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传媒“道德审判”新探——从“小悦悦事件”说起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世华
邵满春
-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5-18,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公共治理"视域下的微博参与社会治理研究>(12YJC860005)
-
文摘
"媒介道德审判"产生于语言的多义性、文化传统的影响、媒体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法制观念淡薄以及制度建设的空白,在积极层面,能够维护和促进社会道德发展,坚守社会正义,但背离了新闻职业主义,导致媒介司法审判,误导受众,伤害报道对象。
-
关键词
小悦悦事件
道德审判
新闻职业主义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岳经纶
温卓毅
-
机构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11JJD84001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2 种基金
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山大学985三期专项资金
中山大学社会建设论坛专项基金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频频出现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现象。这些新现象是人类社会旧有慈善困局的新表现,可以称为中国式慈善困局。从社会政策分析中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分配的角度看,碎片化甚至缺失的社会政策体系未能向公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护,进而形成相互团结和承认的正面价值是问题的关键。破解此困局可参考欧盟在社会政策方面的努力,以构建一元"社会中国"为目的,确立整全的社会政策框架,明确统一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
-
关键词
小悦悦事件
慈善困局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中国
-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
-
题名关于社会人救助义务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姜小卉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江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20090001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社会人的救助义务是否入法,是一个关涉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整合的问题。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确立或规定了社会人的一般救助义务。社会人救助义务入法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在法理上具有正当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社会人
救助义务
小悦悦事件
见危不救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