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3 位作者 李青云 赵新全 王启基 施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草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减小,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可食杂草和毒杂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增加,它们与放牧率呈...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草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减小,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可食杂草和毒杂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增加,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P<0.05 各功能群的盖度与生物量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05 .对照草地由于没有牦牛的采食,群落由少数优势种植物所统治,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组成贫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小;轻度放牧牦牛选择采食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较小,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不高;中度放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草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该结果支持 中度干扰理论 ;重度放牧由于牦牛采食过于频繁,改变了植物的竞争能力,导致植物种的均匀度下降,多样性减少.不同放牧率草地群落的物种数 S 、丰富度指数 Ma 、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 、均匀度指数 Pielow指数J′ 的排序为:对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优势度指数 Berger-Parke指数 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生活型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群落优势度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嵩草高寒草甸土壤营养因子及水分含量对牦牛放牧率的响应 Ⅰ夏季草场土壤营养因子及水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4 位作者 李青云 马玉寿 王启基 施建军 李有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228-2236,共9页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放牧率的增加 ,夏季草场各土壤层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它们的含量与放牧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速效氮的含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 ,各土壤营养因子平均含量与放牧率也有类...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放牧率的增加 ,夏季草场各土壤层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它们的含量与放牧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速效氮的含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 ,各土壤营养因子平均含量与放牧率也有类似的关系 .而且当放牧率分别达到 1.0 7heads/hm2 、 1.0 8heads/hm2 和 1.2 2heads/hm2 时 ,0~ 5 cm、 5~ 10 cm、 10~ 2 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依此达到最小 ,若放牧率继续增加 ,各土壤层速效氮的含量依此开始增加 ,而速效氮的平均含量达到最小的放牧率是 1.0 8heads/hm2 .在相同放牧率下 ,有机质和有机碳的含量在各土壤层之间差异极显著 P<0 .0 1 ,全磷差异显著 P<0 .0 5 ,全氮和速效氮差异不显著 P>0 .0 5 ,而且放牧率和土壤深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各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极显著 P<0 .0 1 .放牧率对各土壤层的含水量有显著的影响 P<0 .0 5 ,不同年度间同一土壤层含水量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夏季 土壤营养因子 养分含量 土壤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71,共7页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暖季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强度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4-338,343,共6页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 obrecia p 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 obrecia p 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与牦牛生产力没有明显的联系,只能指示植物群落整体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放牧强度为1.86头/hm2时,能维持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年度增重,是保持小嵩草高寒草甸不退化的适宜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嵩草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优良牧 地上生物量 植被变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全民 李青云 +2 位作者 马玉涛 施建军 王启基 《四川草原》 2003年第6期21-24,共4页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植物类群 地上生物量 绝对生长率 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