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变换器小扰动稳定性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奕曈 艾诚 +3 位作者 覃瑶 刘腾 喻松涛 刘进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4-792,共19页
匹配控制(或被称为惯性同步控制、直流电压同步控制等)是一种适用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静止无功补偿器和柔性直流输电等直流侧为非理想直流电压源场景的构网型控制方法。现有研究中针对匹配控制更加着重于分析其与同步发电机转子惯性... 匹配控制(或被称为惯性同步控制、直流电压同步控制等)是一种适用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静止无功补偿器和柔性直流输电等直流侧为非理想直流电压源场景的构网型控制方法。现有研究中针对匹配控制更加着重于分析其与同步发电机转子惯性之间的匹配模拟,通常缺少对其同步阻尼及同步小扰动稳定机理的深入分析。因此,首先对匹配控制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然后提出了基于反馈与前馈的同步阻尼分类方式,并分别从直流侧附加电阻、网侧附加控制阻尼和机侧附加控制阻尼3个层面,对当前研究中各种匹配控制方法及其小扰动同步稳定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最后再针对匹配控制所适用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静止无功补偿器和柔性直流输电等4种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对匹配控制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认知和能力特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匹配控制 惯性同步控制 同步阻尼 小扰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环节对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贾宏杰 陈建华 余晓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17,共5页
简单回顾了含时滞环节的微分动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利用一单机-无穷大系统研究了时滞常数τ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时滞常数较大时,可能会完全改变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性态,如导致系统特征值出现较大偏差、改... 简单回顾了含时滞环节的微分动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利用一单机-无穷大系统研究了时滞常数τ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时滞常数较大时,可能会完全改变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性态,如导致系统特征值出现较大偏差、改变其主导频率甚至主导特征值等。文中的研究工作,对于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进行控制设备设计时合理考虑时滞环节影响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稳定性 时滞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连接VSC在“外环-锁相环”时间尺度下的一类小扰动稳定性提升方法及等效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霞林 李佳鑫 +3 位作者 朱琳 黄玉辉 张晨 郭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2-1640,共9页
大量理论研究发现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source converter,VSC)接入薄弱电网后,易发生由“外环–锁相环”交互所主导的小扰动失稳现象,且在多个实际工程中也发现此类稳定问题。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大量改进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在有... 大量理论研究发现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source converter,VSC)接入薄弱电网后,易发生由“外环–锁相环”交互所主导的小扰动失稳现象,且在多个实际工程中也发现此类稳定问题。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大量改进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在有功外环、无功外环与锁相环三者之间施加附加补偿控制,以提升弱连接VSC(weak-grid connected VSC,WG-VSC)并网稳定性。该文将这些方法归纳为WG-VSC在“外环–锁相环”时间尺度下的一类小扰动稳定性提升方法。试想,这些策略都能提升稳定性,那么它们是否存在某种等效性?此外,基于等效性原理,还能否推导出其他的改进控制措施?该文研究动机是期望从方法论的视角回答上述问题,进而为解决此类稳定性问题提供基本依据。该文创新工作是基于一种能够清晰展现“外环–锁相环”交互关系的等效锁相环模型,首次揭示了这一类改进控制方法在提升WG-VSC“外环–锁相环”时间尺度小扰动稳定性方面具有等效性。此外,通过观察分析现有补偿控制策略在拓扑结构和作用机理上的特点,该文还预测了其余多种新型小扰动稳定性提升控制策略,并基于等效锁相环(phaselockedloop,PLL)模型分析得出,通过特定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可使得此类补偿控制策略在WG-VSC系统小扰动稳定性提升方面具有等效性。最后,基于PSCAD/EMTDC的详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连接VSC “外环–锁相环”时间尺度 小扰动稳定性提升方法 等效锁相环模型 等效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燕峰 刘佳 闫纪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7,共9页
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而地理位置相近的风电场间的风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建立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利用Nataf变换建立考虑风速相关性的风电场群模型,运用随机响应面法(SRSM),以风速作为输入,... 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而地理位置相近的风电场间的风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建立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利用Nataf变换建立考虑风速相关性的风电场群模型,运用随机响应面法(SRSM),以风速作为输入,系统特征值、阻尼比、频率作为输出,分析了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同时应用基于线性无关原则的概率配点选取法,合理选择有效配点,提高了SRSM的计算效率。在10机39节点系统中将SRSM与蒙特卡罗法比较,结果显示SRSM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计算时间远远少于蒙特卡罗法的计算时间,能够实现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快速评估。在是否考虑风速相关性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风速相关性时系统小扰动分析结果的波动更小,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相关性 Nataf变换 随机响应面法 小扰动稳定性 概率配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归投影方法的电力系统平衡点计算与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孟华 王成山 Venkataramana Ajjarapu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7-73,共7页
