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的中巴公路盖孜河谷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被引量:36
1
作者 赵富萌 张毅 +2 位作者 孟兴民 苏晓军 石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技术结合实地验证对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和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了中巴公路盖孜河谷段的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提取了每个形变点的年均形变速率和累计形变量,证实了该方法在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良好优势;(2)选择以公路为中心的10 km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SBAS-InSAR的方法干涉处理得到研究区2016-2017年雷达视线方向(LOS,Line of Sight)的形变速率值为-76~28 mm/a,结合研究区的坡度、坡向及卫星采集数据的几何姿态等信息将视线方向形变转换到斜坡方向,得到沿斜坡向的最大形变速率值为-157 mm/a。(3)基于斜坡向滑移速率,结合野外考察得到发育在研究区的449处灾害点,包括31处滑坡,416处不稳定斜坡和2处冰川运动,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验证识别出区域内23条泥石流沟。(4)利用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降水数据对时间序列形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发生与强降水相关,且滑移现象滞后于强降水的发生,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异常降水的发生,为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盖孜河谷 地表形变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在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佳曼 柯长青 +1 位作者 陆燕燕 姚国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8-519,共12页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方法(SBAS)对2004-2012年间无锡的地表形变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区域主要发生在江阴市南部及惠山区,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200mm。新吴区、滨湖区以及位于主城区的梁溪区出现了轻微的回弹现象,最大累积回弹量达到+40mm。与水准测量数据对比显示,干涉测量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变化仍然是无锡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年地下水禁采任务完成后,无锡地面沉降有所减缓,但由于地下水恢复缓慢,所以沉降现象仍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方法(SBA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 地下水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4 位作者 李曼 张玲 王艳 郭小方 张晓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SAR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地基和星载InSAR在形变测量上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步进频率连续波 调频连续波 噪声雷达 多入多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提取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48
4
作者 单新建 马瑾 +1 位作者 王长林 柳稼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0,共8页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玛尔盖茶卡断层为中心分布,且基本与发震断层平行;通过对干涉形变图进行分析,发震断层可分为3段,其中西段长约23 km,中段长约60 km,东段长约26 km,整个发震断层共长110 km;震中附近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162.4 cm,断层西侧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103.6 cm,震中最大地面水平位错为7.9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玛尼地震 同震形变场 发震断层 多普勒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8 位作者 张玲 李曼 王艳 王毅 张晓博 江利明 柳林 孙亚飞 高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4-677,693,共5页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步进频率连续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滑坡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干涉测量中基线估计常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曙光 张学东 +3 位作者 庞蕾 刘慧 艾立萍 孙萌鑫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3,28,共5页
基线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长度与倾角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地形高度的误差,因此,基线估计是In SAR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In SAR基线估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先推导了基线与In SAR定位误差的关系,进... 基线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长度与倾角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地形高度的误差,因此,基线估计是In SAR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In SAR基线估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先推导了基线与In SAR定位误差的关系,进而分析了研究基线估计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基线估计的常用方法,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最后,基于基线估计的技术难点,探讨了其相关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测量 基线估计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汶川MS 8.0地震形变场
7
