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气-液-固流化床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姚东 刘明言 李翔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54-4762,共9页
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3 mm床径的小型气-液-固流化床内液相停留时间分布。以KCl为示踪剂,液相为去离子水,气相为空气,固相为平均粒径0.123~0.222 mm的玻璃微珠和氧化铝颗粒,测量流化床出口液相的电导率,得到其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结... 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3 mm床径的小型气-液-固流化床内液相停留时间分布。以KCl为示踪剂,液相为去离子水,气相为空气,固相为平均粒径0.123~0.222 mm的玻璃微珠和氧化铝颗粒,测量流化床出口液相的电导率,得到其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增大表观液速和表观气速,分布曲线变窄,平均停留时间缩短,Peclet数增大;固相的存在使液相的平均停留时间增长。表观液速1.96~15.70 mm?s^(-1),表观气速1.18~1.96 mm?s^(-1)的条件下,流动接近层流;平均停留时间的范围为(19.6±0.34)s^(48.0±0.92)s,建立的Pe经验关联式对实验结果有较好的预测,偏差在±25%以内。研究结果对于小型三相流化床的设计放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小型气-液-固流化床 停留时间分布 层流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固-气和固-液界面
2
作者 刘崇静 夏雨健 +7 位作者 张鹏军 魏世强 曹登丰 圣蓓蓓 褚勇衡 陈双明 宋礼 刘啸嵩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共18页
材料表面是能量储存和转化反应发生的直接场所,因此,真实反应条件下材料的表面化学和结构在理解反应机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是一种表面敏感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材料表面复杂成分和电子结构的主要工具之一。传统的X射线光... 材料表面是能量储存和转化反应发生的直接场所,因此,真实反应条件下材料的表面化学和结构在理解反应机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是一种表面敏感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材料表面复杂成分和电子结构的主要工具之一。传统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受限于真空条件,这限制了对原位条件下固-气和固-液界面的研究。但随着真空差分技术和静电透镜系统的引入,X射线光电子能谱不再局限于超高真空条件。结合同步辐射光源的优势,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NAP-XPS)展现出更先进的特点。在近年来,NAP-XPS迅速成为研究各种固-气和固-液界面的重要工具。通过NAP-XPS和一些先进的光谱学和显微镜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原子尺度的界面信息,这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界面的性质。本文对近年来代表性的NAP-XPS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以阐明其在固-气和固-液界面研究领域中引发的新认识。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关于NAP-XPS技术的挑战和前景,希望可以激发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常压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同步辐射 能源材料 -界面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局部相含率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曹长青 刘明言 +2 位作者 王一平 秦秀云 胡宗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89-2095,共7页
应用自行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及0·05%、0·20%(质量)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对三相循... 应用自行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及0·05%、0·20%(质量)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对三相循环流化床(TCFB)的各相局部含率进行了同时测定.考察了不同表观液体速度、辅助液体速度、液体黏度及颗粒密度对局部相含率轴径向分布的影响.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获得了1286套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给出了局部固含率和局部气含率与操作条件、流体物性及床层轴径向位置的关联式,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微电导探针 局部相含率 轴径向分布 局部相含率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自然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动特性和压降 被引量:2
4
作者 齐国鹏 姜峰 +3 位作者 赵燕禹 赵国华 周震 李修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1-907,共7页
建立了气-液-固冷模多管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利用CCD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种类、含率和通气量等操作参数对于固体颗粒的流化和运动形态、分布以及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位置对于固体颗粒在加... 建立了气-液-固冷模多管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利用CCD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种类、含率和通气量等操作参数对于固体颗粒的流化和运动形态、分布以及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位置对于固体颗粒在加热管束中的分布影响较大.在上、下管箱中,固体颗粒的运动和流化形态不同.在上管箱中,固体颗粒形成中心上升、四周下降的循环运动,并且随着其密度的降低,固体颗粒在上管箱中的分布逐渐趋向均匀;在下管箱中,固体颗粒在中心轴的两侧形成两个大的旋涡,旋涡的旋转速度随着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气体从上管箱加入时,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随着固体颗粒加入量和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模型,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自然循环 循环流化床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固含率气-液-固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华 刘明言 胡宗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4-516,共13页
