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1
作者 侯峰 王维宁 +2 位作者 孔令锋 郭汉文 张满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37-2238,共2页
目的:建立小檗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小檗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及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及测定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结果:制定了小檗根药材显微鉴别方法;制定了薄层鉴别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 目的:建立小檗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小檗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及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及测定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结果:制定了小檗根药材显微鉴别方法;制定了薄层鉴别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生物碱含量。结论:以上3种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小檗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根 显微鉴别 TLC 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黑果小檗根薄层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朱慧敏 李莉 +2 位作者 李松雅 闫琦 李雯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142-2146,2240,共6页
目的:建立黑果小檗根部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考察不同展开条件、展开剂比例、点样量、检视方式、薄层板、展开温度以确定最佳薄层色谱展开系统,并对黑果小檗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 目的:建立黑果小檗根部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考察不同展开条件、展开剂比例、点样量、检视方式、薄层板、展开温度以确定最佳薄层色谱展开系统,并对黑果小檗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确定氯仿-乙酸乙酯-甲酸(4:4. 5:1. 5),薄层板为GF254硅胶薄层板,点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54、366 nm,展开温度为25℃为最佳展开条件,黑果小檗根皮及根木质部中均含有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且盐酸巴马汀、盐酸盐酸小檗碱分别在0. 0211~3. 798、0. 675~4. 05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 9995、r=0. 9942),其中超声提取的根皮水提物中盐酸巴马汀含量最高,含量为2. 2920 mg/g;超声提取的根皮甲醇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最高,含量为3. 7640 mg/g。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薄层展开方法稳定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小檗根 黑果小檗根木质部 薄层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小檗根不同极性部位抑制肠痉挛和抗炎活性的体外研究及组分初探
3
作者 闫琦 李莉 +4 位作者 李松雅 冯敏 李玮 王晓梅 李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0,270,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黑果小檗根(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 roots)不同极性部位的肠道解痉作用和抗炎活性;通过成分对比分析,初步推测潜在活性组分。方法(1)用60%乙醇和水分别提取黑果小檗根的主要成分,再对乙醇提取物依次进行系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黑果小檗根(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 roots)不同极性部位的肠道解痉作用和抗炎活性;通过成分对比分析,初步推测潜在活性组分。方法(1)用60%乙醇和水分别提取黑果小檗根的主要成分,再对乙醇提取物依次进行系统溶剂萃取(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饱和正丁醇),得到不同极性萃取物。(2)采用高效凝相色谱法(HPLC法)对不同极性提取物中代表性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其含量差异。(3)通过小鼠离体结肠平滑肌实验,研究不同提取物对正常和痉挛状态下肠道肌肉张力的影响,筛选具有抑制肠痉挛作用的活性部位。(4)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细胞模型,通过不同提取物干预后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白介素-6(IL-6)含量,筛选抗炎活性部位。(5)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潜在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并用核磁共振法和质谱法进行成分定性。结果(1)HPLC成分对比分析表明,饱和正丁醇萃取物中木兰花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的含量高于其他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小檗胺、阿魏酸、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高于其他萃取物。此外,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萃取物的的未知峰(峰面积占比60%)。(2)小鼠结肠张力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二氯甲烷萃取物对正常小鼠结肠张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二氯甲烷萃取物可缓解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3)炎症细胞模型干预实验的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萃取物。(4)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先前发现的未知峰化合物,结果鉴定为阿魏酸-4-O-葡萄糖苷。结论研究发现黑果小檗根二氯甲烷部位同比其他部位的肠道解痉作用最强,同时乙酸乙酯部位是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以此丰富了黑果小檗根已知的药理作用。此外,从黑果小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了化合物:阿魏酸-4-O-葡萄糖苷,为黑果小檗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小檗根(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 roots) 肠道解痉作用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