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青花菜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延国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对11份青花菜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的研究,成功获得了胚状体并诱导形成植株,其中绿秀出胚率高达每蕾25.28个胚,利用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加倍率达24%。
关键词 小孢子培养技术 青花菜 应用 染色体加倍 诱导形成 再生植株 溶液处理 秋水仙素 胚状体 出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育种中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
作者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辽宁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白菜 育种 小孢子培养技术 出胚率 成苗率 供体 低温春化 倍性鉴定 再生苗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淑珍 周伟军 万光荣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64-64,共1页
雪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分蘖芥的一个变种,是我国长江流域,尤其是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普遍栽培的冬春两季重要蔬菜,以叶柄和叶片食用。雪菜风味鲜美,质地柔脆,营养价值高,腌制加工后的雪菜色泽鲜黄、香气浓郁、滋味清脆鲜美... 雪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分蘖芥的一个变种,是我国长江流域,尤其是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普遍栽培的冬春两季重要蔬菜,以叶柄和叶片食用。雪菜风味鲜美,质地柔脆,营养价值高,腌制加工后的雪菜色泽鲜黄、香气浓郁、滋味清脆鲜美。利用雪菜可加工成腌制品并进一步加工成雪菜软包装、雪菜原汁、雪菜饮料和速冻雪菜等产品。本文采用雪菜小孢子培养诱导再生植株,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有效地获得纯系,可直接用于培育新品种或应用于品种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培养技术 雪菜 腌制加工 十字花科 长江流域 东部地区 浙江北部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建立与资源创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4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1期15-15,共1页
12月11日,南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主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同行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在杨凌对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艺学院张恩慧教授牵头,
关键词 成果鉴定 小孢子培养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资源 游离 甘蓝 科技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根肿病大白菜小孢子培养优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靖锋 戴永娟 +4 位作者 汪骞 杨红丽 吴丽艳 钟利 和江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3-898,共6页
为选育出抗根肿病DH材料,本研究通过菌土接种法筛选出对根肿病具有较好抗性的白菜王后代C08384、C08385,病情指数分别为4.18和7.67。采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培养出DH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当离心转速1 200 r/min、热激温度32.5℃,处理1 d时... 为选育出抗根肿病DH材料,本研究通过菌土接种法筛选出对根肿病具有较好抗性的白菜王后代C08384、C08385,病情指数分别为4.18和7.67。采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培养出DH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当离心转速1 200 r/min、热激温度32.5℃,处理1 d时,最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中琼脂质量浓度为1.2%时,有利于诱导胚再生成幼苗;当培养基中激素质量浓度是6-BA 1.0 mg/L+NAA 0.1 mg/L时,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菌土法 根肿病 小孢子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成洪 郭桂梅 +2 位作者 何婷 陆瑞菊 黄剑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十字花科油菜等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在禾本科作物上进展不大。技术体系难度高和材料基因型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禾本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总结了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十字花科油菜等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在禾本科作物上进展不大。技术体系难度高和材料基因型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禾本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总结了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中的关键步骤与优化条件,将该优化技术体系应用在来自全国大麦青稞主产区的500多份育种材料上,获得了10万多份再生绿苗,并高效形成了加倍单倍体株系,经各地育种团队在当地开展鉴定和品比试验,选育出了一批抗病、耐逆性强、综合性状突出的大麦青稞优良新品系(种),同时在小孢子高频再生技术基础上还拓展了系列遗传改良新方法,显示了该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小孢子培养技术 高频再生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品种“花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年第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新品种 大麦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小孢子培养技术 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季节夏播大白菜豫早1号丰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杨恒山 周平侠 《种子科技》 2008年第4期63-63,共1页
豫早1号大白菜是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现代生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国内首例育成的耐热、适于夏季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填补了我国反季节夏季专用大白菜品种的... 豫早1号大白菜是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现代生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国内首例育成的耐热、适于夏季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填补了我国反季节夏季专用大白菜品种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早1号大白菜 丰产栽培技术 反季节 植物新品种保护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小孢子培养技术 夏播 河南省农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青麻叶大白菜新品种京翠60号的选育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凤兰 张德双 +4 位作者 余阳俊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3,共2页