递归投影方法(recursive projection method,RPM)通过对现有时域仿真程序(time-domain simulation code,TDSC)的黑箱调用来获取电力系统平衡点以及小扰动稳定信息。在RPM作用下,全状态空间被解耦为不稳定/慢不变子空间及其正交补子空间... 递归投影方法(recursive projection method,RPM)通过对现有时域仿真程序(time-domain simulation code,TDSC)的黑箱调用来获取电力系统平衡点以及小扰动稳定信息。在RPM作用下,全状态空间被解耦为不稳定/慢不变子空间及其正交补子空间两部分,分别采用牛顿型算法以及TDSC原有的不动点迭代格式进行计算。采用QR分解方法或Arnoldi方法来构造不变子空间的基底,并通过具体算例验证RPM增强不动点迭代收敛性以及判别系统小扰动稳定状态的有效性;同时,还分析不同基底构造方式和参数设置方案对RPM计算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RPM适宜与显式积分法结合使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归投影 时域仿真 平衡点 小扰动稳定性 不变子空间 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仿真”教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娟娟 叶运铭 黄星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1-195,216,共6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是高压直流输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其线性化的实现。由于涉及到电路、数学和自控原理等多个学科,其相关理论较为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开展高压直流...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是高压直流输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其线性化的实现。由于涉及到电路、数学和自控原理等多个学科,其相关理论较为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开展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仿真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扰动分析法的本质。本文以高压直流整流侧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在MATLAB软件中建立高压直流整流侧系统小干扰动态模型的过程,并运用该模型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进行了仿真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轶涵 张靖 +2 位作者 何宇 张友骞 王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7-65,共9页
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大,考虑到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特征,会对高渗透率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电力系统的发展。为此,文章着重针对小扰动的来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总... 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大,考虑到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特征,会对高渗透率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电力系统的发展。为此,文章着重针对小扰动的来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简要介绍了小扰动的相关概念,后从风电等不确定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接入电网以及网络安全三方面阐述了各自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其次,对小扰动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了蒙特卡洛法(MCM)、随机响应面法(SRSM)和概率分配法(PCM)的相关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现阶段小扰动的抑制措施并提出了对未来电网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新能源 不确定因素 小扰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舒娅 苏建徽 +1 位作者 杨向真 杜燕 《电气工程学报》 2016年第7期39-45,共7页
小扰动稳定性是微电网运行控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逆变型微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问题,现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特征值分析法、基于阻抗建模的阻抗分析法以及基于分岔理论的非线性分析法。本文对这几种主要的分析方... 小扰动稳定性是微电网运行控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逆变型微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问题,现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特征值分析法、基于阻抗建模的阻抗分析法以及基于分岔理论的非线性分析法。本文对这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分别从优化设计控制器参数、改进下垂控制方式和优化设计分层控制策略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小扰动稳定性 特征值分析 阻抗分析 分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网络模型的多变流器直流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镇湘 赵晋斌 +2 位作者 曾志伟 屈克庆 毛玲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3,84,共6页
大量新能源设备与负荷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直流微电网,导致多变流器直流微电网(MCDCM)的小干扰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且使用传统阻抗比与状态空间模型分析MCDCM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变流器端口的阻抗特性,建立MCDCM的阻抗网络模型... 大量新能源设备与负荷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直流微电网,导致多变流器直流微电网(MCDCM)的小干扰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且使用传统阻抗比与状态空间模型分析MCDCM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变流器端口的阻抗特性,建立MCDCM的阻抗网络模型与具有开环稳定特性的负反馈系统,并将阻抗网络模型应用于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判别与设计。一个包含6个变流器的MCDCM的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MCDCM稳定性判别与设计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网络模型 多变流器 小扰动稳定性 等价开环函数 广义Nyquist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模型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宏伟 王成山 余贻鑫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55-559,共5页
