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入田泥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
被引量:
12
1
作者
毛伟兵
王景元
+3 位作者
孙玉霞
傅建国
李妮
刘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为研究入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入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
为研究入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入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0.02mm的粗粉粒比例最高,为53.41%,泥沙中细粉粒和粘粒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输沙入田使灌区土壤中0.02~0.002mm的细粉粒和﹤0.002mm的粘粒比例明显增加,>0.02mm的颗粒比例下降,虽有效避免了因渠首集中沉沙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但增加了土壤的粘重程度。农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孔隙比例、降低土壤容重,但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旧稳定在40%左右,毛管作用旺盛,使土壤通气状况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输沙入田的泥沙处理,应结合当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水盐运动规律配置泥沙,以免增强当地土壤紧实、通透性差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
泥沙
黄河三角洲
土壤物理性状
小开河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开河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毛伟兵
孙玉霞
+1 位作者
王春堂
张玉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7,共2页
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小开河远距离输沙与灌区泥沙空间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开河灌区的泥沙分布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灌溉渠系的泥沙淤积比例小;②浑水入田的泥沙比例大幅度提高;③通...
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小开河远距离输沙与灌区泥沙空间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开河灌区的泥沙分布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灌溉渠系的泥沙淤积比例小;②浑水入田的泥沙比例大幅度提高;③通过沉沙池集中沉沙的量较其他典型灌区沉沙池的沉沙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④排入各级排水河道的泥沙比例较其他灌区有明显下降。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开河引黄灌区
远距离输沙
泥沙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及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静
毛伟兵
+1 位作者
孙玉霞
李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依据1991—2006年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运用Surfer软件绘制1996年和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小开河灌区地下水位和降水量、引黄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
依据1991—2006年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运用Surfer软件绘制1996年和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小开河灌区地下水位和降水量、引黄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输水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浅、输沙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除滨城91A、惠民108A、沾化52和无棣63观测井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外,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后下降趋势明显,地下水位变化幅度降低;灌区地下水位基本不受引黄水量影响,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动态规律
偏相关分析
小开河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开河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定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
11
4
作者
刘恩
王军涛
+1 位作者
常步辉
王东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4,共5页
近年来黄河下游土地次生盐渍化呈现反复和逐渐加剧的态势,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危害。以黄河三角洲小开河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的土壤盐分含量以及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分析土壤样品的光谱曲线特征,利用诊断指数法...
近年来黄河下游土地次生盐渍化呈现反复和逐渐加剧的态势,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危害。以黄河三角洲小开河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的土壤盐分含量以及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分析土壤样品的光谱曲线特征,利用诊断指数法选取诊断指数较大的波段反射率数据作为自变量,土样盐分数据为因变量,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高,影像光谱反射率越低,且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最高;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R2为0.9808,RMSE为1.0595,平均相对误差为15.4%,拟合精度较高,能够为灌区盐渍化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开河引黄灌区
landsat8
定量遥感反演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开河引黄灌区支渠引水对输沙干渠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景元
吴洪礼
+2 位作者
王云辉
刘乐
李成先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88,91,共3页
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通过支渠引水把总引沙量的50.6%引入干渠沿线的容沙区。输沙干渠10 a总淤积量仅占总引沙量的4.0%,仅个别年份在局部渠段进行过清淤,总清淤量不足30万t。分析支渠引水对输沙干渠冲淤状态的影响表明:支渠独有的引水...
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通过支渠引水把总引沙量的50.6%引入干渠沿线的容沙区。输沙干渠10 a总淤积量仅占总引沙量的4.0%,仅个别年份在局部渠段进行过清淤,总清淤量不足30万t。分析支渠引水对输沙干渠冲淤状态的影响表明:支渠独有的引水分沙条件和科学管理运用,加大了干渠的水面比降,增强了水流的挟沙能力,使大量泥沙输送入沉沙池,从而实现了输沙干渠年内、年际间泥沙的冲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分布
冲淤影响
含沙量变化
小开河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
被引量:
11
6
作者
孙玉霞
杨芸
+2 位作者
李妮
刘静
毛伟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入分析了通过远距离输沙与浑水灌溉后,引黄入田泥沙对灌区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利于引黄泥沙处理,又可以稳定和提高引黄灌区土地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引黄灌区合理配置水沙资源,解决灌区引黄泥沙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
泥沙
土壤生态环境效应
小开河引黄灌区
浑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引黄泥沙对小开河灌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8
7
作者
毛伟兵
傅建国
+2 位作者
孙玉霞
王景元
韩小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6-68,共3页
对小开河引黄灌区浑水灌溉10年后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黄泥沙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0.25 mm的中粗沙有所减少,0.05-0.25 mm的细沙明显减少,〈0.05 mm的黏粒含量明显增加。...