作者 董玉森 Ge Linlin +2 位作者 Hsing-Chung Chang Alex Hay-Man Ng 张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北北东向扩展,所形成的差分干涉条纹明显。地面的形变特征对于推断断层的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将同震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结果与利用USGS发布的汶川地震有限元断层模型(finite fault model)反演的LOS方向的形变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二者在断裂带的上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下盘却有较大的误差。通过不同传感器干涉结果的对比发现,L波段的雷达干涉结果更能够反映汶川大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地面形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汶川地震 地面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及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翔宇 雷添杰 +1 位作者 陈文晋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21-225,242,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边坡形变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变形信息,且监测周期长、监测精度低、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等问题,以云南牛栏江红石岩边坡为例,提出了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为了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在详...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边坡形变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变形信息,且监测周期长、监测精度低、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等问题,以云南牛栏江红石岩边坡为例,提出了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为了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在详细分析地基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该边坡稳定性的实时监测中。结果表明,采用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达到边坡灾害预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边坡 形变监测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灾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大气延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春永 谭克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大气延迟 闭合环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基线集干涉测量的天津地区地表沉降时空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子林 任超 +2 位作者 周吕 施显健 李现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152-7158,共7页
基于覆盖天津地区2017—2019年的30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获取了天津地区的年平均沉... 基于覆盖天津地区2017—2019年的30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获取了天津地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并与水准数据进行比对,最后分析了该地区的沉降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大部分区域地表形变速率为-15.8~4.1 mm/a,最大沉降速率超过-130 mm/a,最大沉降中心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王庆坨镇;基于SBAS-InSAR获取的沉降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比对,其精度达到2.96 mm;地表沉降受地下水开采、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以及工业用地量、人为活动等方面因素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天津地区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多基线InSAR的雷达测绘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军 王冠勇 +2 位作者 韦立登 鲁耀兵 胡庆荣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0-830,共11页
机载毫米波InSAR具备不受光照限制、测绘幅宽大、测绘精度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测绘手段。在针对小型飞行平台的高精度毫米波InSAR系统设计中,InSAR基线构型、多基线配置、外部数字高程... 机载毫米波InSAR具备不受光照限制、测绘幅宽大、测绘精度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测绘手段。在针对小型飞行平台的高精度毫米波InSAR系统设计中,InSAR基线构型、多基线配置、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及InSAR处理流程是系统设计的核心。该文分析了机载毫米波InSAR系统中基线参数对干涉高程测量的影响,提出基于一体化天线吊舱的毫米波多基线InSAR系统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时域成像算法的毫米波多基线InSAR测高处理流程。最后,实测数据实验验证了该文给出的机载毫米波多基线InSAR系统及其干涉数据处理方法在大比例尺测绘任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 基线 高程测量 时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长短基线的干涉图解缠错误自动改正
13
作者 刘莹 吴宏安 +1 位作者 张永红 康永辉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然而,受地表失相干、干涉条纹密集等因素影响,InSAR...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然而,受地表失相干、干涉条纹密集等因素影响,InSAR数据处理关键的步骤——干涉图相位解缠常出现错误,进而影响高程反演和地表形变监测精度。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长短基线干涉相位闭合环的解缠错误自动探测与改正方法,并利用湖南省-江西省高植被覆盖区的Sentinel-1雷达影像开展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改正干涉相位解缠错误,这对InSAR技术提升高程反演和形变监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相位解缠错误改正 长短基线 闭合相位 相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S SAR干涉测量技术用于区域尺度森林制图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增元 庞勇 陈尔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云雾的影响,很难在区域尺度上获得时间一致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又一直无法提供足够的类型信息。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雷达干涉相关值影像已经成功地用于土地利用分类。该文论述了干涉土地利... 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云雾的影响,很难在区域尺度上获得时间一致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又一直无法提供足够的类型信息。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雷达干涉相关值影像已经成功地用于土地利用分类。