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矮小开口剪力墙自由振动问题的半解析解 被引量:4
1
作者 楼梦麟 李守继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针对低矮小开口剪切型剪力墙,研究基于直接模态摄动法原理的结构动力特性的半解析分析方法。首先把低矮小开口剪力墙视为变截面的剪切型悬臂结构,依据连续系统动力分析原理建立剪切型剪力墙自由振动分析的变系数微分方程;然后利用等截... 针对低矮小开口剪切型剪力墙,研究基于直接模态摄动法原理的结构动力特性的半解析分析方法。首先把低矮小开口剪力墙视为变截面的剪切型悬臂结构,依据连续系统动力分析原理建立剪切型剪力墙自由振动分析的变系数微分方程;然后利用等截面剪切型悬臂结构模态函数的解析解和直接模态摄动法原理,考虑剪力墙中小开口对系统特征值和主模态所带来的影响,并进行修正;最后应用Ritz变换,将低矮小开口剪力墙的自振特性分析问题转化为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进而求得该类剪力墙自振特性的近似半解析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以剪切变形影响为主的低矮小开口剪力墙动力分析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小开口剪力墙 自由振动分析 直接模态摄动法 Ritz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口磁器件内通电悬丝形变有限元分析方法
2
作者 雷涛 王晓明 王明彦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4,共6页
针对测量小开口磁器件磁场的脉冲悬丝法无法建立三维磁场中悬丝形变解析推导以及无法应用于磁场结构设计优化的问题,依据磁场中通电悬丝运动的基本原理,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永磁器件结构参数和磁场分布改变的通电悬丝形变分析方法。建立磁... 针对测量小开口磁器件磁场的脉冲悬丝法无法建立三维磁场中悬丝形变解析推导以及无法应用于磁场结构设计优化的问题,依据磁场中通电悬丝运动的基本原理,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永磁器件结构参数和磁场分布改变的通电悬丝形变分析方法。建立磁件-悬丝系统的电流场、磁场、应力场三维耦合仿真模型,用耦合场有限元计算替代近似的解析求解,对不同永磁磁件以及周期磁场中悬丝的形变进行对比,分析通电悬丝在均匀或各向异性周期磁场中各方向的形变规律,并给出建模和悬丝形变分析的实例。结果显示悬丝系统有限元仿真平台建立了悬丝形变和磁场分布之间的联系,可用于小开口磁件的结构设计和其内磁场分布规律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丝法 小开口磁件 有限元分析 三维磁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分解的多层小开口剪力墙洞口优化布置
3
作者 王东炜 陈娜 孙攀旭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洞口位置和宽高比对剪力墙的受力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洞口的优化布置对开洞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变形的正交分解与振型分解理论,以剪切变形为主区域最小为目标,以剪力墙侧移值、线刚度和洞口尺寸规范限值为约束条件,... 洞口位置和宽高比对剪力墙的受力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洞口的优化布置对开洞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变形的正交分解与振型分解理论,以剪切变形为主区域最小为目标,以剪力墙侧移值、线刚度和洞口尺寸规范限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多层小开口剪力墙优化模型;在开洞率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分步优化的方法,得到了规则小开口剪力墙洞口最优布置的一般解,即首先应尽量沿中线对称布置洞口,其次洞口的宽高比应尽量采用满足设计要求的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小开口 正交分解 振型分解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口级联同步扫描水下激光引信设计与建模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光博 查冰婷 +1 位作者 郑震 张合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62-3171,共10页
针对目前大开口水下同步扫描激光引信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扇形盲区的问题,提出一种小开口、5组扫描单元级联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透光窗口的小型化,提高水下激光引信的整体强度和空间利用率。针对该方案采用同步扫描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得... 针对目前大开口水下同步扫描激光引信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扇形盲区的问题,提出一种小开口、5组扫描单元级联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透光窗口的小型化,提高水下激光引信的整体强度和空间利用率。针对该方案采用同步扫描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得到小开口激光引信的最佳扫描频率、最佳脉冲频率与各扫描单元的通光时间。建立弹目在不同交会姿态下的回波能量分布模型,获得最小回波能量及其对应的弹目交会姿态。对典型弹目交会状态进行了计算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提升可利用空间、解决扇形盲区的同时,满足了弹目在各种交会姿态下的探测需求,为水下同步扫描激光引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小开口级联 同步扫描 多参数优化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口声传输有源控制的次级源和误差传感策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聪鑫 邹海山 邱小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1-790,共10页
