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动力特征的小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红彪 何福 +1 位作者 张强 田双珠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了获取基于结构动力特征的小损伤识别方法,组织实施了钢直管、钢壳及5层钢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频率比"作为结构损伤诊断指标对于识别均匀、规整的一维(杆、索)、二维(板、壳)以及三维钢框架结构的损... 为了获取基于结构动力特征的小损伤识别方法,组织实施了钢直管、钢壳及5层钢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频率比"作为结构损伤诊断指标对于识别均匀、规整的一维(杆、索)、二维(板、壳)以及三维钢框架结构的损伤十分敏感;该指标对识别钢直管纵向大损伤及3mm横向切口的小损伤;对钢壳径向损伤及环向损伤,对5层钢框架结构的节点螺栓脱落损伤均敏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比 结构损伤诊断 振动测试 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小损伤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闫云聚 韩莉 +1 位作者 余龙 姜节胜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1-434,共4页
在遗传算法或神经网络方法识别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时,都是基于少量的在线测量的损伤结构振动响应数据和大量的模型仿真数据来实现的,因而建立高效和精确的损伤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以便仿真获得损伤结构的大量动力学响应数据是十分重... 在遗传算法或神经网络方法识别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时,都是基于少量的在线测量的损伤结构振动响应数据和大量的模型仿真数据来实现的,因而建立高效和精确的损伤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以便仿真获得损伤结构的大量动力学响应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前提工作。本文针对ANSYS结构分析软件在建立结构小损伤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结构损伤处直接网格划分的计算结果误差和网格节省问题,以结构损伤振动检测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提出了建立含小损伤结构的ANSYS动力学建模技术,研究了结构局部小损伤及其位置与所在处单元刚度矩阵变化的数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小损伤检测 单元刚度矩阵 有限元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役结构桩基小损伤高精度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效忠 姚文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9-1504,共6页
为了实现对在役结构桩基小损伤高精度识别,根据桩基损伤后的振动特征微分方程,建立由模态损伤灵敏度因子、单元损伤因子、单元模态应变能组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程.在应用模态损伤灵敏度因子选择高效损伤识别模态的基础上,应用损伤前后应... 为了实现对在役结构桩基小损伤高精度识别,根据桩基损伤后的振动特征微分方程,建立由模态损伤灵敏度因子、单元损伤因子、单元模态应变能组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程.在应用模态损伤灵敏度因子选择高效损伤识别模态的基础上,应用损伤前后应变能的变化和小波分析技术对桩基的小损伤进行精确损伤定位识别.在损伤定位识别的基础上,应用损伤识别方程对桩基的小损伤进行损伤程度诊断.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SF-1灯塔桩基进行损伤数值模拟识别,识别误差小于5%,验证了该损伤识别方法具有较高识别精度.最后应用该方法对在役BHX-12平台的桩基损伤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和实际损伤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小损伤 损伤识别 高效模态 单元模态应变能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高效建立小损伤振动模型
4
作者 聂家强 冯定 +3 位作者 尹松 李喜梅 王鹏 邹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6,44,共3页
针对ANSYS结构分析软件在建立结构小损伤有限元模型时存在的问题,以振动检测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提出建立高效小损伤振动模型的方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进行结构损伤判别与标定,具有一定潜力。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小损伤 刚度矩阵 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质量变化的空间拱结构小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效忠 孙国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1-88,128,共9页
该研究针对空间拱结构损伤识别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拱结构小损伤的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识别过程中考虑损伤区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来提高了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在建立的空间拱结构损伤模型中,应用频率和振型的质量因子变化来表示损... 该研究针对空间拱结构损伤识别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拱结构小损伤的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识别过程中考虑损伤区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来提高了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在建立的空间拱结构损伤模型中,应用频率和振型的质量因子变化来表示损伤区质量的变化。应用Wittrick-Williams算法对损伤参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判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为了实现应用最少的测量模态和结构振动特性数据对结构损伤精确识别,建立了一个应用遗传算法的优化计算程序对损伤参数优化计算。在该优化程序中,应用初始的随机染色体群代表沿空间拱不同的损伤分布状况。通过对单一损伤、多个损伤区域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空间拱进行损伤识别案例对所述方法进行验证,并分析解决了对称结构损伤定位唯一性的问题。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识别方法对空间拱结构的损伤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所建立的损伤识别程序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拱结构 小损伤 遗传算法 优化计算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高频率灵敏度的结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程远胜 王真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4-84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独立模态空间的反馈控制,有目的地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根据损伤前后闭环系统的特征值构造损伤指标。采用假设检验判断损伤是否发生,并剔除特征量中损伤程度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独立模态空间的反馈控制,有目的地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根据损伤前后闭环系统的特征值构造损伤指标。采用假设检验判断损伤是否发生,并剔除特征量中损伤程度的影响,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识别损伤位置。Benchmark结构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较显著地提高模态频率对刚度变化的灵敏度,准确有效地检测在噪声环境下结构小损伤是否发生以及识别损伤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小损伤 动力特性 反馈控制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地脉动的新型损伤识别指数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景宏 逯广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5-168,共4页
阐述了一种新型损伤识别指数,进行该指数稳定性验算和计算绘制损伤指数变化率与损伤程度的关系曲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指数对小损伤敏感,可以进行损伤判定与标定,具有一定潜力。
关键词 小损伤 损伤识别 大地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侵袭神经外科的进展
8
作者 谢京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4-42,共2页
微侵袭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于1992年由德国学者Baurer及Hellwig首先提出这一命名,原意是最小损伤神经外科,主要指神经内窥镜术。目前这一概念的广义内容包括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放... 微侵袭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于1992年由德国学者Baurer及Hellwig首先提出这一命名,原意是最小损伤神经外科,主要指神经内窥镜术。目前这一概念的广义内容包括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放射神经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侵袭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显微神经外科 放射神经外科 神经内窥镜 介入神经放射 小损伤 神经影像学 外科发展史 红外线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