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卢氏—西峡地区小寨组的沉积相 被引量:1
1
作者 叶俭 李荣西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57-61,共5页
石界河群小寨组主要为砂、泥质碎屑沉积,按岩性可分为四个组合,下部黑云母石英片岩与变质杂砂岩组合及变质副砾岩与变质杂砂岩组合为浊流及碎屑流沉积,上部的变质砾岩与变质含砾砂岩组合及变质杂砂岩、千枚岩组合为扇三角洲沉积。综合... 石界河群小寨组主要为砂、泥质碎屑沉积,按岩性可分为四个组合,下部黑云母石英片岩与变质杂砂岩组合及变质副砾岩与变质杂砂岩组合为浊流及碎屑流沉积,上部的变质砾岩与变质含砾砂岩组合及变质杂砂岩、千枚岩组合为扇三角洲沉积。综合上述沉积相组合,提出小寨组并非大洋或深海盆地,而应为靠近陆源地的断陷盆地中的碎屑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寨 沉积相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寨山隧道洞口段塌方成因分析及变形预测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大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6,95,共9页
为保证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安全,在小寨山隧道洞口段塌方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和PSO-ELM模型评价了隧道洞口段围岩的稳定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另外,根据洞口段塌方成因,对塌方处理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处理效果,以... 为保证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安全,在小寨山隧道洞口段塌方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和PSO-ELM模型评价了隧道洞口段围岩的稳定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另外,根据洞口段塌方成因,对塌方处理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处理效果,以评价各类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小寨山隧道洞口段塌方成因研究表明:洞口段的塌方成因主要是偏压原因和降雨原因,且突变分析过程的突变特征值均<0,得出隧道洞口段围岩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变形预测结果显示其后期变形仍将持续增加,进而隧道洞口段的稳定性趋于不利方向发展,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塌方处理措施应结合工程实际,先对各施工阶段和步骤进行针对性加固,再调整隧道支护所受的宏观应力状态,保证其受力平衡,且通过塌方处理,小寨山洞口段围岩变形处于可控范围内,验证了各类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洞口段 塌方成因 变形预测 尖点突变理论 PSO-ELM模型 稳定性分析 小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寨人贩粮生意隆
3
作者 周淑红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7年第6期41-41,共1页
河北省大名县小寨村靠贩粮走上了致富路。 小寨村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产区。往年,每当夏秋两季收获时节。
关键词 小寨 粮食市场 收获时节 粮食产区 大名县 资源优势 粮食政策 河北省 大豆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空间分辨率对城市内涝模拟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乔贤玲 侯精明 +5 位作者 刘园 陈光照 王添 郭庆元 高徐军 王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为研究降雨空间分辨率对城市内涝模拟的影响规律以及一、二维耦合的城市雨洪模型的敏感性降雨空间分辨率,本研究选取西安市小寨片区为研究区,以西安市气象局提供的3场降雨为基础,采用空间插值算法获取5种降雨(0.2、0.5、1.0、2.0和4.0 ... 为研究降雨空间分辨率对城市内涝模拟的影响规律以及一、二维耦合的城市雨洪模型的敏感性降雨空间分辨率,本研究选取西安市小寨片区为研究区,以西安市气象局提供的3场降雨为基础,采用空间插值算法获取5种降雨(0.2、0.5、1.0、2.0和4.0 km)空间分辨率,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判断不同降雨空间分辨率的不均匀程度,驱动一、二维耦合的城市雨洪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3场降雨0.5 km降雨空间分辨率对应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63、0.201、0.165,评价结果均为均匀分布。随着降雨空间分辨率的降低,基尼系数逐渐减小,峰值积水面积相对误差、内涝积水水量相对变化范围、内涝淹没水深相对变化范围均逐渐增大。对于这3个水力要素评价指标,降雨空间分辨率为0.5 km对应的模拟误差最小,且该降雨空间分辨率为敏感性降雨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空间分辨率 城市雨洪模型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西安市小寨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一
