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的中巴公路盖孜河谷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被引量:36
1
作者 赵富萌 张毅 +2 位作者 孟兴民 苏晓军 石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技术结合实地验证对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和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了中巴公路盖孜河谷段的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提取了每个形变点的年均形变速率和累计形变量,证实了该方法在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良好优势;(2)选择以公路为中心的10 km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SBAS-InSAR的方法干涉处理得到研究区2016-2017年雷达视线方向(LOS,Line of Sight)的形变速率值为-76~28 mm/a,结合研究区的坡度、坡向及卫星采集数据的几何姿态等信息将视线方向形变转换到斜坡方向,得到沿斜坡向的最大形变速率值为-157 mm/a。(3)基于斜坡向滑移速率,结合野外考察得到发育在研究区的449处灾害点,包括31处滑坡,416处不稳定斜坡和2处冰川运动,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验证识别出区域内23条泥石流沟。(4)利用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降水数据对时间序列形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发生与强降水相关,且滑移现象滞后于强降水的发生,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异常降水的发生,为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盖孜河谷 地表形变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在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佳曼 柯长青 +1 位作者 陆燕燕 姚国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8-519,共12页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方法(SBAS)对2004-2012年间无锡的地表形变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区域主要发生在江阴市南部及惠山区,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200mm。新吴区、滨湖区以及位于主城区的梁溪区出现了轻微的回弹现象,最大累积回弹量达到+40mm。与水准测量数据对比显示,干涉测量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变化仍然是无锡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年地下水禁采任务完成后,无锡地面沉降有所减缓,但由于地下水恢复缓慢,所以沉降现象仍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方法(SBA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 地下水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干涉测量中基线估计常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曙光 张学东 +3 位作者 庞蕾 刘慧 艾立萍 孙萌鑫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3,28,共5页
基线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长度与倾角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地形高度的误差,因此,基线估计是In SAR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In SAR基线估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先推导了基线与In SAR定位误差的关系,进... 基线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长度与倾角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地形高度的误差,因此,基线估计是In SAR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In SAR基线估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先推导了基线与In SAR定位误差的关系,进而分析了研究基线估计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基线估计的常用方法,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最后,基于基线估计的技术难点,探讨了其相关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测量 基线估计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基线集干涉测量的天津地区地表沉降时空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子林 任超 +2 位作者 周吕 施显健 李现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152-7158,共7页
基于覆盖天津地区2017—2019年的30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获取了天津地区的年平均沉... 基于覆盖天津地区2017—2019年的30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获取了天津地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并与水准数据进行比对,最后分析了该地区的沉降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大部分区域地表形变速率为-15.8~4.1 mm/a,最大沉降速率超过-130 mm/a,最大沉降中心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王庆坨镇;基于SBAS-InSAR获取的沉降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比对,其精度达到2.96 mm;地表沉降受地下水开采、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以及工业用地量、人为活动等方面因素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天津地区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长短基线的干涉图解缠错误自动改正
5