对小开河引黄灌区浑水灌溉10年后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黄泥沙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0.25 mm的中粗沙有所减少,0.05-0.25 mm的细沙明显减少,〈0.05 mm的黏粒含量明显增加。引黄泥沙使土壤容重减小,土壤结构性与孔隙状况更趋合理。与清水灌溉相比较,土壤有机质、全P、速效N、速效K等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土壤速效K含量明显提高;土壤全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P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
泥沙
土壤理化性状
浑水灌溉
小开河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水沙变化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景元
张平涛
+2 位作者
王兴霞
韩继荣
王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77,80,共3页
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黄河10 a间不再断流;二是非汛期水流含沙量降低,但粗泥沙颗粒含量增加;三是调水调沙后,主河槽显著刷深。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尤其是水流含沙量的变化对引黄灌区影响较大,导致灌区渠道淤积...
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黄河10 a间不再断流;二是非汛期水流含沙量降低,但粗泥沙颗粒含量增加;三是调水调沙后,主河槽显著刷深。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尤其是水流含沙量的变化对引黄灌区影响较大,导致灌区渠道淤积,杂草丛生,使灌区引水能力下降,用水得不到满足。结合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泥沙颗粒变粗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措施:适当进行调水调沙、及时进行渠道灭草、实行灌区科学运行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挟沙能力
粗颗粒泥沙
渠道灭草
小开河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入田泥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
被引量:
12
1
作者
毛伟兵
王景元
孙玉霞
傅建国
李妮
刘静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学院
滨州小开河灌区管理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217,共6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ZRB0199Z)
文摘
为研究入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入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0.02mm的粗粉粒比例最高,为53.41%,泥沙中细粉粒和粘粒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输沙入田使灌区土壤中0.02~0.002mm的细粉粒和﹤0.002mm的粘粒比例明显增加,>0.02mm的颗粒比例下降,虽有效避免了因渠首集中沉沙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但增加了土壤的粘重程度。农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孔隙比例、降低土壤容重,但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旧稳定在40%左右,毛管作用旺盛,使土壤通气状况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输沙入田的泥沙处理,应结合当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水盐运动规律配置泥沙,以免增强当地土壤紧实、通透性差的性状。
关键词
引黄
泥沙
黄河三角洲
土壤物理性状
小开河引黄灌区
Keywords
sediment of the Yellow Rive
Yellow River Delta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Xiaokaihe Irrigation District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开河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毛伟兵
孙玉霞
王春堂
张玉明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7,共2页
基金
山东省滨州市水利局资助项目(2006163)
文摘
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小开河远距离输沙与灌区泥沙空间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开河灌区的泥沙分布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灌溉渠系的泥沙淤积比例小;②浑水入田的泥沙比例大幅度提高;③通过沉沙池集中沉沙的量较其他典型灌区沉沙池的沉沙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④排入各级排水河道的泥沙比例较其他灌区有明显下降。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途径。
关键词
小开河引黄灌区
远距离输沙
泥沙空间分布
分类号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及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静
毛伟兵
孙玉霞
李妮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ZRB0199Z)
文摘
依据1991—2006年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运用Surfer软件绘制1996年和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小开河灌区地下水位和降水量、引黄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输水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浅、输沙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除滨城91A、惠民108A、沾化52和无棣63观测井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外,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后下降趋势明显,地下水位变化幅度降低;灌区地下水位基本不受引黄水量影响,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也不明显。
关键词
地下水
动态规律
偏相关分析
小开河引黄灌区
分类号
TV211.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开河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定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
11
4
作者
刘恩
王军涛
常步辉
王东琦
机构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4,共5页
基金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KY-JBYW-2017-22)
文摘