应用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的高速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了低固含率条件下,低密度大孔吸附树脂固体颗粒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的流体力学行为,分析了操作条件、液相物... 应用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的高速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了低固含率条件下,低密度大孔吸附树脂固体颗粒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的流体力学行为,分析了操作条件、液相物性、颗粒性质等对床内的固体颗粒循环速率、相含率、气泡运动等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具有合理物理解释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颗粒 -- 循环流化床 动力学 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液相返混的研究(稳态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宗定 张瑛 黄璐 《化工学报》 EI CAS 1983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稳态法研究了气速、液速、固体粒子直径及密度和床径对三相流化床液相返混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了如下的计算Pe_l的关联式:Pe_l=24.32(U_l/U_t)^(1.2)U_g^(-0.34)D_t^(-0.5)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返混 -- 稳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气-液耦合的气垫船水下辐射噪声数值分析
7
作者 赵丽刚 盛瑞琨 +1 位作者 胡建辉 杨德庆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2-950,共9页
气垫船水下声辐射是复杂的船体结构-气垫-周围水体三类介质声振耦合过程,其声传递特性是气垫船声学分析中的难点。本文以某全垫升气垫船为研究对象,结合声固耦合有限元法与解析法,探究气垫船水下辐射噪声传递特性。通过建立固-气-液声... 气垫船水下声辐射是复杂的船体结构-气垫-周围水体三类介质声振耦合过程,其声传递特性是气垫船声学分析中的难点。本文以某全垫升气垫船为研究对象,结合声固耦合有限元法与解析法,探究气垫船水下辐射噪声传递特性。通过建立固-气-液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机械激励与垫升风机声激励,并以试验固有频率修正数值模型;通过声透射解析公式计算空气螺旋桨、燃气轮机等设备声激励辐射的水下噪声。采用距离左、右舷1 m处线上各点的总声压级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气垫船水下辐射噪声为宽带噪声;有限元法计算的水下辐射噪声在低频时集中分布于气垫-周围水体耦合面附近,随着频率的升高,水下噪声增大并逐渐呈不规则干涉状分布;空气螺旋桨等声激励直接辐射水下噪声主要为近场低频噪声,在设备声激励辐射范围内声压平均占比约为40%。本文揭示的水下辐射噪声传递特性对气垫船减振降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垫升垫船 水下辐射噪声 --耦合 噪声传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的分布 被引量:11
8
作者 姜峰 王兵兵 +1 位作者 齐国鹏 李修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研究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加热管束内固体颗粒的分布规律,设计并构建了汽-液-固透明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系统.利用CCD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种类等参数对于加热管束中固体颗粒分布的影响... 为研究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加热管束内固体颗粒的分布规律,设计并构建了汽-液-固透明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系统.利用CCD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种类等参数对于加热管束中固体颗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和颗粒加入量的增加,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降低;而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增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决固体颗粒在加热管束中良好分布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循环流化床蒸发器 可视化 颗粒分布 强化传热 防、除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浓度和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姜峰 刘明言 +1 位作者 李修伦 唐选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4-570,共7页
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se)测量和图像处理技术,定性和定量研究了热模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浓度和速度的轴、径向分布以及其随热通量、固体颗粒加入量等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热通量的变化范围为... 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se)测量和图像处理技术,定性和定量研究了热模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浓度和速度的轴、径向分布以及其随热通量、固体颗粒加入量等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热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179.8W穖-2到6624.2W穖-2,固体颗粒的体积分率的变化范围为0.5%到2%。结果表明:在液-固两相区,固体颗粒浓度在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较为均匀;随着热通量的增加,加热管中固体颗粒的浓度逐渐降低,循环管中固体颗粒的浓度逐渐升高,并且两者均随固体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固体颗粒的速度在轴向上较为接近,其在循环管中的速度高于在加热管中的速度,并且两者均随热通量的增加而升高;固体颗粒加入量对其速度有增强和阻碍两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 循环流化床 蒸发器 体颗粒 C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中液速分布与颗粒循环流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晓刚 张忠林 +1 位作者 郭金霞 孙彦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明,液体通量的径向分布为抛物线,液流有效粘度和液含率与表观液速有关;颗粒通量的径向分布也为抛物线且颗粒上流区与回流区的分界点在0.577D,循环流动强度取决于液含率和液体密度,但颗粒循环分界点的位置与颗粒类型和操作液速无关。实验观察支持模型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模型 速分布 颗粒循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气-固流动的离散元素法模拟及可视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1