5
作者 朱学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小寨天坑 世界自然遗产 考察活动 地质研究所 大石围天坑 喀斯特 人民政府 学术交流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临潭-岷县-宕昌断裂带新生代运动学历史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进京 王凯旋 +1 位作者 韩文峰 梁收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92,共13页
临潭-岷县-宕昌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腹地具有构造边界性质的区域断裂带之一,它由多条近于平行的逆冲-走滑断层组成。通过对其主要断层之一的小寨-浦麻断层(F3)典型断层带内断层岩类型和分带特征、构造要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 临潭-岷县-宕昌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腹地具有构造边界性质的区域断裂带之一,它由多条近于平行的逆冲-走滑断层组成。通过对其主要断层之一的小寨-浦麻断层(F3)典型断层带内断层岩类型和分带特征、构造要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截切关系等观测分析,表明其主要为新生代形成的一条脆性断层,至少经历了3期具有不同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构造活动历史。第一期表现为向北北东陡倾(倾角为70°~80°)的自北向南高角度逆冲作用;第二期表现为向北北东中等倾斜(倾角为30°~50°)的自北向南逆冲作用;而第三期则表现为向南西陡倾(倾角为60°~70°)的左旋走滑作用。根据断层卷入的最新地层时代、三期变形构造要素产状及截切关系和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区域断裂活动、沉积盆地演化和地壳隆升过程分析,认为第一期挤压逆冲作用起始于始新世中期(45~50 Ma左右)持续到渐新世初期;第二期挤压逆冲作用发生在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持续到早第四纪;而第3期左旋走滑作用只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作用。临潭-岷县-宕昌断裂带的小寨-浦麻断层的三期构造活动可能记录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过程不同阶段在西秦岭的构造动力学响应。第一期挤压逆冲作用可能与印度-欧亚汇聚碰撞高峰期(55~45 Ma)地壳的挤压缩短作用的远程效应有关;而第二期的逆冲作用与青藏高原地壳增厚和高原隆升向东北缘的扩展作用相联系;第三期左旋走滑作用则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明显滞后于5Ma青藏高原腹地的东西伸展和挤出走滑作用,这有可能暗示着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构造活动及地壳隆升过程与青藏高原腹地并不同步。这为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是逐渐向北扩展生长过程提供了构造地质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临潭-岷县-宕昌断层系 小寨-浦麻断层 运动学历史 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菊绽放在金秋——记迁安县职教中心毕业生刘小菊
7
作者 刘红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迁安县 职教中心 毕业生 小菊 蔬菜大棚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小寨 黄瓜 响应 纯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独龙江无人区
8
作者 华模 《绿色大世界》 1996年第5期22-24,共3页
吓人的独龙江原始森林无人区,充满着神秘的惊险;那最遥远的小寨的民族风情;那不知白天黑夜穿行原始密林的奇遇;那绚丽森林中的立体花园的景观;那树上草、叶上果、黄杜鹃、蝴蝶兰、素心兰、绞杀植物、寄生植物……使你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 吓人的独龙江原始森林无人区,充满着神秘的惊险;那最遥远的小寨的民族风情;那不知白天黑夜穿行原始密林的奇遇;那绚丽森林中的立体花园的景观;那树上草、叶上果、黄杜鹃、蝴蝶兰、素心兰、绞杀植物、寄生植物……使你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获得天赐的欢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江 绞杀植物 素心兰 寄生植物 黄杜鹃 白天黑夜 贡山县 小寨 巴坡 针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田发现唐凤衔绶镜
9
作者 阮新正 《文博》 1996年第6期75-75,共1页
1993年4月13日,蓝田县小寨乡村民平整庄基地时,发现一面大型唐凤衔绶镜(见图)。
关键词 同向旋转 唐代中期 对称平衡 刚劲有力 动中有静 高浮雕 人格化 1993年 半球形 小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