为建筑物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功能设置的开口有时成为整个结构隔声的薄弱部分.开口的有源控制一般用于低频降噪,针对4000Hz以下频段噪声,研究无限大障板上小开口有源控制及其次级源和误差传感策略.基于模态展开法建立了无限大障板上矩形... 为建筑物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功能设置的开口有时成为整个结构隔声的薄弱部分.开口的有源控制一般用于低频降噪,针对4000Hz以下频段噪声,研究无限大障板上小开口有源控制及其次级源和误差传感策略.基于模态展开法建立了无限大障板上矩形开口声传输的数值模型,通过仿真比较不同初级声场条件下,不同次级源和误差传感策略对有源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源控制系统的控制频率上限由开口模态对应的特征频率决定,使用合理的次级源和误差传感策略可提升有源控制的频率上限.对于厚度为31.8cm的墙上边长为6cm的方形开口,实验结果表明单通道控制系统和4通道控制系统分别在2750Hz和3900Hz以下获得10dB以上降噪量.这一系统可应用于同时有通风和降噪要求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开口 有源控制 声传输 组合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阀小开口的流量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博文 张振华 +1 位作者 王飞 延皓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24-127,共4页
针对大负载伺服系统低速工况出现振动的现象,讨论伺服阀小开口时流量特性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流态变化的过渡假设,提出一种分段线性流量系数模型,描述伺服阀节流口逐渐打开过程中,流量系数随流态和雷诺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 针对大负载伺服系统低速工况出现振动的现象,讨论伺服阀小开口时流量特性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流态变化的过渡假设,提出一种分段线性流量系数模型,描述伺服阀节流口逐渐打开过程中,流量系数随流态和雷诺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伺服阀小开口时的流量特性,从而为流量增益波动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也初步确定了从层流开始向湍流过渡的临界雷诺数为55,为更为精准的阀控系统非线性建模和改善其控制品质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阀 小开口 流态 雷诺数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悬丝测磁技术研究的发展
7
作者 雷涛 王晓明 王明彦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共4页
脉冲悬丝法是基于磁场中悬丝通电产生运动的原理,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悬丝位移,来反映带电粒子束通过磁场时所受影响,可对具有小开口和较大长/径比的内腔磁场器件的性能进行测量和校正。结合典型脉冲悬丝法的理论模型,阐述了脉冲悬丝法... 脉冲悬丝法是基于磁场中悬丝通电产生运动的原理,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悬丝位移,来反映带电粒子束通过磁场时所受影响,可对具有小开口和较大长/径比的内腔磁场器件的性能进行测量和校正。结合典型脉冲悬丝法的理论模型,阐述了脉冲悬丝法磁场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脉冲悬丝技术的相关研究,概括了脉冲悬丝法的发展和已取得的成就,探讨了脉冲悬丝法存在的局限和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悬丝法 磁场积分测量 小开口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扬剧的发展与形成 被引量:5
8
作者 成贻顺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0-102,99,共4页
扬剧是由花鼓戏同扬州清曲结合而成为“小开口”,在上海发祥后,改称“维扬文戏”,后与到上海演出的香火戏(又称大开口,维扬大班)合流,定名为“维扬戏”,解放后叫扬剧。这些看法,人们大体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扬剧 扬州清曲 香火戏 小开口 文戏 大班 上海 艺人 打花鼓 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扬剧在上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一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扬剧发源于扬州,成长于上海。早期扬剧,或者确切地说,现代扬剧的前身,有“大开口”(由香火戏发展而来)与“小开口”(清曲与花鼓的融合)之分。“大开口”与“小开口”合作融汇前,二者在上海各树一帜,一名“维扬大班”,一名“
关键词 扬剧 香火戏 小开口 上海 花鼓 扬州 大班 戏院 舞台 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剧早期状况的真实纪录——读旧文《闲话扬州戏》、《扬州戏》所见
10
作者 吴铁铮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我们常感喟扬剧缺少早期文字记载,历史情形多口传而少依据。因而当发现《申报》上赫然两篇旧文;即1939年1月8日15版老白相的《闲话扬州戏》(以下简称“
关键词 扬州戏 扬剧 《申报》 文字 观众 艺人 小开口 游艺场 剧团 文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扬剧发展与形成的几个问题——与成贻顺同志商榷
11
作者 刘一飞 黄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艺术百家》1991年第1期刊载了成贻顺同志《关于扬剧的发展与形成》一文(以下简称“成文”)。文中对花鼓戏在江苏的流传、花鼓戏与扬州清曲在镇江的流传、发展,它们与镇江自清朝中叶以来手工业、商业繁荣的关系,以及花鼓戏与清曲的结合... 《艺术百家》1991年第1期刊载了成贻顺同志《关于扬剧的发展与形成》一文(以下简称“成文”)。文中对花鼓戏在江苏的流传、花鼓戏与扬州清曲在镇江的流传、发展,它们与镇江自清朝中叶以来手工业、商业繁荣的关系,以及花鼓戏与清曲的结合等,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资料。但是。成贻顺同志从这些材料中得出的某些论点,以及文中涉及的其他一些重要问题。在拜读与研究之后,我们不敢苟同,特提出与成贻顺同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剧 扬州清曲 商业繁荣 手工业 镇江 小开口 香火戏 艺人 期刊 扬州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剧乐师中的两位奇人
12
作者 陈大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0-130,共1页
扬剧乐师中的两位奇人陈大琦扬剧正式形成七十余年来,著名乐师不下十余位,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是江腾蛟和卢小奇这两位奇人。奇之一是富有独创性,善于标新立异,喜欢别出心裁,如戏曲闹台,向来多用武场,而江腾蛟却想出和设计了“文... 扬剧乐师中的两位奇人陈大琦扬剧正式形成七十余年来,著名乐师不下十余位,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是江腾蛟和卢小奇这两位奇人。奇之一是富有独创性,善于标新立异,喜欢别出心裁,如戏曲闹台,向来多用武场,而江腾蛟却想出和设计了“文场闹台”,使你觉得别开生面。又如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剧 二胡独奏 戏曲乐队 乐师 演奏技艺 小开口 二胡演奏 音乐会 演奏技法 管弦乐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