作者 尹斌 章明川 +3 位作者 吴江 宋玉宝 豆斌林 唐春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83-190,共8页
该文采用离散元素法DEM模型对二维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模拟。欧拉方法与拉格朗日方法分别用来处理气相场与离散的颗粒场。气相流动通过求解局部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获得,通过求解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颗粒的运动,同时... 该文采用离散元素法DEM模型对二维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模拟。欧拉方法与拉格朗日方法分别用来处理气相场与离散的颗粒场。气相流动通过求解局部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获得,通过求解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颗粒的运动,同时考虑颗粒之间的碰撞。模拟结果表明,在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颗粒存在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流动,因此床料的横向混合特性较好。通过可视化试验观察到:气泡离开风帽后,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有横向的偏移,因此气泡尾涡中的颗粒也跟随气泡做横向的偏移。这是影响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颗粒内循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 -流动 离散元素法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浓缩食品液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启君 刘振义 +2 位作者 李丁 宋继田 甄永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4年第4期25-27,共3页
介绍了三相流化床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对其传热和防、除垢性能进行了研究 ;论述了把汽 -液 -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应用于食品液体浓缩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汽 -液 -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具有良好的传热和防、除垢性能 ,在食品工业中具有... 介绍了三相流化床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对其传热和防、除垢性能进行了研究 ;论述了把汽 -液 -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应用于食品液体浓缩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汽 -液 -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具有良好的传热和防、除垢性能 ,在食品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蒸发器 浓缩 食品 传热 除垢 防垢 结构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内双流体力学模型及其验证 Ⅱ.单组分两维射流床内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锴 张济宇 张碧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由以质量、动量和能量三大守恒定律为基础的湍流两相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描述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在微型计算机上编写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本文着手模拟与分析了单组分颗粒体系两维射流... 由以质量、动量和能量三大守恒定律为基础的湍流两相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描述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在微型计算机上编写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本文着手模拟与分析了单组分颗粒体系两维射流流化床内气、固相速度场、空隙度和压力场随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得到了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双流体力学模型 SIMPL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舱内气-液-固多相流晃荡运动数值模拟
14
作者 卢莉莉 朱仁庆 +3 位作者 方译彩 夏志平 窦朋 纪仁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0,共10页
应用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液舱内气-液-固多相流晃荡运动计算模型。其中气-液两相流体作为连续相,采用欧拉方法描述其运动,应用流体体积(VOF)法捕捉气-液交界面即自由液面运动;固体颗粒处理为离散相,由拉格朗日法描述其运动。应用计算流体... 应用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液舱内气-液-固多相流晃荡运动计算模型。其中气-液两相流体作为连续相,采用欧拉方法描述其运动,应用流体体积(VOF)法捕捉气-液交界面即自由液面运动;固体颗粒处理为离散相,由拉格朗日法描述其运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FD-DEM)耦合方法,数值计算两相流体和固体颗粒的相互耦合运动。以气-水-冰颗粒多相流为例,借助STAR-CCM+软件平台,计算分析了舱内冰颗粒对液舱晃荡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模拟经典案例单个球颗粒从空气落到水中的过程,验证了CFD-DEM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对纯水液舱晃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公开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气-液两相流体晃荡数值方法可行性。然后通过对不同体积分数下气-水-冰颗粒多相流晃荡引起的舱壁压强及自由液面运动幅值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气-液-固多相流的晃荡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冰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液面波动幅值随之减小,说明浮动颗粒对液舱晃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晃荡 --多相流 VOF法 CFD-DEM耦合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的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姜峰 赵国华 李修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23,共6页
