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滨海沙地8个竹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李磊
张盟
郑俊鸣
荣俊冬
林艺煌
郑郁善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63,共10页
-
基金
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东山防护林更新树种良种繁育与配套栽培研究与示范”(2015N3015)
福建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环境友好型竹资源精准培育与利用创新团队”(闽教科2018〔49〕)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项目“沿海沙地竹子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CXZX2017089)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特色林木种质材料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2013NZ0001)。
-
文摘
为筛选福建省滨海沙地防护林的适生竹种,以福建省东山岛滨海沙地8个适生竹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方位枝叶的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不同竹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稠密度、枝干物质含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等11个枝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探讨竹类植物对滨海沙地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5.54%~50.47%,种间变异水平为7.55%~99.54%,叶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面积变异系数最高;小枝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12.41%~43.16%,种间变异水平为17.60%~95.65%,小枝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稠密度变异系数最高,这表明竹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和滨海沙地的适应潜力;功能性状在竹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枝长度、小枝直径、叶面积、叶稠密度受竹种类型的影响较大;在方位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上,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viridivittata)、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和绿竹(B.oldhamii)的11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方位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竹类植物采取增大比叶面积、叶面积等性状耦合协调或组合的权衡策略以适应滨海沙地生态环境,提高植物对光能、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
-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小枝功能性状
竹类植物
滨海沙地
东山岛
-
Keywords
leaf functional traits
twig functional traits
bamboo
sandy coast
Dongshan Island
-
分类号
Q945.79
[生物学—植物学]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