该文论述了干涉土地利用影像(ILU)的生成、基于ILU影像的森林分类方法、大区域ILU影像的几何纠正及镶嵌技术,并利用ERSSAR串行轨道数据生成的ILU影像成功地对我国东北三省进行了森林制图,其分类平均精度在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U影像 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 区域尺度森林制图 SAR 干涉测量技术 ERS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垂直基线对图像相干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祥东 王彤 保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本文指出了InSAR中垂直基线是影响图像相干性的重要因素,论证了现有的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是基于理想信号得出的,然后结合实际雷达信号的频率特性推导出了一个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并给出了在各种斜坡地形情况下相关系数与垂直基... 本文指出了InSAR中垂直基线是影响图像相干性的重要因素,论证了现有的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是基于理想信号得出的,然后结合实际雷达信号的频率特性推导出了一个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并给出了在各种斜坡地形情况下相关系数与垂直基线的变化关系.这种计算方法及其数值结果可用于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设计和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高程测量 地面动目标检测 垂直基线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小基线集时序雷达方法监测显著地表沉降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云帆 刘国祥 张瑞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针对现有时序雷达干涉测量在监测时间跨度过大的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该文依据结合时序先验约束值辅助构建线性时序模型的总体思路推导并实现了改进的小基线集时序差分干涉分析模型。为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实验选取23幅L波段ALOS/PALSA... 针对现有时序雷达干涉测量在监测时间跨度过大的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该文依据结合时序先验约束值辅助构建线性时序模型的总体思路推导并实现了改进的小基线集时序差分干涉分析模型。为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实验选取23幅L波段ALOS/PALSAR影像数据,针对河北胜芳镇2007年到2010年的不均匀地表沉降开展量化分析,获得了整体区域雷达视线方向地表累积沉降量,标定了沉降漏斗位置并对累积沉降量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改进小基线 时序分析 PALSAR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叙古高速沿线滑坡识别与监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辰 金源 +1 位作者 邓飞 史绪国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叙古高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其安全运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叙古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识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叙古高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其安全运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叙古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识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大和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优势,在广域滑坡识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对2017年2月—2020年9月Sentinel-1升降轨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获取叙古高速沿线地表形变速率,共探测到包括集美滑坡等在内的18处滑坡体,分析发现滑坡形变主要与人为活动相关。结果同时表明,升降轨数据结合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灾害点分布。随着数据的积累与技术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叙古高速 小基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InSAR基线构型测量误差模型与灵敏度分析
18
作者 鲍捷 刘兴潭 +2 位作者 陈建武 李林 赵春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避免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测量动态监测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基线测量精度,对基线长度与角度测量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误差灵敏度概念,对误差项进行... 为避免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测量动态监测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基线测量精度,对基线长度与角度测量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误差灵敏度概念,对误差项进行定量计算,并对每一自由度的误差源进行灵敏度分析,进一步形成综合误差定量合成结果。根据误差灵敏度系数给出一组精度反演误差分配案例。最后,依据蒙特卡洛法在MATLAB平台闭环验证精度量化分配方法的可行性与稳定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视觉三轴位置的测量精度要求为300μm(3σ),三轴角度的测量精度要求为50″(3σ),即可满足基线长度精度1 mm(1.6σ),基线角度精度2″(1.6σ)。通过本方法可由测量环境条件输入直接获得基线测量的精度,根据灵敏度系数对误差分配进行反演可以得到系统最优布局,其结果可为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与精度分解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测量 误差模型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月华 王润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 角反射器(CR) 设计 安装 地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波相位干涉技术的杆塔结构形变监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青 程智 +2 位作者 胡小红 陈俊 孙雄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40,共7页
为实现不同型号杆塔结构形变的精确监测,研究基于雷达波相位干涉技术的杆塔结构形变监测方法。差分干涉处理少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建立多基线干涉纹图集,依据相干系数均值以及点目标检测提取相干目标,建... 为实现不同型号杆塔结构形变的精确监测,研究基于雷达波相位干涉技术的杆塔结构形变监测方法。差分干涉处理少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建立多基线干涉纹图集,依据相干系数均值以及点目标检测提取相干目标,建立多基线干涉相位模型从时间域角度迭代处理相干目标干涉相位,采用基于空间搜索的邻近点目标干涉相位差解缠方法求解多基线干涉相位模型,实现相位解缠,利用非线性形变相位与大气延迟相位分离方法提升相干目标线性形变精准性,实现杆塔结构形变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单筒塔、三筒塔以及角钢塔杆塔结构形变的精确监测,监测精度可达到亚毫米量级,实现杆塔变形状态有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波相位干涉 测量技术 杆塔结构 形变监测 干涉 相位差解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