在热模条件下,采用电荷耦合器件图像测量和处理系统,对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内固体颗粒的运动、分布及相应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热通量的变化范围为3150~5 825 w·m^(-2),固体颗粒含率的变化范围为O%~2%.研... 在热模条件下,采用电荷耦合器件图像测量和处理系统,对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内固体颗粒的运动、分布及相应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热通量的变化范围为3150~5 825 w·m^(-2),固体颗粒含率的变化范围为O%~2%.研究中定性地分析了由启动到正常运行的不同阶段,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的启动阶段是一个非稳态过程;在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的稳态操作过程中,加热管可分为液-固两相段和汽-液-固三相段;固体颗粒的加入,增加了沸腾段的高度,并且对产生的汽泡有破碎作用;加热管中固体颗粒平均轴向运动速度低于循环管,而固含率高于循环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循环流化床 蒸发器 可视化 电荷耦合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自由度的确定
16
作者 王军 石炎福 余华瑞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4-76,共3页
混沌理论中 ,体系的自由度与体系的某个变量的信号的时间序列在相空间重构中的最小嵌套维具有等同性。根据这一概念 ,用LiangyueChao提出的确定无标度时间序列的最小嵌套维的方法 ,通过对气 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的无标度时间序... 混沌理论中 ,体系的自由度与体系的某个变量的信号的时间序列在相空间重构中的最小嵌套维具有等同性。根据这一概念 ,用LiangyueChao提出的确定无标度时间序列的最小嵌套维的方法 ,通过对气 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的无标度时间序列在相空间重构中最小嵌套维的计算 ,确定了气 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的自由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颗粒碰撞压力 自由度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内射流矩的混合特性
17
作者 曹丽淑 夏素兰 +1 位作者 朱家骅 ZHANG Jian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60,共4页
实验测试了矩内颗粒的线速度 ,空隙率分布和颗粒卷吸量 ,结果表明颗粒瞬时速度高达 10m/s且与射流气速有一个数量级的滑移 。
关键词 -流化床 射流矩 反应器 混合特性 混合机理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天龙泉米香型白酒的挥发性组分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凯筠 张龙 +8 位作者 梁振荣 韦玉婵 李江 叶静萱 余晓乾 韦海丹 甘秋莉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6,共8页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技术解析了天龙泉米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采用该技术并结合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天龙泉米香型白酒中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05种,其中339种为天龙泉米香型白酒的潜在香气活性组分,包括86种酯类、50种芳香族、42种醇类、40种醛类、32种含氧杂环化合物、30种酮类、25种萜烯类、19种有机酸类、11种含硫化合物和4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表明了米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角度上,不同贮存期的米香型白酒样品呈现明显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一定规律。其中,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是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可能是受到了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整和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了米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了米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顶空相微萃取 萃取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循环流化床蒸发器颗粒磨损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洁 刘明言 马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1223,1241,共6页
在不同循环流量和固含率条件下,通过1~2个月的操作运行实验,得到了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内聚乙烯颗粒的磨损产物,分析了三相流化床的固含率和循环流量等条件对颗粒磨损速率、磨损粉体的直径和多分散度的影响,并探讨了颗粒磨损... 在不同循环流量和固含率条件下,通过1~2个月的操作运行实验,得到了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内聚乙烯颗粒的磨损产物,分析了三相流化床的固含率和循环流量等条件对颗粒磨损速率、磨损粉体的直径和多分散度的影响,并探讨了颗粒磨损的机理。结果表明:磨损产物的粒径呈现三峰对数-正态分布,具有混合磨损机理特征;颗粒的磨损速率随固含率的减小和循环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较低固含率条件下,循环流量对颗粒的磨损速率影响较大;磨损速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磨损粉体的粒径随固含率、循环流量、磨损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磨损颗粒的多分散度随固含率和循环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流化床 蒸发器 体颗粒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晶亮 袁先程 +3 位作者 廖纪军 张旋 吴峰 马晓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0-1348,共9页
采用双流体模型(TFM)对一种新型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喷动床锥体两侧开若干侧喷嘴形成辅助多喷嘴结构,使其在喷动床锥体处产生喷动-流化效果,从而对环隙区锥体边界处堆积颗粒层产生扰流作用。通过CF... 采用双流体模型(TFM)对一种新型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喷动床锥体两侧开若干侧喷嘴形成辅助多喷嘴结构,使其在喷动床锥体处产生喷动-流化效果,从而对环隙区锥体边界处堆积颗粒层产生扰流作用。通过CFD数值模拟获得了喷动床内颗粒速度及浓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单喷嘴喷动床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优化分析了不同侧喷嘴数量以及侧喷嘴宽度等关键参数对喷动床气固两相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与常规喷动床相比,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结构能有效增强喷动床内环隙区颗粒相运动,特别是强化了喷动床环隙区底部流动死区的颗粒运动,使得锥体边界层颗的粒体积分数显著下降,颗粒体积分数沿径向分布变得更为均匀,同时省略了旁路供气辅助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喷嘴喷动-流化床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