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叶枯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晓庆 陈良秋 +4 位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李艳 覃伟权 蒋盛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2-357,共6页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C-12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r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在燕麦培养基上最适合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适宜pH值为4~11。供试碳源中果糖较利于菌丝生长,D-葡萄糖较利于孢子产生;供试氮源中蛋白胨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且蛋白胨较利于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棕苗期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郑丽 杨兴玉 +6 位作者 谢昌平 李静 冯朝阳 曾宪海 田婉莹 沈会芳 覃新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4-801,共8页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30℃,p H为6.0~8.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p H为6.0~9.0。菌丝对碳源的利用效果最高为D-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氮源的利用效率以蛋白胨最高,明显优于其他氮源,而以可溶性淀粉、D-半乳糖、D-麦芽糖、葡萄糖为碳源,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4.33%、90.00%、88.33%、89.67%,四者差异不显著;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为80.33%和7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油茶叶枯病病原鉴定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绍钊 刘文霞 +1 位作者 李御企 王洪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3期16-17,共2页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及多基因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贵州省油茶叶枯病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结合ITS1-TUB2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综合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属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及多基因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贵州省油茶叶枯病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结合ITS1-TUB2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综合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属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分离菌株KLXY-7-3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序列比对分析,分别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MF375901.1、MK409844.1菌株聚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且置信度为99%。本研究系统调查采集贵州油茶主要种植区的典型病样,可为该病原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枯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 形态学 多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梅枝枯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傅昱 李燕霞 +2 位作者 刘婉蓉 章攀 游春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为明确引起岗梅Ilex asprella枝枯病的病原,对从广东梅州采集的岗梅枝枯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Gangmei 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运用MEGA-X构建了病原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 为明确引起岗梅Ilex asprella枝枯病的病原,对从广东梅州采集的岗梅枝枯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Gangmei 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运用MEGA-X构建了病原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初步将岗梅枝枯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micro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梅 枝枯病 病原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