋扬 李海峰 王嘉星 张开江 袁仁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839,共12页
为揭示西藏双湖县达若洛陇矽卡岩型铜矿的成因,对该矿床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LV)、含子矿物三相(LVH,... 为揭示西藏双湖县达若洛陇矽卡岩型铜矿的成因,对该矿床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LV)、含子矿物三相(LVH,子矿物为石盐)、富气相气液两相(VL)和纯气相(V) 4类流体包裹体。石英-硫化物阶段脉体的石英(Q1)中以LV和LVH型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集中于150~350℃,盐度分别为5%~25%Na Cleqv和30%~40%Na 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脉体的石英(Q2)和方解石中以LV型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150~200℃,盐度集中于5%~10%NaCleqv。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主成矿的深度为0. 8~1. 9 km。Q1中见有不同类型(LV、LVH、V)包裹体在同一视域下共存,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但盐度变化较大,这是流体沸腾的明显标志。温度降低和沸腾作用是导致达若洛陇矿床Cu元素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矽卡岩铜矿 达若洛陇 班怒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延边六道崴子铁铜矿床成矿辉长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鹤楠 任云生 +2 位作者 杨群 邹欣桐 蒋国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2-1352,共11页
六道崴子铁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延边地区,主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系大理岩接触带内,赋矿岩石主要为石榴子石矽卡岩,成因上属接触交代型矿床。为确定成岩成矿时代、物质源区和构造背景,对矿区北山成矿辉长闪长岩中的... 六道崴子铁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延边地区,主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系大理岩接触带内,赋矿岩石主要为石榴子石矽卡岩,成因上属接触交代型矿床。为确定成岩成矿时代、物质源区和构造背景,对矿区北山成矿辉长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Th-Pb同位素测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20个测点的U-Pb年龄值介于196Ma±2Ma^213Ma±1Ma之间,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4Ma±2.3Ma,指示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侏罗世;岩石主量元素组成具有低硅、富碱、富钠、高铝的特征,属偏铝质富钠钙碱性系列;辉长闪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以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较弱的负Eu异常等为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低Sr高Yb,微量元素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表明六道崴子成矿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结合东北地区区域构造背景演化,初步认为六道崴子铁铜矿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吉黑东部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六道崴子铁铜矿 延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