在采用了一套可综合计及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器、汽轮机等元件的动态特性与负荷的动态特性在内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模型之后,将连续型潮流计算方法与特征值计算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更为可靠的针对模型不确定性对系统稳定裕度... 在采用了一套可综合计及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器、汽轮机等元件的动态特性与负荷的动态特性在内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模型之后,将连续型潮流计算方法与特征值计算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更为可靠的针对模型不确定性对系统稳定裕度影响的分析方法.最后,利用算例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稳定性 电力系统 稳定性 模型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交直流耦合作用的并网VSC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克平 何英静 +3 位作者 但扬清 李倩 曹建春 宗皓翔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针对忽略交直流耦合动态而造成并网电压源换流器小扰动稳定分析失准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交直流耦合作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电压源换流器交直流阻抗模型,并给出扫频测量方法验证了其准确性;然后,构建了电压源换流器交直流... 针对忽略交直流耦合动态而造成并网电压源换流器小扰动稳定分析失准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交直流耦合作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电压源换流器交直流阻抗模型,并给出扫频测量方法验证了其准确性;然后,构建了电压源换流器交直流并网系统的广义源荷模型,利用广义奈氏判据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估;最后,具体分析了传统交流阻抗与所提交直流阻抗的判稳区别,以及直流侧动态、无功功率传输对于系统稳定边界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了计及交直流耦合特性对于电压源换流器并网稳定边界准确刻画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电压源换流器 交直流 阻抗 小扰动稳定性 奈氏判据 扫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化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昌民 马兆兴 朱文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321,330,共7页
为了研究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基于电力电子化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例,推导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逆变侧输出电流的惯性特征;为了验证该惯性特征对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小扰... 为了研究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基于电力电子化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例,推导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逆变侧输出电流的惯性特征;为了验证该惯性特征对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结合仿真工具,分别对传统的简单三机系统和IEEE14节点系统及其对应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逆变侧输出电流具有惯性特征,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不利于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 小扰动稳定性 换流器 特征值分析 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全域同步稳定性的并网变换器电压前馈时间常数选取方法
13
作者 刘牧阳 陈永平 +1 位作者 陈俊儒 司文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7-98,共12页
通过在电流控制环中附加电压前馈控制,可以提高并网变换器的同步稳定性。然而,电压前馈控制的时间常数取值会极大地影响并网变换器的大扰动和小扰动同步稳定性。文中在确保并网变换器全域同步稳定性的情况下,研究了电压前馈控制时间常... 通过在电流控制环中附加电压前馈控制,可以提高并网变换器的同步稳定性。然而,电压前馈控制的时间常数取值会极大地影响并网变换器的大扰动和小扰动同步稳定性。文中在确保并网变换器全域同步稳定性的情况下,研究了电压前馈控制时间常数的选取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考虑电压前馈控制的并网变换器大信号暂态模型,研究了电压前馈时间常数对并网变换器大扰动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其次,通过构建并网变换器的序阻抗模型,分析时间常数对并网变换器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然后,综合考虑电压前馈时间常数对变换器大扰动和小扰动同步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明确电压前馈时间常数的选取方法。最后,通过在StarSim半实物平台构建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和选取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换器 跟网型变换器 同步稳定性 电压前馈时间常数 扰动稳定性 小扰动稳定性 序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与跟网型光伏混联发电系统阻抗建模与小扰动稳定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小龙 杨桂兴 +3 位作者 张彦军 闫幸 周毅 臧天磊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9-308,共10页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渗透比例越来越高,大量不同控制方式的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电网,其中,变流器与电网阻抗交互易引发小扰动失稳现象,威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针对构网型(Grid-forming,GFM)储能与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光伏混联发电...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渗透比例越来越高,大量不同控制方式的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电网,其中,变流器与电网阻抗交互易引发小扰动失稳现象,威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针对构网型(Grid-forming,GFM)储能与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光伏混联发电系统,建立混联系统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 and single output,SISO)等效阻抗模型,基于正网络阻尼判据,分析了变流器控制方式、GFM储能运行方式以及电网强度对混联系统阻尼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GFL光伏并网系统中接入GFM储能可以有效提升混联系统在弱网条件下的稳定性,但同时会导致其在强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差。对于光伏并入弱电网的场景,可在距离光伏送端较近的位置配置GFM储能,用以增强系统阻尼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跟网型变流器 小扰动稳定性 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打捆输电系统小扰动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喜民 刘天琪 +1 位作者 李兴源 李从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风火打捆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包括双馈风电机组风力机模型、浆距角控制模型、变流器模型、控制系统模型和感应发电机模型的风火打捆输电系统小扰动模型.详细介绍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构造的风火... 针对风火打捆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包括双馈风电机组风力机模型、浆距角控制模型、变流器模型、控制系统模型和感应发电机模型的风火打捆输电系统小扰动模型.