京翠60号为早熟青麻叶大白菜一代杂种,是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结合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育成的新品种。成熟期60~65d(天),株型较直立,株高58cm,开展度65cm,叶形长倒卵形,叶色深绿,叶面多皱,绿帮;叶球长筒形,拧抱,叶球颜色绿,叶球内叶... 京翠60号为早熟青麻叶大白菜一代杂种,是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结合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育成的新品种。成熟期60~65d(天),株型较直立,株高58cm,开展度65cm,叶形长倒卵形,叶色深绿,叶面多皱,绿帮;叶球长筒形,拧抱,叶球颜色绿,叶球内叶颜色浅黄;叶球高40cm,叶球直径13cm,叶球质量2.0~2.4kg,品质优,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腐病。平均每667m2净菜产量4500kg左右,适合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种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京翠60号 早熟 青麻叶 小孢子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科研进展
10
作者 刘国宁 李素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4,共1页
“秋绿、津白系列大白菜新品种推广”成果获200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优质西芹新品种选育——四季西芹”获200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西瓜育种方法创新及系列新品种选育”获200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优质... “秋绿、津白系列大白菜新品种推广”成果获200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优质西芹新品种选育——四季西芹”获200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西瓜育种方法创新及系列新品种选育”获200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优质耐抽薹胡萝卜新品种选育——新红胡萝卜”获200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 科研进展 大白菜 西芹 西瓜 新红胡萝卜 分子标记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科院育出玉米油莱能源作物新品种
11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3,共1页
河南省农科院研发的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郑单21、郑单136,籽粒淀粉含量在75%以上,产量较一般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用于燃料乙醇生产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我院用聚合育种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高油油菜品... 河南省农科院研发的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郑单21、郑单136,籽粒淀粉含量在75%以上,产量较一般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用于燃料乙醇生产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我院用聚合育种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高油油菜品种T057,含油量高达50%以上,用于生物柴油的加工能有效解决生产成本高的应用瓶颈问题,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两项低成本生物质能源专用型作物品种,目前已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化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农科院 玉米新品种 能源作物 玉米油 小孢子培养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 国家发明专利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我国蔬菜科学研究进展系列报道
12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4,共1页
“十一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从大白菜育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创新... “十一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从大白菜育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育种技术及机理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完善、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a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五” 科学研究 蔬菜 国家“863”计划 “948”项目 小孢子培养技术 策划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选育出产量超杂交品种的超高产油菜
13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97-97,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将传统育种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整合,形成高效的油菜杂种优势固定化技术,快速有效地聚合和固定了产量、品质性状和杂种等优势,先后选育出“阳光2009”“阳光198”...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将传统育种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整合,形成高效的油菜杂种优势固定化技术,快速有效地聚合和固定了产量、品质性状和杂种等优势,先后选育出“阳光2009”“阳光198”“中双12号”等一批突破性的超高产、高油分、双低常规新品种,其增产幅度达到或接近杂交油菜品种的审定标准,有的甚至超过杂交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品种 杂交品种 超高产 产量 选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 小孢子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大白菜新品种获保护
14
《西北园艺(蔬菜)》 2005年第6期34-34,共1页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培育的大白菜新品种豫新1号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据品种选育人张晓伟研究员介绍,豫新1号大白菜是在广泛利用国内大白菜遗传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中晚熟杂交一代品种,属...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培育的大白菜新品种豫新1号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据品种选育人张晓伟研究员介绍,豫新1号大白菜是在广泛利用国内大白菜遗传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中晚熟杂交一代品种,属矮桩叠抱类型,叶片大、软叶率高。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等突出特点,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育种目标,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目前,该品种已在河南大面积种植,还推广到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保护 大白菜 河南省 小孢子培养技术 综合经济性状 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 品种选育 遗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11”适宜播种期、密度试验初探
15
作者 朱春梅 张志奇 +2 位作者 宋韦 曾强 任奎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密度试验 适宜播种期 小孢子培养技术 上海农科院 生物技术中心 综合农艺性状 大面积生产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