作者 刘莹 吴宏安 +1 位作者 张永红 康永辉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然而,受地表失相干、干涉条纹密集等因素影响,InSAR...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然而,受地表失相干、干涉条纹密集等因素影响,InSAR数据处理关键的步骤——干涉图相位解缠常出现错误,进而影响高程反演和地表形变监测精度。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长短基线干涉相位闭合环的解缠错误自动探测与改正方法,并利用湖南省-江西省高植被覆盖区的Sentinel-1雷达影像开展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改正干涉相位解缠错误,这对InSAR技术提升高程反演和形变监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相位解缠错误改正 长短基线 闭合相位 相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垂直基线对图像相干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孟祥东 王彤 保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本文指出了InSAR中垂直基线是影响图像相干性的重要因素,论证了现有的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是基于理想信号得出的,然后结合实际雷达信号的频率特性推导出了一个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并给出了在各种斜坡地形情况下相关系数与垂直基... 本文指出了InSAR中垂直基线是影响图像相干性的重要因素,论证了现有的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是基于理想信号得出的,然后结合实际雷达信号的频率特性推导出了一个直接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并给出了在各种斜坡地形情况下相关系数与垂直基线的变化关系.这种计算方法及其数值结果可用于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设计和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高程测量 地面动目标检测 垂直基线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小基线集时序雷达方法监测显著地表沉降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云帆 刘国祥 张瑞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针对现有时序雷达干涉测量在监测时间跨度过大的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该文依据结合时序先验约束值辅助构建线性时序模型的总体思路推导并实现了改进的小基线集时序差分干涉分析模型。为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实验选取23幅L波段ALOS/PALSA... 针对现有时序雷达干涉测量在监测时间跨度过大的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该文依据结合时序先验约束值辅助构建线性时序模型的总体思路推导并实现了改进的小基线集时序差分干涉分析模型。为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实验选取23幅L波段ALOS/PALSAR影像数据,针对河北胜芳镇2007年到2010年的不均匀地表沉降开展量化分析,获得了整体区域雷达视线方向地表累积沉降量,标定了沉降漏斗位置并对累积沉降量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改进小基线 时序分析 PALSAR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InSAR基线构型测量误差模型与灵敏度分析
8
作者 鲍捷 刘兴潭 +2 位作者 陈建武 李林 赵春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避免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测量动态监测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基线测量精度,对基线长度与角度测量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误差灵敏度概念,对误差项进行... 为避免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测量动态监测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基线测量精度,对基线长度与角度测量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误差灵敏度概念,对误差项进行定量计算,并对每一自由度的误差源进行灵敏度分析,进一步形成综合误差定量合成结果。根据误差灵敏度系数给出一组精度反演误差分配案例。最后,依据蒙特卡洛法在MATLAB平台闭环验证精度量化分配方法的可行性与稳定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视觉三轴位置的测量精度要求为300μm(3σ),三轴角度的测量精度要求为50″(3σ),即可满足基线长度精度1 mm(1.6σ),基线角度精度2″(1.6σ)。通过本方法可由测量环境条件输入直接获得基线测量的精度,根据灵敏度系数对误差分配进行反演可以得到系统最优布局,其结果可为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与精度分解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测量 误差模型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线InSAR干涉图仿真方案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红敏 靳国旺 +1 位作者 徐青 秦志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6-1522,共7页
多基线InSAR具有高可靠性与高精度的优势,是InSAR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了提供研究多基线InSAR技术的良好实验数据,针对正侧视SAR成像的几何特点,以F.Leberl构像模型建立像点与地面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借鉴摄影测量中的正射纠正方法,分... 多基线InSAR具有高可靠性与高精度的优势,是InSAR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了提供研究多基线InSAR技术的良好实验数据,针对正侧视SAR成像的几何特点,以F.Leberl构像模型建立像点与地面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借鉴摄影测量中的正射纠正方法,分别设计了利用DEM进行多基线InSAR干涉图模拟的直接法仿真方案和间接法仿真方案。采用多套DEM进行了仿真实验,得到了满意的仿真效果,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仿真方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测量 基线 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多基线InSAR的雷达测绘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军 王冠勇 +2 位作者 韦立登 鲁耀兵 胡庆荣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0-830,共11页
机载毫米波InSAR具备不受光照限制、测绘幅宽大、测绘精度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测绘手段。在针对小型飞行平台的高精度毫米波InSAR系统设计中,InSAR基线构型、多基线配置、外部数字高程... 机载毫米波InSAR具备不受光照限制、测绘幅宽大、测绘精度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测绘手段。在针对小型飞行平台的高精度毫米波InSAR系统设计中,InSAR基线构型、多基线配置、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及InSAR处理流程是系统设计的核心。该文分析了机载毫米波InSAR系统中基线参数对干涉高程测量的影响,提出基于一体化天线吊舱的毫米波多基线InSAR系统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时域成像算法的毫米波多基线InSAR测高处理流程。最后,实测数据实验验证了该文给出的机载毫米波多基线InSAR系统及其干涉数据处理方法在大比例尺测绘任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 基线 高程测量 时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载双天线InSAR基线动态测量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亮 刘忠胜 +1 位作者 向茂生 韦立登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25-2829,共5页