近年来黄河下游土地次生盐渍化呈现反复和逐渐加剧的态势,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危害。以黄河三角洲小开河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的土壤盐分含量以及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分析土壤样品的光谱曲线特征,利用诊断指数法选取诊断指数较大的波段反射率数据作为自变量,土样盐分数据为因变量,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高,影像光谱反射率越低,且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最高;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R2为0.9808,RMSE为1.0595,平均相对误差为15.4%,拟合精度较高,能够为灌区盐渍化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小开河引黄灌区
landsat8
定量遥感反演
BP神经网络
Key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landsat8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the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分类号
TV2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S127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开河引黄灌区支渠引水对输沙干渠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景元
吴洪礼
王云辉
刘乐
李成先
机构
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
滨州黄河河务局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88,91,共3页
文摘
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通过支渠引水把总引沙量的50.6%引入干渠沿线的容沙区。输沙干渠10 a总淤积量仅占总引沙量的4.0%,仅个别年份在局部渠段进行过清淤,总清淤量不足30万t。分析支渠引水对输沙干渠冲淤状态的影响表明:支渠独有的引水分沙条件和科学管理运用,加大了干渠的水面比降,增强了水流的挟沙能力,使大量泥沙输送入沉沙池,从而实现了输沙干渠年内、年际间泥沙的冲淤平衡。
关键词
泥沙分布
冲淤影响
含沙量变化
小开河引黄灌区
分类号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
被引量:
11
6
作者
孙玉霞
杨芸
李妮
刘静
毛伟兵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土学院
滨州小开河灌区管理局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7ZRB0199Z)
文摘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入分析了通过远距离输沙与浑水灌溉后,引黄入田泥沙对灌区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利于引黄泥沙处理,又可以稳定和提高引黄灌区土地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引黄灌区合理配置水沙资源,解决灌区引黄泥沙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引黄
泥沙
土壤生态环境效应
小开河引黄灌区
浑水灌溉
分类号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黄泥沙对小开河灌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8
7
作者
毛伟兵
傅建国
孙玉霞
王景元
韩小军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滨州小开河灌区管理局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6-68,共3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ZRB0199Z)
文摘
对小开河引黄灌区浑水灌溉10年后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黄泥沙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0.25 mm的中粗沙有所减少,0.05-0.25 mm的细沙明显减少,〈0.05 mm的黏粒含量明显增加。引黄泥沙使土壤容重减小,土壤结构性与孔隙状况更趋合理。与清水灌溉相比较,土壤有机质、全P、速效N、速效K等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土壤速效K含量明显提高;土壤全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P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
关键词
引黄
泥沙
土壤理化性状
浑水灌溉
小开河引黄灌区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TV14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水沙变化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景元
张平涛
王兴霞
韩继荣
王瑞
机构
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无棣县水务局
滨州市水利局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77,80,共3页
文摘
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黄河10 a间不再断流;二是非汛期水流含沙量降低,但粗泥沙颗粒含量增加;三是调水调沙后,主河槽显著刷深。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尤其是水流含沙量的变化对引黄灌区影响较大,导致灌区渠道淤积,杂草丛生,使灌区引水能力下降,用水得不到满足。结合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泥沙颗粒变粗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措施:适当进行调水调沙、及时进行渠道灭草、实行灌区科学运行管理等。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挟沙能力
粗颗粒泥沙
渠道灭草
小开河引黄灌区
分类号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入田泥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
毛伟兵
王景元
孙玉霞
傅建国
李妮
刘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开河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
毛伟兵
孙玉霞
王春堂
张玉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及影响分析
刘静
毛伟兵
孙玉霞
李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小开河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定量遥感反演
刘恩
王军涛
常步辉
王东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开河引黄灌区支渠引水对输沙干渠的影响
王景元
吴洪礼
王云辉
刘乐
李成先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
孙玉霞
杨芸
李妮
刘静
毛伟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引黄泥沙对小开河灌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毛伟兵
傅建国
孙玉霞
王景元
韩小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黄河水沙变化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研究
王景元
张平涛
王兴霞
韩继荣
王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