详细介绍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构造的风火打捆外送仿真系统中对风火打捆输电系统与大电网的联络线紧密程度、风电负载率、风火电配置比例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与系统的联络越弱,系统小扰动稳定性越差,同时风电负载率和风火电配置比例也直接影响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火电 配置比例 小扰动稳定性 小扰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主从控制模式下的稳定性与优化控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学深 彭克 +3 位作者 张新慧 陈羽 徐丙垠 郭瑶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0,共7页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是配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可有效提升城市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可靠性与运行效率。主要研究了主从控制模式下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动态导纳的小扰动稳定分析模型,研究了直流...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是配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可有效提升城市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可靠性与运行效率。主要研究了主从控制模式下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动态导纳的小扰动稳定分析模型,研究了直流负荷、直流线路参数和多端互联等影响因素变化时系统出现的不稳定现象,提出了基于带通滤波的前馈补偿定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并对补偿前、后的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时域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阻尼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 主从控制 前馈补偿 小扰动稳定性 奈奎斯特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主从控制模式下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霞林 郭力 王成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4,共11页
主要研究主从控制模式下微网独立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基于离散时间状态方程的微网数学模型,通过特征值理论分析和PSCAD仿真结果验证,发现当主电源电压环比例增益、从电源数量或负荷等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特征矩阵中一对高频共轭复特征... 主要研究主从控制模式下微网独立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基于离散时间状态方程的微网数学模型,通过特征值理论分析和PSCAD仿真结果验证,发现当主电源电压环比例增益、从电源数量或负荷等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特征矩阵中一对高频共轭复特征值会到达z域单位圆外,导致系统不稳定,交流母线电压和各分布式电源输出电流中出现高频振荡分量。提出在主电源电压环电压反馈通道中加入基于二阶通用积分环节的带通滤波器,能有效改善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主从控制模式 小扰动稳定性 特征值分析 二阶通用积分器 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O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子暂态和运行区域对异步发电机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生虎 贾豫东 +1 位作者 李少飞 孙莎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5-291,共7页
现有研究中,异步发电机一阶和三阶模型忽略定子电磁暂态,五阶模型未考虑定子电压角速度变化。转速控制和功率控制方式下,异步发电机机械转矩定义不同,影响稳定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了异步发电机模型阶数、运行区域、定子角速度变化对小扰... 现有研究中,异步发电机一阶和三阶模型忽略定子电磁暂态,五阶模型未考虑定子电压角速度变化。转速控制和功率控制方式下,异步发电机机械转矩定义不同,影响稳定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了异步发电机模型阶数、运行区域、定子角速度变化对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风机出力增加,转子暂态和定子暂态对应特征值变化趋势相反,后者降低发电机稳定裕度。建立转速控制和功率控制两种方式下转差率初值算法,发现转速控制下转子电磁暂态对应正特征值,不能直接应用于普通同步发电机。从普遍意义上证明定子电压相角不是状态变量。发现如不考虑定子角速度变化,风电系统稳定分析结果偏于乐观;风机装机台数越多,相对误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发电机 小扰动稳定性 定子暂态 运行区域 定子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垚 孔力 +1 位作者 邓卫 裴玮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6-47,共12页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发展使其稳定性问题日益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常见结构和特点,然后归纳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典型运行特征和稳定性问题。分别总结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和大扰动稳定性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发展使其稳定性问题日益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常见结构和特点,然后归纳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典型运行特征和稳定性问题。分别总结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和大扰动稳定性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讨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最后指出了当前稳定性分析研究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柔性直流 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扰动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力发电机的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虞忠明 朱伟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1-1875,共5页
为研究含风力发电机组的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问题,首先在考虑时滞和系统参数不确定的情形下,建立了一套包含轴系模型和异步发电机组在内的电力系统小干扰模型。进而应用时滞系统稳定性理论获得了含有参数不确定扰动项和时滞的电... 为研究含风力发电机组的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问题,首先在考虑时滞和系统参数不确定的情形下,建立了一套包含轴系模型和异步发电机组在内的电力系统小干扰模型。进而应用时滞系统稳定性理论获得了含有参数不确定扰动项和时滞的电力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定理的有效性,得出不确定运行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不影响时滞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时滞对含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小扰动稳定性 时滞 风力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