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两个天线非刚性连接时,为保证高程测量精度和成像质量,必须对干涉基线进行动态精密的测量。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组合的动态基线测量方法,通过分别测量两个天线的中心位置和姿态,得到干涉基线长度... 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两个天线非刚性连接时,为保证高程测量精度和成像质量,必须对干涉基线进行动态精密的测量。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组合的动态基线测量方法,通过分别测量两个天线的中心位置和姿态,得到干涉基线长度和基线角。论文对该方法进行了原理性研究和地面验证实验,实验通过可精确控制轨迹的运动平台模拟天线运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8m摄影距离处位置测量精度优于0.2mm,姿态角精度优于70″,是动态测量干涉基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基线差分干涉法的上海地面沉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丽娜 伍吉仓 +1 位作者 李涛 陈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4-1568,共5页
利用短基线差分干涉时序分析方法获取上海城区的地面形变信息.短基线时序分析方法选择较短的干涉对组合,利用干涉对中的高相干目标的相位和幅度信息在长时间序列中保持稳定的特性,获得高精度的地表形变信息.实验选择上海外环以内的区域... 利用短基线差分干涉时序分析方法获取上海城区的地面形变信息.短基线时序分析方法选择较短的干涉对组合,利用干涉对中的高相干目标的相位和幅度信息在长时间序列中保持稳定的特性,获得高精度的地表形变信息.实验选择上海外环以内的区域,利用2007—2010年间的17景日本ALOS卫星的PALSAR数据,采用短基线时序分析方法提取了相干目标视线向的平均沉降速率.在沉降速率图中,杨浦区与虹口区交界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漏斗状沉降;闵行区和浦东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范围的不规则的沉降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基线时序分析方法 干目标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条纹图估测基线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静娟 郭华东 +1 位作者 邵芸 N.Veneziani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5-8,共4页
根据SAR干涉测量原理 ,提出了利用干涉相干条纹估测基线的方法 ,并以欧洲空间局资源卫星 1号和 2号携带的SAR系统在中国新疆伽师试验区获取的串接式 (Tan dem)干涉测量数据为数据源 ,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 根据SAR干涉测量原理 ,提出了利用干涉相干条纹估测基线的方法 ,并以欧洲空间局资源卫星 1号和 2号携带的SAR系统在中国新疆伽师试验区获取的串接式 (Tan dem)干涉测量数据为数据源 ,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估测基线 ,并弥补不能有效获取卫星轨道参数时 ,对基线进行估测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条纹图 SAR 干涉测量 基线估测 合成孔径雷达 地形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辅助的零中频多基线InSAR干涉处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辉 徐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7,共6页
借鉴DEM辅助的思想,提出了DEM辅助的零中频多基线InSAR干涉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外部粗DEM模拟的干涉图与多基线干涉图组中的最低频原始干涉图做差分处理,得到零中频干涉图;再对零中频干涉图进行滤波和相位解缠处理后重新加回模拟相位,... 借鉴DEM辅助的思想,提出了DEM辅助的零中频多基线InSAR干涉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外部粗DEM模拟的干涉图与多基线干涉图组中的最低频原始干涉图做差分处理,得到零中频干涉图;再对零中频干涉图进行滤波和相位解缠处理后重新加回模拟相位,构建为原始基准干涉图.利用该基准干涉图逐步指导较高频干涉图由粗到精地进行相位解缠,进而高精度地反演DEM.充分利用了零中频干涉图的易解性和高频干涉图的高精度性,解决了高频干涉图频谱混叠、相位欠采样处的解缠难题.采用邯郸地区6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干涉处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辅助 零中频 基线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InSAR柔性基线距离测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曦蕊 王静 向茂生 《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5期103-106,122,共5页
对于柔性长基线构型的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矢量动态偏移产生的误差会降低系统的成像质量,并最终影响高程精度。针对单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组合测量系统中如何提高基线距离向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基线距离测量方法。建立... 对于柔性长基线构型的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矢量动态偏移产生的误差会降低系统的成像质量,并最终影响高程精度。针对单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组合测量系统中如何提高基线距离向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基线距离测量方法。建立了基线距离向抖动数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测量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几十米的测量距离内,该方法能够将基线距离向的测量精度降低到亚毫米量级,是测量基线距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测量 激光测距仪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空间基线干涉对辅助的时序InSAR岛礁沉降监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童成功 靳国旺 +2 位作者 滕惠忠 余洋 熊新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5,共5页
针对岛礁沉降监测中DEM现势性差、数据不完整等因素造成干涉处理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长空间基线干涉对生成DEM辅助时序InSAR处理的岛礁沉降监测方案。该方案选取空间基线较长且干涉质量良好的干涉对提取相对完整、精确的岛礁区域D... 针对岛礁沉降监测中DEM现势性差、数据不完整等因素造成干涉处理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长空间基线干涉对生成DEM辅助时序InSAR处理的岛礁沉降监测方案。该方案选取空间基线较长且干涉质量良好的干涉对提取相对完整、精确的岛礁区域DEM,并利用该DEM仿真时序干涉处理中所需的地形相位,从而获取差分干涉图,实现精确、稳健的岛礁沉降监测。利用2020年04~09月覆盖某岛礁的12景TanDEM-X影像进行了沉降监测试验,在利用长空间基线像对获取DEM的基础上,得到了试验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分布图,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数字高程模型 小基线 岛礁沉降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种差分干涉测量的矿区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乐颖 夏元平 钱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489-9499,共11页
为解决时序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SmallBaseline Subset-InSAR,SBAS-InSAR)无法准确估计煤矿沉降中心形变值的问题,通过融合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SBAS-InSAR技术研究了测量矿区地表形变的监测方... 为解决时序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SmallBaseline Subset-InSAR,SBAS-InSAR)无法准确估计煤矿沉降中心形变值的问题,通过融合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SBAS-InSAR技术研究了测量矿区地表形变的监测方法。利用25景Sentinel-1数据,根据基于相干性系数的D-InSAR方法和结合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S-InSAR)的SBAS-InSAR方法分别生成研究区域的形变图,并借助Kriging插值法,将前者方法所得结果填补于后者方法所获形变结果,完善矿区形变中出现的空缺值,从而更为准确地估算矿区地表形变结果。此外,沿着开采面的横纵剖面详细分析典型矿区的形变结果,并绘制地表形变剖面曲线,以此剖析矿区沉降漏斗的演化过程。最后,为了定量说明该方法的可靠性,将矿区形变结果和水准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对比,并将标准差和均方根差作为矿区形变结果精度的评定指标。结果表明:相干性系数图整体质量较优,研究区域中最大累积沉降量可达176.39 mm,年均沉降速率最大可达-103.82 mm/a。通过本文方法得到的形变结果和水准处理数据基本一致,且误差均小于13 cm,监测精度满足煤矿开采相关测量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基线技术 克里金法 煤矿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控与有控地形测绘的陆探一号基线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培桢 谢志鹏 +1 位作者 李涛 张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3,共6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生成数字地表模型(DSM)的过程中,厘米级的基线误差会带来米级的高程误差。本文面向国产陆探一号地形测绘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远近波位基线检校的无控InSAR DSM生成方法。该方法使用远近波位检校场获取精确的基...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生成数字地表模型(DSM)的过程中,厘米级的基线误差会带来米级的高程误差。本文面向国产陆探一号地形测绘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远近波位基线检校的无控InSAR DSM生成方法。该方法使用远近波位检校场获取精确的基线参数改正量,并将检校参数用于其他区域,高程中误差降低了0.98 m,同时与传统的控制点辅助下的基线估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点辅助下的基线精估计方法获取的基线估计量不适用于其余影像,而本文方法可稳健地用于长时间大区域的高精度DSM产品生产,为我国的InSAR地形测绘任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陆探一号 数字地表模型 基线估计 基线检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叙古高速沿线滑坡识别与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辰 金源 +1 位作者 邓飞 史绪国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叙古高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其安全运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叙古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识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叙古高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其安全运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叙古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识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大和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优势,在广域滑坡识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对2017年2月—2020年9月Sentinel-1升降轨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获取叙古高速沿线地表形变速率,共探测到包括集美滑坡等在内的18处滑坡体,分析发现滑坡形变主要与人为活动相关。结果同时表明,升降轨数据结合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灾害点分布。随着数据的积累与技术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叙古高速 小基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基线DInSAR技术监测太原市2003-2009年地表形变场 被引量:36
20
作者 吴宏安 张永红 +4 位作者 陈晓勇 Lu Zhong 都洁 孙中惠 孙广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3-680,共8页
基于高相干点目标反演缓慢地表形变已成为当前D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融合PS方法和相干目标法优点,采用小基线DInSAR技术提取城市地表形变场,并重点分析了地表线性形变的反演.在此基础上,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利用23景ENVISAT ASAR... 基于高相干点目标反演缓慢地表形变已成为当前D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融合PS方法和相干目标法优点,采用小基线DInSAR技术提取城市地表形变场,并重点分析了地表线性形变的反演.在此基础上,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利用23景ENVISAT ASAR影像,提取了该市2003~2009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1)在该阶段太原市存在有4个明显的沉降中心,即下元、吴家堡、小店、孙家寨,其中最大沉降中心孙家寨的平均沉降速率为-77.28 mm/a;(2)老沉降中心万柏林沉降趋于缓和,北部地区沉降停止,甚至出现反弹;(3)沉降中心的变化说明太原市采取的"关井压采"控沉措施取得初步成效;(4)水准数据验证了监测结果,精度达到2.90 mm,表明小基线DInSAR技术可满足城市地表形变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小基线 地表形变场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